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学会去看,然后忘掉
有一本书叫《观止》,写的是微软研发WindowsNT的一段故事。“观止”在这里的意思是说“看到这些,就无需再看了”,因为世上之物亦无过于此。20多年过去,如今微软在操作系统上面临着的种种挑战与困境,其实与《观止》所叙的研发方法、理念与目标有着天生而来的血缘关系。
另一个与“看”相关的词汇是“所见即可得(WYSIWYG)”。这个词以及与此相关的WIMP(Windows,Icon, Menu andPointer)曾经主导了整个人机交互的设计理念。也是在20多年前,Borland为Windows桌面系统成功地设计了跨语言的VCL,由此“所见即所得”成为Borland对“如何更便捷地构建UI”的基本假想,以至于这家伟大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来临时决定“用VCL描述界面的方式来解决‘网站设计’的问题(RadPHP)”。
然而,互联网上的网页是没有WIMP的;移动设备上的操作系统也不再采用与WindowsNT类似的方式开发。
Borland在几年之前将整个开发工具产品线都卖掉了。当时盛大的一个Delphi圈子发起了一次“缅怀活动”,组织者说:爱民,你应该会为那个时代写点什么吧?
我在那个缅怀网页上写下了五个字:所见即所碍。
二、要学会去听,然后忘掉
我通常说架构是一种能力,架构角色则是要求你在具体事务中行使某些行为,而架构师则是用来标识这些能力与行为的一个职务。
当一些人将个人成长定义为“职业发展”时,就表现为“怎样成为架构师”这样的问题。对此有三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印一张写着这样头衔的名片,而“是与不是”架构师并不重要;第二种是直接否定这个职务的意义,比如声称敏捷天生就是反架构的,于是“架构师”变成了要打倒的对象,所以成不成为这个将被打倒的对象也就不重要了;第三种则干脆声称“人人都是架构师”,既然人人都是了,那么“如何成为”也自然就不重要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具有架构的能力,并且也或多或少地行使某些架构角色的行为,唯一缺乏的只是一个叫做“架构师”的头衔而已。问题出在:我们总是期望别人通过这样的头衔来认可自己。于是我们为自己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然后跟别人持有的同种标签去比对,期求出现一致或找出某种差别。于是我们听到种种声音:某某某真的是/不是、像/不像架构师;如果是架构师,那么就要这样、那样,以及怎样怎样;其实这个架构,或这样的架构,或某种架构应该怎么怎么做;以及架构是什么什么,架构师是什么什么,等等等等。回顾“三种解决方案”,仍是困在这样的认可求同之中,与之在做着种种斗争罢了。
其实不单是你的所见阻碍了你自己,你还被别人的所见阻碍着。
三、要学会去做,然后忘掉
朋友给我聊他家的两岁小孩:我刚把桌子收拾好,一转眼杯子碗筷什么的都全摔地上了。我问:怎么了?他说: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啊,她看着桌布喜欢,就一把抓过去……
小孩子没能看到桌子上还有杯子,但正因为他们的视线里没有杯子,他们的行动才简单直接,才直达需求,才迅速。而我们的眼睛里有杯子、桌子、桌布等等一切,我们经年累月地维护着其中的次序与关系直到这些东西混成一体,然后我们便日日坐守在它们的面前,而又无觉他们的存在。
正是我们自己不知不觉地设定了这些事物之间的界线,并把这些界限、层次与逻辑井然的东西称为“系统”。当我们从那些无序的事物中识别出了这样的“系统”并用一些概念、名词去定义了它们之后,我们对此的一切知识也就固化了;当这种秩序被建立起来之后,我们也就得到了对有序和无序(没有你所设定的“这种秩序”)价值的识别与肯否;当我们设定了种种价值、观念、观察与系统的模型概念之后,我们也就完成了这个系统的架构。
但这一过程,包括完成这一架构——它可以命名为“世界观”——的方法以及结果,在本质上不过是让你从一个格子跳到了另一个格子而已。我们处在种种界限之中,再也无法回到两岁小孩的、一切无碍的视角——在那个视角下,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界线。你之所以时时在寻求跨界,其实是源自你假设了“存在界线”,这就如同全栈的含义其实是“没有栈”,而当有人信心满满地要“成为全栈工程师”时,他的眼里便又有个“这个栈”的存在。
所谓跨界不是指你能力与方法上的变化,你的作为取决于你的格局,你的格局取决于你的所见。
四、要学会超越
架构师需要超越自己与别人的所见,因为你观察与架构的对象称为“系统”,你看到系统多少的真相,决定了你用怎样的影像去表现它,并进而推进与实现这种影像——亦即是架构。我们所既已知道的、理解的、明白的,形成了我们的知识与行为的一切,却也正是阻碍着我们前进的东西。这些障碍正是你以为你最珍视的、最不可放弃的、最鲜血淅沥体验过的那些经验与成就。在这些所得与所碍中挣扎与决策,就是架构师的全部职责。因此作为架构师,你需要能够超越自已对系统的既有认识,看到你在光明中——显而易见之处——所未见的,这是你驱动系统架构进化的主要动力。
所以架构中最难超越的并不是某个大师或前辈,而是你以及你为自己所作的设定。当你设定了“架构师”这个目标,便设定了这个目标所表达的某种影像(角色),你最终可能变得跟这个影像完全一致——成为所谓“真正的架构师”,但你仍不过是困囿于对这个“角色”的一个假设/设定而已。唯一破局的方法是:超越别人对某个角色的定义,将自己做成这个角色。
至此,你是否还在这个角色之中,就是你的觉悟了。
其它
===
1. 本文是为《程序员必读之软件架构》一书所写的序
2.《程序员必读之软件架构》一书的译者是邓钢先生( @米粽粽据说已关注洗碗30年+)
3. 该书由图灵出版,原作者是Simon Brown,据说是个布道师(这年头站台上就说自己是甘道夫的人真的是多了去了)
4. 该书在图灵社区的信息在这里:http://www.ituring.com.cn/book/1444
5. 该书220多页,有4篇序(是多了点,我也是肇祸者之一,对不住大家了)。点这里直到把屏幕戳碰可见译/作者的原序:译者序(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125176),原序(http://www.ituring.com.cn/tupubarticle/1234),以及杜欢同学的序(http://www.ituring.com.cn/tupubarticle/3630)
6. 杜欢同学没请我饭已经很久了,此碎碎念30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