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

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为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年获奖人

? 袁隆平 ( 2000) ? 吴文俊 ( 2000) ? 黄昆 ( 2001) ? 王选 ( 2001)

? 金怡濂 ( 2002) ? 刘东生 ( 2003) ? 王永志 ( 2003) ? 吴孟超 ( 2005)

? 叶笃正 ( 2005) ? 李振声 ( 2006) ? 闵恩泽 ( 2007) ? 吴征镒 ( 2007)

? 王忠诚 ( 2008) ? 徐光宪 ( 2008) ? 孙家栋 ( 2009) ? 谷超豪 ( 2009)

? 师昌绪 ( 2010) ? 王振义 ( 2010) ? 谢家麟 ( 2011) ? 吴良镛 ( 2011)

目录

奖项创立 基本概况 奖项介绍 授予标准 历年获奖 2004年度奖 2010年度奖

展开

奖项创立 基本概况 奖项介绍 授予标准 历年获奖 2004年度奖 2010年度奖

展开

编辑本段奖项创立

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但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国 颁奖现场

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给出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诞生“流程表”: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奖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并向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提出评审建议。 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科技部部长担任,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著名科学家及有关专家15至20人为委员,以保障评选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组成人员人选,由科技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为确保最高科技奖的公正,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评审委员都必须对自己的一票负责。到会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算有效。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颁奖现场

奖项名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p Awards)

创办时间:2000年

主办单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编辑本段奖项介绍

颁奖现场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颁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编辑本段授予标准

获奖者--闵恩泽

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

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编辑本段历年获奖

人物名单

2000年度 吴文俊(1919.5.12— ,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9.1— ,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 王选(1937.2.5—2006.2.13,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9.2—2005.7.6,物理学家) 2002年度 金怡濂(1929.9—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2003年度 刘东生(1917.11.24—2008.3.6 ,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11.17— ,航天技术专家) 2004年度 空缺

2005年度 叶笃正(1916.2.21— ,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8.31— ,肝脏外科学家)

2006年度 李振声(1931.2.25—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年度 闵恩泽(1924.2.8—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6.13— ,植物学家)

2008年度 王忠诚(1925.12.20— ,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1920.11.7— ,化学家)

2009年度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数学家), 孙家栋(1929.4.8—,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010年度 师昌绪(1920.11.15—,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王振义(1924.11.30—,内科血液学专家)

2011年度 吴良镛(1922.5.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谢家麟(1920.8.8—,加速器物理学家) 校友统计

国立北京大学3人:王选、王忠诚、徐光宪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位于南京四牌楼2号,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文理学院主体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大学,设校址于南京鼓楼岗原金陵大学校址金陵苑;工学院在原国立中央大学四牌楼2号旧址组建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东南大学。刘东生所在系科为南京大学所继承,闵恩泽、吴良镛所在系科为南京工学院所继承,区别于现南京大学。1952年以前的校友为现南京大学和现东南大学共有)3人:闵恩泽、刘东生、吴良镛

国立清华大学4人:金怡濂、王永志、叶笃正、吴征镒

国立交通大学3人:徐光宪、吴文俊、王振义

国立浙江大学2人:叶笃正、谷超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1人:孙家栋

同济大学1人:吴孟超

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1人:李振声

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人:袁隆平

国立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1人:师昌绪

西南联合大学(私立南开大学)1人:刘东生

私立燕京大学2人:黄昆、谢家麟

其中叶笃正、刘东生三人分别列入两所大学。 籍贯统计

江苏:金怡濂、王 选、王振义、吴征镒、吴良镛

辽宁:孙家栋、刘东生、王永志

山东:王忠诚、李振声

浙江:谷超豪、徐光宪

北京:黄昆、袁隆平

上海:王选、吴文俊

天津:叶笃正、金怡濂

江西:袁隆平

安徽:叶笃正

四川:闵恩泽

福建:吴孟超、王忠诚

河北:师昌绪

黑龙江:谢家麟

其中金怡濂、王选、袁隆平、吴征镒、叶笃正分属两个省市。 学科统计

农业与生物学:袁隆平、李振声、吴征镒

数学:吴文俊、谷超豪

物理学:黄昆、谢家麟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王选、金怡濂

地球环境科学:刘东生

航空航天与空间科学:王永志、孙家栋

气象学:叶笃正

医学:吴孟超、王振义、王忠诚

化学:闵恩泽、 徐光宪、师昌绪

建筑学:吴良镛 院士分布

获奖者--王忠诚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

中科院院士15人,工程院院士9人。同时是两院院士的有闵恩泽、王选、师昌绪、吴良镛。

当选院士时最年轻的是黄昆,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时年仅36岁。其次吴文俊1957年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8岁,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9岁。

当选院士时年龄最大的是吴孟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69岁),王忠诚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69岁)。

其他绝大多数当选时年龄介于55-65岁之间。除去黄昆、吴文俊、吴征镒,其他13人当选院士时平均年龄62岁。全部16人的平均年龄57岁。

四、获奖时年龄:

吴征镒(92岁)、谢家麟(91岁)、吴良镛(90岁)、师昌绪(90岁)、叶笃正(90岁)、徐光宪(88岁)、刘东生(86岁)、王振义(86岁)、闵恩泽(84岁)、谷超豪(84岁)、吴孟超(83岁)、王忠诚(83岁)、黄昆(82岁)、吴文俊(82岁)、孙家栋(81)、李振声(76岁)、金怡濂(73岁)、王永志(71岁)、袁隆平(70岁)、王选(65岁)

平均年龄82岁。

其中王选、黄昆、刘东生三人已经病逝,分别享年69岁、86岁、91岁。

编辑本段2004年度奖

2005年3月28日上午,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共有300个项目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备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出现了空缺。

引人注目的是,连续空缺六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首次产生,这一奖项分别被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研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项目组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摘取,两个获奖项目都属于新型复合材料的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同时,有26个项目获得该奖项的二等奖。

令人遗憾的是,同样体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度空缺,只产生了28个二等奖,分别涉及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领域。这表明虽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但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外,两系法超级杂交稻、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秦山二期核电站设计制造等244个解决国家需求和改善百姓生活的项目,获得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228项。

5名外籍科学家分享了本年度的国际科技合作奖,他们分别是日本的工业设计专家荣久庵宪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长美籍华人张汝京、美国著名的核聚变专家肯·金特、意大利环境保护专家科利尼、魏思乐,瑞士医药学家,他们都曾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编辑本段2010年度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1年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介绍,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河北徐水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可用作耐热、低温材料和无磁铁锰铝系奥氏体钢 师昌绪和王振义

等,具有开创性。多次参加或主持制订我国有关冶金材料、材料科学、新材料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立项和评估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据中国工程院网站介绍,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江苏省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专著5本。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悉,目前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证书和奖金。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而且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16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刘东生、金怡濂、吴孟超、王永志、李振声、叶笃正、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

师昌绪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专家

生于1920年11月15日,北省徐水县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8-1955年留学美国,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55-1985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级奖10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振义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

生于1924年11月30日,江苏省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专著5本。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辑本段2011年度奖

年度获奖

2012年2月14日上午10点,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奖章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将揭晓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人物介绍

谢家麟简历 谢家麟

加速器物理学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河北武清。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美期间,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55年回国后,于60年代初领导完成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功率速调管和电子回旋加速器等科研目。80年代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研制和建造。90年代初领导建成北京自由电子激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良镛简历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1922年 吴良镛

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

研究成果曾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和建设部的优秀设计奖、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牌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专著《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奖。[1] 获奖亮点

能源资源领域成果获大奖

“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一大特点就是,涌现出一批能源资源领域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表示。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系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集数千地质工作者10多年奋战雪域高原得来的成果,通过大规模细致的地质调查,创新性地建立了两大地质理论,并在自主创新理论指导下,实现了青藏高原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了3条巨型成矿带、 7个超大型矿床和 25 个大型矿床,大幅增加了我国大宗矿产的储量,改变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为中央在西藏地区建设五大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确保了我国钨资源使用年限由原来的不足 5 年延长到 25 年以上,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亟须。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攻克了稠油深加工这一国际性难题,创制出系列高等级沥青替代进口,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实现了我国稠油深加工技术从空白到国际先进的历史性跨越。

国家科技合作奖获奖人数创历年之最

在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中,8位外籍知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者遍及6个国家、7个学科领域,获奖人数创历年之最。

8位获奖者分别是德国籍国际知名数学家德乐思、法国籍知名医学家戴宇阁、日本籍国际冶金知名专家江见俊彦、英国籍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约翰·巴士威、日本籍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发专家栗原博、美国籍国际著名地质学家斯蒂芬·波特、日本籍传染性疾病与病毒学专家岩本爱吉、澳大利亚籍纳米材料专家逯高清。

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企业占七成

在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中,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海尔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创新成果榜上有名。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大挺介绍,2011年度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71.56%,(2009年占66.67%,2010年占68.22%),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参与完成项目的比例从过去的不到30%提高到44.04%。

2011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光通信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技术创新工程”,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以转制为契机,推动我国光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成果。通过创新工程,武汉邮科院掌握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和应用软件设计技术、光电子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光纤工艺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光通信核心技术,突破了超高速超大容量等光通信前沿技术,创造了光通信领域一系列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创新工程形成的核心技术、专利和标准,先进的系统设备、光纤光缆及器件有力支撑了基础通信网重大工程建设,保障了国家通信安全,推动光通信网90%以上采用国内品牌产品;使中国11亿电话和4 亿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其承建的网络或技术中充分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音。该单位还是中国光通信标准主要制定者,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我国赢得光通信国际标准话语权。

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收获多个奖项

在获奖项目中,一批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收获多个奖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提出了广义多载波技术、普适 MIMO 传输技术、双涡轮接收技术等,获39项发明专利,理论成果获通信国际学术界最有影响的IEEE RICE(美国电器电子工程师学会赖斯奖)最佳论文奖,18项提案被 3GPP 主流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突破了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高效率、长寿命、高精密制造的技术难题,自主设计、建成了国内首条 OLED 大规模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和航天领域。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首次建立了高压直流输电集成技术体系,实现了直流输电技术的集成创新。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突破传统,首次采用圆筒形整体结构设计技术,成功建造成世界首座抗巨大风浪能力的圆筒型超深海钻探储油平台,其作业水深、钻井深度和平台甲板可变载荷均为世界第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

大批民生项目获奖

在获奖项目中,一大批涉及农业科技、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等惠及民生的科技成果摘取多个奖项。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有重大突破,使我国玉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在抗击SARS、阻击禽流感、应对甲型 HINI 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还有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如“工业产品中危害因子高通量表征与特征识别关键技术与应用”,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提供了有效途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促进了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器材国产化及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其产品价格仅为进口器材的1/3,一般患者家庭均可承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101445.html

更多阅读

他-------是世界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

荣誉一览】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

声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为网友啰嗦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