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30课《寓言四则》设计、实录及相关资料(余映潮等)——《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整理:平原五中20101、《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二、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四、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 五、课堂练习 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指导自读《智子疑邻》 三、师生共同研读《塞翁失马》 1、资料助读: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2、听读录音,注意下列字词。 教师提示: ⑴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 启示: ⑴ 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 ⑵ 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6、集体诵读,深层体味。 四、课堂练习 投影: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孔子的弟子曾参,品德高尚,一贯讲信用,重诺言。 〖参考答案〗 六、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领会它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一匹小马要过河,在路上遇见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河。牛大伯说,水很浅,可以过。小马正要过,忽然听见一只松鼠大叫:“不能过,不能过!水深得很,前天还淹死了我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说的那样浅,又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开放探究: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⑴ 短文共有八段文字,每一段都谈了寓言的某一种特点,请将这些特点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 |
2、名师课堂:七上30课: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余映潮
学生: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8班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活动: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成长论坛
整理:戎丽霞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则伊索寓言。首先了解一下背景材料,一起读(屏显):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具有讽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
《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实际上是古希腊流传于民间的讽喻故事,共三百多篇。
师:请注意,把“讽刺性”、“哲理性”、“文学作品”批注在课本上。(生批注)
师:好,继续读材料。(屏显)
宙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众神的使者,宙斯的儿子。
师:再批注。这则寓言以“神”为主人公。寓言有的以人为主人公,也有的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生批注)
二、浅文深教,阅读训练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浅文深教”,你们就是浅文深学。好,把课文读起来。
(生齐读课文)
师:注意两个词的读音:“庇bì护神”、“那nèi两个”。“那nà”后面如果跟的是数量词,它就读nèi。好,刚才的朗读有一个弱点,不像读故事,我们要用读故事的语调来读,(师示范读第一节)用叙述的语调,讲故事的语调读出来,好不好?好,各自读起来。
(生自由读课文)
1.文意把握训练。
师:好,我们开始第一次训练(屏显):
文意把握训练:提取这则寓言中的关键信息,找出四五个关键词(语)。
师:其实我们读一遍,就已经知道文意了,但是我们要学用一定的方法来提取这则寓言中的关键信息,找出其中的四五个关键词。我先举例:寓言中有一个人物,那么人物就是一个关键词。请大家接着“赫耳墨斯”四个字,再找四个关键词(语)。好,各自读课文,找关键词语。(生找关键词语)
师:好的,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找到了关于赫耳墨斯的五个表动作的词语。“想”、“问”、“笑着问”、“心想”、“问”。
师:啊,文章中为什么写三次问呢?这个“问”一定是个关键词。
生: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于是来到人间。这是故事的起因。
师:我们要注意两个字,赫耳墨斯想的是“尊重”。于是下到凡间去“问”人家。
生:我从“一个银元”,还有“还要贵一点”,“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绕头,白送”,看出这三个神在人们眼中的地位是多高。
师:你说的是钱,这个钱在课文里是不是有一句话呀?赫耳墨斯怎么问的呀?“值多少钱”!这是一个关键地方。那么经,问的结果如何?
生:不被雕像者重视。
师:是,但是课文中没有直接说。
生:我和这位同学的看法是一样的。“不被人重视”正好和雕像者的回答呼应,看出赫耳墨斯不被人重视。
师:是啊,但关键词在哪?
生:我觉得是“白送”。
师:我们来看是不是这样(屏显):
赫耳墨斯
尊重
问
值多少钱
白送
师:就这五个词语,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说话,来概说这个故事。说起来。
(生自由说话训练)
师:这就是故事的主要信息。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概括的方法同样可以理解文意,把这段话读一读(屏显):
我们还可以用“概括”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则寓言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三问三答来展开故事,讽刺了那些自以为了不得其实远不如别人的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2.层次分析训练。
师:咱们开始第二次训练(屏显):
层次分析训练:分析这则寓言的层次并说明这样分析的道理。
师:提示一下,这个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开始!各小组讨论。
生:我觉得第一层应该到“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这说明了起因,后面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三问三答。
师:这位同学不仅回答了分到哪里,还阐述了理由。很好。
生:第一层次分到“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前面是赫耳墨斯询问赫拉和宙斯,询问别人的价值,后面是询问自己的价值,询问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
师:言之有理。
生:我是按照后面是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它说“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所以我的第一层分到“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讲的是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而后面讲的是赫耳墨斯从此知道自己并不被人重视。
师:你要注意一个问题,“于是问道”与前面的内容是紧接着的,所以这个地方分不开。
生:“后来”是故事情节给我们的一个提示,所以我第一层分到“还要贵一点”。
师:对,故事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发展的。
生:我觉得第一层应该分到“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这是寓言的开始。后面三次问答是经过。
师:到底怎样看待两个层次呢?第一位同学和最后一位同学是准确的。我告诉大家一种分析方法(屏显):
第一层:概写一笔
第二层:细写几笔
师:以后你们遇到的很多文章或文段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展开的。
(屏显)
“概写一笔、细写几笔”是一种常用的段落形式。也是常用的段落分析的着眼点。
师:不管是写景文,还是叙事文,还是讲道理的文章,概写一笔和细写几笔是一种常用的段落形式,它也是常用的段落分析的着眼点之一。
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根据情节结构来分析(屏显):
故事的开端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故事的发展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师:继续旁批。第一句话是故事的开端,前面的两问是故事的发展,最后的一次答问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师示范读最后一次答问)
师:听我刚才的朗读,注意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值多少钱”,注意神的口气,“值”要拖一下;第二个地方,“这个值多少钱”,注意“这个”后面要停顿一下;第三个地方是雕像者的回答,“白送”两个字要读得很有味道,“白—送”。(生齐读,师跟读)
3.人物评价训练。(屏显)
人物评价训练:用几个成语或者四字短话评价赫耳墨斯这个人物形象。
师:好,接下来是我们的第三次训练活动。请大家用几个成语或四字短语评价赫耳墨斯的形象。马上想,直接回答。
生:爱慕虚荣。
生:自命不凡。
生:极其自负。
生:自以为是。
生:目中无人。
生:狂妄自大。
生:高傲自大。
生:骄傲自满。
师:大家都能很准确的把握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
生:我认为赫耳墨斯还是玩世不恭的。
师:这个概括也很准确,赫耳墨斯只关注自己受别人多大尊重,不忠于自己的工作,到处打听。我们看,是不是这样(屏显):
爱慕虚荣自视甚高
自高自大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妄自尊大
赫耳墨斯是一个不忠于职守的人物形象。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赫耳墨斯是玩世不恭,老师用一个确切的词,说他是一个“不忠于职守”的人。
(有一个学生高高把手举起)
生:“不忠于职守”我认为可以从赫耳墨斯“笑”中看出,不过是“一个银元”他就嘲笑。
师:呵呵,这个同学有点激动。
生:他是主管商业的,商人赚“一银元”还不同情,还嘲笑。
师:我以为,“一个银元”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其实是很贵的。宙斯的雕像很贵,赫耳墨斯心里认为他自己雕像的价钱会更贵,于是他就“笑”。
师:用成语和几个短语来评说人物形象,这种方法甚至出现在高考题中。一起来看2006年的一道题(屏显):
这种评价能力甚至可以让我们解答高考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3分)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叫“死海”。
师:这道练习,可以是同学们的课外作业。
4.浅议表达技巧。(屏显)
表达技巧浅议:试议议这则寓言的表达技巧。
师:阅读就是要有阅读的本领。现在是我们的最后一次训练,请同学们议一议这则寓言的表达技巧。换种说法,就是议一议写作技巧。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夹叙夹议的,如果没有议论,叙述就失去了基础。
师:把你的说法改一下:叙议结合,先叙后议。
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欺欺人,但雕像者的回答是“这个算饶头,白送”,这就是侧面表现它不值钱。
师:好,但“自欺欺人”这个词可以不要用。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则寓言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赫拉雕像的价钱、宙斯雕像的价钱和赫耳墨斯自己心里想的价钱和雕像者给的价钱,很好地写出了赫耳墨斯是根本不受人重视的。
师:对照鲜明。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篇文章用了衬托的手法,先写的是赫拉和宙斯雕像的钱数,而赫耳墨斯希望自己能够值的钱比他们的更多,从而体现赫耳墨斯十分爱慕虚荣。
师:又是对比,又是衬托。
生:这篇文章还描写了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里只想受多大尊重,体现了他爱慕虚荣。
师:想,又想,几次写到想,还有“笑”,也是写心理活动。
生:一开始的期望值很高,最后的“白送”写出他的心里落差。
师:反差很大。这种反差其实就是一种表达技巧。
生:他自己心里的价钱与后面的价钱形成对比,从而写出他不被人重视。
师:可以的,他自己的前后表现也是一种对比。
生:还有赫耳墨斯语气的描写。
师:这也是一种描写。
生:这个寓言的结尾最后没有写出赫耳墨斯的想法,引起读者遐想。
师:这个同学的发现有意义。故事到此不再往下写,这也是技巧。
生:这篇文章没有用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而是运用了对话的形式。
师:三问三答,展开一个故事。
生:这篇文章运用赫耳墨斯这个形象代表了所有像赫耳墨斯的人。
师:这个说法也很好啊!通过一个神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大的道理,来普遍地讽刺像他这样的一类人。
师:老师把大家的说法小结一下(屏显并讲析):
以“神”喻人
同学们学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以神喻人”。批评、讽刺的是我们自己,是“人”。到了八年级你们还要学到一篇《马说》,它是以马喻人。
“对话”展开
文章运用对话的手法展开整个故事。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就是用简单的几笔就把人物的形象勾勒了出来。
留下“空白”
赫耳墨斯最后想什么,说什么,有什么表现,我们都不知道,这让我们去想想像。
最高妙的手法是:蓄势于前,急转于后
雕像者回答说,赫耳墨斯的雕像可以“白送”。赫耳墨斯想不到竟然是这种结果,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雕像者的回答其实是让故事情节有了一次巨大的转折,180度的转折,这就是蓄势于前,急转于后。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悠长。这是它最高妙的手法。
师:许多个世纪以后,有个小说家叫“欧?亨利”,他的作品就常用这种“急转于后”的方式结尾,我们称它为“欧?亨利式结尾”。你们的作业就是去了解一下“欧?亨利式结尾”。(生做笔记)
(屏显)
学习小结
在读与练中学语文、懂道理,练能力。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读与练中学语文,懂道理,练能力。同学们很聪明,谢谢大家,下课!
3、《寓言四则》课堂实录及分析
执教时间:2010年12月24日
执教班级:济水一中七年级十四班
教学目标:
1、学会多角度分析寓言寓意;
2、知道寓言故事学习方法。
【目标设置考虑到四则故事放一节课,而寓意故事中大多很鲜明,对初中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所以重点放在多角度分析寓意,对学生德育教育上面,而寓言故事的写作只是了解。】
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十课《寓言四则》。请大家回忆小学学过或者阅读过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名字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生1:《乌龟和老鹰》
生2:《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师:嗯,都是咱们古代有名的寓言故事。
生3:《狐假虎威》《闻鸡起舞》
师:刚才大家所说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熟稔的不得了,那么,什么叫做寓言?(学生杂七杂八的说)这时候我们就要看它的名字了,“寓”就是“寄托”的故事,“言”就是道理,那么寓言就是——寄托着一定道理的故事。一般来说“寓言故事”都比较“短小”。短小但是内容却非常丰富,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寓言四则,就要围绕着两个目标,第一我们要看四则故事分别寄寓着怎样的道理,第二我们要看它如何表现丰富内容的。(板书重点词语)
【导入环节用时2分钟,设计较为简单,用故事回顾让学生了解寓言文体特点及含义,中间重点内容“寓言”的含义,寓言很短小都是学生说出的。感觉这样开放的设计使学生经验得到梳理固化,效果不错。】
二、学习文章,多角度分析寓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师: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自学思考,然后谈收获。(学生读)
师:请大家先思考第一个问题,从这则寓言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为什么?(学生沉默思考)
师:答案可是没有对错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有自己的体会就可以。
生4:我从故事中获得的道理是爱慕虚荣的人是不会受到重视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4:因为赫尔墨斯嘲笑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不值钱,而后来雕像者说他的雕像是饶头白送的。
师:那你从哪里看出来他是爱慕虚荣的人?
生4: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师:想知道自己的价值就是爱慕虚荣吗?(学生思考,但无法回答)好的,坐下。
生5:文中有“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师:嗯,他认为人们会更尊重他些,所以说他爱慕虚荣,对吧?(学生点头同意)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者说有没有更深刻的意见?其实原文中有一个字更能体会他的虚荣的。(学生说“笑”)那么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他心里肯定是洋洋得意,想自己雕像一定是相当值钱,那么大家都说这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什么叫做爱慕虚荣?(学生思考,说)
师:大意就是在自己心里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希望别人羡慕。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有)他真的是这样优秀吗?(不是)那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换个词语来表述,那就是——
学生:自恋,自大。
师:那么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道理,自恋的自大的或者爱慕虚荣的人不一定得到大家的认同,那么你要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重视,你应该怎么办?
生杂七杂八表示需要谦虚、诚恳。
师:那么,对待自己的工作呢?
生:热情、认真、负责。
师:那么我们的有些同学当上了班委,他就想我是班委,你们都得听我的,好像就觉得自己的身份在同学们中间高人一等,是这样的吗?当一个好班委最需要的是什么?(负责、谦虚、努力)你作为班委,首先应该是班级同学的表率,也就是管理别人的前提是——管好自己,即——以身作则。所以,咱们说,一个人自大也好,自恋也罢,爱慕虚荣也行,都是你前进的绊脚石。你要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好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工作。不需要去确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别人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的。这就是第一则寓言,寄托一定的道理,虽然很短,但是寓意却非常丰富,尤其是那个“笑”字,寓意无限。
【第一则寓言用时近7分钟,学生思维受到课本限制,或者设计有问题,学生回答并没有跳出课文寓意的圈子,所以生成的精彩答案不多。另外就是挖掘寓言育人价值,和学生班委在学生间颐指气使的态度方法相关联,希望他们受到教育。而对“笑”的理解,则是对文本语言进行理解,帮助他们理解人物内心,获得一些写作经验。】
《蚊子和狮子》
学生读。
师:这则寓言中蕴含什么样的道理呢?哪位同学清晰的把它表达出来?
生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骄傲,骄傲有时候是让人退步,但是这里面说蚊子战胜狮子后是“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却被蜘蛛网粘住了。把狮子都战胜了,却被小小蜘蛛给粘住了。
师:你觉得它是骄傲了,过于骄傲自大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结果就被蛛网给粘住了。刚才你读的那个“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可以看出蚊子的(学生:得意洋洋)看这语言写得多好!其他同学有没有从其他方面进行赏析理解的呢?
生7:我在这则寓言中收获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大和脆弱。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7:文中有三种动物,狮子、蚊子和蜘蛛。狮子可以把蜘蛛网弄破,而蚊子却能打败狮子,蜘蛛网又能粘住蚊子。
生8: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用自己的长处对待敌人的短处,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对待敌人的长处。
师: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说。
生8:因为蚊子很小,狮子打不住它,它就可以促使狮子自己把自己的脸抓破……
师:用自己的长处,灵巧、体积小的长处来战胜了庞大的狮子,以己之长来攻人之短。那么它对于蜘蛛呢?
生8:骄傲自大导致的。
生9:我认为对于人的优点和缺点来说,有时候优点就是缺点,而有时候缺点也可以成为优点。
师:来来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表述?
生9:因为蚊子的弱点就是体积小,灵便,便于飞行,所以它就战胜了狮子。但是就是因为他的体积小,所以就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师:呵呵,你的意思就是说现在的长处或者短处不是固定的,长处和短处有时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verygood,你这个答案可是咱们这俩班首屈一指的。
生10:我认为蚊子是勇敢的,它敢挑战狮子,所以是勇敢的。
师:嗯,它确实勇敢。但寓言中还告诉我们,光勇敢行不?还需要——(技巧),不能逞匹夫之勇啊!他的技巧就是用己之长攻敌之短。
生11: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要用于向那些强大的事物去挑战。
师:嗯,你的也是挑战的问题。但挑战后面还有没有?
生11: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不能无厘头凭兴趣的去挑战它。
师:嗯,说的非常棒,这是一个做人做事的技巧问题,有时候用的好的话,一根撬杠可以橇起他身体几倍甚至几十倍重的物体。蚊子就在于用了技巧。
生12:我认为是成功不在于起点。狮子他体型很大,就是说两个商家竞争吗,起点低事业小的只要有技巧不一定会输的,狮子体型很大,蚊子体型很小,虽然它起点比狮子弱,但它还是赢了。所以我认为成功不在于起点,不要自卑。残疾人也是可以成功的。
师:嗯,残疾人也是可以成功的。只要发挥自己长处就可以了。
生13:我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为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狮子还是战胜了蚊子。
师: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关键是你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但不要骄傲自大。
师:多角度分析多角度收获,学习寓言也在于此。每则寓言故事当中都有一定的道理,而这个道理是作者的主流表达,但咱们在读故事的时候不仅仅要知道作者的体会,更要深入我们内心,知道我们自己从中应该收获什么。
【本则寓言用时8分钟,自我认为还是很精彩的,自始至终没有给学生画一个圈子让他们跳,而是注重学生自我收获自我感觉,回答问题的8个同学7个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并且关注到原文中词语,而我只是根据学生收获进行点拨整理归纳,只是不知道这种形式来分析寓言锻炼思维把握收获,伊索会不会生气。】
《智子疑邻》
师:这是一则简短的文言文,咱们中国古典文化中有很多这样的寓意丰富的小文章,像咱们刚才所说的“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按照文言文的要求,什么要求来着?(直译)对,直译,来翻译理解课文,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学生读课文。
师:有不懂的问题吗?前后两个人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
学生前后交流。
师:还有不懂的没?提出来。
生14:其家人甚智其子。
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生15:就是这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
师:嗯,理解正确,但没有直译。
生16:他的家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生17:其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
师:其家人?
生:他的家人。
师:甚,
生:很。
师:智,
生:聪明。
师:这里可以翻译为“认为……很聪明”,他的家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
师:还有问题吗?(没)找个同学来翻译吧?
生18: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墙被损坏了。他的儿子说如果墙不及时修复,钱财必定有人偷盗。邻人的父亲也这样说,晚上果然丢失了钱财,他家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居的父亲。
师:嗯,基本上还是比较正确,有两个字没有译出来一个字译错了,这两个字是:必将有盗,将是“将要”的意思。另一个是“暮而果大亡其财。”大,指丢失很多。另外的一个错字是我没有给大家指出的,好像大家都认识,其实大家都错了,这里应该读作“父”(板书)音fǔ,什么意思?你别告诉我是父亲。
生19:是老人。
师: 你怎么知道是“老人”?
生19:以前看过,曾在一本书上见过。
师:嗯,热爱阅读的人知识真是非常丰富。这个字在这里就是“老年男人”的意思。
师:意思明白了?下面大家把原文再读一遍,思考自己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读课文。
师:好了,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希望那些还没发言的同学把自己的思想交流出来。
生20:在没有一定证据的时候不要乱怀疑别人。
师:嗯,文中富人乱怀疑邻人之父,那么他为什么怀疑邻人之父?
生21:因为前面交代了邻人之父也说了晚上会被盗的,人家孩子也是这样说的,结果就被盗了,所以就怀疑他。
师:嗯,同样是说却怀疑他,那么他到底该不该说?
生:不该说。
师:为什么不该说?
学生交头接耳猜测,有人说是胡说。
师:那么邻人之父胡说了吗?(学生思考后认为是没有)不是胡说又为什么不该说呢?为什么他就不该说?请所有同学思考。
生22:因为他是外人。
师:为什么是外人?外人是什么意思?
生22:他们不是一家人。
师: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亲属关系,对吧!那么我们在提建议的时候,即使你的建议是正确的,也要考虑到——
生:后果。
师:后果?关系还是后果?
生:后果——不对,是关系。
师:考虑后果的话这建议可提可不提,但文中这个建议该不该提?(该)所以,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即使你的建议是正确的,也要考虑到和被建议人的关系,否则的话正确的建议也会被误解的。好,这是一方面的理解,那么本文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的呢?其他同学再思考。
生23:我认为是有了过错必须马上改过,这个故事和亡羊补牢寓意相似,墙坏了必须马上修补,就不会被盗了。
师:嗯,你从文中读出这点也不错,但是你看本文的标题是“智子疑邻”,从“疑邻”的角度去再思考,可能会收获更多。……你看,我们刚才是从邻人之父的角度来理解寓意的,那么我们从富人的角度来理解的话,会有什么收获?……他怀疑邻人之父,对吗?该不该怀疑?他又该怎么做呢?
师:仔细思考,看你这个答案合适不合适,还应该找出证据。一个是提意见的一方,一个是听意见的一方,听意见的一方应该怎么对待?
生24:我觉得富人应该是把邻居说的话往好的方面想想,邻居的意见和自己孩子的意见是一样的。
师:在一样的话的前提下,他应该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一样的。这是个什么道理?就是我们在听意见的时候要听——正确的意见,不应该看这意见是谁提出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就是另一层收获。所以说,一则寓言,咱们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分析,进行收获。
【这则文言文寓言用时15分之久,一是文言理解难度稍大,二是从两个对立角度来分析寓意学生不大适应。总体感觉课堂节奏还是快了些,很多东西不是学生体会出来的,而是教师教出来的。课堂上教师要教是肯定的,但要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需要再好好揣摩。】
《塞翁失马》寓意简单,主要是翻译,和《智子疑邻》类似,略。
三、小结:寓言故事多角度阅读可以获得很多经验,这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
一粒沙中看世界
——《寓言四则》实录分析
这是七上语文最后一课,自读课。学生小学接触过很多语言,所以以往设计就是学生简单一看教师一说寓意再把后两则翻译一点拨就结束了,总感觉这样草率处理有些简单,但时间精力种种因素也没有具体考虑过,而现在才知道这样的课堂是“滑冰课”,学生进教室什么状态出教室依然什么状态,只是大家一起看了几则寓言,而或许其中很多学生以前曾独自看过了。所以这次在不增加课时的基础上简单设计后进行实录分析,以发现自己的课堂问题。本课上完后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学生们飞扬的思维,清晰的表达,充实的收获就是证据。可是仔细思索,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再揣摩:
一、教学目标是否合适?
A类:学生自读理解原文简单寓意,文言文能翻译下来;
B类:多角度分析寓言寓意,
C类:阅读分析中获得一些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设计时候考虑的是四篇文章四次反复,立足学生学习长程设计,促使学生在不断的使用中获得经验。但这篇文章这样目标设计使用文本是否合适?是不是应该再扣住单元目标进行寓言叙写与想象力扩充?是否每个寓言侧重一点更合适些?侧重哪点?设计后对学生学习寓言有帮助吗?即使是这样设计怎样让课堂节奏有张有弛,而不是版块式的一则挨着一则?这些问题都有待继续思考探索。
二、教师点拨怎样到位?
重点下移和资源回收说的都是教师的作用,感觉本课中这两点自己还是能够意识到的,但是到底下移到什么地步?如果下移了学生理解不了(如第三则第二类寓意的理解),此时教师应该怎样操作?资源回收到什么地步才是最适合的?以后也是如此,简单的文本学生好理解教师好回收资源,而较难的文本呢?怎样的问题设计能帮助他们理解?
是不是第三则讲解寓意时候应该设计两个问题:从富人角度我们能收获什么经验?从邻人之父角度我们又能有什么经验收获?这样的两个大问题是不是更利于学生理解?
三、本课如何重构?
这是评课必做的环节,可自己真的是不知道如何重构更好!如果像刚才第二点的分析,用主问题贯穿理解寓意,又会不会限制学生思维?像第二则寓言,学生的理解可不仅仅是蚊子、狮子角度。看来还是应该将本文打碎重组,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学法指导,或者引入一些其他寓言故事??
如果添加其他文本,《伊索寓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这样是最好的选择吗?我们古代的寓言故事又应该加入哪些文本?
一粒沙中看世界,天天在上天天赖以生存的课堂很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4、相关资料
课文研讨
一、分篇说明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这篇寓言的讽刺意味极浓。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雕像者说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极为难堪的话。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课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到后来,作者才用“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揭穿了他的心底的秘密。其实无须作者揭穿,看看他的试探方式也可见分晓:他首先问宙斯雕像的价钱,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之意;知道价钱不高,他很满意,因而又“笑着”问赫拉像的价钱。两问之后,他似乎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了,最后才问到自己的雕像,却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短短的篇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2.《蚊子和狮子》
这篇寓言的艺术风格跟上一篇不同:尽管也有讽刺的意味,但侧重在引起人们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却敢于向狮子挑战。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但它会飞,能避开;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这是它最合适的攻击点,又是自身最安全的地方。这正是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结果自然是蚊子战胜了狮子。但结尾是颇有讽刺性的:战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的途中,竟然撞在蜘蛛网上,哀叹自己将被吃掉。这厄运的到来是意外事件吗?值得人们深思。
3.《智子疑邻》
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4.《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二、问题研究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凡寓言作品,皆有寓意,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例如毛泽东同志引用《愚公移山》和《黔驴技穷》这两个寓言时,就从新的角度作了解释,他以愚公喻共产党人,以天帝喻中国人民,以山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而说明共产党人只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感动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和中国人民一道,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座大山”移走。
教寓言,要相信学生也能从自己选定的角度作解释,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智子疑邻》一则,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作解释,那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利用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另一种方式是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然后看看寓意有什么不同。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则,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寓言的内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作用在于启迪,发散思维能力强一些,则所受启迪必多。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灵活地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因而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如只限于故事情节本身,就事论事,乃至重复作者的话,那就把寓言学“死”了,失去了寓言的教育作用。
学习方式详见“教学建议”。
此题具有开放性,可以各抒己见,不求统一。
二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人皆吊之
4.此何遽不为福乎
5.居数月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7.死者十九
设题目的是积累文言词语。答案见注解。
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寓言,一般可分三步进行:先分析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寓意;最后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现在分述如下:
一、分析故事情节
基本原则是:把学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来,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因此,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提问的艺术。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可资参考:
1.抓住情节的要害设问。例如,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店里,首先问宙斯像的价钱,此中意味深长;再问赫拉像的价钱时又是“笑着”问的,这些全都可以联系赫耳墨斯的心态来设问,使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了解赫耳墨斯的妄自尊大。又如蚊子战胜了狮子,这个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这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正因为如此,它又故意嘲笑了狮子的“用爪子抓,用牙齿咬”,这些也都值得仔细品味。
我国古代寓言绝大多数都出现在说理过程中,都是为说明事理而创作出来的,跟西方寓言有别,主要是形象描写成分较少,因而难以采取这种方式设问,但也有补救的办法,这要留到下面去说。
2.运用假设引起学生思考。例如,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又如,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样设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意图。
二、灵活地分析寓意
这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一般原则是,无论作者是否已点明了寓意,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要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在概括寓意之前,一定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办法是:
1.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例如学《智子疑邻》一则,可以问学生:对正确的意见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学《塞翁失马》一则,可以问学生:好事能变坏事吗?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试举例证明。
2.运用比较。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就可以用“问题研究”中提到的那种办法作比较;《蚊子和狮子》一则可以删去“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开始至结尾这一段话,再跟原作比较。
三、自编和续写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续编题:(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之用后,产生了怎样的心情,说了些什么?(2)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有怎样的反映?(3)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此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2.自编题:(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有关资料
一、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二、作者简介
1.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作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则;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问世。
2.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我国古代寓言译文
1.《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译文基本上是直译,也有个别语句是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