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类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在写法上,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而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写法上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准题意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就事论事

1)为顾校长辩护:不能求全责备

2)批评顾校长:①为何不未雨绸缪

借题发挥和联想

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

例文展示

例文1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欠缺,当然在所难免。而且顾校长在物理、材料应用方面为我国贡献良多,怎能因此小失就要引咎辞职?顾校长虽然一时读错了文字,但瑕不掩瑜,他的才能人格并不会因此而被抹杀被贬低。顾校长,依然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

韩愈在其名著《师说》中反复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表明每个人学识才能各有高低,技巧手艺各有不同。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值得学习,绝对不因某方面某科目的不足便可以耻笑。而且天下间每门技艺,每个学科都有极其深奥的原理,不少人穷其一生之力尚且未能钻研透彻,何况要样样皆精,科科都晓呢?由此可见,在某科有缺失不必可笑可耻,反而是那些只会大发批评,高谈阔论的人才是不学无术之人。

其实不仅由于对不擅长的科目会出错,就是那些长年研究本门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在最熟悉的地方摔一跤。清代著名学者朱起凤,饱读诗书,自命不凡。但他在学堂教书期间,却有一事令他无地自容。有一天,朱起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盘施两端”,以为是“首鼠两端”之误,遂作更正。殊不知这词语出自古典,与“首鼠两端”的含义完全不同。于是乎全院扔书毁册,指桑骂槐地指摘朱老先生学识短浅。朱起凤虽闹此笑话,遭此大辱,却并不代表他一无所成。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籍《辞通》便是这位朱老先生所作。难道后世会因为他的一点的疏忽,一丝的纰漏,就抹杀了他在文字学上的贡献吗?诚然,我们能包容朱子的过失,当然也应该理解顾校长的出错,因为,那毕竟是美璧微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优劣。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只一味地攻击别人的缺点,全不顾别人其他方面的优点和贡献。为山九仞,依然有棱有角;为海万丈,仍旧有深有浅。我们只会惊叹于山之高大,海之壮阔,却不会则山之棱角,骂海之有浅。

山水亦然,何况世人!

18+18+18=54

点评 本文就事论事,就顾校长“卡壳”之失而遭指责一事,为顾校长辩护。辩护的理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顾校长虽然有失,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以一眚而掩大德”。

本文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了以下论据:

(1)引用名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顾校长的“卡壳”是小失(一眚),顾校长的建树和贡献是“大德”,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

(3)引用韩愈名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朱起凤批改的失误与编撰《辞通》的贡献

(5)人们对山海的评价。

例文2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的清华大学,固不可说其缺乏人文精神,但顾校长之为,确实不仅是其本人的尴尬,更是中华文化的尴尬。作为一所中国首屈一指的堂堂学府之主,竟然不会读诗中一字,实为荒唐!

只不过,这种荒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言“人无完人”,故读理科出身的顾校长不懂“侉”字怎么读终究是可以谅解的。但这种谅解仅限于平时,而在当时那种场合上不懂怎么读却是不可饶恕的。我们不禁要问:校长,送礼前您就不能先准备一下吗?为什么非得出现了问题才知道脸红呢?

在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里,有这样八个字:“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准备好应对将来的困难或问题,才不致于突受麻烦便手足无措,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而一个好端端的宋楚瑜先生演讲仪式便给顾校长弄糟了。

顾校长之前,其实已有许多教训了。最近也最为惨痛的莫过于美国人的“9.11”事件了。美国人目空一切,树敌过多,终为恐怖分子所不齿。美国人虽然也知道恐怖分子厉害,也知道他们无恶不作,就是偏偏不懂得把自己严谨地保护起来,也不懂得制订周密的措施来预防恐怖分子的袭击。于是,世贸中心塌了,恐怖分子手舞足蹈了。在这种时候,哭娘喊爹的美国人才慌忙地动起来做“护身符”。嘿嘿,晚矣晚矣!

“9.11”刚过,顾校长便好像不记得了。或者说他不屑于知道美国新闻,那也应当谨记我华夏史留下的警示啊!关羽没有做好东吴入侵的准备而败走麦城,身首异处;清政府无视外夷之海患而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我泱泱中华备受外侮之辱;张学良只垂手恭听蒋介石之言而无任何战前动员筹备而把东三省送入日狗之口……呜呼!顾校长究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啊!

也许往事不必再提,顾校长也不必耻于见国人,你只要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础上再谨记同样珍贵的八个字——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那就足够了。

16+16+16=48

点评 本文也是就事论事,不同于上文的是,对顾校长“卡壳”之失提出批评——顾校长为什么不未雨绸缪呢?但所用论据不是很恰当,遣词造句也有欠准确、通顺。尤其是本文观点的提炼也不是十分恰切。

例文3          一字千斤

清华大学校长在宋楚瑜先生的欢迎仪式上出了一次糗:在念一首诗中的某个字时卡了壳。这一卡壳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顾校长及清华大学。顾校长大概也为此背负了很大压力,真可谓是“一字千斤”。

有人说:顾某人是物理学家,不会念古文也在情理之中。有人说:清华大学的校长竟然不会念古文,反映了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文理之别当然不可以成为卡壳的借口,但由此得出“人文精神欠缺”也未免太过片面。我认为,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的问题。

平日里的家人、朋友间读错一个字,不懂一个字当然没有问题,也没有人会追究。但顾校长不是正在家里吃饭,也不是正在与朋友聊天,而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他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的教育水平;作为主持,他掌握着欢迎仪式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将在全世界的媒体中出现的公众人物,他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作为大陆同胞,他是与台湾同胞互通友谊的信使。这着这多重身份的顾校长,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讲话更加谨慎些呢?再者,古文在现在并不常用,不会读也在情理之中,骂得响亮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少个能读出那个字来。但是,连小学生也知道,不会读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这种很简单就可以避免卡壳的办法,为什么身为清华大学校长却没有采用?如果在讲话之前认真地看一遍诗句,发现有难读的字马上想办法解决,那么还会出现卡壳的“事故”吗?当然不会!所以,归结原因,只能说顾校长的责任心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

在某些人看来,一字不识也许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字值千斤重啊!这种不负责的现象当然不仅仅发生在顾校长一个人的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在电视里,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类似的错误。顾校长只是“一字不识”,没有查字典;媒体们却把那些错别字铺天盖地地堆到读者的面前。从前,人们见到这些错别字还会提出纠正,现在却大都麻木了,面对错别字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错别字越来越多,到最后,会不会错的反倒成了对呢?人们看错别字,用错别字,教育水平又如何能得到提高呢?

各位肩负重任的文化工作者,在下笔之前,在开口之前,请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责任吧。因为在你的笔下,在你的口中,对你对我,都是一字千斤啊!

18+17+16=51

点评 本文与上两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既就事论事,又有所拓展。

首先,是就事论事,评论顾校长“卡壳”之失。在“就事论事”上,与上两文相同;但在观点的提炼上,不同于上两篇。本文的观点是“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问题”。这与例文2有相似之处,但又高于例文2。

本文与上两篇的最大不同,是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在评论顾校长之失后,再作拓展,联系现实,针砭当前文化工作者的不负责任的问题,使文章更具现实针对性,从而使文章高出上两文一筹。

河北唐山一中摸底考试新材料作文“卢安克的离开”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期《中国新闻周刊》推出“2010影响力人物”,一位德国青年的名字赫然列入其间:卢安克。其实,他在中国的影响力已持续十多年了。然而,卢安克已于2010年年底离开了中国。自从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后,卢安克顿时成为舆论的焦点人物,或褒扬,或质疑,或讥讽,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抱着不同的心态跑到他所在的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板烈村。卢安克原本安静有序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
有媒体报道,因为中国媒体和社会的过度持续关注,卢安克倍感压力,决定离开中国。卢安克自称“一名教育研究爱好者”,“我做的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极度害怕有人崇拜自己,这是因为“在崇拜者发现理想主义者的描写有多空洞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我失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与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这是一道时事型材料作文题,学生既可以针对这件事情本身来发议论,也可以从材料中挖掘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观点来进行写作。
1.卢安克无疑在做一件好事,但因为被过多地关注而产生巨大的压力,最后不得不离开。学生可以直接反思当今社会慈善环境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要么过冷,要么过热,还有种种“动机论”“捧杀与骂杀”等。
2.卢安克“极度害怕有人崇拜自己”,因为“在崇拜者发现理想主义者的描写有多空洞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我失望”,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可以写“理想与现实”,理想化的人与事往往是不真实的,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所以可以写“理想与现实”。
3.卢安克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博得众人的关注,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而已,他只想做好他自己,所以可以写“做好自己,留住本真”“做真正的自己”。
4.有很多人不解:被人关注有什么不好?既可以出名,还可以得利。但对于卢安克来说,名与利都不是他想要的。在那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自有他自己才能品味出来的真意。所以,可以写“平平淡淡才是真”。
5.由于媒体的过分关注,干扰甚至破坏了卢安克的正常生活,他最终不得不离开。可见媒体关注是可以的,但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要适度,过犹不及。所以,可以写“适度”。
【阅卷手记】
这次摸底考试的作文题用了一则新闻材料,可写范围广泛,审题门槛不高,目的就是不在审题这个环节上为难学生,达到“迈步进门不难,登堂入室不易”的目的,努力让学生在语言、结构、内容、个性等方面进行比拼。因为这则材料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有话可说,差别无非是说得好与不好了。
总体上来看,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控制在41分~45分这个范围,与河北省高考作文的平均得分还是比较接近的。有超过60%的学生选择了直接针对事件发表看法,基本上属于时评体作文;还有不到40%的学生则从材料中提炼出某个观点来作文,属于传统的议论文。这两种写法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不过,在实际阅卷中我们发现,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在时评体作文上获得高分。
在批阅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亮点,当然也发现一些问题,下面就分别来谈谈。
亮点一:学生对于社会时事的看法并不盲目,他们在写时评体作文时并没有出现许多老师担心的偏激性文字,基本上都能合情合理地发表议论。有的学生提炼出某个观点,比如“本心”来写传统的议论文,这样就又回到传统的路子上了。
亮点二:可能是因为这个材料让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次考试一些优秀的杂文类文章脱颖而出,这是从前写传统议论文时极少出现的。究其原因,可能是一些题目一看就是一本正经地“写作文”,而这道作文题是让学生“说看法”,学生能够放松地写,佳作频出。
亮点三:这道题要针对“卢安克离开中国”这一事件发表评论,所以习惯于从古人身上找灵感的作文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现实感的文字,这对于频频被“骚扰”的古人以及“审古”疲劳的阅卷老师来说,绝对是个亮点。
问题一:主旨过于集中。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这则材料都有话可说,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文章的主旨、内容其实都撞车了,比如笔者所批的一本试卷总共四十篇作文,有二十多篇都在说“不要过度关注”。也就是说,这些学生作文在立意的起跑线上占不到任何优势,特别是一些过于集中的立意,为了不使全体的平均分过高,阅卷老师只能压低分数。
问题二:文化底蕴不足。虽然学生有话可说,但是文章内容明显底蕴不足。比如要表现某个人或某件事,最常用的手法莫过于对比了,但许多学生找不出可形成对比的素材;比如要增加气势,莫过于适当使用整句、排比句,但不少学生不会使用;比如要增加文章的思辨性、哲理性,莫过于恰当地引用一些有说服力的名言警句,但不少学生积累不足,基本没有引用,即使引用也是一些很常见很普通的句子,说服力不强。这些都表明,学生一方面储备的素材不足、不新,另一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

【佳作展示Ⅰ】

还他宁静孙琪

真正的英雄,从来不需要壮歌来激励、悲歌来抚慰;真正的豪肠,从来不盼望媒体的关注、世人的赞赏;真正的无私,从来不需要那么多掌声,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讥讽、质疑。
他要的,只是一份宁静,一颗真心。
日薄西山,板烈村的炊烟袅袅升起。几个孩子望着天空,露出天真美好的笑脸。
一位俊朗的德国青年走过来,满脸微笑,满眼温暖。
看似没有交集的两者却紧紧相连,这一连便是整整十年。十个三百六十五日,日日鸡鸣的清晨,十个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晴朗的乡村。漫长的岁月里,一切都因他而改变,变得宁静而温暖。
在一拨又一拨年轻人各怀心思闯入这个乡村之前,一切都安静而美好。在一波又一波采访浪潮席卷而来之前,他眸中流动的满是坚定与宁静。
一群被惊起的飞鸟慌乱地四处逃窜,可是逃往何处才能恢复往日的宁静?
他只是,把自己的奉献当成爱好,或者说他的爱好本身就是一种奉献;他只是,渴望拥有一片纯洁而干净的蓝天,不要闪光灯,也不要面对面。
他只是,要寻觅一片宁静,绽放一颗真心。
他是怕崇拜的人们对他失望,还是已经对这个盲目崇拜、物欲横流的世界失望了呢?于是他选择了离开,去寻找一份干净与宁静。
于是想到——
若一去不复返的壮士听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哀悼,会是喜悦的吗?若是“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仙听见“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赞誉,会是骄傲的吗?那壮士的价值,在于他用真心真性情谱写了一篇爱恨交织的人间传奇,世人或赞扬或讥谤或惋惜,都不重要。那诗仙的价值,在于他用浓墨重彩的文字泼洒了一世的壮志豪言,世人或崇拜或追寻或效仿,俱是浮云。
真正的壮士,是壮心壮魂无愧于心。真正的诗人,于纸墨上写给懂的人看。真正的无私者,是用心浇灌那快要干枯的美好生命,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份宁静。
如今的板烈村,炊烟依旧袅袅,而曾经俊朗美好的少年,已经离开了。他只是去寻找,寻找那份本就属于他的宁静。
【模拟评阅】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品读此文,我们能感觉到作者的才情,曼妙的文字带着款款深情一路走来,沁人心脾。
内容项上,本文紧紧扣住材料,提炼出“内心的宁静”这一主旨来行文,切合题意。文章紧紧围绕卢安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外界对这种宁静的打扰来行文,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方面虽然针对新闻事件进行论述,但作者依然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找到相同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足之处在于,引用项羽与李白的例子时,“一去不复返的壮士”太容易被误解成荆轲了,这算是一个小小的瑕疵。故本项在一类上评分,最终得分为19分。
表达项上,这篇文章语言非常优美,擅长以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比如文章前后都提到了板烈村的炊烟,与题目中的“宁静”相呼应。第三人称“他”的运用,让人感觉作者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使文章观点客观而理性,避免了情多而理缺的不足。总体来看,文章在表达上做得相当不错,故本项在一类上评分,最终得分为20分。
发展等级项上,这篇文章不仅语言轻灵洒脱,而且段落设置独特。文章多处出现寥寥几句的段落,无论是烘托、对比还是过渡,这些简短的段落配合着反复、象征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隽永,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故本项在一类上评分,最终得分为19分。
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为: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19分=58分。

【佳作展示Ⅱ】

人生的调调董欣宇

人生只有两种调,一种是低调,另一种是高调。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调调的权利,但同时也有不去干涉他人选择的义务。
材料中的德国青年卢安克,显然是一个低调的人。他默默地为中国的教育研究事业做着贡献,发挥着巨大而又鲜为人知的影响力。如果说,《中国新闻周刊》和“面对面”栏目是因为要感谢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而关注他,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但那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跑到卢安克的住所呢?我不知道,可能卢安克也不知道吧,所以,他选择了离开,到一个不被干涉的地方继续低调。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也选择了低调。身为一名深受民众爱戴的女王,她从不拿自己的生活水平与别国的元首比,甚至在王宫开支特别拮据的时期,她还要靠翻译文学作品赚取稿费来补贴日常费用,而不是开口要求政府增加王宫的年金。玛格丽特二世还默默地为国家的节水节电事业做着贡献,她所生活的王宫是丹麦节约用水用电的“模范单位”。她与卢安克是相同的,因为他们都选择了低调。但他们也是不同的,因为她的低调没有被打扰,她一直这样从容、安然地低调着,为丹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丹麦的精神领袖。
当然,也有人选择高调。“中国首善”陈光标就选择了高调做人,高调做事。他承诺,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将“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这种高调,势必会引领更多的人为我国甚至世界的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然而,也有人质疑这种高调,不少人认为陈光标是在作秀。对于这种负面评价,虽然陈光标现在还未做出任何反应,但不代表他的高调就可以任人干涉。无论“慈善”是真善还是作秀,它都有实质性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多少渴望上学的“大眼睛”啊。
我们已经用自己的跑调行为让为中国做了十几年贡献的卢安克跑掉了,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跑调,让“中国首善”陈光标也跑掉么?我们年轻,我们气盛,我们有理想,我们有志气,但我们不可以“胡作非为”,让我们的愚蠢行为到此为止吧!
近代社会,中国落后,落后在制度、科技、意识上。如今,我们在制度、科技上赶上来了,唯有意识还是停滞不前,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落后下去吗?
你可以低调,也可以高调,但是请不要跑调。
【模拟评阅】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带有杂文色彩的考场佳作。与上文相比,如果说上文是一杯清香袅袅、沁人心脾的茶,那么本文就是一杯味道浓浓、有苦也有甜的咖啡。
内容项上,本文围绕“高调”与“低调”来展开论述,一方面赞同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行事“调调”的权利,同时也强调不应该随意地去打扰他人的“宁静”。这样的立意显然比仅言“低调”或“高调”丰富,故本项在一类上评分,最终得分为19分。
表达项上,文章语言轻松活泼,风趣幽默,比如题目“人生的调调”就非常诙谐,还有结尾处“你可以低调,也可以高调,但是请不要跑调”一句,令人莞尔之余,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不足之处是,中间使用素材时,这种轻松幽默的色彩稍显不足,故本项在一类中评分,最终得分为18分。
发展等级项上,文章构思精巧,读者看到题目“人生的调调”,首先会产生一种幽默的感觉,但读了开头后又恍然大悟,原来“调调”还包含“高调”和“低调”,点出主题;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结尾处发现,“调调”除了“高调”“低调”之外,还有一个“跑调”,真可谓匠心独具,令人叫绝。故本项在一类上评分,最终得分为20分。
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为:内容19分+表达18分+发展20分=57分。

“孙见坤是否应被破格录取”新材料作文及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0年8月25日,上海复旦大学8名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陕西的国学“天才”孙见坤,孙见坤曾参加2010年度复旦大学“博雅杯”全国征文大赛并获一等奖,有教授认为其国学天份堪比薜伟。但因孙见坤高考成绩离一本线有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坚持按照政策,拒绝投档。复旦教授们希望陕西省招生办将制度和灵活操作结合起来。陕西省招生办立场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孙见坤最终还是与复旦大学擦肩而过。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时事评论,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题的评论的切入点主要是从“制度、规则”“人才”的角度入手,评论点有三:
  1、支持破格录取“国学天才”孙见坤,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相关的材料有吴晗、钱钟书、朱自清、陈景润、蒋方舟等等。
  2、规则是社会公平的保障,支持陕西招生办坚持立场,不放松要求。展开时可从坚守规则的好处、不守规则的危害入手。
时事新闻类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3、真正的天才不依赖“破格录取”,从考生正确面对的角度入题。
  [范文]
  成绩拿来主义
  高二(7)班宋佩纹
  国学天才孙见坤虽广泛被认可,却仍以6分之差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当我一字一句读着这段新闻时,心中戚戚然:孙见坤呀孙见坤,恨只恨——你生不逢时,没有生在春秋战国胡语有赏的人才高发时代;怪只怪——你走了一条百万学子争闯独木桥的不归路。
  都说前途海阔天空,可这苍茫之中,人上人的门径如同针眼尖尖,如何能挤过去。我们整天蹦呀蹦,使出吃奶的力来,“你一米来我二丈”,未及转眼却又被“后浪”扑下,多少“前浪”就此淹没在城脚之下。
  所以我们对这人中龙凤的例外蒋方舟如此妒恨:想当年北大不理争议纷纷破格录取的这位人才,而今混得人模人样,又是出书又是走各大秀场。当听到她施施然说出“趁年轻,不要为图前途而使梦想破灭”的这番话时,我们只得溘然盖上书本道:从来没有人跟我们说要守护梦想,只听见不停有人重复道——成绩呢?拿来!在成绩当道的今天,孙见坤纵使是“国学天才”又如何?6分是何等“天堑”?0.5分名落孙山的人大有人在!我们只得嗟叹一声“罪过”,然后埋身书海,浴血奋战,试图杀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与其说6分之差是孙见坤的悲哀,勿宁说是前仆后继的莘莘学子的悲哀。况且孙见坤犹有“天赋”撑腰,一帮教授或路人为其打抱不平,而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辈,即使削尖了脑袋,曝光率依然为零。又有谁来为我们洗清“死读书”的罪名,替我们争取机会呢。
  或许在美国——校长们偶然一瞥,瞥见孙见坤的社会履历竟是满满当当的一大沓纸,由此预见到他非凡的领导能力,于是来个大章一盖,收他为常青藤学生也未可知。
  或许在韩国——面试官看着盖满了荣誉奖章的捐血证书,断定此人泽深仁厚,有仁义爱人之心,便大义禀然地把他纳入了某个类似首尔大学的著名学府!
  可在中国——孙见坤只得恭恭敬敬面对成绩的审判——没有人理他是否“国学天才”,没有人管他人品德行,只有那充斥天着“浩然之气”的一声问:成绩呢?拿来!
  于是孙见坤战战兢兢地打开那张宣告他与梦想有6分之差的白纸递上去。那声音又大喝一声:“打道回府,明年再来!”
 

 真正的天才不依赖破格录取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孙见坤。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
  对于高考招生之弊的争议由来已多,此事再次将此争议点燃。有人又引过去的例子为证:钱钟书虽然数学不好,还能因为语文、英语出色,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言下之意,对孙见坤这种“天才”未能被破格录取而不胜惋惜,进而抨击“应试教育”,抨击“死板制度”。
  我以为,今人若以钱钟书、钱穆、钱伟长之类的先例来证明今日中国大学招生录取制度的不合理,并不合适。实际上,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不完全是因为当时的大学录取宽松自由,更重要的是他们本人不浮躁,淡泊自守,刻苦钻研。“是金子总会发光”。其中,钱穆本人是在做小学和中学教师时,坚持自学,研究学术

时事作文素材:女童小悦悦遭碾,路人漠视

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天空渐暗,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两岁的小悦悦(化名)刚从幼儿园回来,妈妈收衣服去了。像往日一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运突然降临,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痛苦的悦悦已无力大声呼唤妈妈,更无力挣扎。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次从她身上碾过。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出来看一眼。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生死关头,一位身材矮小的捡垃圾阿姨发现了悦悦,她立刻放下手上的麻袋,试图扶起悦悦,但悦悦已经瘫软。阿姨只好把悦悦从路中间挪到路边上,然后向四周呼救。仍然没有人出来,阿姨向巷子里跑去,几秒钟后,悦悦的妈妈跑过来,惊慌失措,她抱起血泊中的悦悦,疯一般地冲向了医院。

目前,悦悦毫无意识地躺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她的眼珠没有任何活动迹象,面部肿胀,瞳孔散大,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ICU的彭医生说,小悦悦为特重度颅脑损伤,接近脑死亡,预后很不好,最乐观的估计是植物人状态,目前仅凭机器和药物维持呼吸和心跳,“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据彭医生介绍,最致命的是第一次被车猛烈撞倒后头部着地造成大脑减速伤。

昨天,佛山警方通报称,事发当晚9时,民警抓获了第二辆肇事逃逸司机蒋某。昨天下午,第一辆肇事车的司机胡某投案自首。目前,两人已被刑事拘留。

不怕被冤枉救人最重要

对话拾荒阿姨

小女孩惨遭碾轧的地方广佛五金城位于黄岐,运输车辆不时穿插其中,使商铺间本不宽敞的道路更显拥挤。就在这条店铺林立的小街上,没有人出手帮助在血泊中痛苦挣扎的小悦悦,直到那位捡垃圾阿姨出现。这位阿姨叫陈贤妹,今年58岁,身高仅一米四多,体重不到40公斤。

记者:请讲一下你个人的情况?

陈贤妹:我是广东清远阳山人,跟着孩子在佛山生活。白天,我给一家小公司做饭,下午就出去捡垃圾卖点钱。

记者:能讲一下你救小悦悦时的情况吗?

陈贤妹:那天下午,我正在五金城里捡垃圾,远远看到一个小孩儿躺在路上,就赶忙走过去。我走到女仔旁边,听到她“啊啊”的叫声。我把孩子抱起来,看到她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流着眼泪,嘴里和鼻子都在流血,后脑勺也在流血。我想把她抱起来,但孩子软绵绵的,马上就瘫了下去。我不敢用力,便把孩子拖到路边,喊路过的人帮忙,没有人理我。

记者:视频里看你一直在喊,你在喊什么?

陈贤妹:我问旁边的几家店铺,这是不是你们的小孩?他们说“不知道”。后来,我看到了悦悦妈妈。

记者:救小悦悦时你是怎么想的?想没想到可能会被冤枉?

陈贤妹: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要有人去帮助。救人最重要,毕竟还是个小孩。当时虽然天很暗,但不可能看不到小孩,她就躺在路上,我远远地就看到她了。

昨天,拾荒阿姨在佛山广为传播,大批记者赶来采访陈贤妹,这让种了一辈子田的她“吓了一跳”。“有些风言风语,我们听了心里很不好受。”陈贤妹的儿媳说,她听到有人说婆婆是“想出名、炒作”,听到这些话,她心里很难过,“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

能力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07年1月2日上午9点过,一年轻女子独坐在成都市三圣街某酒店6楼的窗台上,试图跳楼轻生。经警方和消防官兵近5小时的劝说,最终该女子放弃了跳楼。

在这期间,楼下却热闹非凡,谈笑声一片,围观者中有人起哄着“哦哦,快跳”,有人拿出手机来拍照摄像,还有人甚至打电话要朋友“快点过来看热闹”……

“她哪里是在跳楼嘛,根本就是在作秀,要跳就不会等到警察来”,“就是嘛,要跳早跳了”,“她怎么还不跳啊?”……围观者中,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议论。几名骑车路过的男子在观望几分钟后,竟嘻笑着说“打假”,然后还冲楼上大吼:“跳啊,跳嘛!”警方好几次干预,起哄声才停了下来。在街对面的一栋民房的5楼上,一年轻男子还坐在窗边弹起了吉他,边唱边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41526.html

更多阅读

新材料作文使用注意点 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中材料使用的三种误区:1.通篇不引材料。有的考生,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是扣材料的,这怎么能算是材料作文呢?这样写,即使是立论正确的文章,也会判为不及格,立论错误的,就更不用说了。2.开头转抄材料全文或局部,然后,就一直没有再扣材料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ppt

【考点解说】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高分子材料

不出意外,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编制一年有余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今日将在第一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正式亮相。根据会议既定议程,届时,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员将对《规划》进行现场解读。(点击查看>>>新材料板块领涨股)

声明:《时事新闻类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为网友神经科常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