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展 才 是 硬 道 理”
——有感于2010年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
初冬暖照,是年11月20日至22日,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在九华山近郊青阳县西峰山庄报告厅举行了第十次学术年会,来自全省各师范院校的语文教学法专家、各市县教研室的教研员及各地一线的语文教师代表共计一百余人参会。会上,精彩的报告与专题发言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语文教育的发展首先应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育的发展只是海市蜃楼罢了!
做一名学习型、研究性、智慧型的语文教师
11月20日下午,安徽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马鞍山二中副校长郭慧宇老师以其专业成长经历为例,向参会的各位代表献上了一份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大餐。郭老师认为一名有进取心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把研究作为工作的追求,将智慧融入职业的生涯。
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2009年第六次我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成人人均阅读图书4.72本,而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阅读一本书,差距之大,令人深思!从马克思到爱因斯坦再到弗洛伊德,20世纪人类三次思想大飞跃无一例外的都是犹太人也就不足为怪了。扪心自问,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案头还有多少本书?我们又读了多少本书?教育的致命伤痛就是教师不学习,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不仅要通过阅读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我,还要紧密联系教学实践,对教学进行反思,让研究成为教学工作的一种内在追求,绝不以经验自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颐指气使,形成学科傲慢与霸气。当然,我们还应有一双悦纳学生的眼睛,把对学生的期望化为美丽的眼神,从而将智慧融入自己职业的生涯。至此,我想学习、研究、智慧三个词儿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惟有如此,我们语文教育才会生机无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刘彩霞教授的报告凸显了本次大会的主题,即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刘教授提出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境界、四个途径及三个建议。
“三个境界”即知语文的教师、好语文的教师、乐语文的教师。我想刘教授所指的“三个境界”应是螺旋上升的、应是借用孔老夫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名言而精辟表述出来的。“知语文”是一个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不断发展的过程;“好语文”是指能够自觉探索语文教学方法,自觉建构语文教学模式、自觉反思语文教学实践的状态;“乐语文”是以探索语文教育规律、自发感受语文教学育人为乐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知语文”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语文教师的职业底线;“好语文”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经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状态,是拓展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乐语文”则是语文教育专家的境界,享受着语文教学。在我们语文教师职业生涯中,多数教师徘徊在“知语文”与“好语文”的过渡状态中,达到“好语文”境界的不多,成就“乐语文”境界的就更少了。从教师自身来说,专业情意是关乎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由此可以把语文教师分为三类:即至爱语文教育的语文教师,维持生计的语文教师,暂时谋生的语文教师。反观实际,有多少语文教师在生计的维持面前止步,何谈“至爱”语文教育?扶正自己的专业情意该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刘教授同时指出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读书、对话、反思及基于行动研究的教育实验。她认为读书是语文教师自我提升专业素养的最主要、最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是充满智慧和激情的活动,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而这种学识修养是靠读书“堆起来”的!爱好读书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这也应是我们的共识。至于“对话”,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应包括与学生对话,与名师、专家对话及教师间对话。学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能丰富教学的内容;从名师、专家那里我们可以汲取到专业发展所需的理论营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间的教学对话展开的少,教师之间坦诚的教学对话是一种极具价值的信息交换和经验分享,这一点应成为同事间交流的“主题”!“反思”现在很流行,我们多指向教师专业活动的反思,而对于自我成长过程的反思缺乏关注。我们应把自己的专业发展作为对象,引发对目前自我专业发展状况的思考,以此明晰自己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基于行动的教育研究”也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即研究者,特别是在某些不可重复的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教师是最适宜的观察者与研究者。行动研究是为改进教学实践的而进行的一种研究,理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
最后,刘教授还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要确立自我的专业发展意识。这种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教师成长的起点,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是着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这种“标志性事件”是指教师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事件,比如引发的教学顿悟,自己示范教学、观摩教学,完成发表教研论文,教科研立项,职称晋升等。这些“标志性事件”能够引发教师个人思维的清晰化,促进个人专业结构的改善,也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些选择和改变的机会。第三点建议是关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史研究,包括研究自己和研究语文教育专家。前者是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回顾,追忆是哪些因素或条件在起作用,并由此写出自己的专业成长史,来一番深刻的自勉自省;后者是从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史中发现他们的价值追求、认知类型、教学风格、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这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可成为模仿的榜样。
专业发展的三次飞跃与三个途径
安徽师大知名教授、安徽省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会长何更生博士的报告将大会推向了高潮。何会长声情并茂地向大会作了题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任务分析观》的学术报告,提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怎样发展和发展得怎样。何会长认为前者是条件、过程,后者是目标、结果。接着他运用任务分析理论对终点目标,即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状态语文教师;对起点状态,即新入职语文教师;对使能目标,即介于起点状态语文教师与终点目标状态语文教师之间的各类语文教师进行了细致而又生动的分析。
何教授认为语文教师有四种类型,即新入职教师、经验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与之相对应的是新手、熟手、能手、高手。他还认为“新手”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状态,可谓之为“工”;“熟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使能目标1,可谓之为“匠”;“能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使能目标2,可谓之为“师”;“高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终点状态,可谓之为“家”。何教授对“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特别对“高手”和“新手”进行了重点分析。他将“新手”的特征概括为“三多二少”,即教学经验少、考虑学生少、教学策略少、课前准备多、关注自身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源于新入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教学技能不够扎实,教学反思不够全面,教学行为不够规范。同时认为“高手”的特征是“五个一”,即有一个信念,一套理论,一双慧眼,一颗爱心,一家之言。之所以达到此种境界,恐怕与这些学者型教师即“家”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个性特征,过人的教育能力是分不开的。
由此何教授提出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经历的“三次飞跃”与“三个途径”。
他认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新手”到“熟手”的转变,大多数教师可以达到的。第二次飞跃是从熟手到能手的转变,部分教师可以达到。第三次飞跃是从能手到高手的转变,只有少数教师可以达到。第一次飞跃是时间的问题,重在积累,是时间的问题。第二次飞跃应重在反思,关键是看反思的成效问题,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分水岭,如迈不过去,只能对第三次飞跃望洋兴叹罢了!第三次飞跃应重在创新,教学有创见,自成一家。其实,我们只要持久地投入教学,经过努力,第二次飞跃应该不成问题,应有向第三次飞跃挑战的信心和干劲!
何教授最后明确了从“新手”到“高手”的三个途径。其一,树立专业理想。这应该表现在语文教师有积极进取的教学钻研精神和乐于从教的良好心态。其二,拓展专业知识。首先应体现在量的拓展,即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知识的习得和不断充实。其次是质的优化,即注重实践知识的积累,包括教育实习阶段获得的实践知识及在教师岗位上的所获得的大量的实践知识。其三,提高专业能力。首先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语文基本技能,包括一般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内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等。。其次是通过探索和反思来提高语文教学的高级技能,即对上述基本技能的不断补充与完善,达到教学组织策略的“自动化”水平。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关键应在于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和不断地改进,惟有如此,专业能力才会“油然而生”!
会上,精彩的发言良多,这里不再赘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宋大教育家朱熹如是说。但愿我们一线教师能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多参加此类的学术交流会议,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学视野,服务于实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