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阿来夫之约,2007年5月创作电视纪录片《蒙古源流》之“大元时代”。
第一部远去的马蹄声——成吉思汗(2集×50分钟)
第二部草原之路——大元时代(4集×50分钟)
第三部留下来的人——蒙古汗国(2集×50分钟)
第四部天边海洋——马背世界(2集×50分钟)
成吉思汗
忽必烈
蒙古源流
第二部分 大元时代创作纲要
【前语】
13世纪上半叶,世界东方的中国正处于民族政权分立、战乱频仍的大分裂时期。1206年,蒙古族杰出领袖成吉思汗(铁木真)在统一草原各部,建立大蒙古国(也可·忙豁勒·兀鲁思)后,对外发动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先后消灭中国境内的西辽、西夏、金、大理等割据政权,向西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广袤地区,形成幅员辽阔的庞大蒙古帝国。
13、14世纪蒙古族的兴起,不仅在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也是一件大事,因此,更有人把13、14世纪的世界径称为“蒙古时代”。
在经历前四汗的统治后,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1260年夺取汗位,成为蒙古帝国各兀鲁思的宗主。君临中国的忽必烈,在1271年正式采用汉式国号——大元,并在1279年最后消灭南宋残余势力,确立了元朝在全中国的统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临全国的非汉族王朝,而且还是囊括大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世界帝国的组成部分。其世界性、多民族性与多元性,在中国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1368年,明军北上,蒙古统治者退出大都,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第2-1集】行国征程江山一统
1、本集引题——
位于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中南部的通海县兴蒙乡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乡,至今仍保存着大量蒙元时期的历史遗存,这里的蒙古族也依然在语言、衣饰等方面保留了北方蒙古族的特点和风格……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攻克云南后,在距昆明约100多公里的通海曲陀关山隘处设立都元帅府,屯集众多蒙古族士兵统管滇南地区。通海兴蒙乡因此成为如今云南蒙古族的主要聚集地,居住有6100多蒙古族后裔。
沧海桑田,历经700多年的历史变迁,他们今天的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已经与祖先的习俗有很大的距离,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中流淌着蒙古民族的血液。他们以拼搏进取的精神顽强地在这里生活着,而他们的真心和灵魂却向往着自己的故土祖地。为此,当他们的生命结束后,以墓碑向北来遥寄自己对草原和祖先的衷情与祝福……
2、铁骑风暴——
公元1206年,52岁的蒙古酋长铁木真被推举为大可汗,称成吉思汗,意为“世界的统治者”。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他经过不断的征战,他的子孙们又把他的梦想席卷延伸至欧洲,最终形成人类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帝国——蒙古帝国。
尽管征战充斥着血腥的杀戮,然而帝国的建立,却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不同的文明相互之间有了更新的认识和了解,世界也因此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变……
3、大元立国——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把原来属西夏帝国,金帝国,宋帝国,大理帝国和蒙古本土合并成一个帝国,国号“大元”,取《易经》中“大哉千(乾)元”之意。
从公元907年唐亡之后,中国长期处于分割状态。五代十国之后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继而又是金、南宋、西夏的鼎立。南有大理国割据云南,至于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民族政权割据自立。
从成吉思汗伐西夏、伐金开始,经过窝阔台、贵由、蒙哥及忽必烈入主中原长达70年的军事征战,到公元1279年灭亡南宋,由此,中国的疆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支离破碎的分裂状态,中国历史进入了空前大一统的“大元时代”。
【第2-2集】盛世京华社会繁庶
1、本集引题——
《元·卢沟筏运图》描绘了元世祖至元年间在卢沟桥附近漕运西山石木用于修造大都宫殿的情景。
中国首都北京的历史约有2000年以上,然而今日的北京城却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京华春秋——
元大都又名汗八里城,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地区。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创建,至1285年历时18年建成(金中都城址位于今北京城西南部莲花池以东,元大都的新城建在中都旧城东北)。
今天在漠北草原中部有座古城遗址,这就是窝阔台汗时期建立的第一座帝国都城哈剌和林。它位于蒙古国中部南杭爱省的哈剌和林苏木内,即今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220公里处。广阔的鄂尔浑平原上的鄂尔浑河就象一条银白色的长带往北流去,哈剌和林城址就座落在这条河的右岸上。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几个世纪前法国传教士威廉·鲁布鲁克所描写的繁华都市却早已不复存在。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至今仍然保留着一座雄伟的古城遗址——元上都。公元1251年,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滦河上游的金莲川地区,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公元1256年,谋臣刘秉忠选择桓洲东、滦水北建城郭,初名开平府。公元1260年,忽必烈出于政治原因即在此登基,继蒙古大汗位,这里遂成为临时都城。虽然上都城在元末明初的战火中被毁,但它承载着的丰厚的历史价值将永远地传承下去。
公元1267年初,忽必烈接受了汉人谋士郝经提出的两都制建议,在金朝中都东北营造新都即元大都城。大都建成,遂将开平府改名为上都。如此,以大都为正都,籍以加强对中原的统治,以上都为夏都,则又可北控大漠,南屏燕蓟。两都制的形成既是出于兼控中原汉地与蒙古宗亲戚里的政治需要,也是游牧行国风俗的继承。
在北京发现的元大都街道遗迹,南北向主干大街东西两侧等距离地排列着许多东西向胡同。今日北京内城从朝阳门(元齐化门)至东直门(元崇仁门)间排列的22条东西向胡同,就是当时的旧迹。
游牧民族特别重视水源,而大都的中轴线正是傍水而划,大都的皇宫也是傍“海”而建。北京胡同的发音是否就出于蒙古语“忽洞”(其意为水井)的同音?虽有争议,但大都城在建造过程中必然集诸多民族灿烂文化之大成,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通惠河”,更是使北京历史上第一次由完全的内陆城市变成东方繁荣、昌盛的大港。黄仲文《大都赋》即有“华区锦市,聚万国之珍异;歌棚舞树,选九州之秾芬”之京华繁荣写照。
元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并成为远至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世界之都,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从运河和陆路,都有大量商品进入这座大都市。来自亚洲各国、欧洲,以及非洲海岸的使者和商队络绎不绝。
元大都是北京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一个盛世的时代带着蒙古人特有的智慧,将在这座伟大的城市里开创他们自己的伟大事业……
3、盛世华夏——
从哈剌和林到元大都,蒙古游牧社会的草原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在不断地调整、适应中,这种二元性的格局直接影响了元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由于战争的破坏与政治混乱的双重影响,中国北方社会的生产濒于中断达50余年。忽必烈即位后,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恢复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严禁侵民伤稼,广兴屯田。采用汉法,应该说是当时忽必烈建政的主要内容。
忽必烈统一全国后,为确保统治,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创造性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与措施,同时,经过一系列的兴建设施,一个在总体上继承并发展了中原传统王朝政治制度的新王朝已完整地确立起来。大元王朝开创了一个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极具影响的盛世华夏……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MarcoPolo)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游历17年。《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与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并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第2-3集】对外交流四海通衢
1、本集引题——
今日风靡世界的消遣娱乐工具——扑克牌,普及、兴盛于蒙元时代,而正是活字印刷术的应用为此提供了前提条件……
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其影响遍及亚、非、欧三洲,使千余年来时断时续的东西陆海交通空前绝后地畅通无阻。东西方各国使节、传教士、商人、旅行家、医师等,往来中国,不绝于余。其时,中国的三大发明便普遍地传至西亚、非洲和欧洲,而西方人为它注入了实质的力量,使之为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东方大港——
福建省泉州曾被称为刺桐港——“东方第一港”。
古代的泉州因环城大量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刺桐树而得名“刺桐港”。历史上泉州的丝绸、瓷器与铜铁制品工艺先进,质量上乘,享誉海外。
元代,泉州与海外的通商贸易已涉足近百个国家与地区,至今屹立在泉州沿海的六胜塔,就是当年引导航船进出的灯塔遗迹。1281年元朝做出规定:“商贾市舶物货,已经泉州抽分者,诸处贸易,止令输税,不再抽分”。这一极富开放性的政策使得泉州对于四海商贾颇具感召力,因而极大地促进了泉州的繁荣昌盛,泉州也在此时赢得“东方第一港”之赞誉,当时的刺桐港(泉州)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的世界两大港口之一。
《泉州府志·城池》与《马可·波罗行纪》的记载……
3、四海通衢——
13世纪蒙古势力的兴起与对外扩张,扫清了欧亚大陆广袤地域众多国家的此疆彼界,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时代。
作为庞大蒙古世界帝国的一部分,元朝除与西北宗藩各兀鲁思保持着密切交往外,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往来也很频繁。
陆路交通的畅通,航海技术的发达,使元朝在对外交往方面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不论是所达地域,还是交流规模,都堪称历史上的极盛时期……
【第2-4集】包容并蓄文明鼎盛
1、本集引题——
1957年,在西安元代安西王府遗址中,考古队员发现五块铸有阿拉伯数字撤离形铁块,其中四块出土时夹在凿刻整齐的两块方石中。经研究,这是用阿拉伯数字排列的六六幻方,其纵、横、对角线的数字之和为“111”……
2、文明交融——
保存在北京图书馆的少数残存本的《回回药方》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内容丰富、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中国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
中医药学金元四大学派,特别是中国与阿拉伯、波斯等地密切而频繁的交往,不但大大促进了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及中医药知识广泛向外传播,而且使得当时处于领先水平的阿拉伯及波斯医药学典籍被带来中国并翻译成中文。元时的中国,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
不仅于此,元朝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巅峰,而且还是中国数学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人使用阿拉伯数字是从元朝开始的。这些美妙的数字是元朝时期来华穆斯林赠与我们的礼物。
札马剌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
元代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王恂与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朝代达到像元朝那样的居于世界领先集团之列的水平或程度。元朝的科学技术达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
几千年来,中国在传统上一贯推崇“学而优则仕”及“重文章轻科技”的思想,例如缔造天府之国的李冰父子,远远无法与孔孟、朱熹等思想家或理学家,以及苏轼之类的文学家相提并论。因此,这些人类文明成果出现在元朝时期的中国,具有特别的意义。
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胡琴,这种伊斯兰乐器取代在乐器演奏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乐器琵琶。至今,胡琴更是广泛应用于中国戏曲音乐之中,成为所谓的“民族乐器”。
3、文化勃兴——
元朝的文学戏剧空前繁荣,并波及此后的明、清两代。而元曲更是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华优秀文学遗产……
【尾声】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明军兵临大都城下时,元朝最后一位君主妥欢帖木儿携家眷和众大臣出大都(北京)北门——健德门,北走上都。以此为标志,蒙古一统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宣告结束。同时,他们开始了经略长城以北280余年的北元时代。
元朝的大一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华多民族国家成长和发展的历史上标志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1、使中国成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2、确定今日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规模;
3、促进中国南北方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
4、开创历史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空前的盛世时代。
中国历史上的大元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大明将旧王朝的统治者与他们的精神和梦想一起赶回了草原。正如外国学者所言:虽然中亚的帖木尔帝国勉强维持了蒙古人霸业的一些碎片,但没有人能够在旧大陆中心担当起蒙古人所扮演的文化交流中心的角色,反倒是激发了最不起眼的欧洲人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1256年,威廉·鲁布鲁克在牛津做东方见闻讲演,观众席上坐着欧洲启蒙时代的先驱罗杰·培根,他正认真地做着笔记,以便启发200年后那位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执拗的西班牙青年——克里斯托佛·哥伦布……
2007年4月26日·第1稿福州
2007年5月15日·第2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