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11月2日发表社评,题为《为何周边外交对中国如此重要?》,作者张建,文章如下:
10月24至25日,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以最高政治层级形式就周边外交工作专门召开会议,这足以说明周边外交工作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战略层面的重要性。这次座谈会是对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为未来中国周边外交指明了方向。会议明确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研判形势、统一思想、开拓未来,确定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周边是中国战略发展和崛起不可或缺的借助力量,也是中国的战略转圜空间所在。中国向来重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将其视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十多年来,中国先是将“周边是首要”确定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政策,随后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希望营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需要做好周边外交工作,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是大势所趋,因此,维持稳定的发展环境几乎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之所在。国家利益早已经超越了国界,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事情以一种蝴蝶效应扩散到全球,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可以说,以合作谋求稳定的发展环境也是各国的对外战略目标。事实上,中国仍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中国不会成为亚太地区的主控力量。中国的政治姿态仍是和平、发展和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合作多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制衡多于对抗。
中国要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复杂的、棘手的甚至是决定中国大国特性的外交关系。对中国来讲,这是一个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事实上,当前中国与周边的关系进入了一个二元悖论时期。一方面,中国发展的溢出效应带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成为推动亚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让周边国家陷入群体性恐慌,一些国家心理出现失衡,恐惧中国的强大会危及他们的安全。因此,中国的周边外交亟需打破这个二元悖论,而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正是对这一悖论的“破局”。
中国国内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期,必须以强力的改革来突破各种瓶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一个历史的转捩点。而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则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大节点,这是中国成长为全球性大国过程中的关键之举。
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应更多地强化政治和战略考虑,弱化经济和利益考量,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为原则,以达致中国周边外交解困、破局、升级的目标。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全面推进周边外交。
![中评社 为何周边外交对中国如此重要?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91051t01d9c981063de205ed.jpg)
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要用合乎国际通用规范的方式来解决和处理分歧与争端,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恰当的危机管控和适当的制度安排,不使其存在以后发酵的可能。同时,在解决分歧和争端的过程中,要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世界做出积极的、良好的示范效应。
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必须仍将周边作为重要的战略依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制度化合作水准,构建更多的合作平台,让周边国家感受中国的诚意,这也是中国成长为一个大国过程中要付出的代价和承受的阵痛。虽然周边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但中国不搞什么势力范围。
这次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做出的战略部署或许不能一蹴而就地解决中国周边面临的矛盾与分歧,但这将为中国赢得周边外交的主动权,从长远来看,这或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