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剑出偏锋,走的是“歪门邪道”。没有做计划和攻略,只是把脑子里的一些模糊印记,那些曾经想去而没有去成的“冷门”之地,凭着一张浙江地图,走到哪里,串联到哪里,为了看更多的美景,不走回头路、尽量不走高速,按LP的话说“尽走些野路子”。
随意倒是随意了,自在也自在,但是因为没有做精细的攻略,也暴露出了仓促出行的弊病。在河阳的时候本来可以不买门票的,结果花了钱,那倒无所谓,算是支持古建筑的保护吧。在丽水古堰就有点遗憾,只知道画乡,却没有分清堰头和大港头,攻略一下也许可以住上窗户临河的客栈(鸥江的美景真是让人陶醉,真想融入其中),即使不能如愿,住到堰头村更为美丽和宁静,而当晚住的画乡宾馆(可能是当地唯一的)在大港头,镇上环境嘈杂而纷乱,少了些悠闲的感觉。
出发的比较迟,第一站缙云河阳古民居,在附近的新建镇,吃了一碗牛腩土面,因为是生日,特意加了两个荷包蛋。
河阳确实够“冷”的,看来鲜为人知啊。我们刚进去的时候停车场只有一辆车,景区几乎没有游人。直到我们无头苍蝇一样转到粉墙黛瓦、飞檐高耸的答樵路,惊叹和流连于那里气势非凡的马头墙,据说有32个,远远望就象32匹马在仰头长啸!
感谢那里的壮观马头墙和那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雨,让我遇上了被前丽水市长誉为“丽水第一导”的朱勇华导游。他是河阳朱氏的38代世孙,是真正的河阳的主人。正因为如此,他的讲解声情并茂,特别富有激情,并且有深厚的古文基础,饱含浓浓的乡土和文化气息,绝对可以让你一头撞进了河阳......
恰逢丽水电视台采访朱导,也许看着我们还有点迂腐样,主持人选中了我们接受采访,LP大大的美言了几句(确实他也是我听过的说得最好的导游了,况且还是自学的),因此朱导特意邀请我们听完了他全程的讲解,很幸运,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为我的河阳之行润色不少。
注:朱勇华导游,15990419208
答樵路气势非凡的马头墙。这条狗被我喊了一声,回过头来,哈哈......
这堵墙紧紧地挡住了门和窗户,关于它有个凄美,但是真实的爱情故事,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整理。
“丽水第一导”,名不虚传。
马头墙也有文武之分,这个看气势就知道是武的啦,文的象官帽,看上去温文尔雅。
“廉让之间”房子前面还有一堵围墙,感觉象城墙的翁城。朱导的导游词很精彩:“这是一个封建大宅院,前面有一个围墙,把大院围住了。中国的长城实际上是一个大的围墙,把一个国家围住了,这是个小家也用围墙围住,指导思想是一样的,封闭的,闭关锁国的。”
此门是古代丽水到永康等地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
孝子祠,里面有个小博物馆,有一竹制的长笼形物件,有一首打油诗:“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别去,恩爱夫妻不到冬。”让你猜是什么物品?看到其中荷花和夫妻等字样,我一下子就冒出了“竹夫人”,管理员证实了我,据说猜出来的人不多,小小得意一把。
水深,还是大户人家的门庭深?
大多建筑都有十八间房,故叫“十八间”。而东阳这边多为十三间。
“十亩之间”的名称也很有意思,因为房子建好的时候,周围都是田地。
门上这三个圆洞,有什么作用?打死你也猜不出来!
我告诉你吧,是太平军驻扎河阳时特意挖出来的,因清代人留辫子,他们把人抓来后,把辫子穿过小洞,互相系住,以防逃跑,故称“穿辫洞”。
陪嫁井,应该有年份了,井沿都已经被打水的绳子磨出很深的缺口了。它也是有故事的,当时河阳很富足,“有女嫁河阳,胜过当娘娘”,出嫁的时候娘家把所有的日用品都陪嫁上。有夫家自嘲:“水总得喝我家的”,结果被女方家听说了,派人打了一口井,因此井成了陪嫁井。
八士门
元代河阳最著名的建筑是“八士门”。河阳古时曾出过八位进士,“八士门”就是为此而建。“八士门”前还有一对无头的石狮,乃朱元璋所赠,取名“稀罕”,意指河阳一村出了八进士实属稀罕。石狮至今尚在,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八士门”为河阳村正大门,历史上河阳人一直以为它在中峰山“五龙抢珠”入脉处,风水上极为重要,因此又称它为“八士门”,为了八字好,河阳人娶媳妇、嫁女儿、出殡都要过“八士门”,此风俗沿袭至今。村人认为摸一下“八士门”前的一对无头的石狮子,说会带来好运气的。这对无头的石狮子名叫“稀罕”。相传石狮乃朱元璋所赠送,取名“稀罕”意指河阳一村出了八位进士实属稀罕。此“石稀罕”至今有六百多年历史了,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欲弃之河中,被一人救至院中,后该院出了六位大学生,村中人都觉得是“稀罕”带来的好运气,于是重新把“稀罕”搬到了“八士门”前,如今凡村中人参加高考前都到此地摸一摸,以期带来好运气。
朱导对于古民居内“四合院”的讲解:“这种传统的四合院是最佳的居住环境,现代的多层结构的民居,同一层同一个单元,门对着门,鸡犬相闹,但老死不相往来,阿姆斯特朗已经登上了月球,但是,我们都一辈子都走不到对门去,为什么?建筑把人与人、心与心隔开了。这种大院是一个和睦融乐的大家庭,非常有利于人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讲解会让游客产生一种和自己有关系的问题反思。
在河阳乘云路上有一“气象钱”,其图案是铜钱模样,筑在门前路上,铜钱上半部分不全,寓意是“钱进门”,由于制作时泥土和砖头浸过盐卤水,遇天气转变时,泥土还潮变黑,起到天气预报作用。
我们到的时候,下半部分倒人字是湿的(现在看颜色也深一些),过了一会果然下起了太阳雨,还很大的雨。
走进“循规印月”的圆洞门,有这样四个字,你认识吗?它们是河阳的老祖宗自己创造的象形字,牛田为“耕”,心口合用为“读”,屋顶下有男人(人下一点为男人)为“家”,云动则为“风”——“耕读家风”四字,锲在门檐上,更锲在你的心扉上:耕读文化已经渗入到了河阳朱氏的血液里。
左边门上写着“出第”,左边门上写着“入孝”,当官然后当孝子是父母的最大愿望。
门上挡雨的,就叫“门楣”,窗上的则叫“窗楣”,确实很象眉毛。
厢房窗外的天井,古老中透着生机。
最后说说“河阳”的来历:公元 933年,原吴越国掌书记朱清源兄弟俩为避五季之乱,而定居缙云,因其原籍河南信阳,故取名“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