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和专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专业与业余的区别

【知乎用户的回答(799票)】:

我从小喜欢打乒乓球,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才认识一个从国家队退役的队员,退役后当教练。

从小乒乓球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也算小有名气了,于是各种不服,缠着教练“来一局”,教练开始不想跟我打,但被我缠的烦了,陪我打了一局,但是教练有个条件,他要拿板擦当球拍跟我打,免得被别人知道认为欺负我。

当时一种被人歧视的感觉,拼了命的打,把平生各种技巧都拿出来了,但是比赛结果,你们都猜到了,21:5,我只赢了五个球,而且多半还是靠运气的,重点是教练根本没拿球拍跟我打,当时各种屈辱,于是问教练,我跟他比到底差在哪儿。

当时教练跟我说了这么一番话:“我从小4岁就练球,一个推挡动作就要练几万次,一个步伐就得走几万遍,每个动作已经融进我本能中了,什么样的球、该如何处理,大多是靠身体本能做出来的。对方一个球打过来,你必须要接住打回去,接不住,你就退役,接住了,你就去比赛,我接不住,就退下来了,所以我只能在这给你们当教练。”

之后我找这个教练喝酒吃饭聊天玩牌,但是再没找这个教练打过球,因为我觉得是在侮辱人家。

现在想起来,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可能就是接得住球和接不住球的区别吧。

======================================================================

没想到我无意间写的答案会有这么多人赞同,甚为惶恐,提问的人太多,解释几个问题吧:

1.这个故事不是编的,就是教练的那番话不是原话,但是意思差不多,好久以前的事了,记不住原话了。

2.板擦就是黑板擦,有人要问,这是怎么打的?

2.1.教练是直拍握法(直拍握法_百度百科),是快攻型打法。我是横拍握法(横拍握法_百度百科),是弧圈型打法。

2.2.黑板擦是可以用直拍握法打球的,快攻型打法基本上用不到削、拉等技术,而且板擦没有胶皮,是不吃旋转的,这点其实对跟我这种弧圈型打法的人打球是有利的,但是板擦实在是太难控制了,很容易接不到球或者使用扣杀、快打等技术时很难掌握,但是教练每次都能接球时用板擦正中接到球,这点足以证明他的基本功多么扎实。

2.3.至于我怎么输的,熟悉乒乓球的人都知道,我这种横拍握法弧圈型打法最怕的就是近台快攻,因为近台很难拉弧圈,所以教练跟我打第三四个球的时候,就看出我的弱点,一直攻近台,而且一直打近台两侧,让人防不胜防,战术使用得非常完美。

2.4.后来想起来,如果还能打一局,明白对方的战术了,可能不会输的这么惨,但是我一直没有提过。因为我觉得再打一局,估计还是输,因为我是打后才明白该如何破解对方战术,而教练在打球中就改变好几次战术了。

3.文章后面加解释这种事实在太影响整体排版的美感了,我这种完美主义者伤不起。

【翡柏的回答(485票)】:

在知乎答题时常有这种感觉。

当心中有一万字的时候,我只说一千字,并且对说出与未说出的每句话都有十足把握,无愧于心不怕人问,这时我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专业水平。当心中只有三百字,而我却要努力把它凑成一千,只是为了用字数让它显得更有底气一些,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所写的答案只是虚张声势,根本无法让看的人信服。

同样当看到一个问题脑中瞬间闪过千头万绪,却抓不到一个重点的时候,即使有东西可说,我也知道那仅仅是业余水平,因为我只看到了现象却无力总结,思路被问题牵着走却未能跳出问题。而当看到问题后眼前只出现了短短的一句话时,虽然只有一句,我却知那就是我要的答案,我相信在那个问题上,一句话就能媲美所有比它更长篇的回答。

【滇狐的回答(286票)】:

在知乎,业余和专业的区别是:当我回答我业余领域的问题的时候,总能收获很多比我更业余的人给我的赞同票;而当我回答我专业领域的问题的时候,只有少量的赞同票和相当数量业余人员的反对票。结论:知乎是一个适合讨论业余问题的好地方。

【陈甫鸼的回答(219票)】:

我假设所谓「专业」指的是 professional,「业余」指的是 amateur(原写 casual,感谢@谈熠 指正)。那么专业和业余最大的区别,在于专业是结果导向,而业余则经常是兴趣导向。因此,所谓专业的表现,在于一个人明知道一件事没有意思乃至无聊,都会去尽职尽责地完成;业余的表现,在于一个人只肯做自己想做的事,别的事情或者不情不愿,或者索性一概不理。

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关注的点很多,但无论其中有多少点做得如何出类拔萃,只要有一点不合格,整件事就是不合格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人会承认半成品有什么价值。而从头到尾,一件事里好玩的、有吸引力的部分,终究就那么几个,剩下的都是脏而且累而且还没有什么成就感的所谓「烂活」:做软件,写出程序好玩,替人测试不好玩;写文字,下笔汪洋好玩,校对字句不好玩;发评论,评头论足好玩,考据索引不好玩。我们承认一件事之所以让人觉得有兴趣,是因为那些「好玩」的部分;但恰恰是「不好玩」的部分,才能让我们能骄傲地对所有人说,自己的产出绝对不是半成品。

而专业人士的素养,就是对半成品的零容忍。为了这个零容忍,他们会容忍自己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进那些明知没有意思的工作中去。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这些,自己的工作就不合格,更遑论完美。

知识深浅不是问题。业余人士在某一点里钻得很深乃至颇有建树,不少见。原因无他:他们真的花了时间进去,如果谦虚向学,肯钻研,愿交流,总会有回报。就说我自己,记得之前也曾被一位法学专业的朋友评论,说我在法律方面算是懂得多的。能得到这样的认可,我自然是很高兴,但这不能改变我是业余爱好者的事实。因为我不曾真正去研究过一个案子,不曾像真正的律师那样不厌其烦地询问当事人、调阅卷宗、梳理案情。没有尝试并完成那些最枯燥繁琐的工作,那么我和专业人士之间的差距,就始终是不可逾越的。

【蒋方舟的回答(228票)】:

对“专业”这个词最深刻的印象,来自于看NHK拍的井上雄彦的纪录片《创作的秘密》。

看到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创作当中,一周接一周地赶稿,几乎没有任何属于个人的生活。每周唯一轻松的时刻就是截稿日,交上稿子那一天晚上。第二天日出之前,又陷入了为期一周的炼狱生活。

他为人物表情一点细微的差池而懊恼,雕琢每一点细节,其中的纠结和痛苦还如同画第一张一样。

看到他完全沉浸在情节和人物之中,我想这样才能画出令人一眼就看得泪流满面的画吧。

从《灌篮高手》到《浪人剑客》,风格从热血阳光,到阴暗深刻,作画工具也从用惯了的铅笔改成毛笔。已经不仅仅是挑战自己那么简单了。

最后,他说:“专业,就是不断向上的人。”

我并不是从励志的层面上去理解这句话。作为专业本身,当然越来越精进和高超,可是作为专业的人,不断向上,一定得越来越孤独、艰难和痛苦。荣誉、认可、物质这些东西都不再成为专业进步的报偿,唯一的动力是超过过去的自己。

前段时间去采访杨丽萍,也有这样的感觉。她对于生活中所有实际的事情毫无感觉和说话欲,对所有舞蹈的细节挑剔则到了偏执的地步,然而旁边的工作人员,却是无法理解她眼中的美学的。

我在想,献身于专业的人,必然是痛苦的。像永远被坚实的围墙围进了“专业”的监狱里面,而生活在外面。

——大概我说的是专业到了极致的人吧。好像也有点跑题。不过算了,好不容易回答了这么多了呢

【皮小只的回答(74票)】:

你知道“拣字工人”么?

===============

请见图:





在电子排版技术还没有出现之前,报纸在印刷时是由工人来排版的,其中负责排字的工人就是拣字工人。先高温铸出一粒粒的铅字,放在架子上,拣字工再一粒粒挑拣需要的铅字作出清样,这种铅与火的印刷方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记是拣字工的—个硬功夫,不仅要记住字架上的常用字、部位字、繁体字,还要记版样上的行数、栏数。记得多了,就像现在的电脑打字的盲打—样,也能只看稿子,不看字架,盲拣字。

对于那个年代的编辑和印刷人员来说,最难过的莫过于刚刚做好的版面,因为要撤换稿件而推翻重做了,花上两三个小时做新版的情况简直是家常便饭。

最熟练的工人,1分钟能拣200多个字,比电脑打字高手还快!

这就叫专业。

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消失的职业:铅字工人随着铅字印刷走入了历史

【周祚的回答(88票)】:

我和楼上的理解都不同:

当年在学校话剧团的时候,指导老师这么跟我们说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的区别:

专业演员以表演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你们不是。

这,是你们和专业演员唯一的区别,唯一的。

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朋友们,现在都还记得。

所幸,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没有用“我是业余演员”来做过借口

【徐强的回答(77票)】:

好、快、省。顶级的人常常是同时做到三者。

在古龙小说里,一流高手常常是“一剑封喉”,不深却正好致命的伤口,力量恰好,用最省的方式、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

以前在公司里,需要通过专业认证考试。通不过是要自己花钱重考的......于是群众纷纷使用大招:背题库。

一般我们需要提前一周准备,打出厚厚的题库(几百页),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但我有个同事,我发现他仅仅在考试当天,打出1份几十页的文档,用1小时不到的时间扫一遍,然后考试。每次都是正好及格,或者多对一道题。

我就问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尤其是我们几百页他却只有几十页,他说:”我只打印答案,看题目干嘛?“

我比较崩溃,我靠这个也可以。但也不会怎么短时间呀。于是我就追问说:”哪怕看答案也不会1小时不到吧“。

他说:”答案也不用细看好吧。每道题的几个选项不是有长有短吗,你记住他们的长短关系就行了。“

“记住长短关系就行了...记住长短关系就行了...记住长短关系就行了...”

看超级选手做事,是一种享受:他们会用简洁实用的手法,高质量的达成目标。我第一次看林丹比赛,就觉得赏心悦目,他的动作明显是简洁、省力而高效的。但是和李宗伟对决,这一点就不那么明显了:李能够限制他的发挥。

专业选手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业余选手停留在表面上。

关于业余和专业,跟这个人是不是”一直干这件事情“不一定有关。费马老人家数学只是业余爱好,可是他真正的本职工作是啥,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了~~~~

=============补充=============

关于考试这件事情,当时我还有一个疑惑:”有些问题,所有答案都是一个长度,你这个怎么处理“。

但我并没有去问他,因为如果向下挖一层,答案就能够浮出水面。

我同事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超级厉害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方法:找到事物的关键性差异。在很多情况下,你不需要了解的内容,发现”关键性差异“,已经足以破局。

我在知乎上的回答:有哪些技能,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帮助?已经有了超过4000赞。其实当中的FFC法则,就是应用”发现关键性差异“,得出的结论:我收集了一堆”让人觉得很爽“的赞扬,和一堆”没感觉甚至很恶心“的夸奖,然后进行对比。

当你发现一个超级出色的选手,建议一定要找出他和普通人的”关键性差异“,常常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关于”发现关键性差异“这个话题,我发现最出色的论述,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的引论中。尽管是在谈治史,但其方法放到任何一个领域,应该都是blingbling的核武器...吐血推荐。

【Lawrence Li的回答(21票)】:

靠什麼養活自己,那個東西就是專業,其它一切都是業餘。

轉行之後,舊行業也只能算業餘了。世界變得多快啊。

【匿名用户的回答(35票)】:

本人业余爱好钢琴。总听到有人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是钢琴十级,不无自豪。以前我也是这么介绍自己的。仿佛自己就算不能古尔德比,也不差李云迪郎朗之流多少。

直到有一天,遇到某市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我问他钢琴十级和他们最好的学生差多少,他笑笑,说,考级那些都是给业余的人考的,知道李斯特的《钟》吗,所谓的钢琴十级水平大概连一页都弹不溜(仅仅说钢琴十级水平的人,如果考过十级,但是也一直勤于练习提升自己,那也许可以另说),但却是钢琴系学生最最基本、不会弹都不能见人的曲目之一。

【朱超的回答(29票)】:

说说足球吧。

记得国足吞泰国五蛋的时候,很多业余踢球爱好者都给国足下战书,结果会怎样?听听我们的遭遇。

本人是业余足球爱好者,有十五年的球龄,大学毕业后参加了济南的一支业余足球队,每周都有比赛,不算很牛逼,也算小有名气。后来有好事者组织我们和山东全运队踢过一场比赛。踢了不到半个小时人家就不玩了,当时比分15比0,哥们一共没碰到五脚球。还记得大罗对孔波斯特拉的进球么?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十一个罗纳尔多踢孔波斯特拉。。。。。。身体素质和基本功差的太远,人家一个转身一个平趟就没影了,鲁能断腿的张弛当时在左路一条龙生吃我们,唉,第一次对踢球绝望。

【孙金金的回答(29票)】:

靠它吃饭和不靠它吃饭的区别

【吴震的回答(37票)】:

在于对基本功的掌握。专业人士在经历了成千上百遍基本功的锻炼以后会有一种近乎野兽一般的还原或者判断能力。

比如厨师对一道菜味道的还原能力。摄影师对打光和色彩的还原能力。司机听发动机的声音判断出型号。文物鉴定家对于锈迹的断代能力等等。这种长时间“浸透”出来的能力绝不是普通业余人士所能企及的。

【黄冶陶的回答(31票)】:

业余:知其然;

专业:知其所以然。

【橙小智腮很大的回答(17票)】:

文字捉急,看官莫怪,都是真事。

小时候练过游泳,进过省队,在市里有点小得意的成就。

初中之后不练,回到学校读书。后来高考时通过特长生进了交大。(一级运动员)

觉得自己运气真好,付出的得到了回报,得意。

直到大学遇到了苏哥,惊呆了。

苏哥属于纯粹靠练游泳进的交大。

苏哥乃国际健将(全姿势全项目碾压我),拿过两块全运会金牌,我记得没错的话应该等同于两个二等功吧,当时给他颁奖的是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大大)。我们开玩笑说,两个二等功在军队是不是要断俩胳膊。

苏哥睡觉,最快12秒就可以打呼噜,在队里出了名的能睡。能睡就能恢复,能睡就是能练。许多人刻苦训练,咬牙坚持,不一定能够能走通这条道,因为你的肌肉不听从你的意志。上下午加起来1万6的训练量,就靠中午那2小时的睡眠补充体力。所以爬不上楼走不动道,正常。

但是有些人就仿佛可以吸收日月之精华,呼吸就能恢复体力,足俩小时就生龙活虎。而一般运动员在累了之后床上翻滚1小时,再想30分钟心事,譬如我,下午就萎成狗。常年累月,训练效果怎么比?

如果意志能战胜肉体,那么进击的巨人斩断了肌腱,也没法跑动。又譬如练蛙泳腿蹬到膝盖骨破裂的。有时候看1500自,矮油最后冲刺俩人死磕就差那么点,怎么就追不上呢?

就是追不上的。

这个追不上,不是再给那个追的人多少米就能追的上的,再给他1万米,他也追不上。就是这种感觉。

写到这里就很难总结,因为我都是从无数的具体事例来支撑我对业余和专业的理解,我是站在业余的角度在想,那么还是引一句来试着表达我对于专业运动员的崇敬吧:

所谓业余与专业的区别,就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哦!对了,一张照片就可以解释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了。。左一就是苏哥。(⊙o⊙)…,苏哥已经工作了,应该不会上知乎吧。。。。。就不匿了吧。



【罗登的回答(15票)】:

说起这个,想起一件事情。

有一次和一个编剧聊天,该编剧很年轻,谈论的时候,说他小时候学过围棋,在北京棋院少儿班呆过,好像是业余某段。

我就开玩笑说,我也算从小下围棋,要不咱下下?

对方原本是在谈天,气氛愉快,此刻却不由自主的严肃,不经意,嘴角带着一丝苦笑地说,我不和业余的人下棋,再说你连业余也算不上……

他比我年轻,入行比我晚,别的事情我在他面前蛮自信,蛮轻松了,但是此时此刻,他脸上的表情让我不寒而栗,一瞬间,他看我的表情仿佛是耶稣。

我不说话了,转移了话题,因为我认为这个话题我没有办法说下去。

专业,就是有一种气场,让你被镇住。

【知乎用户的回答(14票)】:



【吴泽泳的回答(12票)】:

对我来说,业余和专业,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尤其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归纳和总结,从业余迈向专业....

我大学时期曾经在作为一个视频节目元老,叫“留美三人行”(在优酷可以轻松搜到)主要是以一个轻松真实的纪录片形式给大家展现一下今天的美国。也算是小有成绩吧,毕竟也出现过单部视频点击破百万的事情,对于一个成本极低的节目来说,实属不易。

在开始做视频之后,注意到了很多别人没有注意过的东西,也有幸了解到一些中央电视台,还有美国NBC的专业做法。

下面就用亲身经历来讲一下什么是业余(留美三人行)以及什么是专业吧(中央电视台,NBC)

业余:留美三人行

在拍摄节目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很多现实的因素(比如光线问题,背景声音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要改变拍摄地点和拍摄方式。我们使用的器材都仅仅只是几部单反,编辑影片用的都是私人电脑,至于内容的策划、准备则是许多没有收到过专业训练的人。在节目的最早期,我们曾经为了突破1000点击量欢呼,那个时候甚至对“如何做一部吸引人的片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概念。于是就开始慢慢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摸索,节目也从室内搬到户外,从三个人谈话变成很多人,从原本的30分钟一部缩短成10分钟以内——点击量也从1000到破万,然后破10万,最后在毕业离开之前自己和另一个成员负责策划的短片突破100万点击,被各大网站转发。。

其实到了最后,做节目的时候我们依然会出现“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的想法。始终来说,细节方面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专业:中央电视台

不久之前,我们留美三人行的创始人之一Jason (由于没有问他意见,我就不说原名了)因为他的创业项目获得了一家天使投资的青睐,中央电视台决定为他以及他的创业团队拍摄一个纪录片。

后来他和我讨论起来这个事的时候,他是的话大概这么说的:“他们在给我做采访的时候,除了调整现场的光线,收音这些基本的东西外,连一个快到十米外远的花盆位置都要进行调整(估计是因为会影响整体构图)。我就不用说他们用的那些器材和采访问题的准备了。”

后来认真想了一下,其实这就是细节。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做采访,有些人的采访很好看,有些人的采访却总有一些不足,不同的电视台也有截然不同的风格——其实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内容问题,更不仅仅是器材的问题;背景可以很重要,制作组可以很重要。最关键的是:细节和精心准备才是王道。

更进一步:美国NBC电视台

不知道现在看知乎的人有多少人看过中国08年奥运会,又有多少人还记得08奥运会时候的开幕式。对于我个人的回忆而言,不得不说,当时网络真的是哀声一片啊,各种被吐槽,还有很多人在骂导演浪费钱甚至从中贪墨的。

而我当时,因为人在美国留学,有幸在看到美国NBC电视台的转播,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那是我这辈子看到最壮观的开幕式,没有之一;我至今还记得美国解说人员在我打开电视不久后就说的一句话:“中国一直在尝试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奥运会(开幕式),很显然,他们在一开场就做到了。”(这段话出现在烟花一步一步踏入奥运会场的时候,具体内容已经不记得了。顺带说一句,在这个开幕式之后的一个星期,我去到哪里,人家都会问“你是中国人吗?你们的开幕式好棒” 或者路边路过一个开车的黑人然后大喊 ”I love China!!!“)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中国和美国两个开幕式是截然不同的——同样的现场,却是不同的导播拍摄。NBC电视台有他们自己的一个团队进行拍摄和剪辑,而国内,则是另外的一套。

再后来,我得知我有个关系不错的一名中国朋友(留学生)曾经作为一名实习记者,随同NBC团队一起去参加北京奥运会。我才知道原来,NBC除了庞大的精英团队外,他们还特意配备了一些中国人,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北京人,以防备各种突发的问题。

(PS:想要看的人可以自己百度搜索08奥运开幕式,NBC转播。这类关键字,很容易找到,就不要做伸手党了)

于是乎,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专业和业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有多抠细节。为了确保团队的一切顺畅,NBC配备了在美国留学读记者专业的北京人。高档饭店诸如米其林三星这类餐馆,为了确保食物的品质,不会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更遑论少许,一些这种模糊的调味量词;而且会严格的遵循着不时不食的认真态度。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执着,和对细节的把握,而且是一些外人需要不知道多少时间才可以学来的细节。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大量金钱。

所以,如果想要变得专业,你只能比别人更加专注于细节,花更多的时间,花更多的金钱。至于为什么都是专业,有些人却做的更好?单纯是因为别人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了一些你所不知道的细节上面了,仅此而已。很多时候,看到别人的成功,人们喜欢说这个人运气好点,失败的人运气差点——因为,很多人连业余都算不上,就更加不可能看到这些细节了。

【Sandman Li的回答(10票)】:

最大区别在于架构性与可持续性。

业余一般没有架构,这次搞不搞得定另说,下次一定不会踏在成果的基础上再建设,而是从头摸索积累,未必会有进步。

专业人士架构清晰,一般按照流程过一遍搞不定也难,下次则是方法论的全新优化再创造,追求完美。

【知乎用户的回答(10票)】:



痛啊!怎么可能不痛,不过导演没喊卡,是不可以动的。

业余跟专业核心的区别在于:责任不同

总结一下前排的回答:

专业是实力强大的

专业是谋生手段

专业是经过考验的

专业是业余难以理解的

这其中不乏精彩绝伦让我点了赞同的,但我认为以上都是「责任不同」的结果,不是本质原因。

我非常同意「民间存在高手」(热情爱好也能带来态度、方法、经验、实力,有时甚至能得出比专业人士更好的结果),但「业余」或者「达人」更多凭自己的好恶,或者只关注客户/项目中片面的部分,同时缺乏「这件事情必须做完/达标/做好」的压力:今天做不完明天再做,无聊的部分不做,做不完善也没关系,别人不喜欢那就算了...

而专业需要向客户(甲方、公司、部门、用户)以及项目(产品、事、物)负责,即便事物有违自己的爱好想法,也应尽自己的身份所应该的责任。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有人做,就是需要做完,就是需要达到标准,就是由于公司将那个位置交给你,就需要由你来搞定它。(专业往往比业余牛B,但也经常做比业余2B的事情不是么?)

而为了担负起职位的责任,一个专业人士就需要:

不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工作

全局地思考、处理问题

找到合适的做事方法

培养合适的习惯

大量的经验

处理无聊的旁枝末节

认真努力

于是上述行为就会带来(与之前的总结对应):

熟练度与能力 (实力强大)

收益 (谋生手段)

成功案例 (经过考验)

专业壁垒 (余难以理解的)

一句话总结:专业有着业余所没有的责任,所以需要作出不同的行为,最终得到不同的成果与积累。

【赵翰林的回答(7票)】:

业余=偶尔能做对,专业=偶尔能做错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看到这道题的第一反应是边际效益递减曲线,花同样长的时间,从无知到熟悉的成效显而易见,从熟悉到精通,从精通到入神的过程却是看似漫长而延缓的。



(因为语言贫乏, 我想用围棋九品来描述这个变化的过程:

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今不复云。

关于具体解释,我认为在围棋九品_唐宋八大家吧里写的内容可以参考,内容附在最后。)

深知极限而努力,我觉得这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付出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业余人士/玩家享受到了同等或者更多的回报,而再往下的过程很可能付出努力得不到回报或者是效用很低,表面上的差距不大,中间间隔的都是时间精力以及苦修。

当业余人士很不错,不花太多精力就能享受到领域大多的乐趣,但是眼界不够高仰望不到土豪的世界。当专业人士也不错,追寻超神漫长的路上远方永远都有一个若隐若现的灯塔让人无比满足,但是远在远方的风却比远方更远...

越写越犯2了,洗洗睡去了...

——————————————————————————————————————————

关于围棋九品

一品曰入神(神游局内,妙而不可知,故曰入神),是指:“变化莫测,且能先知,棋艺已入化境,而能不战而屈人之棋。”无人能敌者,这算上上。

二品曰坐照(不劳神思而不意灼然在目,故曰坐照),是指:“入神者让半先,棋艺空灵,善于应变,可随手应之,不思而得”。这算上中。

三品曰具体(人名有长,未免一偏,能兼众人之长,故曰具体。如遇战则战胜,取势则势高,攻则攻;守则守是也。),是指:“入神者让一先,临局之际,看形状即悟,具入神之体而稍逊”。这算上下。

四品曰通幽(通,有研穷精究之功;幽,有玄远深奥之妙。盖其心虚灵洞沏,能深知其意而造于炒也,故曰通幽。),是指:“受以上三品者两先,临局之际,看形状阻能善应变,战或不战,能掌握主动权。”这算中上。

五品曰用智(智,知也。未至于神,未能灼见棋意,而其效着不能深知,故必用智深算而入于妙)

六品曰小巧(虽不能大有布置,而纵横各有巧妙胜人,故曰小巧),是指:“受让三子,未能通幽,对战时可用智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算中中。

七品曰斗力(此野战棋也),是指:“受让五子,喜欢缠斗,与敌相抗,不用其智而专靠蛮力”。这算下上。

八品曰若愚(布子如愚),观其布置虽如愚,然而实,其势不可犯。所谓“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敢拒”是也。这算下中。

九品曰守拙(人家太强了,那就先守着吧),凡棋有善于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谓守拙。这算下下。

送你们一个老梗: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a Ph.D.往不往下拖就看你们了- -



【彭森的回答(9票)】:

我从小踢足球,也算专业训练,5岁训练到16,后来就弃戎从笔了。我不是体育特长或者特招生。但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业余高手。

说说我的感受。

拿足球来说,如果一般业余爱好者战斗力算1分,那么业余平均水平就是4;业余高手(我这样的)应该有10分;专业队退下来的(体校,高校特招生)10-16分;职业队退下来(包括受伤,踢不上球等等原因)的20-40分;现役职业队的,80-120分;亚洲顶尖的,没有较量,约莫着,300-500分;国际顶尖的,没有较量,约摸着1000-5000分不为过。

据我估摸,任何一项运动,这里拿足球举例,如果参加者有天赋,肯努力,经过10年左右的专业训练即可达到国际二流(全世界5000人)甚至一流(全世界1000人)水平(超一流我定义为全世界不超过50人,这不是一般人可以讨论的范畴)。这些人作为这个行业的顶级人物,凭借自身的条件,良好的训练与恢复设施,每天在这个行业中不停地重复地完成一些基本训练与任务,年复一年,所达到的高度真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

举个现实的例子:男子一万米的世界纪录是26分17秒53,平均速度大概是63秒/400米。我16岁还在接受专业足球训练的时候,我的400米成绩只有1分8秒。你知道你周围有谁400米成绩能够进入70秒吗?

【李伟的回答(6票)】:

专业人士讨论就爱钻牛角尖,因为他们知道大家水平都是一流的,不起眼的牛角尖就是关键,就是差距。

业余人士水平不是一流的,但爱扯专业词汇,爱分析宏观形势,爱和专业的套近乎请教所谓的问题,不过都用不到自己身上。

专业的不爱理业余的,业余还愿意天天贴专业的冷屁股。

最大的区别在于:

专业的不装逼,因为不需要;

业余的爱装逼,因为这样才显得更专业。

【秦文的回答(5票)】:

大学时候,喜欢玩魔兽争霸,也就是个普通玩家水平吧。

遇到了一个我们省比赛进过16强的货。他应该算是“业余电竞选手”了吧,和他打过,感觉我们不是在玩同一款游戏,风都摸不到。他操作的每个兵都好像有自己灵魂,一场游戏下来,我杀不死他一个兵,他和我打后说,他打我,其实只需要出两个英雄就可以了,ORZ。。。。

他和我说,他和国家队的也打过。。。。那是准职业级别,他的感觉,用的和我一样的话:感觉自己和他们不是在玩同一个游戏。好比自己用的是海绵宝宝,对方用的是澄海3C里面神装的剑圣。。。。

后来玩dota,有一次遇到了对面开局退了三个,剩两个,一个卡尔,一个酱油是什么我忘了,我们这里5人黑,卡尔一人操作四个人,打的我们满地找牙,游戏最后结束的时候他留了一个id,也是国家队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没办法考证,所以就不说了。

以上内容可能只有游戏玩家看了会有共鸣,所以可能我只回答了“业余电竞玩家和专业电竞玩家的区别”,业余和专业,最大的区别,也许就是用心的程度吧。

我见过某方面有惊人成就的人,他们每天满脑子都是相关事务。我自己当年最迷拳皇的时候,也是每天脑子里只有拳皇,早上6点就去游戏机厅,老板都没开门,还是我去敲门叫他起床开门。。。ORZ.........那段时间,也是我水平提高最快的时候。

【冰水的回答(7票)】:

补充具体的例子吧。

先一句话回答:「片面的爱好」和「系统的了解」的区别。

拿我的新闻专业来举例:

在我还是专业的门外汉的时候,我觉得「新闻」?学它干嘛?还一学学4年?这不是浪费我的青春嘛…

后来,我才知道,它很系统,因为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提出来一个问题,我当场楞在了那里:

「什么是新闻?下一个定义」。

。。。。请您思考3秒钟。。。。

同学们说得五花八门,大概十几种吧…都有道理,但都不权威、不「精确」。新闻联播天天都能扫一眼吧,报纸,还有广播网络,天天能接触到新闻,但就是说不上来,描述不准。

这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

后来知道新闻专业要学3部分:新闻业务、新闻理论、新闻史…

专业人士应该知道或曾经知道这3部分的来龙去脉,而业余人士只是「使用」或研究喜欢的部分就好。比如新闻史知不知道都无所谓的吧。

而且,要求不一样。如果一个专业人士和一个业余人士同时不知道「新闻业务」都包括什么,哪个更加容忍不了呢?

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敏感和经验。一个新闻出现,业余的人先分析的是什么呢?内容之类的应该首选。而专业的会从写法、内容、真实性之类的「全面」分析,而且是带有历史感和比较性的横向纵向分析。

话说我现在看到博物馆里的报纸,第一个反应就是拿相机拍下来。就冲着「XX报纸」报纸两个字。

预见性。大学里为什么分专业?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专业一是为了应用,更多的是了解了全貌后,对这个领域的「预见性」,指引这个领域发展的方向。比如新闻媒体的发展,业余的人很少会想「未来的媒体会怎样」,专业的人应该在了解专业知识后,有能力预见或分析未来的媒体该何去何从。

常常会听老师说:那些机器、技术类的东西,两三个月谁都能学会,就算理科学生也没问题。但是文化底蕴会让本专业学生与他们差距越来越大…

这也是社科类问题人人都懂,但想要深入却不容易的原因所在。「表」「里」的差别。

业余:是种爱好,了解部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好;

专业:「是专家,就要承受它的全部,无论喜恶」。

。。。。。PS。。。。。

写完才发现,我好像把「专业」理解为科班出身了,不知道题主是不是这意思…

【卢咏的回答(5票)】:

我们羽毛球俱乐部中最屌的经常打的我们只得零分的小伙子!有次我问旁边教小孩端姿势的退役运动员,说:哦 ,他啊,他不会打羽毛球

【工同鑫一的回答(4票)】:

我想从对事物“质变”和“量变”的理解判断能力来解释“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容易碰到介于二者之间的层级——“熟悉”;

“业余”人群是对事物的可行性和数据变化完全没有概念的;

“熟悉”程度的人群可以判断事物的质变或曰是非,但无法对数据量变有控制能力;

“专业”级别的人懂一个事物的数据信息,并能通过数据细节做出精确判断。

也以足球举例,一个纯外行去玩FIFA或实况足球游戏,往往会在自己的后半场外就狂按射门;

而一个稍微踢过或看过足球的人,能判断出“在后半场射门是不可行的”,这就是“质变判断能力”

而一个专业足球运动员的能力可以精确知道“在多少米距离可以射门,该用多大力量,该用脚的什么部位触球”等等,这就是“量变判断能力”

可能大家会瞧不起“业余”层级,但实际上“熟悉”层级的人群更可怕,他们过分放大了自己的判断准确度,但对数据的精确细节信息是失明的,所以他们拥有比业余人群更强的行动欲望,然后做出“辞职去开淘宝店”、“向国足下挑战书”这种无知者无畏的事。

【余鹏的回答(1票)】:

多数厨师在家里面是不做饭的,越好的厨师,在家做家越少——我所知道的。

一是好吃的吃多了,二是家里面的工具不好使,三是干太多了,除了研究之外,平时是真不做的。

【Viking的回答(2票)】:

好多答案都写得非常好。我只是归纳一下。

职业与业余的区别就在于成功率,或者是其他同义词。

业余者对某事只是兴趣,没有责任,只要做好了一次,就能够半年的谈资了。而且下一次就尝试其他的,不一定有可复制性。

职业者以此为生,有若干相关方等着你的结果来进行工作规划。如果成功率低的,自然就要被行业淘汰了。

国足的业余,在于胜率太低,在于没有绩效,在于强大投入之下没能为相关产业带来利益,在于薪酬与结果的巨大不对等。

每个人都是业余开始的,但是经过了第一次成功之后,再通过多次重复,系统分析,艰苦训练,科学手段,规范流程,环节控制等各种办法来重现成功,进而提高成功率,以至于到了最后,要将绩效保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最后以至于能够以此换取收入,能够在同行业界中立足而不被淘汰,那就是职业。

【Tiotao的回答(1票)】:

专业,知深浅;业余,不知深浅。

【杨小尊的回答(3票)】:

应该有两种含义:1是否为谋生手段。比如:专业歌手就是以唱歌为职业赚钱的,业余则不是

2水平到没到达某个层次。

比如:某人不以唱歌为生,却具有专业水平,其实和水平很高是一个意思

【linkinmars的回答(3票)】:

答完题心里慌不慌

每次看有人评论的时候心里怕不怕

被别人点赞的时候心里羞不羞

【闻佳的回答(5票)】:

任何一件事,专业的人能藉此赚钱,并且能凭这份收入养活自己。

反过来说,人们愿意付钱给专业者,而非业余者。

【展恒民的回答(1票)】:

业余的问为什么,专业的知道为什么。

【王忠涛的回答(3票)】:

一句话解释的清,和,一句话解释不清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以前读书的时候,很愿意对着书中的一些内容指指点点;

读了博士之后,发觉以前的肤浅,更体会到大家的过人之处。

知道的越多,更知道自己的无知。

这就是业余和专业的差别把。

【黄和駸的回答(2票)】:

业余爱好通常很有趣,但是如果专业起来准备当作一技之长换饭吃,就会变得无聊透顶

【zgjie的回答(3票)】:

最大的区别就是所花的时间。

【Richard的回答(2票)】:

可以看看吴悠和Cp3的那次单挑,我就不总结什么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

业余算命的见人就想算算,专业算命的不想给人算。诸位可以仔细体会一下其中的差别并且可以推而广之去看别的行业。

【刘八刀的回答(2票)】:

专业是靠这个吃饭,业余是吃饭后玩这个。

【单卓群的回答(2票)】:

很久以前玩war3的时候,浩方某区小有名气,半职业战队主力,野人基本就是随意A一下。

VS一房和SKY打了一次,他用的NE,我1v1胜率最高的种族

3:0血虐

怒而退役不再玩了

【王飞的回答(2票)】:

据说和加藤合作过的大都表现出了日后再次合作的意愿,而有的人被判了十年,这,就是差别。懒得匿了。

【古川薮一郎的回答(2票)】:

即使有些简单……

实际上业余和专业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就是指取悦自己和取悦别人

【白衣杨子的回答(1票)】:

如果你指的是业余和职业的话,区别就是一个不以之谋生,一个以之谋生。如果指的是业余与专业的话,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水平高下吧

【曹舟力的回答(1票)】:

从心理学的角度回答是:系统和不系统吧。

以前如果只是行为认知之类的角度不明显,反正练习下学了就操刀的很多。

但是精神分析,特别是心理动力后期发展的参加过三年以上连续培训和没有参加过听几天集中课程问答的层面和思路等差距很大。

包括看专业书的反馈也是,业余和专业区别很大。

【匿名用户的回答(1票)】:

态度不一样。

【匿名用户的回答(1票)】:

每次听到 “啊你是学数学的呀太厉害了,我数学有不懂的都来问你吧” 心里都感到一种无法呼吸的痛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我一直有一个理论,现在社会上骗子那么多,人家骗子是专业的,我们被骗的是业余的,所以避免被骗的最好方式是不理他。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大学的学校曾经是CUBA里的千年老二(貌似最近某年终于夺冠了 - - )

学校里的篮球氛围很浓厚。同学之间打来打去的,我曾经笑言,我们球要打的稍微专业一点。

结果一个同学站出来说,你别说什么专业一点。专业和业余的区别是什么?专业,就是靠那项活动吃饭的。你靠打篮球能吃饭?能养活你自己吗?如果不能,那就别说什么专业。咱们就是玩儿玩儿而已。

我当时听着心里不爽,可是回过头来仔细想,的确如他所说。我靠打篮球能养活我自己吗?显然这辈子是不可能了。 而那个同学的篮球技术非常扎实,后来才知道,他的父亲也是大学篮球队没有职业化前的教练,母亲是北体大毕业的。

其实,这个论断可以继续延伸。什么叫专业?你可以靠这门手艺/活动可以赚到足够的钱来养活自己。否则,那就只能叫爱好,是贴钱进去了,是业余的。

P.S

但是后来觉得,对于运动而言,我们中国人最缺那种“专业精神”,也许水平是业余的,但是精神不能业余。应该做什么像什么样子。当然,这也是让自己沦为“器材党”的一个重要原因。呵呵。

【Lebron的回答(1票)】:

一个纯属娱乐 一个靠他吃饭 区别我感觉就是拿来比是羞辱双方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业余就是当你做到40分的时候,别人会说,不错哦,60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真厉害!当你做到80分的时候,别人会说,我草,天才!!!!

专业就是当你做到90分的时候,别人说,这很正常。当你偶尔有一次做到85分,别人会说,怎么差成这样~当你不小心掉到80分,别人就会说,靠,这人还说自己是专业的呢~
业余和专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专业与业余的区别

【王开明的回答(1票)】:

业余:喜欢的做,不喜欢的不做。

专业:喜欢的做,不喜欢的也必须做。

【池小泉的回答(2票)】:

就是Jessy和Mr White的区别。

(绝命毒师)

【郭曜源的回答(1票)】:

单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足够了啊。

业余:本业之外,工作之余。

专业:专门从事某种职业/学业。

简单说,"是不是工作技能"就是最大区别。

【Fuller的回答(1票)】:

谈谈亲身经历。本人一大学同学,川妹子,林丹在八一队的前队友,因到了一定年龄,个头还是太小,就以初二的学历水平到本人所在的大学就读(注:本人大学与八一队羽毛球队可能有些交换关系,对,就是林丹拿硕士的那个大学)。此妹子让我彻底分清“运动员”与初高中同学中学习不好“练体育的人”是两种人,学习能力强,思维无禁忌,情绪不忧伤,以初二学历一次性过了英语四六级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怪不得李阳说中国说英语最好的是运动员。扯远了啊!说正题,此妹子大学期间多次全国大运会羽毛球冠军,忝着脸让她教了我一次羽毛球,这么说吧:发球也接不住。所以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就是:水平不一样。

【Sam的回答(1票)】:

去年在公司内部组织了LOL比赛,公司里很多高手,冠军队在电一排位平均也有1800-2000的样子。闭幕式上请来了一个二线职业战队打友谊赛,而且对方是不带符文天赋的。20分钟冠军队就被推平了。

【曹东的回答(1票)】:

业余的总以为自己是专业的,专业的却觉得自己不够专业。

【子耳的回答(1票)】:

我认为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并不是名字上,即使有的人是以某一专业为生,但他就是一打酱油的,也仍然是业余,反之,一个人对某一领域的掌握和了解程度达到极高的水平,即使被别人认为业余,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专业,这和是否以它作为谋生手段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个人认为只要你对某一领域的认知或是技艺达到一定的深度或广度,那就是专业(即使别人不认同你,我认同你!可是得争口气哈!)

【张昭的回答(0票)】:

专业就是你指着吃饭的东西,不管你喜不喜欢,有没有聊都要弄

业余就是兴趣大了,就玩的深一点,兴趣少了就玩的浅一点,没兴趣了就不玩了

【起什么名字好呢的回答(1票)】:

专业和业余最大的区别是,专业意味着你知道这个产业的许多潜规则,而业余则不知道。

【黄之彬的回答(0票)】:

业余只要结果,专业要规范过程

【李小城的回答(0票)】:

主要精力的放置位置

【冰箱子的回答(0票)】:

更重视乐趣还是更重视责任。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真正专业的人能把专业内容解释成让业余的人能听得明白。这种融会贯通,业余的人做不到、学不来

【李炜的回答(0票)】:

一句话解释,专业就是为了别人的需求而做事,业余就是只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做一件事。 业余随性所致,但不一定简陋粗糙。如果真的喜欢,业余能做到比专业更专业。

【赵隽嗨的回答(0票)】:

用这个专业赚钱的能力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有段时间我常常在某个城市的游泳馆游泳,认识了一批业余游泳者,也认识一批现役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101139.html

更多阅读

韭菜与韭黄的区别是什么 韭黄和韭菜有什么区别

韭菜与韭黄的区别是什么——简介韭菜与韭黄都是农贸市场上常见的蔬菜,二者虽同出一根,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说说二者的区别。韭菜与韭黄的区别是什么——工具/原料韭菜韭黄韭菜与韭黄的区别是什么——方法/步骤

动力伞和滑翔伞的区别是什么? 动力伞价格

动力伞的伞衣部分是由滑翔伞发展而来,但并不是所有的滑翔伞都可以作动力伞。由于附带了动力,有助于爬升和留空,所以一般不再需要高级滑翔伞那样大的展弦比(竞赛用除外)。  玩动力伞安全吗?和大部分体育运动一样存在危险,但

直销与传销的区别是什么 直销人的七种死法

直销与传销的区别是什么?2011-11-10 本文行家:司卫国近些年来,直销与传销,让普通消费者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分不清直销与传销有啥区别。随着《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的颁布实施,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直销和传销呢?什么是传销“传销”

鱿鱼和墨鱼的区别是什么? 墨鱼和鱿鱼的区别

鱿鱼、墨鱼和章鱼三者之间有区别三者都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 墨鱼又称乌贼、花枝,与鱿鱼同属十腕目。 鱿鱼肉比墨鱼的鲜美。头和躯干比墨鱼的狭长,尤其躯干部末端很像标枪的枪头,因此叫枪乌贼。 章鱼又称八爪

声明:《业余和专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专业与业余的区别》为网友因爲愛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