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读后感
金融金融0802王达1608080817
《断魂枪》是老舍比较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
它讲述了清朝末期一个老拳师“神枪沙子龙”的故事。面对众弟子的相求、孙老者的逼迫,他始终不愿再拿起他的那杆五虎断魂枪一现昔日的荣光。小说中,那两次在夜深人静独自面对天上群星时,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景描写,便把沙子龙身处历史大变局时期的悲愤以及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写活了一个小人物在急剧变化的近代社会中的复杂心志。
小说伊始,一句“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引起读者疑问后,下文笔锋一转,将社会的巨变一一陈列:人们祈祷着神灵与祖先的同时,国土、自由和主权已经丧失。昔日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名声,都变成了昨日的幻影;取而代之的是火车、快枪、通商与口岸。
当清朝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时候,外国的侵略者已经踏足在了这片昔日充满荣光的土地上大肆烧杀抢掠。当清政府依然在醉生梦死时,中国人民已经承受了深切的苦难。
他们也曾有过反抗,但却失败了,因为连政府都背叛了他们。于是他们只能开始默默地忍受。
沙子龙也是如此。开镖局的他原本身怀绝技,威震西北无敌手。然而现实的剧变逼得他不得不把镖局改为客栈。“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无论众弟子如何向他求教招数,他都总是一笑置之,有时甚至直接赶人。
众弟子百般无奈之际只得在外四处吹腾,希望能激人上门挑战沙老师。
后来果然有一位武艺高深的孙姓老者受激上门要领教枪法,但沙子龙却一反常态地请老者吃饭。最后在老者的一再坚持拜师学枪的情况下,他终于吐露出了自己的心声:“不传。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进棺材,一齐入棺材!”
徒弟们以为是他胆怯不敢比试,纷纷奚落他。他不以为意,选了个夜静人稀的时候,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望星空,遥想当年驰骋武林、野店荒林的威风,不能自拔。想起如今的世道,惟叹命运的无奈。他用手指慢慢摸着冰凉的枪身,微笑里甩出斩钉截铁的四个字“不传!不传!”,全篇便戛然而止。
本小说在艺术处理上颇为圆润老到,特别是最后的结尾,真是神来之笔。“五虎断魂枪”究竟怎样高妙,始终是影影绰绰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同时小说结尾的戛然而止也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审美想象空间,那一声似乎能撑破夜空的“不传”,里边铸满了多么深沉而凝重的历史沧桑。一阕“断魂”的残梦,就这样把过去的文化埋葬,孤独而冷寂,悲壮而苍凉。一切又都是显得那么凄婉而无奈。
作者聚焦于五虎断魂枪,实则表现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在他看来,从社会物质功利角度说,国术不如洋枪;从人文精神角度说,洋枪远不如国术;从科技含量角度说,国术不如洋枪;从文化含量角度说,洋枪远不如国术。中国武术是几千年东方传统文化精神结出的硕果。国术不仅有外在的功夫,更有内在的精神境界。而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留下的宝贵财富。
而文中的沙子龙却不肯变通,拒不接受时代的变迁,依然死守着那套枪法,并宁愿将枪和枪法带入棺材也不愿传给他人,生生地要将传统文化掐断了根。这是作者坚决批判的。
正如作者所言:“一个文化的生存,必赖它有自我批判,时时矫正自己,充实自己,以老牌号自夸自傲,固执地拒绝更进一步,是自取灭亡……由于个人的自私保守,祖国有多少宝贵的遗产都被埋葬掉了。鄙人痛感这种“把生命闹着玩”的国民劣根性已经构成了我们民族潜在的危机的基因,故而借沙子龙断魂枪的泯灭,发出呼啸,以期唤醒那些仍倘佯在‘东方的大梦’中的国民的灵魂。”
在中国这个大家族中,人人都负有让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责任。因此,我们决计不能在时代的狂涛巨浪面前驻足不前,抱残守缺,自甘沦落;而应该勇敢地正视现实,迎难而上,努力适应新环境,让民族的文化传承不止,生生不息,并不断壮大。也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我们的民族才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持续地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