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山中云洞岩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蔡坂村北部,有一座鹤鸣山,呈东西走向,从山麓到峰巅,几乎全是由各种玲珑奇特的花岗岩石层层叠叠堆砌而成。山的北面,有一大片悬崖峭壁,难以登攀。明代翰林学士丰熙称:“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独特的风景,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留下无数美丽的传说,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云洞岩。
鹤鸣山海拔仅200多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有潜翁养鹤修道于此,不时鹤鸣于山里。又据《漳州府志》记载,“山岩石壁,高出云霄。宋僧人往,见二士对弈,就之,化为白鹤,冲天而去。”故名“鹤鸣山”。据传说,山上有一石洞,天将降雨时,云雾从洞中飘出;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里,故又名“云洞岩”。
在迎宾路蔡坂村前路口,迎面一块巨石上镌刻着“云洞岩”三个大字。巨石后面是一条笔直的景区公路,路的尽头,云洞岩一峰突立,林木之中,怪石嶙峋。站在岩前的黄道周广场,行云湖波光粼粼,一山一水,美不胜收。
过了行云湖上的五曲桥,山脚下的翔鹤湖边就是“鹤丘”,是明代大儒蔡烈之墓。明代嘉靖年间,蔡烈隐居于此研《易》讲学。《明史》称他“力行好学,老而不倦”,不去应试,屡招不仕,只在山中讲学,学者称之“鹤峰先生”,著有《读书录》、《孝经定本》、《传道南录》、《诸儒正论》书多种。由于蔡烈的名气,加上他的好友丰熙在山顶风动石留下的《风动》及多处题刻,云洞岩与蔡烈、丰熙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云洞岩山中有许多岩洞,或容千人,或宿一主,被誉为“闽南第一洞天”。过了翔鹤湖,沿着上山的台阶,有一石上镌“万石庄”。据传说,万石庄处有个“万人洞”,洞内有石椅、石桌、石床。古时战乱,潜翁带领万人入洞避难,脱险离洞后,再也找不到洞口,只留下一个美丽的故事。山顶有一“仙樵洞”,传说有一樵夫上山砍柴,盛夏入洞避暑纳凉,见两位老翁在洞里下棋,便在旁边观看,等过午回家,世道却已变,村人也不认得,才知“人间千古事,洞中一盘棋”。
传说中的万人洞难寻,但山中许多洞却是实实在在。最有名的当属“千人洞”,洞里左盘右旋,深幽宽畅。旁边一洞里还有一口古井。在千人洞旁边,有二石相夹,只留下一人可过。崖顶裂开一条缝,长数十米,像是利斧劈开一样,仰望天空,只能看到一条线,这就是有名的“一线天”。“鹤丘”后面不远处有一洞,据传是潜翁养鹤处,后人称“鹤室”,这里也是蔡烈隐居处。“鹤室”边有一“先天洞”,因蔡烈在洞内题刻《先天易》经文而得名。而“月峡”是由几块巨石垒成的石洞,左右相通,洞顶豁开咫尺,中秋子夜,月经中天,照进洞顶,射到洞内泉上,泉水又把月影返映到洞内峭壁上,形成三个月亮,故名月峡,又称三月峡。但因现在水源少,峡内无水,这一奇观难见。洞内有一口“寒泉”古井,水质甘甜,即使大旱天也不干。穿过月峡,前面巨石上留有一对深深的大脚印,便是仙足迹。
云洞岩山上的岩石形态各异,从不同的角度看,移步换景,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上有一大片巨石群,远远望去,宛若面目慈祥的老君坐像,惟妙惟肖。“老君”的膝上,镌有“搔首”二个大字,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刻。在这二字上方,还有一个没完工的“首”字,据传说,当时刻到一半时,感到位置不太好,就在下面重刻。而山顶上的“风动石”,堪称一绝。巨大的石盘上,一块巨石就搁在石盘的棱角上,近半伸出凌空,下面就是悬崖峭壁,似乎随时会掉落下去。在适当的角度,用手就可推动,阵风吹来,似乎也会摇摆,但经无数次的台风和地震却安然无恙。石上有丰熙题刻“风动”二字。风动石旁边有一巨石,酷似屈肢踞坐昂首向天的青蛙,称为“石蛙鸣天”。山的西侧也有一较小的巨石,搁在石盘边,似乎是从天上飞来,上有杨成武将军题刻“飞来石”。山的西南有一片石坡,上面刻有“道德经”。
山上有多处巨石峭壁,难以攀爬,只能在岩石上凿出台阶。山南面的天梯,是一处很陡峭的岩壁,上面凿出仅供下脚的台阶,旁边立柱铁索相接,上下时需抓紧铁索,一步一步前行。
云洞岩有历代摩崖石刻二百多处处,从五代到近代,不少名人在此留下了翰墨,行书、楷书、草书、隶书、篆书诸体皆备,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因此也被誉为“福建第二碑林”。题刻中,最早的是五代道人“许碏寻偃月子至此”。宋代朱熹知漳州时常来游览,留下了“溪山第一”、“石室清隐”等题刻。丰熙在千人洞题诗“片石千人屋,天公太泄机。海风吹不破,应待野云归。”和全文达1160字的《鹤峰云洞游记》及“仙梁”、“得朋”等,都是很值得看的书法。
云洞岩原有大雄宝殿、佛母殿、罗汉殿数处年代久远的古建筑,但到1998年时,均只剩废墟。1998年,佛母殿在原址重建。佛母殿后面有段较陡的石阶,上面有一座石砌小楼“秀才楼”。大雄宝殿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1278年),殿门额匾书“云居岩”,历经沧桑,几经兴废,于元朝至正三年重修,光绪年间再度重修,1989年重建。大雄宝殿里有石雕的十八罗汉,原供奉于罗汉殿,“文革”时“破四旧”,这些罗汉的头都被敲断,但幸好仍保存着,才能重新粘上。因罗汉殿还没重建,十八罗汉只能移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旁边有座“美楼”。虽然大雄宝殿重建时间不长,但因屋顶漏水严重,于最近拆除,将重建。佛母殿里椽木也已腐烂,为防塌陷,只好用树干支撑,亟待维修。
大雄宝殿上方是“鹤鸣楼”,原名鹤鸣祠,是20世纪初国民党二星上将张贞为纪念北伐战争时牺牲的战士与英雄而建。后来经修建改名“鹤鸣楼”。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在此楼为漳州信士讲经弘法析佛学道理。此外,还有新建的朱文公祠及几座凉亭等。
在北侧山坡崖壁下,有一座宋代古石亭“仙亭”。石亭建于一巨大的盘石上,基础牢固,历千年而不倒,保持原貌,被誉为漳州第一古亭。山顶上还有一处“天开图画亭”遗址,亭已倒塌,只剩下四根方形亭柱。
云洞岩山的北侧,有一座千年古寺仙亭岩,是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到山顶后,在“石蛙鸣天”边就可看到下面的寺庙。在往“天开图画亭”的山路凹处,有一条叉路,向下走10分钟就到,非常值得去看。
2012年初,云洞岩取消门票后,游客大增。游客在爬山游览时,渴了累了,山上有许多的茶座与小摊,售卖云洞岩盐鸡及小吃饮料等。歇息时,泡上一壶茶,啃一回盐鸡,实在是一种享受。
郑德鸿 2013-4-5
云洞岩全景图。山上的石头像是老君坐像。
云洞岩导览示意图。
鹤丘。
千人洞。
一线天。
仙樵洞。
鹤室。
月峡。
“月峡”里的“寒泉井”。
仙足迹。左脚站立的位置脚印较小,比女人的脚大不了多少。右脚印大很多了。
老君石上的石刻“搔首”。
朱熹题刻“溪山第一”。
道德经。
丰熙题刻“得朋”。
风动石。丰熙题刻“风动”。
石蛙鸣天。
飞来石。
铁索天梯。
大雄宝殿(现已拆除)。
佛母殿。
秀才楼。
罗汉殿遗址。
鹤鸣楼。
朱文公祠。
宋仙亭。
天开图画亭遗址。
云洞岩的茶座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