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宛陵梅氏与桐城连城张氏渊源考 宣城宛陵湖新城破产了

宣城宛陵梅氏与桐城连城张氏渊源考

梅铁山

桐城连城张氏家族有数万后裔,据现存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连城张氏宗谱》,明天启年《思山公始修谱序》载:“爰稽其族,自梅继祖公,当元末播迁由宣及婺后,而卜于桐之戴冲而定居焉。子琳公昏(婚)于张,因朋(同)张姓,盖明永乐年间也。”

连城张氏的始祖是宣城的梅继祖,他于元末战乱迁徏江西婺源,后定居于桐城戴冲。子孙姓张,是由于梅继祖的儿子梅琳娶了张家的女儿而同张姓了。梅琳是否是入赘张家而改姓的呢?宗谱世牒记载:“琳,继祖子,字长受,娶国学生张道荣女。生子五:子颜、子容、子忠、子昭、子澄,遂朋于张……”。又载:“公以单丁新徙,其不得不与妇翁合姓以承赋役也,势使然耳,岂忘本哉!”梅琳并非招赘,同张姓,是刚到桐城,势单力孤,为减轻徭役、赋税,迫于情势而不得不投靠岳父家的生存策略。

梅琳虽改姓为张琳,但其子孙始终以梅作为本姓。张琳三子张子昭,又名钊,生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查林寺钟记》中其名仍为梅钊。“……因与张朋姓焉,自后联坟墓、共祠堂、叙昭穆,俨然同宗矣。然余观六世祖神主犹书梅某,盖占籍曰张,事神者梅,不忘本也。”“今梅氏之张,已专修祠于连城,谱也别修,而策名学仕者,也都注梅姓云。”连城张氏族谱明确地告知后代,张家与梅家同根同宗,同敬一个祖宗,同论一个字辈。张家子孙户籍上姓张,死后牌位上仍以梅为姓。张家子孙显身扬名、读书做官,也都注名姓梅,以表明自己不忘记根本与血脉。

张谱载:“今所称为连城张氏者,由始祖继祖。公本宛陵梅氏,中徙徽婺源……(《乾隆壬戌谱序》)”桐城连城张氏是宣城宛陵梅氏的后裔,数百年来得到张家子孙的认可。那么,元末明初由宣城迁婺源,再定居桐城戴冲的张氏始祖梅继祖,其父、祖究竟是谁?他们出自于宛陵梅何派何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拨开历史的迷雾,正本清源、认祖归宗,是张氏数万子孙的宿愿。

安徽中部桐城、庐江一带有数万梅姓子孙,其始祖为胜一公(又有谱载胜二公)。胜一公,又名总一,字乐庵,宣城宛陵梅氏12世孙(文峰梅支族迁始祖太七公孙),宋端宗景炎二年丁丑进士,授山皆西太原知府,后徙居新安婺源。胜一公有九子,其中良七公、良九公徙居庐江;良八公徙居桐城杨树湾,良四公徙居桐城黄盆嘴。

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庐江梅氏宗谱》(卷二52、53页)及民国三十六年(1947)《桐城梅氏宗谱》世牒(卷三27、28页),连城张氏始祖梅继祖,其子梅琳均赫然在籍:“梅继祖,字孔皆,配袁氏,生子二:楚、琳。公妣合葬夏家湾,乾巽向。”“仕琳,字宜之,配太学生张道荣公女。张公富而好义,人乐亲附,公因以张为氏而迁连城……”同张谱记载如出一辙。桐、庐梅谱中,梅继祖系婺源迁桐城梅姓始祖良八公之孙,父昺为良八公四子。

依据上述史料,连城张氏的寻根溯源似乎获得了突破,找到了结果。但是综合张氏宗谱与桐、庐梅氏宗谱,进行仔细的推敲,详尽的考证,两姓渊源的历史疑点就浮出了水面:

其一、从梅谱看,由婺源迁桐城、庐江梅氏,从迁始祖良四、良八,良七、良九及后续各代子孙,世牒中生卒年均有记载,而唯独梅继祖、梅琳无生卒年记载;

其二、从张、梅谱比较、分析看,张谱始修于明天启年间(1620——1627),二修于清康熙甲寅(1674);据现存史料,桐、庐梅谱始修于清康熙丁卯(1687)。也就是说,桐城张谱始修于桐城梅谱之前,张氏始祖梅继祖与其子梅琳身世,在梅谱撰修前,世人即可能知悉;

其三、从张谱看,梅继祖十世孙张赟,生于清初顺治年间,其在《继祖公传》中,推测梅继祖是明初汝南侯梅思祖的同行兄弟。梅继祖如果是婺源迁桐城梅姓始祖良八公的后裔,张赟不可能不知道。

综上所述,连城张氏始祖梅继祖,是梅氏迁桐始祖良八公之孙,昺公之子,尚有待商榷。而张谱从明末清初就出现的梅继祖是梅思祖族人的疑问,经过对宣城宛陵梅氏家族谱籍的考证,倒是越来越清晰、明朗。

张谱《一本传》载:“唐有宣城椽远始迁宣城,宋有都官郎尧臣传九世而及继祖,公字孔皆,其叙述颇详,然质之信史,传文有未尽吻合者。”“明初有汝南侯思祖、驸马都尉殷,疑公(继祖)与同族,避难而来,然彼夏邑之梅,何涉?”梅继祖是梅尧臣九世孙,与梅思祖、梅殷同族,为了躲避灾难,由宣城迁婺源,再到桐城。这一史实,张谱早有详尽记载,然而,一直持怀疑态度,关键是《明史》《万姓统谱》载,梅思祖、梅殷是河南夏邑人,而非宣城籍。

家谱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在个人史、家族史的研究领域中,其作用是正史所无法取代的。《宛陵梅氏宗谱》始修于北宋嘉祐四年己亥(1059),虽历经战乱,但续修不辍,其史料价值受到文化学术界的高度认同。

清宣统二年(1910)版《宛陵梅氏宗谱》卷之五·世牒·十四世(第八页)载:“思祖(安子),初从河南归德军。洪武初,从相国徐达屡立战功,进封阶勋汝南侯。云南平,受命署云南布政使,善抚辑,民夷安之。子:义,荫授辽东都指挥使,后失考。”又注:“按《万姓统谱》载:思祖,夏邑人。夏邑,归德属邑也,是即以从军处为本贯,未考其所自出耳!”原来《明史》《万姓统谱》,都误把梅思祖从军的地点当作了籍贯,而未考证他到底是哪里人。世牒中,还对《明史》中,明初娶朱元璋次女宁国公主的驸马都尉梅殷,是梅思祖从子的说法,也提出了质疑:梅思祖从军时,无兄弟随同,哪来从子呢?推测很可能是误将其次子认同从子了。

梅思祖宣城宛陵梅氏后裔的身份得以证实,连城张氏始祖梅继祖的来龙去脉也就清楚了:宛陵梅谱记载,北宋诗祖梅尧臣是五世孙,梅思祖是十四世孙,依此推算,梅思祖是梅尧臣九世孙;连城张谱记载,其始祖梅继祖是梅尧臣九世孙,梅思祖族人、兄弟。梅、张两谱说法完全吻合。既然梅继祖是梅思祖的族人、兄弟,那么,宛陵梅谱为何没有梅继祖的记载?请看梅思祖父亲梅安的世牒:“安(奕芳次子),字仲礼,行森四,生于元延佑乙卯二月十一日,妻张氏,继钟氏,庶汪氏,子:思祖、可学、开祖。元顺帝至正乙未秋,宣邑大疫,父子夫妇相继死,俱葬叶家山。独思祖先是以从军去河南归德府,未与灾。”

原来,元末战乱,宣城发生大规模的瘟疫,梅思祖父母、兄弟相继死亡,只有他先从军去了河南归德府,才得以幸免。面临死亡,迁徙是必然的,作为梅思祖的族人、兄弟,梅继祖很可能就是在这时候离开宣城的。梅思祖为汝南侯,天下皆知,家谱得以记载,而其它因战乱、瘟疫,死亡、迁徙的族人,家谱没有也无法收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张谱写其祖是“避难而来”大约也即指此。

《明史·列传十九》载:洪武二十三年,梅思祖子,辽东都指挥使梅义,因追坐思祖、胡惟庸案,被灭全家。这一事件,宣城梅家没有受到牵连。梅思祖早年从军后,家人、族人皆遭瘟疫而死散。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根据有关史料,梅思祖身处异地,孤身一人,如同朱元璋早年投靠义军领袖郭子义那样,也投靠了某义军。他以初从军之地为籍贯,拜某头领为义父,九死一生,辗转各地,最终被朱元璋所收编。

梅思祖死于洪武十五年,赐葬钟山。其死后八年,因胡惟庸案灭其全家。因时人都以梅思祖为夏邑人,宣城梅氏因祸得福,躲过了这一劫。这只当是后话,供参考。

2014年7月30日完稿









宣城宛陵梅氏与桐城连城张氏渊源考 宣城宛陵湖新城破产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43775.html

更多阅读

桐城活海欢乐水世界一日游(视频) 活海欢乐水世界门票

2012年6月22日,大龙同学吴诗葭妈妈组织了一次桐城活海欢乐水世界一日游,这是他们班考完期末考试的第二天,孩子们前一段时间每天的学习都很紧张,作业要做很久,一直都不能玩个尽兴,现在考试结束了,我们都想让孩子轻松轻松玩个痛快。这次活动

转载 桐城派及其代表人物述评作者:杨怀志来源:桐城派研究网

桐城派及其代表人物述评安徽是古文化大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有人以区域划分,把安徽省分为三个文化圈,即淮河文化、黄山文化和桐城文化。从文化内涵上说,淮河文化和黄山文化内容繁富,门类诸多,淮河文化有以老子为代表

梅婷晒女儿照片孩子父亲身份曝光图 梅婷与周老虎合影曝光

   12月26日20点07分,梅婷通过微博首次曝光爱女照片,并称:“给宝贝买的衣服 上面绣着:My first christmas …还没等穿已经小了…真快!三个月啦!”照片中,梅婷一脸素颜,抱着粉嘟嘟熟睡的女儿,做亲吻状,母爱爆棚。据报道,今年8月,梅婷被网友目击

中国文学史上的桐城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11-03-02 12:46:47|分类: 历史千年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文学史上的桐城派桐城派研究网http://www.tcp.gov.cn/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

声明:《宣城宛陵梅氏与桐城连城张氏渊源考 宣城宛陵湖新城破产了》为网友苏景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