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军史上的一段秘闻--东北老航校与日本教官 空军光福军训 熊教官

本报特约记者 卫转业 牛锐利

2001年6月4日,一架日本航空公司的班机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舱门打开,16位年逾古稀的日本老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慢步走下旋梯,踏上他们阔别半个多世纪的第二故乡--中国。

他们是应邀参加中国东北老航校55周年纪念活动的。

在中国空军的历史上,不能不提及东北老航校,她是中国空军成长的摇篮。而在东北老航校的创建历史上,也不能不提及为之倾洒热血甚至献出生命的300余名日本友人。

请日军战俘当教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中国境内的日军部队顿时像无头苍蝇,惶惶不可终日。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约200多人,被困在一个叫上汤的小山村,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共产党的军队。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命运从此而改变。

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要在东北创建一所航空学校。然而,时任中共东北局书记彭真和联军参谋长伍修权想的最多的是航校的教员问题,如果没有教官,办航校就是一句空话。

这时,司令部报告,在沈阳以东发现了一支日军。据侦察,这正是日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

东北民主联军指挥员们眼前一亮:“真是天遂人意啊,我们福分不浅啊!搞空军有望了!”

当夜,东北民主联军一支精锐骑兵队,闪电般地向这支日军部队包抄过去。

在我军的强大压力下,队长林弥一郎率领队伍全部交出了所携带的武器。

过了两三天,林弥一郎和10名代表受到了我军驻凤凰城21旅司令部的热情接待。

吃饭间,21旅吴政委问:“你们究竟是什么部队呢?”林弥一郎回答:“有飞行员、机械师,还有飞行部队必需的技术人员。”

两天后,林弥一郎和10名代表来到了沈阳。在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里,林弥一郎一个人被请进一间指挥室里。在一张大的写字台前,坐着三位衣着简朴的高级将领。

“我们想请你们协助我们建立一支空军。”东北局书记彭真直截了当地对林弥一郎说。

林弥一郎吃了一惊:“可是,我们都是战俘!”他审慎地说道,面带难色。

“这一点,请不要顾虑!”坐在一边的伍修权说。

“我们完全相信你!”彭真一副大将风度,落地有声。

林弥一郎深受感动,“唰”地一下站了起来:“既然贵军如此信任我,我决不退缩,将竭尽全力,只是……”

彭真看出他有为难之处,便说道:“有何难处,还请大胆讲!”

“我有几个条件!”

“请讲!”

“作为飞行教官有下达命令的权力,这一点在俘虏和胜利者之间很难做到! ”彭真马上回答:“给你这个权力,我们能够做到。”

“还有,教官和学生之间,学生必须绝对服从,没有这一点就无法教学!”

伍修权和彭真相互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彭真又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你的条件都是理所当然,如果担任我们的飞行教员,那就要有教员的权力和待遇。”

接着,伍修权又和林弥一郎谈了一些具体问题。林弥一郎看到伍修权身上配带的一支小巧玲珑的勃郎宁手枪,心头忽然闪起一个念头。他鼓起勇气说:“将军阁下,我还有个小小的请示。”

“请说好了。”伍修权很有礼貌地说。他早已注意到林弥一郎久久地注视着他的勃郎宁手枪了。

“我很想,请将军把您的这支手枪赠给我,也许,我能够更好地说服我的同事们……”说完,林弥一郎的脸红了,他也知道,作为一个战俘,这个要求好像有点过份了。

伍修权哈哈一笑,用手拍了拍林弥一郎的肩头说:“今天我们谈得很好,我饮佩先生态度坦率,有诚意合作。为了表示对先生的钦佩,我十分高兴地把我的这支手枪送给先生做个纪念!”说着,伍修权从腰间解下这支枪,递到林弥一郎的手中:“要知道,这是一支非常珍贵的有纪念意义的手枪,它伴随着我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林弥一郎被深深地震动了,共产党的坦荡真诚让他深深折服了。

就这样,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20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 72名机械员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成了我党我军创建第一所航空学校的重要力量。

日本友人托举战鹰上蓝天

1946年3月1日,东北老航校正式成立,教学工作很快展开。航校先后任命林弥一郎、黑田正义等为飞行主任教官。

校领导特别注意做好林弥一郎等主要教官的工作,以对待朋友的真诚态度,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他们。

人民空军史上的一段秘闻--东北老航校与日本教官 空军光福军训 熊教官
有一次,林弥一郎驾驶一架刚修好的飞行试飞,起飞后,操纵失灵坠地,林弥一郎身负重伤。航校领导大力组织抢救。林弥一郎苏醒后,看到校领导关切地守护在身边,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过去日本侵略中国,真是罪过。现在你们这样厚待我,真是受之有愧。”他表示要用自己的技术真心诚意地帮助中国培养航空人员。

当时在航校的学员几乎都是放牛娃出身,大字都不识几个,更别说深奥的航理了。为此,日籍教官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御前喜久三讲授飞行原理和飞机构造有一套妙法:开课前首先领着学员们参观飞机,操纵传动各个陀面机翼面,说明它们有些什么用途,然后再作手势比喻,伸张双肩比作机翼,翻转手掌比作飞机倾斜并转弯,低头、推杆、撅臀就算飞机下降,反之则上升。他还做了许多教学用的实物模型,让学员一看就懂。为使学员一目了然发动机内的油路系统,想出吸了烟后,把烟吹进发动机内的油路,看烟从何处冒出,便知道哪条油路是怎么走了。

冢本好司讲授发动机原理也有绝招,同学们对“八一13甲”发动机9个气缸形排列的工作原理理解非常吃力。冢本教员派5名学员围成圈,依次编号,各人出右手同握一根木棒,按号次排序,口念进气、压缩、工作、排气,手推木棒转磨圈,只转了几圈,都领会了。

飞行训练开始了,无论是学员还是教员,都非常兴奋,大家都在期待着早日飞上蓝天。

教官木暮重雄飞行技术高超,带学员更是耐心细致。学员韩明阳总是判断不准1米的高度,几次危险动作之后,便形成了条件反射。木暮教官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还请其他教官“会诊”,分析他的技术难点,一次次地带飞。结果韩明阳第一个单飞就是轻三点,完全达到了要求。

教官内田元五十分认真负责。有一次在起飞线上,他看到一个学员驾驶飞机着陆时,竟在跑道上蹦了三蹦,结果一连几个学员都犯了同样的毛病。把翻译和学员找来一问,原来问题出在翻译上。内田元五告诉学员,飞机着陆时应该让前后三个轮子一齐落在跑道上,术语叫做“三点着陆”,这样飞机才能平稳地降落。可是由于翻译人员不懂飞行,不明白“三点着陆”的意思,竟然翻译成着陆时飞机在跑道上蹦三下,于是就出现了“哈蟆蹦”的现象。

而林弥一郎则是有名的严厉。张积慧是当时最好的学员之一,但在放单飞的时候,却被林弥一郎卡住了。别人都不理解,林弥一郎说身为教官如果不严格要求,那就是对学员、对中国最大的不负责,对那些技术好的学员,更应该特别严格。在林弥一郎的精心指导下,张积慧又刻苦练了起来,最后的单飞放得非常成功。

当时一般只飞行十几个小时就可以放单飞,所以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才造就了王海、刘玉堤、张积慧等闻名世界的空军英雄。

由于“隼”式飞机为数不多,耐用消耗很大,所以日本的技术人员决定将美国单座式的P-51战斗机改成双座式教练机。他们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改装用的零件器材。经过研究,他们决定用日式九九高级教练机上的座椅和操纵杆来代替。

经过林弥一郎的试飞,P-51终于改造成功了。技术维修组的人员把弄到牡丹江来的P-51战斗机全部进行了改装,一下就有几十架,大大充实了航校的实际教学能力,也缩短了飞行训练的时间。后来,在苏联空军提供喷气式战斗机时,学员们飞过P-51战斗机,便可以直接转入喷气式飞行了,这大大加速了人民空军部队建设的速度,使飞行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以驾驶米格喷气式战斗机去和美国空军驾驶的F-86式喷气战斗机作战,而且打败了他们。

中日友好代代相传

1954年,日籍人员回到了国内。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等因素,他们回到国内后生活都非常艰苦,但不少人仍然怀念着老航校的生活,认为在航校的几年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转折点。他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第二祖国”。

林弥一郎夫妇带着他们在中国生的三男一女回国后,尽管生活很清苦,政治上的压力也很大,但他们仍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他给儿子取名叫林新,意思要做中日友好新一代,并送他到中国留学,教育孩子们要和中国世代友好下去。

为了纪念他们一生中的重要转折,林弥一郎亲自发起和组织了“航七会”(因为东北老航校于1949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航空学校,日本人一直在这里工作到回国,故取“航七会”为名);1977年10月,又进一步组织成立了“ 中国归国者友好会”。到了1986年,因为考虑到日中友好不仅是他们这些参加过中国革命工作的一代人,而是需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所以又改名为“日中和平友好会”。

当年在老航校医务队工作的高桥澄子,为伤病员献出了她全部的热情和爱心,也是老航校日籍工作人员中唯一没有回国的人,因为,她加入了中国国籍,并给自己取了中国名字叫高玲。转业到地方后,依然发扬老航校精神,工作兢兢业业,即使是在十年动乱,也没有动摇她对中国的感情。她在日本有父母,有亲朋好友,也有优厚的生活条件,可是她全都放弃了,她常说:“我的世界观的转变,是受老航校的中国朋友的教育和影响形成的,刻骨铭心,永远难忘,他们永远是我的榜样。”高桥澄子在河北承德定居30多年,曾被选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到离休后才回到日本。

教官诜岐文夫回国经营了一个小纯水厂,申请了专利,日子比其他日本朋友好过一些。于是他通过林弥一郎与北京某企业合开了一个纯水厂,要把他的技术贡献给中国。在此期间,他的夫人、同样在老航校工作过的诜岐郁代患癌症去世,在去世前,希望能把自己骨灰的1/3埋在“第二故乡”--中国。如今诜岐文夫已遵照妻子的遗愿,把妻子的骨灰埋在了北京万安公墓,并在旁边为自己留了一块地,要与妻子在一起,与中国在一起。

还有一位叫佐渡中义日籍友人,当年在老航校当驾驶员。当国民党的飞机要轰炸老航校仅有的几架教练机时,是他开着启动车,不顾生命危险引开了国民党的飞机,保全了老航校的装备。回国后佐渡中义开了一个小工厂,有了一些积蓄。他在1997年两次带着330万日元在河北满城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如今,许多日本友人已与世长辞了,但无论是健在的还是故去的,他们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中日友好世代相传。

   返回主页

解放军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电话:010-6852964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102928.html

更多阅读

昌乐县城新昌路的一段街景洪阳街到昌盛街路段 昌乐新昌路

昌乐县城新昌路的一段街景(洪阳街到昌盛街路段)刘福新12月6日下午,我到洪阳街西端给朋友送照片,看到洪阳街西端北侧有个大门尚未拆除,这不是原来冷藏厂的大门吗?由此激发了拍一拍新昌路某些老建筑的想法,当然了,只限于从洪阳街到昌盛街的

转载 解密:谭咏麟张国荣争霸的一段秘闻

原文地址:解密:谭咏麟张国荣争霸的一段秘闻作者:钟路明【解密:谭咏麟张国荣争霸的一段秘闻】 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朋友推荐的一段视频《1985年香港无线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万分感慨! 三十年前这一届颁奖礼,出席歌手明星大牌之多,可谓

兰小龙在《了望东方周刊》里的一段 了望东方周刊订阅

这是编剧兰小龙在《了望东方周刊》里的一段我们这个戏演完之后有两个最失控的人,张国强越活越像高城,前不久才拧过来,因为又给他安排了另外的角色嘛。张译就越活越像史今,活得我们都不习惯了。张译本来是那种永远在背后给你捣乱的人,叽叽

K188次列车上的一群中国人 海信电视32k188

K188次列车上的一群中国人。还是在9号候车厅里的时候,就听到四处的东北口音,再一看显示屏,原来是开往沈阳北的。一拨拨的民工,带着硕大的包裹和塑料桶,甚至是电风扇,一阵风似的走向检票口,充满着力度。到车厢里坐定,视力范围内的十

声明:《人民空军史上的一段秘闻--东北老航校与日本教官 空军光福军训 熊教官》为网友光年末路尽头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