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袁老去世,在围脖里感慨了一番,不再赘述。后按组织要求写悼文一篇,经某老大修改,自认为版权已不属自己,亦不必再贴在博里了。
昨晚,纪念演唱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以弘扬国粹为己任的央视“空中剧院”破例对地方戏进行了现场直播,难得,难得啊!以袁老在越剧史及中国近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绝对是当得起,也是应该的!
袁老先生的大名早就熟知,对其事迹亦知一二,只是常年偏爱尹,对袁派没感觉。还是去年看新版《柳毅传书》,在一遍遍听录音间,突然发现陶琪娘子的袁派极有味。再翻出其他袁派唱段来听,方琢磨出几分袁派之韵味。
分割线以下为纯粹对昨晚演出的观感,拉拉杂杂,想到啥说啥,没有逻辑。
————————————————————————
晚上回到家,徐琼的《断肠人》已唱了快一半。徐琼是2009年越女争锋认识的,唱功不错。此次扮成唐婉而非秦香莲,突然发现貌似有几分象王志萍么。这段唐婉的唱词句句均用叠词,很特别,亦很贴切。以前看过陶琪名段欣赏的版本,可惜是演员人物两张皮不在状态。可陶娘子一到李清照立马就是女词人魂灵附体一般的贴切,可见即便是极优秀的演员,对不同人物的演绎差异也是大啊。陶琪的梁红玉说不上好也不能说不好,不知如何评价。俺还是更喜欢伊的龙女三娘及李清照。华怡清看上去老了也胖了,不过演祥林嫂倒是合适的。
《香妃•哭头》是袁先生最拿手的唱段,先生当年在演出中激情发挥与琴师配合创出了全新的尺调腔,王静演来,却是波澜不惊平平淡淡的。对张露萍、俞景岚、徐莱、徐晓飞等等年轻一代袁派新人的感觉,概而言之是:学流派特征易,但得精髓难!一听,知道是袁派,而离所谓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韵味醇厚尚远,小辈们还需努力。
其余派别的旦角:张派居然是樊婷婷代表了,门庭萧索啊萧索;吴素英、谢群英发挥稳定;金静无感不予评论。张永梅老演丫鬟的,演林妹妹看上去其实还不错的么。
吴凤花的韩世忠真帅啊,花花天生就适合演这样的人物。
整场演出最失水准的当属茅威涛。我偏爱尹,中生代尹门弟子中尤其偏爱的就是茅威涛和王君安。此前和友人闲聊到此次演出,就颇为茅的嗓子担心,不料担心竟然成真。茅如今帅还是帅的没得说,但如果给她的演打90分,那唱就恐怕及格都玄。那“妹妹啊”的起腔,一如既往地茅,其实无妨。看戏二十余年,自然清楚,对不同演员当用不同标准。茅既然是梅花大奖得主、被称为或自诩为当代越剧领军人物,越剧第一女小生、著名表演艺术家,那就得用高于常人的标准来要求。不由得概叹:茅茅老矣,尚能唱否?《西厢记》《陆唐》《孔乙己》《藏书之家》已足以奠定茅威涛在越剧界无人撼动的地位,其实,适时的激流勇退提携后人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最赞的是方亚芬与章瑞虹的《梁祝•楼台会》。《梁祝》,较之演唱最多的傅范老版本,我倒更喜欢浙百新版,节奏更流畅更灵动,最让我入戏。哭哭啼啼的《楼台会》,倘不是心仪的演员所演,平日里甚至是不大有耐心看下来的。而此次袁范的《楼台会》,真是情真意切,动人心弦。说实话,平日里方姐姐妩媚万分的,但总觉有些浮在人物表面;今日之祝英台,一步步演来状态真真是越来越好,与章瑞虹配合默契无比,到最后两个泪人儿紧紧相拥,摧心摧肝的,我承认,我被打动了。
照片来源:http://bbs.cntv.cn/thread-14688640-1-1.html
男性配角,许杰既不帅还有几分女气完全无视;赵志刚大叔为嘛要选择《读西厢》一折呢?真是存心要挑战自己的年龄与身材么。有网友说得对,还好没有扑蝶。张伟忠很好,虽然俺不喜欢越剧男小生,但像《祥林嫂》里的贺老六这样的角色,还真得是男演员演合适。浙越的张伟忠、华渭强还是蛮不错的。想想看,倘若让张宇峰举着双臂说:“我有的是力气。。。”噗,俺自己忍不住先笑出声了。
最后的明星唱《西厢记•琴心》:钱惠丽的袁派还真是不错的么;黄慧虽说画浓妆还穿了那样的一身红,不知为何总觉她身上噌噌地往外冒正气;对王志萍的一身豹纹装比较无语;对章海灵的打扮表示感觉很怪异。
其他:
伴舞有些多余。
主持人白燕升和张喆都中规中矩,很好。倪琳看上去实在有些怪怪的不是状态。
舞美简洁清秀,体现了越剧一贯的风格,大屏幕没有喧宾夺主,用得恰如其分。
字幕有点忙乱,考虑到时间紧,人物多,现场直播的因素,无妨。
总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越剧界人士通力合作完成了这样一台纪念演出,已属不易!
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契合时代节拍积极创新,顺应市场开拓,越剧人前路坎坷,难呵!越剧人应如同当年的越剧十姐妹般,少些无谓的内耗,精诚合作,携手并进才是。
如能如此,是越剧之福,也是戏迷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