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系列之五《三进山城》拍摄往事 三进山城

本报独家策划本报记者 彭立昭 文/部分摄影
经典老电影系列之五
梁音 张凤翔 讲述《三进山城》拍摄往事

一部部经典电影扣人心弦,一个个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经典影片《三进山城》是1965年出品的,至今50年了。当年该片上映后,就受到了影迷的喜爱,造就了万人空巷的奇观,不仅在国内被广为流传,还先后被引进到东南亚、东欧、非洲放映,深受好评。它与《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等革命战争题材影片汇成了经典。这些经典电影演绎、诠释了人民军队不畏强敌、浴血鏖战、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铁血军魂和牺牲精神,震撼、感动、净化和抚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成为刻在国人胸中永不褪色的记忆……




刘连长梁音:拿出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劲
《三进山城》男主角刘连长的扮演者是老艺术家梁音,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他拍过很多电影,1963年曾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扮演边防军杨排长,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阿米尔,冲!”令多少年轻人对爱情神往。

当年英俊的“杨排长”“刘连长”,如今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却依然精神矍铄。生活中的他,似乎与他所扮演的角色很相近,幽默风趣,憨厚中有一股机灵劲。在他的言谈中,我领略的净是“三进山城”的智慧和对抗日英雄的崇拜之情……

乔装打扮工作最复杂
梁老在6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演了很多革命历史题材剧,但他也有遗憾的事儿。他说,“我扮演的角色大都是咱们的基层干部,排长、连长大概有两三部。扮演职务最高的角色是营教导员,《赣水苍茫》里那个‘老吴’。那是我们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鏖战惨烈。我退下来之后,觉得自己连个团长都没演上,很遗憾。现在年龄大了,不能去演连长、排长了,倒想体验一下演将军的滋味呢。”
以前的老电影,在设备、构思、技术上与现代电影相比,都显得有些粗糙,但由于老电影的艺术味道非常好,观众观看时,情感参与非常多,甚至看得惊心动魄。让影迷最难忘的是“刘连长”机智演绎百变的身份。化装后,他又宽又黑的浓眉一扬,闪着一对顽强的眼睛,那就意味着一场惊险的战斗即将打响,好戏马上就开场了。
梁老回忆说:“刘连长是八路军的侦察员,勇敢,机智,冷静成熟,冲锋在前。为掩饰身份需要乔装成不同身份,深入到敌占区去打探敌情、获取情报。他一会儿穿伪军服装,一会儿穿商人大褂,一会儿又是农民打扮,出入敌营,面不改色心不跳,了不起。真英雄啊!但是乔装打扮工作最复杂。我第一次化装进城的时候,打扮的是一个樵夫,挑着一担柴进城。这个不难,因为我从小出生在农村,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打草、搂柴火、挑担子这些农活很熟悉。倒是在演一个从烟台来的商人,要穿大褂时,让我有了些压力。我长那么大还从未穿过大褂。大褂怎么穿大有学问。我看了好几部上世纪30年代的影片,反复揣摩里面穿大褂人的举止行为。不拍戏时,我就穿它在剧组里进进出出,慢慢地适应。出城时,我们的人被特务、侦缉队、鬼子盯上了,那就只能穿上鬼子的服装,或穿特务、翻译官的衣服,进进出出。最高兴的是,在影片里,我在开头、结尾的特写穿的是我们八路军的服装。”梁老说起往事,仿佛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岁月。

苏里导演和战斗英雄赛时礼,亲授其表演“特技”
谈起如何塑造“刘连长”这个英雄人物形象,梁老回忆说,“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有两个著名的导演,他们都是敌后武工队出身,其中一个是大导演苏里,天性乐观,是一位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导演,他曾导演过《刘三姐》、《平原游击队》、《红孩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些‘重磅级’的经典影片。敌后时期的他和武工队员随时处在备战状态,但他是文工团员,不给配枪,只挎了一把磨得雪亮的小匕首。他不怕死,在一次反击敌人偷袭中,他靠那把小匕首,独自打死敌人一个,俘虏敌人一个,缴获步枪一支。他聪明,悟性高,工作起来两个眼睛一瞪,那精神头,那气势,不由人不佩服,拍戏时我就有意识地捕捉苏里导演工作时的那股子劲。

再就是,我见过著名战斗英雄、编剧赛时礼先生,他由大女儿陪着来到了长春。他是我最佩服的人,19岁参加革命,打了大大小小200余次仗,6次负伤,左腿被打瘸、舌头被打断、牙齿全被打掉,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在抗日战争年代,他有个外号叫‘毛驴连长’,是胶东一带妇孺皆知的传奇英雄,曾被许世友司令誉为‘赛瘸子’。解放战争中,半身瘫痪的他竟躺在担架上成功地指挥了青岛崂山剿匪战。他是特等残废,但精神抖擞,总有一股子英雄豪气。他对我说:‘有的作品写打鬼子一突突就是一大片,打鬼子哪有那么容易?抗日战争我打了8年,打死一个鬼子得用我们几条命来换。’他的话对我塑造刘连长的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
回想起当年拍摄电影版《三进山城》的经历,梁老坦言,因为当时电影演员的工作非常繁忙,“时间紧、任务重,好在导演张凤翔是武工队出身,他对战争时期的生活还比较了解,他给我支招,让我要拿出‘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劲头,一定要把剧中的特点给抓出来,用眼神来表现,对敌人要恨,从骨头缝里往外渗的恨,但恨不是盲目蛮干,要出智慧……”


导演张凤翔
令人叫绝的细节,使影片充满英雄浩气
电影《三进山城》拍摄于1964年,是张凤翔导演的处女作。影片充满了英雄浩气,放映后立即受到观众的盛赞,成为战争影片的经典之作。张凤翔一鸣惊人,得了个满堂彩,许多人惊讶:第一次拍片,就拍得这么好?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惊险的题材呢?谈起过往,张导的记忆力惊人,电影拍摄40多年过去了,他对台词、情节等记得清清楚楚,令人敬佩。


改编经历了一波三折
“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副导演姜树森,出差时偶尔在济南火车站买到了《三进山城》这本小说,她发现这部表现抗战题材的小说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很适合拍电影,于是就买了下来。回到长影后,她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小说才一万多字,是个短篇。当时,长影正在筹备拍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的影片,我推荐了这个本子,厂里就希望我能拍这部片子。那时我还是个副导演,刚跟四部戏。按照规定,副导演要工作三到四年后才能独立工作,从工作年限来看,我可以独立工作了。另一原因,我本人当过八路军,有这方面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该小说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文登县独立营某排战士,在连长带领下,三次化装进入县城,与敌翻译官、警备队长等周旋,斗智斗勇,捉拿叛徒,营救被捕同志的故事。我跟厂党委去汇报时,提出了我意见。原小说里‘三进山城’的目的是为了消灭一个叛徒,地下党一般都是单线联系,叛徒叛变后对组织的影响不是很大,除非他是某一地区地下党的组织者,不然的话,一般的情况下损失不会很大。我提出影片应该以八路军进城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反扫荡。厂党委也很赞同。当时,了解到作者赛时礼先生是济南军区的,厂里就派我去济南,还想听听济南军区的意见。于是我便带上工作介绍信到了济南军区,找到宣传部,跟宣传部的同志说明来意,但他们说,这个我们宣传部不管。为什么不管?他们说,作者赛时礼同志是位荣誉军人,他出版的这个小说应该是经过军区宣传部审查的,但由于他的身体缘故,大部分文字是口述,是出版社的编辑给整理的,所以出版之前并没有经过济南军区的审查。电影要改变原小说的主要情节,那肯定不行,为什么呢?我要是改了,将来这个戏还是要经过军区审查的。军区若不通过,长影厂也绝对不能通过,那么电影就没法拍。但我不死心,一直跟军区宣传部的同志商量。后来,军区给我提了四点意见。第一,可以不写叛徒,三次进城框架保留。第二必须体现毛主席的军事思想里头外线作战的军事思想,这是一个很主要的组成部分。第三点意见,要体现人民战争的思想,必须加强人民配合的戏。第四,八路军三次进城是为了配合反扫荡。”
“我赶紧将这个情况跟长影厂党委汇报,同意了。我兴奋地去拜访原著赛时礼,按这四点意见改他也同意了。记得当时正是新年前夕,我们在济南,没有回家过年,加班加点地改。赛时礼属于荣誉军人,传奇老英雄,我们都很尊敬他。但由于他的身体严重伤残,写字比较困难,右手残废失去功能,只能左手写字,怎么办呢?我便让副导演韩敏同志帮着他构思,帮着他写作,每稿写好后我再进行修改。我们一场戏一场戏地改,每场戏都跟赛时礼商量,他很虚心。经过两个多月,几易其稿,最终全新的《三进山城》剧本诞生了,才有了银幕上的《三进山城》。剧本只署了编剧赛时礼先生一个人的名字,我们也没想过要把我们的名字加上去。那时,我们都觉得帮助一个战斗英雄改编是组织上对我们的信任。”
此次记者有幸看到了张导演从成都带来的当年剧组拍摄该片时的“分镜头剧本”(摄制工作台本),非常宝贵。分镜头剧本里的镜号、场景、景别、特技、镜头内容、中景,远景,全景、音乐、音响等,描述得十分明确。这样不仅把文学形象变为银幕形象,而且赋予影片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导演介绍:“但这个分镜头剧本定稿后,我报到厂里,编辑部却否定了,没通过,不能拍。为什么否定呢?因为它跟原小说内容差距太大了。现在杀叛徒的情节全去掉了,改成了三次进城配合反扫荡。他们说,这不行,第一得知道作者本人同意不同意?第二得知道济南军区的意见。其实这些我早就报党委了,估计党委忘了跟编辑部说。此时党委也半信半疑了,为什么?怕我在外面冒充赛时礼的名义,冒充军区的名义向党委报告。于是,我又从济南坐火车回厂里向党委说明情况。厂长其实非常支持我的,只是担心我这个年轻的副导演导戏心切,怕出错。这一次,厂长专门陪我坐火车一起到济南军区走了一趟,再次征求了济南军区对这个本子的意见……真是一波三折。”


一开始,没想用方化演鬼子
经典老电影系列之五《三进山城》拍摄往事 三进山城
“选梁音时,那时他已经塑造了众多观众喜欢的人物了。我是新导演,他已经是大腕了……”张导演谈起当年选“正派”与“反派”演员时,心情十分开朗。
“梁音能屈尊上我这个戏,那我求之不得。那个时候八路军干部大部分是农民出身,朴实。刘连长是个非常精明的连长,有点文化的连长,睿智又很朴实,他能制服小野这么狡猾的敌人,外表精明更有说明力。梁音具备这个条件,有他的个性。”
《三进山城》中扮演日本鬼子小野的,是方化,也给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凤翔导演回忆说:“一开始,不太想用方化,因为他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的日本兵小队长松井,观众太熟悉了。当时我已经心里看好了一个人,他是北影厂的郑保民。郑保民是演日本鬼子最像的。他原来是伪军的一个团长。曾在山东威海一个日本洋行当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占领了威海,他就被委任为伪军的团长了,当时他才22岁,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媳妇。可当地的警察局长却调戏了这个漂亮媳妇,他气愤地和警察局长拼洋刀,一下子就把警察局长的膝盖骨砍掉了,他跑了,跑到八路军这边来当了一名战士。他走路的姿势很像日本人。我去找他来演小野这个日本鬼子,可他说,‘我在《吕梁英雄传》里演鬼子,在《新儿女英雄传》里也演鬼子,我再也不演日本人了。’没办法,我们还是用了方化。方化是个很出色的反派演员,日语比较好。他把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表演得特真实。日本人对自己的肚脐特别关注,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戴一个围腰,和服一敞开,手往围腰里一插,这个地道的日本人习惯,他演得很形象。”


惊险镜头缘于当年自己的武工队生活
《三进山城》中有几个惊险的镜头,如刘连长把手榴弹捆在侦缉队长刁德胜腰间,而把导火索穿过他的衣袖握在手中。
张导演介绍说,“当时我在太行军区先锋剧团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山东军区的干部路过平汉路到延安去,那时从山东到延安去,走路要一个多月,而且要经过无数个敌人的碉堡。但只要你跟守碉堡的日伪军搞好关系,即使发现了,他们只胡乱地往天上放几枪,打个马虎眼便没事儿了。但有个守碉堡的日伪军头子特别顽固,成了八路军通行的障碍,因此必须派人去谈判。没想到有个叫‘滚地雷’的战士,主动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去跟石家庄外围平汉路上的日伪军谈判。‘滚地雷’这个人很怪,接受任务以后,大睡了两天。别人替他着急,这个弄不好那是要掉脑袋的。第三天晚上,他弄了一个麻绳,拴着两个地雷,套在脖子上就到碉堡下叫阵。敌人听话是‘滚地雷’来了,抓都抓不到呢,就放下吊桥让他上去。‘滚地雷’就用两手托着地雷上去了,地雷跟手榴弹不同,手榴弹拉了弦以后有八秒钟的时间才爆炸,地雷没有,只要一拉导火线马上就爆炸。伪军小队长一看就吓得尿裤子了。说你千万别撒手,因为一撒手整个碉堡就上天了,你有什么要求你说。这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所以我们也给刁队长绑手榴弹就是受‘滚地雷’的启发。这个不是赛时礼的素材这是我的素材。”
“还有一场戏,刁德胜被刘连长抓到了手里。这时小野来电话,要刁德胜接。我们安排刘连长一把摁住电话,命令刁德胜跑步,一圈一圈地跑,气喘吁吁了才让他接鬼子小野的电话。这个镜头原剧本上是没有的。这是拍戏时我忽然产生的灵感。因为这个小野很狡猾,如何让小野带兵出来,入我们的包围圈,就必须让他在电话里相信刁德胜跟他说的话真实,如果很平静地跟他说情况,他估计一听就听出假来了。这个情节,也是我临时的决定,这个细节更强化了刘连长的智慧。”
此次,张导演还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他说,“蓬莱、烟台都是影片的外景地,兴城不是海滨城市,为了找这个城墙,我们摄制组几进几出跑了好些个地方。城门很重要。但是东北地区少有城墙了,山西有城墙,但是路途遥远,给摄制组造成很大的资金上的浪费。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就找到了兴城,到那一看,兴城当时有城墙,有城门,但是没有城门楼子,那怎么办?于是,我们又想法找了特技摄影师,他在玻璃上画了一个城门楼子,通过摄影机的透视关系,把这个城门楼子直接接到这个城墙上。这位特技摄影师叫汪永康,他的夫人就是兴城人,就是给剧组画城门楼子的那位美工。没想到,当年我们在那里拍戏,成就了这一对美好的婚姻。他就是拍了这个戏以后结的婚,确实是一个佳话。”

结语:
三进山城》里刘连长的大智大勇、小马的机灵乖巧、田大娘的英勇不屈,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小野的残酷狡猾、侦缉队长刁德胜的奴颜婢膝、王翻译的苟且偷生,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是久久挥之不去。在电影《三进山城》最纯朴的黑白影像里,编剧、导演、演员以及摄制人员,经过他们的艺术化再现、演绎、诠释,至今让我们为人民军队不畏强敌、浴血鏖战、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铁血军魂和牺牲精神所震撼。一部战斗故事片经典老电影就是一首我军光荣军史的颂歌。
影片取名“三进山城”,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通过情节的展开,让观众感觉到那个年代的残酷和八路军的睿智与勇敢。影片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复杂,乡土气息浓郁,以及正反两方面人物的鲜明个性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当年影片在全国上映,电影拷贝发行280多个,随后又被翻译介绍到东南亚、东欧、非洲一些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受到了广泛的赞誉。香港《大公报》曾报道,此片在香港放映长达一个月不衰。
重温这部经典老电影,总能让我们收获不期而至的感动。编导赛时礼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无疑就是该剧主要人物刘连长的“原型”。而主演梁音,“表面上看他自身的演员条件并不是上乘的,他似乎没有王心刚英武帅气,也不具备仲叔皇的高大威猛,也没有李默然的壮气彪悍,可是梁音却用属于他自己的内秀与聪智,表达了别人所永远不可及的艺术天分。”这段评论,仔细一琢磨很中肯。梁音以他的朴实、真诚和本色表演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方化与陈述、陈强、刘江和葛存壮并称为“中国银幕五大反派”,是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扮演过许多“日本鬼子”的形象,甚至获得“鬼子王”的称号。在这部影片里,虽然导演告诉我们,“一开始,没想用方化演鬼子”,也许,导演就想让《三进山城》有别于《平原游击队》。这已经是方化第五次在银幕上扮演日本鬼子了,依然非常完美。
很幸那运的是,在央视电影频道采访梁老和张导演时,还采访到了该片里通讯员“小马”的扮演者张继强。当时进剧组时他才16岁,已是济南京剧团的优秀演员。至今他还记得自己拍第一个镜头是在山里阻击敌人时“打枪”的镜头。他感恩地说,“拍完这个片段后,样片送长影审核却给打回来了,说打枪不合格,我们三个人,就我不合格。当时我一听吓哭了。后来导演命令连长梁老师带我天天去山上打50发子弹。当时厂里给的子弹是木头的,我们就天天扛着枪往山上跑,冲着树瞄准射击……”拍摄完这个影片后张继强回了山东。1970年他入伍参军,成了解放军工程兵军旅文工团的一员。1975年转业到北京,现在在北京海关工作。他的人生经历了三次大的改变,算是与“三进山城”有缘吧。
抗日战争结束距今近七十年了,但每念斯耻,每一个中国人都难以掩饰心中的震撼。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不管大事也好,小事也好,一旦人们面临国家存亡的时候,人们心中便会生腾出巨大的力量,这就是美,这就是人类的精神。”托尔斯泰把这种精神称为“俄罗斯精神”。而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史上看,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呢?相信,红色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因为它关乎英雄,关乎人性,关乎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经典如同祖传的瓷器,经常拿出来擦拭,才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2014年51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41689.html

更多阅读

泰国经典恐怖片系列之——《鬼4忌》 泰国经典恐怖片

泰国经典恐怖片系列之——《鬼4忌》《鬼4忌》又名《惨死》。在泰国的宗教信仰中认为,因老而寿终正寝的人,称之为顺终,除此之外的就称为非顺终称为凶死。凡凶的人,入棺之前都需要到其死亡地「引魂」,同时请僧道到场并诵经超渡亡魂。《惨

声明:《经典老电影系列之五《三进山城》拍摄往事 三进山城》为网友挥刀提笔战群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