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谦翻案活动概貌
作者:陈悦
方伯谦,字益堂,1854 年1 月14 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于福建闽县太平街,1867年入福建船政后学堂,成为第一届学生。此后历经风涛,逐渐迁升至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济远”舰管带。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方伯谦先是管带“济远”舰在丰岛海战中有升白旗、日本海军旗,且战后捏造战报之事,继而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迁延不前,临阵脱逃,经清廷谕令正法。依据现方伯谦后世家藏的《冤海述闻》稿本看,此书称成文于1895年,作者无名,文中多替方伯谦鸣冤之语,但就史事描述多错漏不经。是为方伯谦翻案活动之始。
1919 年,池仲佑编纂《海军大事记》,内称方伯谦冤。
1935 年,张荫麟在《清华学报》发表《甲午中国海军战绩考》,首开史学研究者翻案先河。
1953 年,河北师范大学赵捷民在《新史学通讯》发表《济远舰先逃与方伯谦问题》。
1980 年,季平子在《历史研究》发表《丰岛海战》。
1986 年,赵捷民发表《再论方伯谦冤案问题》。
1988 年,方俪祥在《日本研究》发表《为我伯公方伯谦鸣冤》,作为事主旁系后裔参与到翻案活动中。同年,福建学者陈贞寿、黄国盛、谢必震发表《方伯谦案新探》。
1989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王琰发表“大东沟海战与方伯谦冤案”,提出西战场说。同年,刘志坚发表“清季一大冤案——方伯谦被杀真相”。
1990年6 月16日,南京日报副刊《周末》登载程澄作:“济远管带方伯谦是民族败类吗”。
1991 年,林濂藩发表“论方伯谦被杀冤案问题”。同年9 月14日,中日甲午海战中之方伯谦问题研讨会在福州举行,与会者主要为方伯谦翻案论者,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研究界除苏小东与会表达异议观点外,其余均未参加该次会议。对于会议邀请,未与会的翻案者孙克复回复“荷蒙邀请,不胜荣幸,本应赴会学习,以广见闻,因经费困难,不克成行。”同年同日,翻案者发布新闻“甲午战将方伯谦获平反”。
同月,翻案者在报刊发表“对历史负责——史学界重评甲午海战中的方伯谦问题纪实”,称综观方伯谦在丰岛、大东沟两次海战的表现,应该认为方伯谦是中国近代海军中的爱国将领。
同年10 月19日,南京日报副刊《周末》报登载程伟国作“方伯谦是甲午海战失败的替罪羊”一文。
1993 年,季平子在《福建论坛》发表《关于方伯谦的三项罪名纯属捏造》。
同刊另有9 篇翻案文章。
同年7 月,翻案者王琰责任编辑的《中日甲午海战中之方伯谦问题研讨集》出版,集合了30 余篇翻案文章。
同年9月,方俪祥由堂弟方镛陪同到刘公岛祭奠,“方女士在威海市遇到陈贞寿教授等,遂同行,这时她才知道还得坐渡船过海呢!”1看到陈列的“济远”舰遗物,方俪祥充满感慨,“参观完毕,默祷伯公方伯谦:你一片忠心为国,却被诬害,人头落地,血溅旅顺黄金山。你的冤魂日日夜夜飘忽在黄渤海上,无处归依,上天见怜,使‘济远’舰炮械、锚、桅又回归祖国,战舰残躯仍旧沉睡在旅顺口水下,你才有所归宿。如今出水许多文物,这是留在人间的证物。40年来,你受到国人的唾骂。但是,国内的历史学家、学者,经过不断的探讨,绝大多数认为清政府给你的三大罪名都是‘莫须有’的。”
1994年4 月26日,《中国海洋报》登载刘义杰作“方伯谦是民族罪人吗”。
1994 年8月,北京举办纪念甲午海战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翻案者孙克复、方俪祥等在会上发言。
1994 年9月,威海召开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翻案者方俪祥、孙克复、林伟功、林濂藩与会提交了论文。大会将涉及方伯谦问题的讨论分在第七分会场,该会场的讨论者先后讨论认为“济远”舰因为重伤才回到旅顺、不是先逃、存在西战场等5个问题,“第七分会场热烈讨论了五个问题后,坐在林濂藩将军身旁的辽宁省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克复问林将军伊东说‘牙山之役,方伯谦甚谙海战,何故杀之?’方伯谦真的谙海战吗?林濂藩将军站起来,环视全场后举手说:方伯谦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赴欧,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的海军将领之一,他曾学习海军战术,在海战时(他用手势帮助表示)军舰可以作蛇形运动(~~~~),及不规律的变速运动(—·—·—),使敌人的炮无法瞄准,就打不到‘济远’的要害。这就是伊东说的‘方伯谦甚谙海战’。这一番用手势帮助表达的‘济远’作蛇形及变速机动航行的说明,语惊四座,全场发出‘哦!哦!哦!’的声音,大家都明白了。有人发言说,戚其章先生著《北洋舰队》内有‘来远’水手陈学海说‘方伯谦光想躲避炮弹,黄鼠狼满海乱窜’,依据林将军说的海军战术,那就说明方伯谦根本没有逃走还在战场上,而且用海军最高超的战术和日本先锋队周旋呢!林将军点点头说是,这时方俪祥女士也悟过来了,轮到她发言,她说:我听到林将军一席话,明白了海军的战术,方伯谦在第一游击队四舰围攻追迫下正是倚靠高明的战术动作拖住了敌人,分散了联合舰队的兵力,使日本联合舰队不能实现歼灭北洋舰队于海上的计划,这不是方伯谦的大功一件吗?”“当天晚餐时,方女士对林将军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林将军轻轻地说:‘不懂海军,无知呀!老是方伯谦临阵脱逃、逃跑,日本人在窃笑,我不得不加以说明呀!’”
威海会议期间,威海市组织与会者参观市容,在环翠楼广场看到邓世昌铜像旁的太阳犬塑像,林濂藩向有关部门提意见“世界各国海军都不准在舰上养狗,唯独当年的俄国远东舰队养有‘军犬’,由于白令海峡雾特别浓,当时没有雷达,因为狗灵敏,遇到礁石或船舶它先吠。但中国海军从来不准在舰上养狗,现今的中国海军同样不准在舰上养狗,何况剧情中邓世昌养的是宠物狗,不要让世界友人嘲中国军舰炮筒晒裤一样讽刺中国军舰养狗。
同年9月,由林濂藩子林超出资,北京三家村文化公司运作,林濂藩《中日甲午海战百年祭》一书出版。
同年10 月6日,《人民日报》登载文章“方伯谦死因有新说”。
同年,郑守正在《史学月刊》发表“方伯谦与丰岛海战”。
同年,原海军第六舰队军务参谋王彦编写《啊!第六舰队》时,为寻找方莹的简历,前往福州查找方莹的家属、后代,意外听到了方伯谦的故事,并获得了方莹的女儿方俪祥的通讯地址。“林伟功同志赠送一本《中日甲午海战中方伯谦问题研讨集》,连夜阅读,彻夜未眠,为之感慨!至凌晨拟定了一个《甲午海将方伯谦》的目录,经过反复修改打印,返沪后寄给了居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方俪祥女士。
1995 年5月,方俪祥在《历史档案》发表“李鸿章扣押效卯急电与方伯谦冤案”。
1996年10 月5日,福州鼓楼区政府将方伯谦旧居定名为“方伯谦故居”,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王彦拜访在上海工人疗养院治疗休养的方俪祥,“忽有王彦先生(又名王宜林)来访,他说当年他和许多同志从陆军调海军,受到方莹副司令员的训练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海军干部……又说我军在江苏省泰州市白马庙建人民海军纪念馆,独缺方莹副司令员的资料,命我到福州市找,我找到福州市地方志编辑林伟功,才知道你的地址,林伟功给我许多方伯谦问题的资料,我知道方伯谦是方莹的大伯父,我要写一本《甲午海将方伯谦》,以方莹副司令员教导的海军特有的战术,说明甲午海战中济远舰管带方伯谦是英勇善战,是尽职的,没有逃跑,是冤杀的。还要请张爱萍老将军题字,以告慰方莹副司令员在天之灵。
1997年4 月22日,张爱萍分别题写“方伯谦故居”、“海军世家”条幅。
同年5月,王彦电话在美国的方俪祥,告知张爱萍题字已得。
同年5 月20日,张爱萍接见方俪祥、王彦等,表达对方莹的深切缅怀。经过叙话,发现张爱萍夫人与方俪祥为校友。
同年,由方俪祥出资,王彦作《甲午海将方伯谦》出版。
同年9 月25日,“方伯谦故居”、“海军世家”挂匾,《甲午海将方伯谦》首发。
同年12 月5日,《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王彦(王宜林),“向他征询《甲午海将方伯谦》是历史传记还是虚构性质的报告文学?王说:‘绝没有一丝一毫虚构,完全是历史,都有史料为证’。当问他‘西战场’说的依据时,王答‘所有史料都是这么说的,主要是根据日本的海战图。’于是他们一起查找海战图,但却找不到任何依据。王宜林又说:‘是地图印错了,印刷错误,工厂的人向我解释过了。’”
1998 年初,王彦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文汇报》,认为姜鸣、刘申宁针对《甲午海将方伯谦》在《文汇读书周报》所作的书评造成该书滞销、退货,要求赔礼道歉,赔偿其经济损失、精神损失。庭审中王彦出示方俪祥为该书出资的证据,在得悉《甲午海将方伯谦》属于非法出版物,自己的诉求不但得不到法律支持,还会受到法律追究后,王彦撤诉。
2002年10 月3日,方俪祥与王彦相约寻踪原民国海军上海联欢社,由一名女护工推着轮椅来到重庆南路182号门前,方俪祥指着铁门说“这就是原上海海军联欢社旧址”,“有一个房间曾挂过她伯公方伯谦的血衣”。“方俪祥女士记忆忧新地追述:……她看到许多海军官兵坐在花园的长椅上聊天、喝茶、吃点心,他们很喜欢小孩,方俪祥和姐姐是双胞胎,打扮得一模一样,官兵们先问那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故意地把两姐妹掉来转去,有人作暗号,又有人将暗号拿掉,要大家猜谁是姐姐,谁是妹妹,谁猜错了,要出来唱歌或讲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次一位军官猜错了,主动表演‘方管带打日本兵’,他显示打炮,打呀、打呀,日本军舰逼近了,炮弹打光了,他问我们姐妹,没有炮弹怎么办?姐妹俩急了说不出什么办法,他启示地说:不要紧,你伯公管带忽然想起弹药舱内还有德国造船厂试炮剩下的四颗炮弹。就叫水手下舱去搬炮弹。接着两名水手站起来说:我们去搬炮弹。他们表演得很逼真,朝前奏,走几步,又退,退几步,忽又东倒西歪以显示海上风浪很大。有个水手要拉方俪祥,她吓得向后躲藏,有人拦着她说:好了,小妹妹,炮弹搬上后甲板了,迅速交给了后主炮炮手。他们接着表演将炮弹推进炮膛,炮手在瞄准敌舰,有人喊着方管带命令开炮,轰、轰、轰,三发炮弹在敌舰上爆炸了,将日本军舰大炮了。大家拍手叫好,十分高兴地喊道:‘打胜仗了!’”
2004 年9月,威海召开甲午海战一百一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翻案者林伟功提交“新发现的中日甲午战争史料及思考”。同年10月,迟浩田题写“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海军世家”条幅。
2007 年年4月,王琰策划、责编,王彦编纂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海军世家》一书出版。
同年,该书披露方俪祥女士听说的一则故事,方俪祥称“我是方伯谦后裔不便说,当年的讲解员,迄今若还健在也要超越百岁了,我说出来史家认为是孤证,也不会相信的。”王彦认为“就权当是个故事吧,信不信自由论断”。故事内容为“方女士回忆青年时期随父亲去瞻仰上海海军联欢社内大伯公的血衣时,当年的讲解员曾演示给她看,丰岛海战中,济远炮弹即将告罄,方伯谦急中生智,突然记起在舱底尚有当年随舰从德国运回的四颗炮弹,就教水手去搬,这名水手应该就是王国成,他又召来一名水手,应该即使李仕茂。当时济远正高速航行规避敌舰炮火,舰体颠簸,炮弹从舱底搬上舱面,再运到炮位,来来往往,王国成又力素弱,既要考虑速度,又要顾及防爆和安全,可想见艰难与勇敢,但他终于及时供给了后主炮弹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