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阅读练习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解释词语:
1、有剩骨()2、行甚远()

3、一狼仍()4、驱如故()

5、并驱如()6、屠大()

7、前后受其()8、野有麦场()

9、薪其中()10、苫蔽成丘()

11、担持刀()12、狼不敢()

13、眈眈相向()14、少时()

15、一狼径去()16、坐于前()

17、目似()18、屠起()

19、暇甚()20、意甚()

21、欲行()22、一狼其中()

23、将隧入()24、露尻尾()

25、自后断其()26、乃前狼()

27、前狼假寐()28、以诱敌()

29、狼亦矣()30、变诈几何哉()

二、一词多义:

恐前后受其敌()两狼之并驱如故()

其一狼洞其中()亦毙之()

以攻其后也()之久之()

 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复投之()

犬坐于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敌

狼不敢前()盖以诱敌()

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将隧入()

以盖以诱敌()意

投以骨()意暇甚()

三、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③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乃悟前狼假寐”中的“假寐”的表现是:目似瞑,意暇甚。

2、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转视积薪后

3、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有: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4、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有: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目似瞑,意暇甚。

6、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8、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句子是:屠惧,投以骨。

9、“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恐前后其受敌

10、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

作者不仅是写狼,借这个故事寓指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11、狼的狡猾在此文中的表现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开始是不停地追,企图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

12、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人们从故事中可以受到某些启发,如: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是通过他善于寻找有利地形和有利时机,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来表现。

14、本文谁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文章是以狼为主体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企图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15、“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

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

16、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从内容来看,文章以狼为主要人物来叙事,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屠户是次要人物。虽然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非故事主旨所在。从《聊斋志异》的“志异”来看,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主要突出故事之“奇”。

17、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
18、“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19、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
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暴起、劈毙、转视、断。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20、文章结尾的议论有何作用?
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21、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22、对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23、课文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
A.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B.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
C.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
D.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

24、本文的中心意思是(D )。
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25、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B、一狼洞其中(柴堆)
《狼》阅读练习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屠自后断其股(狼)

五、课外阅读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①)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②),则死狼也。仰首(③),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鄂,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

参考译文: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只狼冲来,直看着担子里的肉,像是很馋,它跟在屠夫后面走了数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吓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将肉挂在树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拿。于是将肉钩好,踮起脚将肉挂在树上,再把空担给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天亮来取肉时,远远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抬头仔细看,就见狼口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它的腭部,真像鱼上钩吃饵。那时狼皮价钱贵,值十余金,屠夫因此有些钱了。人们说爬上树求鱼,哪知,这狼爬上树求灾难。这实在令人好笑啊!

1、将“细审、遥望、近视”分别填入①、②、③三处,正确的顺序是:

a.遥望b.近视c.细审

2、解释下烈加点词语及句子。

①有屠人,肉归。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

走,又从之。已经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

③不如姑悬诸树而取之。通“早”不如暂且将肉挂在树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拿。

十余金,屠小裕也。通“值”值十余金,屠夫小小地发了一笔财。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屠没有办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将肉挂在树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拿。

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那时狼皮价钱贵,值十余金,屠夫小小地发了一笔财。

4、作者认为狼“可笑”的原因是什莫?

狼的贪婪使它送掉了性命,实在可笑!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盈寸,遂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涨如牛,股直不能曲,口张不能合。遂缚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一亦可用也。

参考翻译: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紧逼着,看到路旁有一所被夜里耕地的人遗弃的房子,跑进去趴了下来。狼用爪子伸入草垫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脚爪,不让它收回,只是无法让狼死去。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了力气吹过后,觉得狼不能动了。才用带子把它绑住。出来一看,狼胀大如牛,两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合不拢。于是背着它回去。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个主意?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一屠暮行,狼所逼。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紧逼着,

无计可以死之。但是但是无法让狼死去。

③以吹之法吹之。用吹猪的方法吹它。

直不能曲。大腿两腿笔直不能弯曲,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顾无计可以死之。

只是无法让狼死去。

②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个主意?

3、本文是《狼三则》的第三则,与课文《狼》相比,两文的相同点是哪些?不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都表现了狼的凶狠和屠户的机智勇敢。不同点:第二则制作中表现狼的狡诈,第三则做种表现狼的爪牙很锋利!

4、本文给人告诫的句子是: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一亦可用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4418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

原文地址: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作者:昆仑云天山雪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一、原文、译文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朱自清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

谈《野草》——阅读鲁迅 鲁迅的野草

演讲人:钱理群简介:1939年1月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著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丰富的痛苦》、《心灵

白话《二十四史》— 阅读及全文检索 素女心经白话全文阅读

白话《二十五史》我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二十四史。可是,我们有时候说二十四史,有时候说二十五史,还有说二十一史的时候,倒底有多少“史”呢?原来,无论是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都是对官修的历代史书的总称。明朝

声明:《《狼》阅读练习》为网友箛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