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彼得堡,有一个人献身于国际象棋事业。他创立了圣彼得堡第一家国际象棋俱乐部。他创办了一份杂志,建立了一门国际象棋学派,当时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从那里走出了一批国际象棋大师。齐戈林(MikhailTchigorine,1850-1908)是俄罗斯国际象棋之父。如果没有他,也许不会有阿廖欣、鲍特维尼克、斯梅斯洛夫、彼得罗辛、斯帕斯基、柯尔契诺依、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这些特级大师都承认是传承了奇戈林的遗产,对他推崇备至。
奇戈林的国际象棋理念是独特的。与当时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不同,他认为马比象更强大。因此,在开局中,他首先出动自己的象以兑换对手的马。与斯坦尼茨不同,他并不探寻下国际象棋的方法,而是强调每一个局面的特殊性。即使两个对局有些相似,但它们并不完全一致,采用的战略则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奇戈林是一位攻击型的棋手,他经常下出不同凡响的棋,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拿到了许多最佳对局奖。
1878年,奇戈林打败了他的老师席弗尔斯(Emmanuel Schiffers)。1883年,他战胜了法国人德里维埃尔(Arnousde Riviere)。
1889年,纽约组织了一场重大国际比赛。奇戈林跨越大西洋参加比赛,夺得冠军。奥地利人威斯(Weiss)和匈牙利人贡斯伯格(IsidoreGunsberg,1854-1930)分列亚军和季军。
在此期间,组织者同斯坦尼茨联系,策划举办第二届世界冠军对抗赛,新的挑战者是奇戈林。
自从战胜祖克尔托特以来,斯坦尼茨很少下棋。他只参加过两次比赛,先后轻松击败墨西哥人瓦斯盖兹(Vasquez)和西班牙人哥尔马约(CelsoGolmayo)。他的棋路有了变化,理论上更加细腻。斯坦尼茨已是53岁的高龄,随着年龄增长,他采取了更为简洁、不怎么累人的下法。作为卫冕世界冠军,他喜欢龟缩防守,击退挑战者的进攻。
奇戈林未能把斯坦尼茨从棋王的宝座上拉下来。尽管取得了一些漂亮的胜利,但是他的棋稳定性不足,他在进攻中过于冒险,比赛结果是斯坦尼茨以10比6战胜奇戈林。
接下来的挑战者是来自东欧的匈牙利人贡斯伯格。他于1880年定居伦敦并取得了英国国籍。他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了两位最好的英国棋手:伯德(HenryBird)和布莱克布恩(Joseph Blackburne)。他在1888年汉堡和1889年伦敦两个大赛上夺冠。
第三届世界冠军对抗赛采取与以往不同的赛制。决定胜出的不是赢满10局,而是谁最先拿到10分。赢棋积1分,和棋积0.5分。整个比赛,只要胜一局其余均和,同样可以夺得世界冠军。
最后的比分为10.5比8.5,尽管比较接近,但斯坦尼茨却似乎并没有感到紧张,他以6胜4负9和战胜贡斯伯格,轻松卫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