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上讲课文《romance》,剧情倒没有什么新奇,只是最后一句话实在是引人深思:Tell me who you love , and I will tell you who youare .
这让我想起来心理学家总结的定律:相似容易相爱。
我们讲推己及人,讲换位思考,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似乎爱别人总跟爱自己有一点关系。
由此,我推测,爱人的根源来源于自爱,就比如母亲把儿女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因而倍加爱护。我们爱的人也许正是因为他某方面符合自己心中的期望,他正站在或者接近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
我们内心总有个影子,那是想象中的自己。我爱美,他便美丽。我热爱青春,他便朝气勃发。我想自己淡泊,他便恬淡安逸。我想自己柔婉,他便果然温和宁静。我想自己独立思考,他便有些乖张叛逆。
我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便有些倔强。我想自己做事干脆利落,他便雷厉风行。我想自己有童心,他便天真烂漫。我想自己洒脱,他便作风有些剽悍。我想自己宽容,他便宽以待人。我想自己不被利益左右,他便肯吃亏,少与人争。我想自己平易随和,他便努力让人如沐春风。
有一句话这样讲,你想你是什么样子,你就是什么样子,在外人看来,你已经这样了。也许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但是,行事风格会多多少少透露了你的追求。在外人眼里,你至少是在往那个方向走了。
而当有一天,一个完全符合你期望的人站在你面前,他就是你心中的自己,你怎能不像爱自己那样的去爱他。即使不完全一样,他的追求和你一致,想法和你相似,实践中处处走在你前面,至少你会觉得那是知己。不自觉的崇拜,欣赏,仰慕。
但是,这种情况也并不一定发生,他毕竟是他不是你。同性的话,容易产生嫉妒,他若有一点针对自己的意思(比如傲慢地看了你一眼),这种找到知己的欣喜便迅速化为嫉妒。他高出你太多,离你太远,与你不产生对比,没有利益冲突,他便是你的偶像。倘使他高出你很少,离你很近,与你做了鲜明的对比,或者以其他方式产生了利益冲突,这种人便坚决被唾弃。在偶像与被唾弃之间的,便是你的知己。
异性的话,你要去一个地方,而恰好有个人跟你一样往那里去,你们会心一笑,便心有灵犀。相互了解,彼此欣赏,暗暗赞同,遂成知己。他在某种程度上便是你自己。爱慕之情应运而生并不足为奇。
可是长期近距离相处,考验的是彼此的自信。他毕竟是他,不是你,因为熟悉,因为接近,对比无处不在,利益冲突时时刻刻出现,双方既欣赏对方,又不断产生压力。这真是一个矛盾,他不好,你可能不欣赏,看不上。他太好,又可能让你自卑,或者担心他跑掉。
真正的生活,我们并不需要时时刻刻和欣赏的,爱慕的人在一起,因为怕压力,怕不安定。不是我们不勇于追求,而是我们也需要休息,需要一个栖息之地。自卑让我们把前行者丢弃了,把追着自己脚步的,后来者放在心尖。以获得自信,逃避竞争的压力。
这一点,男性尤为明显。女性容易成为附庸,渴望被征服,有奴性。遇到自己仰慕的,崇拜,依赖,增加他的高度,衬托他的威仪在所不惜。以对方为傲。而男性则很少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为了避免在比较中处于弱势,他们会倾向于和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长期相处下去。
做好男人难,你若太文艺,可是女人喜欢英雄,会觉得你少男子气。你若一点都不懂,她又会觉得你不了解她。
女人自处也不容易,太勇于追求,锋芒毕露,易伤了对方的自尊自信。你若不追求不提高不变化,又迟早会让人觉得无趣,心生厌倦。
Tell me whoyou love, and I w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但是,很可能,一着不慎,你并不能和你爱慕的人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