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出处

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出处

传统文化展现了人类正统文化的精髓,“精忠报国”和“花木兰”,展现了忠孝的内涵,而“创世”则展现了神佛下世,开创盛世天朝,表现了唐太宗仁者之君的形象。

传统文化建立了一整套合乎自然(敬天),顺乎人情(爱民),合乎客观规律的理论,其核心内涵是“仁”,仁德慈爱,“仁义礼智信”成为人和社会的道德规范;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构成了整个人类的社会关系;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生处世的标准;提倡注重个人的社会行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不论地位高下、知识多寡,人们都知道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

传统文化重视家庭伦理。在中国,家族文化占有重要地位,而“忠”、“孝(悌)”、“仁”、“义”是搭起中国“家”文化结构的四根支柱。家族文化以“孝悌”为基础,维系家庭与家族的基本伦理,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即“父子亲,夫妇顺,兄则友,弟则恭”。子女对父母的“孝”向上延伸扩展为对君主的“忠”;“悌”是指兄弟之间的友爱关系,横向扩展为朋友之间的“义”和“信”,“四海之内皆兄弟”,代表人际关系的谐和;而父母对子女的“慈”是长辈对子女、对晚辈的关怀、呵护,其向下扩展为君主对臣民的“仁”,是指君主对臣民的仁慈、关爱,是君主对臣民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忠”、“孝”、“仁”、“义”上下纵横互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构成中国文化中伦理与道德的体系。而“礼”则起到协调和规范的作用。梁启超认为:礼也者,人类一切行为之规范也。故曰:“礼所以承天道以冶人情也。”

一、仁 按《说文解字》,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人是“天地之生,最贵者也。”二是地之数。那么,结合起来看,仁是世上的人的高尚情怀。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仁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春初·元命苞》说,“仁者,情志好生爱人”,仁者是对有仁德称乎。有时候,用仁来指有恩于万物生育的事物。古代历来推崇仁政,认为尊德行仁的才可以叫做王。

二、义 据《说文解字》:“义”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会意字,从戈从钑。戈是兵器。钑,或说古垂字。有自我牺牲之义。羊,象形字羊表祭牲。献祭的羊又表明了义是富含自我牺牲敬神的。义的本意是,合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古人为了重信义可以献出生命。而简化字“义”已失去原意。

三、礼 据《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礼是会意字,从示,从豊。豊字从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用于事神就叫礼。所以,礼最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近人王国维考证,“豊”诚为礼器,然非“从豆”而是“像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玉,《尚书·盘庚》所谓“具乃贝玉”说的就是以玉礼神。从甲骨卜辞中“围”(即“豊”)字的结构上看,是在一个器皿里盛二玉以奉事于神。王氏据之得出结论:盛玉以奉神人谓之围若豊,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因此“礼”之本义乃指祭神之器,而后引用为祭神的宗教仪式,再而后才泛指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仪式。那么结合起来看,礼的意思主要是对神灵的祭祀、表达敬意和尊重,引申到日常生活,那就是对别人的尊重,以及行为准则和规范。《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简化字的“礼” ,则看不出敬神敬人的内涵。

四、智 智,会意兼形声, “知”的后起字。从日,从知。知,会意字,从矢从口。矢本意是箭,引申为正直、端正,再引申为出口无悔的发誓。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而且,真正的知、智,一定不会偏离道德仁义。

五、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信的本意是真心诚意、专一不移。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说文解字》说,“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就是说,心里有什么直接表白才叫言,而推理辩论诘问的话应该叫语了。因此《法言义疏·问神》曰,“言,心声也。”如果一个人言不由衷、说假话,肯定是不会有信誉。

六、忠忠属于古代道德规范之一。《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从心。”从字形上看,忠,人对祭器鞠躬作礼。应当说,从早期的文字字义来看,忠当为人们祭祀时的一种态度。演变为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来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岳飞被认为是为千古“忠”的典范。

七、孝“孝”,会意,形声字。上为“老”、下为“子”,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子承老形,意谓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古人讲“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曾子认为“孝者,善事亲之谓也。孝子之道,无违亲心,尽其礼而尽其心,始终如一,不弃初志,以尽孝子之诚,而承欢亲心。或亲在呼,必即刻答诺,出不远游,游必有方。或家贫,承事不丰,虽菽水亦可尽其心而承欢之。”“故事亲之道,非唯重在物质之养,要之在于尽其心也矣。” 古人整理了二十四孝故事,脍炙人口。属于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规范(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往往是抽像的,而文化则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对道德体系進行通俗化表达。比如:唐太宗仁德布于四海,让人知道什么是“仁”。人们谈到“孝”自然会想到帝舜的“仁爱孝悌”、花木兰的替父从军、缇萦救父;谈到“信”就会想到“千金难买季布一诺”;韩信的“胯下之辱”使人们知道什么是宽容忍让;谈起“义”往往想到关羽的“义薄云天”;谈起“忠”会自然想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都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人物、事件,通过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演绎和体现出来的,并通过小说、戏曲、舞蹈等文艺形式流传开来,并一代代传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102769.html

更多阅读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忠孝仁义礼智信图片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一个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中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之16字释义 温良恭俭让出处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之16字释义有校友捐赠8尊景观石,列于石大青岛校区内街北侧。8尊景观石分别刻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各一,每字配释义。现陈列释义产生各版本。一、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汉文化研究所版,加拿大)仁:立身

中国古代的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的故事 忠孝廉耻勇

古时八德故事《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1 泰伯采药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

声明:《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出处》为网友少女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