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四川卷 2012四川高考数学文科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第 I 卷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 l 回答 1 一 2 题。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答案】1.B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和范围、简称。根据图例分析:图中重旱的省区有四川、云南、贵州,四川简称为“川”或“蜀”,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黔”。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答案】2.C

【解析】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与防治。根据图示:图中重、特旱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读图 2回答 3 一 4题。
3、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3.B【解析】3.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自然带的分布。根据图示纬度的排列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有可能位于非洲大陆或南亚地区;根据题目叙述: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在非洲分布最为广泛。所以本地区为非洲西海岸。该地区1月盛行东北风,降水较少;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4、R 河段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 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4.A

【解析】4.该地区沿海为热带雨林带,降水季节变化小,R河段为热带草原气带,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R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河谷呈“V”型;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山区海拔较低,无积雪,所以春汛不明显。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 5 一 6 题。5、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答案】5.D【解析】5.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水循环;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表降水量的逐月累计曲线变化图分析:某月降水较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1、2月降水量各达100mm;7、8月降水量小,曲线变化小;12月降水量达150mm。所以该地地区冬季降水量大,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河流径流量大,水汽输送量大,水循环活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棉花纺织 B甘蔗制糖 C葡萄酿酒 D大豆加工

【答案】6.C

【解析】6.根据图示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典型的农产品有葡萄、油橄榄等。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干旱,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所以适合发展葡萄酿酒工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4 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 30米。读图回答 7 - 8 题。7、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答案】7.B

【解析】7.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图中林木密集区等高线发生弯曲,可以判断林木密集区可能位于山谷和山脊。根据题目叙述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林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山谷地带是集水区域,水源较为充足,所以林木密集区位于山谷地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8、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 米 B178 米 C 220 米 D . 255米

【答案】8.C

【解析】8.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图中等高线没有标数值,但是乙知条件等高距为30米,东、西两侧相隔7条等高线。可以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为相隔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计算180米<H<240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5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 9一 10 题。9、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气候湿热 C秋雨绵绵 D台风频繁【答案】9.A

【解析】9.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根据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说明该地降水稀少。亚洲中纬度地区降水稀少地区位于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晴天多,所以昼夜温差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0、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 自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10.D

【解析】10.本题考查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一般考查日出和日落的太阳方位。6月8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本题需要考虑太阳位于正西方的地方时。中纬度地区15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所以太阳光来自于西南方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表 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 11一12题.11、1985 一 2 0ll 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答案】11.C

【解析】1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分析:1985年-2000,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增加,但是有波动,增长的速度有有差异;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也在增加,但是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大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所以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2、据表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 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12.D

【解析】12.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表格数据可以反映城市用地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加,是城市化的表现,所以农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城市用地最广泛的为住宅用地,我国城市化主要主要表现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13 、( 26 分图6 和图 7 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 月 1 日一 2013 年 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 6 和图 7 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 分 
(2)据图 6 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 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答案】

(1)图6: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区域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

图7: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

(2)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仔细阅读图形,根据图中图例判断:首先说明整体差异状况,再说明分布变化情况,再找准极值所在位置。如果选择图6气温距平图作答,根据图示:图中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西部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如果选择图7降水距平百分率图作答,根据图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2分);西部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春季气温回升导致洪涝灾害严重地区主要表现为冬季降雪多,而气温低,融化少,导致地面积雪多。西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判断,西部海拔低于200米,为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更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3)回答本题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东北地区热量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降水较少,主要是以旱地为主。根据气温较常年低,导致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根据降水较产量多,导致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影响农作物产量。14、(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8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 A 城首都 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6 分 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6 分 
(3)分析 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8 分 材料二 2012 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图 9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序经过 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 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6 分

【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2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2分);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2分)。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2分);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2分);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2分);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2分)。

(4)湖泊与外流河相连(2分),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阐(2分);降水丰沛,注入水阐的湖水充足(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一般地理位置的描述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根据图示:该地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位于北半球;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84°附近,为西半球;位于低纬度地区;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城市分布应该从密集程度和等级高低方面描述。根据图示甲国西部城市密集,等级较高;西部的城市主要沿铁路,河流,湖泊等分布。

(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根据图示:图中A有铁路通往美国,交通便利;根据题目叙述,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工业发达,所以服装制造的原料丰富;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4)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湖泊的水位较高,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阐;该湖泊所处位置降水丰富,降水补给湖泊,水从湖泊流入河流,注入海洋,所以水源充足。


参考答案1.B 2.C3.B 4.A 5.D6.C 7.B 8.C9.A 10.D 11.C12.D13、(1)图6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区域偏低2—4oC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C以上。图7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或由东向西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36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14、(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4)湖泊与外流河相连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阐降水丰沛注入水阐的湖水充足。

文综地理评析:

 一.概述总的说来,今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难度选择题的难度不大,而主观题难度有所加大。知识点的考察比较宽泛,较往年的考察方式有所差别,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趋向于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与以往相比,地理试卷结构稍有改变,选择题增加了1个,共12个,总分达到48分。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一道中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

  二.分述
  1.试题的基本内容覆盖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四大知识板块,自然与人文并重,有效地整合了中学地理课程相关区域地理知识,并重视对中国国情知识的考查。在突出主干知识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同时,试题强调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分析地理事象,探究地理问题。
  2.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试题以"呈现实事素材,联系考生生活体验,结合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的基本思路,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命题设计,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气候的变化对农业因素的影响;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等。
  3.注重学科研究方法的考查,加大了图表的解析能力和转换能力,综合测试考生的地理能力。
  试题注重区域比较、综合分析等地理学科研究方法的考查。今年地理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对考生"文科综合基本能力"的全面考查。主要表现在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地理问题的分析归纳、地理事象的描述解释、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特征的判定等。在"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方面,继续要求考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地理事象。
  三.详述
  分解来看大致如下:
  第1题,简单,考察(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对我国行政区划的熟悉程度。
  第2题,简单,考察(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我国森林的分布及自然灾害。
  第3题,中等,考察(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定位、气候和自然带以及盛行风的分布。
  第4题,中等,考察(自然地理)河流的综合知识,四个选项分别涉及径流量、汛期、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流水的侵蚀作用(切割作用)。
  第5题,简单,考察(自然地理)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水循环状况。
  第6题,简单,考察(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农产品(经济作物)的区域分布及相关工业类型。
  第7题,简单,考察(自然地理)地形图中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分水岭与集水区的理解,加上林木生长需要水源的常识。
  第8题,中等,考察(自然地理)相对高度的计算。
  第9题,困难,考察(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不同气候条件下建筑物特征,重点考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生活常识,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第10题,较难,考察(自然地理)不同时间点太阳直射点位置,也可以说是不同时间太阳所在的方位,同时需考虑到夏季昼长情况及日出日落方位。
  第11题,中等,主要考察(人文地理)城市化相关知识、学生的图表数据分析能力和细心程度。
  第12题,考察(人文地理)城市化过程中相应的现象或表现形式。
  第13题,中等,主要考察中国地理我国东北地区相关知识,其中:(1)题考察(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如何描述气温或降水的年际差异,主要就是考察学生将图示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2)题考察(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洪涝灾害,间接地考察学生对东北地区地势地形的掌握情况及气温、降水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3)题考察(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温度带的划分对作物熟制的关系,以及气温、降水分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三个小题中,(2)题和(3)题相对比较容易失分。
  第14题,简单,主要考察世界地理拉丁美洲相关知识,其中:(1)题考察(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如何描述区域地理位置,即空间定位;(2)题考察(人文地理)区域城市分布特点,也就是将图上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更深一层可以延伸到地理环境与城市和人口分布的影响;(3)题考察(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服装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4)重点考察(自然地理)学生从所给材料提取出答案的能力。四个小题中,难度均不大,较难出现答不出的情况,但每道小题都拿高分也不太容易,答案不易写全。
  四.总结
  1,选择题对自然地理的测试都比较简单,尤其是以往大家都非常担心的地球运动这一章节都比较简单,第10题可以看出对地球运动的难度削减了许多;然而人文地理的难度稍有加大,选择题最后2道的难度不大,就是对题目中数据的整合能力需要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考虑众多因素。
  2,主观题第一题的难度较第二题大,中国区域的整合强度大,尤其是学生以往没有怎么接触的知识,这道题完全是考的对题目数据的理解能力。
  3,纵观今年的高考地理试卷,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整合到区域地理能力加强,同时加大了对地理图表数据的渗透力度,并且把之转化成文字答案描述出来的强度加大因此要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学会看图和读图。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 B C D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图1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9.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10.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图2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准确性与具体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回答11—12题。1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中国了”。他强调的是  A.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 B.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 D.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12.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分)(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4分)
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
图4(2)图4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B

D

A

C

C

A

C

B

D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

(1)(12分)

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4分)

(2)(12分)

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4分,每点1分)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8分,每点2分)

(3)(4分)

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4分)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4分)

14.(24分)

(1)(6分)

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

(2)(6分)

文革时期;(2分)

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4分)

(3)(12分)

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2分,任答其一即可)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8分,每点2分)

2013四川历史解析

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A、B、C、D四项的字体分别为行书、隶书、小篆和草书。故本题应选D项。

2.【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纺织业成就。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体现了西汉时期丝织业的成就、B项发生于元朝、D项的作者为东汉时期的许慎。均晚于“商代”,故排除。甲骨文诞生于商朝,其祭祀蚕神的记载可证明商代纺织业的成就。故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3.【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由表格中1620—1850年农村人口遥遥领先于城市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A项;由表格中1850年农村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农村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1850年城市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城市人口的信息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4.【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晚清时期的近代化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变革分别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三次运动均倡导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本题应选D项。前两场运动均由地主阶级发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抵御外来侵略,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中“反抗封建专制”、B项中“全面引进西方文化”、C项中“发展资本主义”的说法错误。

【知识拓展】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学器物”: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来维护统治;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2)“学制度”: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学思想”: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欧美的民主与科学。运动后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向俄国学习,走社会主义道路。

5.【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B、C两项开始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1927-1937年”不符,故排除;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与题目中“银价变动”的信息无关。故排除D项;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实行了“币制改革”。故A项与题意相符。

6.【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抗日战争。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①②两项分别发生于1940年和1945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38年”。故排除;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故第③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洛川会议,提出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等策略,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故第④项符合题意。本题应选C项。

【易错警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如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徐州会战期间,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台儿庄大捷等。

7.【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A项中“都”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近代中国仍然恪守“士农工商”的传统等级制度,故B项中“崇高的社会地位”的表述错误;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农村沿袭,故D项中“广泛认同”的表述错误;C项的表述与图片中的信息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

8.【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应为古代斯巴达城邦的特点,与伯里克利所在的雅典城邦不符。故本题应选A项。B项的表述符合题目中“有才干有计谋”的信息;C项的表述符合题目中的信息“民治之国”;D项的表述符合题目中的信息“反抗日本”。

【知识拓展】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初,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4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9.【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进化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材料只涉及田纳西州反对进化论的传播,未涉及美国其他州是否反对进化论,故排除A项;斯科普斯的进化论言论是正常的、科学的教学活动,未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故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在维护联邦制的基础上,享有制定地方性法律等一定的自治权,故D项表述错误;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之所以制定禁止宣传进化论和传授违背“上帝造人说”理论的法律,是因为进化论沉重地打击了基督教神学“上帝造人说”的理论。故本题应选C项。

10.【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英、法等国之所以投弃权票,是因为其当时仍占有殖民地,不愿意放弃在殖民地的利益。故第①项的表述符合题意;英、法等国之所以不敢投反对票,是因为其感受到了二战后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运动高涨所带来的压力。故第②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新的国际政治体制的特点为公正合理,与题目中“殖民地”的信息不符,故排除第③项;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逐渐走向联合,以摆脱美苏争霸的束缚和发展经济为重心。故第④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本题应选B项。

1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历史史观。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题目中未涉及中国历史与欧洲历史复杂性的比较,故排除A项;B、C两项的表述虽在题目中有所涉及,但不是谢和耐所强调的重点。谢和耐强调的重点应为“对(中国)的有效论述……必须(有)确切的时间与地点……不许……永恒不变”。故本题应选D项。

12.【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列克星顿之战”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开端。第①项不应被怀疑,故排除;此次战役首先开枪的是谁?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3块殖民地是否一开始就敌视英国?均值得怀疑。故第②③④项与题意相符,本题应选D项。

13.【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4分)

(2)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4分,每点1分)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8分,每点2分)

(3)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4分)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4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和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监察体制和近代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第(1)题的“特点”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从西周就开始……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有……相关法规”“完备的法律根据”“诸多行政制度……体现……权力监督理念”作答;“作用”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监察……官员”作答;“局限”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宋英宗……贬”作答。第(2)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等信息作答;第二小问为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题为选答题,应先选择观点,再结合相关史实作答。

14.【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

(2)“文革”时期。(2分)

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紧联系的内容。(4分)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2分,任答其一即可)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增强。(8分,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和图片的形式考查了近代以来中国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变迁。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第(1)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有尊儒……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订正”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题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得出“文革”时期的判断,“原因”可从文革时期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等角度作答。第(3)题的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三中的信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巩固……资本主义……统治”“两大对立阶级”“殖民掠夺”可知这应为革命史观;通过材料三中的信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可知这应为文明史观、“推动……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可知这应为现代化史观、“密切了国际交流”可知这应为整体史观;第二小问可根据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试题

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换。至此,澳大利亚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

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双边贸易②客观反映人民币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④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赴澳旅游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B,此题只涉及“人民币与澳元可直接兑换结算”,木有涉及两种货币间的币值、汇率的变化问题。

2、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止2012低,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九成企业税负减轻。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

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C,“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注意是“积极”,“营改增”的初衷就是减轻企业税负,让企业轻装上阵,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中的财税政策),有目的有指向有针对的对部分行业作结构调整。

3、2013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正回购(央行向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430亿元,这是央行今年第九次开展正回购市场操作。央行正回购的连续实施,其意在于()

A、调节货币供应,释放通货膨胀压力B、引导利率下行,激发企业投资需求

C、宽松货币供应,预防经济增速下滑D、稳定利率水平,保障居民储蓄收益

【解析】A,“正回购”可能考生较陌生,但“资金回笼”应理解。这与“利率”无关,直接PASS掉BD。注意“释放通货膨胀压力”一句的理解:我国目前经济通胀预期加大,即通胀压力大了,需要国家采取措施来减压。

4、建设廉洁政治,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下列做法中,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国务院下放和取消133项行政审批事项②某省民政厅开展“廉政亲情寄语”活动

③某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推行“开放式决策”④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规范网络反腐”议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A。此题的“直接体现”很重要!考生容易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简单理解为“反腐倡廉”,于是容易犯错选D。

5、某班将开展“我的中国梦:中国与世界”主题班会。王希同学准备发言的内容是:近年来,亚洲稳定面临新的挑战,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亚洲国家间贸易和投资依存度不断上升,亚洲越来越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已经超过中国与欧美的贸易之和。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王希同学发言题目的是()

A、顺应激流共担责任B、亲仁善邻合作共赢

C、共克时艰开放包容D、求同存异增进互信

【解析】B,此题综合性较强,通过经济上的合作共赢,来反映我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契合十八大后新一届政府的一些外交理念)和中华文化中的美德“亲仁善邻”。

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D,此题意中“从汶川…….那…..”,没有体现①,更没有涉及②。

7、观察图1,下列对漫画蕴涵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①错。③错的更离谱,不解释。

8、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C。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①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回答9—11题。

9、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C,考生玩手机成疯,此题不解释。

10、近两年,免费的互联网微信用户快速增长,这对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发送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近来有“微信向用户收费”的声音,但网络调查表明,如果微信收费,有近九成的用户表示将改用其他免费社交软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映上述信息的图示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C“发送短信”实际上就是“消费短信的服务”,因此属于“商品价格与消费需求的关系”。

要花钱的短信与免费的微信是互替商品的关系。

11、“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C此题考查“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12、上世纪70年代末,面对“福利国家”财政扩张以及货币政策的失控,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宣布要实践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此,撒切尔夫人不会采取的政策是()

A、推行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

B、增加福利开支,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刺激消费需求

C、出售国有企业及基础实施,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

D、降低税率,让企业主获得更多利润继而扩大投资

【解析】B,此题以撒切尔夫人2013年04月09日去世作为背景考查“经济学常识”,其实从题干的“面对“福利国家”财政扩张以及货币政策的失控”一句,也应该选出正确答案的。

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

13、(28分)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与中国相关的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4分)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四川卷) 2012四川高考数学文科

【答案】中国GDP全球排名第二,福布斯全球品牌100强拥有量为0;中国是经济大国,但却是品牌小国。

【解析】现象是就事论事而已;问题是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本质的东西。要分开来答。

材料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承接了发达国家纺织、钢铁、家电等制造业产业转移。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企业主要以贴牌或组装加工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赚取微薄利润,绝大部分利润被品牌持有者获得。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换。

(2)联系材料一、二,结合你对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理解,说明培育和发展我国自主品牌的必要性。(6分)

【答案】①依据比较成本学说,我国应该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获得比较利益;同时要认识其局限性,积极培育企业自主品牌,以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4分)

②在比较优势转换的背景下,更要重视我国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升国际竞争优势。(2分)

材料三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3)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8分)

【答案】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2分)

②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药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3分

③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3分

材料四L公司是中国一著名空调企业,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其多年来坚持追求的目标。该企业每年的研发经费达20亿元,其空调的变频控制器、DSP芯片等核心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企业已开发出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其品质超越了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售后服务等方面严苛的技术要求;企业“对用户负责,才能对品牌负责”的营销理念,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回报,自主品牌出口占其整体出口的30%,覆盖100多个国家;企业连续5年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展示企业形象,宣示与全球顶尖品牌一起,服务全球消费者。

(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L公司的做法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建设的启示。(10分)

【答案】①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品牌建设任务;2分

②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品牌竞争力;2分

③追求卓越质量,突出品牌优势;2分

④秉承诚信,赢得品牌的市场信赖;2分

⑤主动“走出去”,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2分

【解析】你把题干中的“做法”一一找出来了吗?再转化为经济教材语言。

14、(24分)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1)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12分)

【答案】①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3分

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3分

③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社区自治,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进步;3分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

【解析】你把题干中的“如何”一一找出来了吗?分层阅读法会用吗?

(2)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T市进行上述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12分)

【答案】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4分

②有利于政府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3分

③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的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3分

④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分

【解析】“意义类”的答案可以不写材料语言,节省答题时间。

用“有利于”开头,依次找到题干中的主体-----公民、政府、党、社会。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四川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44710.html

更多阅读

2010年—2013年高考试题生活哲学认识论部分 2010年成人高考试题

2010年—2013年高考试题生活哲学认识论部分1.(13新课标全国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之“语病题”汇总 wps分类汇总操作方法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之“语病题”汇总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病辨析(精校详解无误版)1.(大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

声明:《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四川卷 2012四川高考数学文科》为网友爵士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