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初探(一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教学研究 News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初探(一)

新闻来源:惠安县荷山中学 作者:余锡铭 点击:93次 更新时间:2011-04-27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初探

惠安县荷山中学 余锡铭

[摘要]此次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审美教育融于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创设课堂情境,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自我实现学习目标。本文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提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应注重如下的几方面:淡化学科本位,提高学生审美描述表达的能力;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方式;美术语言引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求异创新、主动参与;和谐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新课改 学科本位 教学方式 美术语言教学手段

引 言

在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从1994年秋起,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课程,至2003年下半年,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到2004年秋季,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省逐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以全新的面貌和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次课程改革是我国第八次进行改革,也是一次更为深刻的改革,这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高中美术教学课时量少的现状(18--20课时/学期)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授学生以渔,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我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有过多年职专、高中的教学经验,面对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所设置了“美术鉴赏”内容系列,与以前课程设置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我感到只要把握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活动有其共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内涵的探究这一过程,就能在美术鉴赏课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眼、动口、心悟、述情、探究的鉴赏习惯,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遂而复杂的内涵,促使学生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能力的生成,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是有可能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淡化学科本位、提高学生审美描述表达的能力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换言说就是要淡化学科本位,不要过于专业化的讲述、评析,让学生觉得太难懂;同时也指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因此,在对具体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只是注意作品较为明显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走马观花”阶段,逐渐由对作品片面描述及经常使用的通俗语言转向能运用一些“美术语言”乃至学会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作品,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对形式语言进行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作品的描述时,要多鼓励、多启发,以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使其鉴赏、评述能力,日渐提高。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认为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也就是在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描述也好,分析、解释和评价也好,总是建立在表述的基础上。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经历告诉我: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描述表现能力方面偏低,词汇贫乏,或者极不规范,不入门道。所以,在教学中,在把握美术的学科本位同时要致力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小到拟词造句,要强调以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学生评价一些作品的风格的时候,总会用“简单”一词,我让他们和“简练”、“简约”比较后再定,他们很快就领悟了;如学生在鉴赏唐代的仕女图时总爱用“肥胖”来形容,我会启发他们用“丰腴”之词更文雅。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作为一个美术家他不仅仅会画几笔画,而且对社会是有深刻感受和理解的。美术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同时也高于生活,在作品描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发掘教材的内涵,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提高提高学生审美描述表达的能力。

二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方式

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摒弃单纯重技法的枯燥训练,在不抛弃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将传统的文化、审美教育融于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应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创设课堂情境,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自我实现学习目标。纵观一些美术课堂教学与本人的教学实践,可将教学方法归纳成以下几种:

1.将影视、动漫文化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

新课标要求我们能更深入地开发人文内涵,学生除了文化知识的积累外,教师可采用各种媒介,分析、讲解作品是鉴赏的主要途径。由于个人知识的积累总是有限的,单纯语言的描述又相当贫乏,在这时将影视、动漫文化引入课堂,能够马上增光添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影像、动漫文化更广泛地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美术文化,都能在影视、动漫片中得到直观的了解。如《人间生活》一课我在鉴赏唐、宋社会生活的环节中安插描绘生活的历史电影片断来激起学生的热情,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社会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将音乐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则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在美术鉴赏课中适当地引入音乐欣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美术作品有很大的作用。如:在鉴赏《韩熙载夜宴图》时,用多媒体展示图中的三个片断:1)(听乐)中配以优雅的琵琶曲,让同学们体会东方艺术含蓄内敛的韵味中体悟人物的神情和动态;2)(观舞)选配以狂热的击鼓声让学生的鉴赏情绪高涨;3)(清吹)则在配以悠扬的笛箫合奏中陶冶;在鉴赏《清明上河图》时以低沉幽雅的洞箫曲引发学生回归到遥远的北宋时代。教师要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的思绪在优美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地驰骋。

3.将文学鉴赏引进课堂,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舞蹈则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生活,三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适当选取一些的诗歌、散文、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如:我在《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一课时,让同学们一边听古筝弹奏的《高山流水》,一边欣赏齐白石、黄公望的笔墨丹青,然后有意识地让学生用诗歌、歌曲或优美的语言去对描述作品自然美景的感悟,既配合了文学独有的韵味,又突出了中国画传统神韵,令人沉醉其中。

4.将社会活动引进课堂,体现美术作品鉴赏的社会价值。

美术作品的创作价值在于被社会大众的认可,而后通过各种社会途径去实现升值。因此我把艺术品拍卖会的形式引入课堂。如在鉴赏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时,通过大屏幕展示凡高、高更、塞尚的作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的竞拍形式进行自主鉴赏学习,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将戏剧表演引入课堂,促使自身体验的生成。

美术作品是生活体验的传载物之一,它的形象是来源于生活的具体物,是美术家根据画面需要经概括、提炼、加工而成。因此,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可运用戏剧表演来体验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如鉴赏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可让学生模仿画中纤夫的形象,体验生活的艰辛等。

美术教学应注重教师是授课者与主持人风格相结合。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适当借鉴主持人的角色,能够在教学中更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活力,它会使我们的课堂富有创意,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角色,并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让美术课都能成为学生精彩的艺术表演舞台!

三美术语言引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美术鉴赏作为审美教育,是以作品欣赏为主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作品鉴赏成为首要任务。因为美术作品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由于社会人文环境的不同,使用的创造法则不同,历史地域的不同,都形成了各自传统的美术语言。在教学中,我们要领着学生迈进艺术殿堂,运用视觉去感知美术作品的形象和形式进而领悟作品内蕴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先了解美术作品用来与人交流的那种特殊的语言,以便为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细致地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帮助,这是鉴赏作品的前提条件。

美术语言,具体地说是指美术作品的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与肌理等方面,它们给人的视觉感受和由此产生的视觉心理。美术作品正是以它的形式元素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这些形式元素就是美术家传情达意的艺术语言。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如何让学生读懂作品中的语言成为教学的关健。

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而高层次的美术鉴赏应以一定的美术语言知识为理论支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仅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不负责任的表现。“像”和“不像”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面对当今这个照相、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美术中的许多绘画作品又如何才能立脚?而对于表现性作品,就象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中国画家主张“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成了中国画最基本艺术语言,是用来体现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情趣,如潘天寿《映日》和齐白石《荷花影》就体现出这种耐人寻味的笔情墨趣;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若以“像”和“不像”去评判这件作品,而不去分析作者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的联想和分析,那么,学生是不会正确理解这件作品的。因为人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联想,进而激发出感情,自古以来各种象征意义就与某些色彩联系在一起。同样,以“美”和“不美”来评述美术作品,对高中生而来说是肤浅的, “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因为它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如古希腊雕塑通过形体的不全体现残缺美;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正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人的不安和恐惧的,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而获得特有的“美感”。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是通过怪诞的造型和地狱般的色彩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从而产生一种泄愤后的“美感”,所以教师在分析、解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如不通过美术语言引领学生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鉴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在鉴赏美中要深入浅出地渗透审美知识,才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地形成知识系统和审美经验。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自主建构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四、自主探究、求异创新、主动参与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初探(一)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观赏、分析和讨论探究,对美术作品必然是见智见仁,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由于学生经验、认识能力有限,有些看法也许是十分幼稚的、肤浅的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是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或补充,但绝对不要轻易地将专家或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因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本无统一的标准,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再加上自已的主动探究,学生会逐渐领悟作品真正的内涵。就像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悲观人会感受到它的悲伤,乐观的人会欣赏到它的微笑,究竟是微笑还是悲伤呢?答案在自己心中。所以,要教会学生通过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触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并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乃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勇于实践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合理的设计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鉴赏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要构建一个让学生敢说、想说的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

五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媒介

作为美术教师,应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DV、多媒体),以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运用多样化的电教手段,确实能提高教学效率,这对推动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明显,现代教育技术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信息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为实现多种教学目标提供更大的便利。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要合理,只有适时、适量、高效的使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 语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实践中要注意淡化学科本位,提高学生审美描述表达的能力;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方式;通过美术语言引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求异创新、主动参与的意识以及和谐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学生要通过鉴赏实践来学习、提高和掌握的美术鉴赏方法与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只有教师在深研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准解读[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G],长沙:湖南美术出版,2005.6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101442.html

更多阅读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

英语定语从句复习课教学案设计

英语定语从句复习课教学案设计——李春霞凌河镇红沙沟学校一 教案背景及教材分析: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整个初中英语后复习内容中的一部分。定语从句是初中英语重要的语法之一,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平时最常接触的,它在各个题型

转载 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课教学设计

原文地址: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课教学设计作者:何彩霞跟岗学习上的第一节课,现在整理如下,请多多指教。【考试大纲要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II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II【教学目标】一、核心知识:1、结合实例从分子水

声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初探(一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为网友永远的范儿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