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的创新-创新的迷思(一) 大疆创新it专场

IT行业的创新-创新的迷思(一) 大疆创新it专场

“最近关于创新的词汇很流行,比如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国家等。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的工作中,我看过创新的猪跑,也吃过创新的猪肉,在这里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关于创新的体会和思考。这些内容很多都可以从各种书籍中看到,并不是我独创的见解。”——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首席开发经理邹欣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文整理自邹欣和北大同学交流的讲稿,暑期课程-职业规划与领导力发展的一部分

思之一:Innovation starts withEpiphany

很多人听到发明创造,就会想起故事书里的聪明人忽然灵光闪现的情景。灵光闪现、顿悟这些词语的英文是“Epiphany”,顿悟的故事中其中著名的有:

这些故事很有意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故事中没有提到这些科学巨人在顿悟之前已经在相关学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他们也为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这样那些看似神奇的时刻才会光顾他们。这些故事的另一引申是,他们都是独立工作的,没有一个阿基米德团队,或者“牛之队”在背后支持他们。在近代,很少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前无古人的发明创造。让我们看看自己的手机,它集成了几代理论创立、发明和技术工程上的创新:

让我们穿越到牛顿所在的时代,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些技术的原理,设计图纸都像苹果一样向牛顿头上砸去。他会顿悟么?

在我们熟悉的电脑和IT领域,所有我们看到的很“酷”的产品,它们都是几代人、几个团队前赴后继持续创新的结果。这个过程就像拼图一样,很多聪明人都看出了最终图像的摸样,都在一块一块地拼接,然而往往拼好最后一块的同学得到了最大的荣誉。但是没有前人的积累,没有自己扎实的能力,就没有“最后一块”等着同学们去拼。

另一个有用的推论是,不要一开始就想把所有丢失的拼图块都找到并填上,打造一个完整巨大的创新。

皮特· 德鲁克 (Peter Drucker) 说过:

Those entrepreneurs who startout with the idea that they’ll make it big – and in a hurry – canbe guaranteed failure.

我们上课的同学也想了不少宏大的创新思想(例如这个),但是课程最后也没把创新的想法做成,只剩下了一个空的构想。

《梦断代码》是《现代软件工程》课的必读参考书,它讲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软件项目 (要取代Exchange/Outlook/P2P软件)在充足的资金及程序员支持下华丽失败的故事。和它相映成趣的则是Linux项目刚开始的时候:

I'm doing a (free) operatingsystem (just a hobby, won't be big and professional like gnu) for386(486) AT clones... (source)

这两个故事,连同画扇面的笑话,可以作为大家创新的参考。

迷思之二:大家都喜欢创新

谁不喜欢创新呢?然而细细想来,创新就是做和以前不一样的事,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不一样”。当你提出一个创新的想法时,你会得到什么回答呢?下面是其中一些:

为什么?我辛辛苦苦想出来的点子,为什么得不到领导或同事的赞赏?这里有好几个原因可以解释:

这个想法居然被你想出来了,老子不能接受

这个东西要如果做成了,我没面子.

我已经有十个创新的想法在手头了,不能接受又一个新的创新

不创新,我没有风险;要创新,我可能要失去一些东西。

这个不是我们做事的习惯啊,不符合我们一贯的原则啊

What’sin it for me? 我能从中得到什么?我为什么要帮你?

不但大众不喜欢创新,有时连创新者都不例外,甚至有些创新者会恨创新。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消极反应?听我慢慢道来:

假设你发明了电报,并且花费了毕生精力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电报网和电报企业。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发明家上门推销他的创新产品——电话。

图片来源:http://etc.usf.edu/clipart/77900/77913/77913_telephone.htm

虽然这个早期的电话看起来其貌不扬,它后面还拖着一条尾巴,可是你敏锐地看到,这个创新将会颠覆目前的电报产业,它预示着你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企业将会失去市场,这时你会怎么想呢?会不会恨这个新发明?

从这里我们看到,有些创新是颠覆性的—disruptiveinnovation。这些颠覆性的想法一旦出现,就会引起现有技术拥有者的极大不安,我们看看工业革命时期几个具有颠覆性创新的例子:

蒂莫尼耶于1829年发明的缝纫机是世界上最早成批制造的缝纫机。缝制速度要比手工缝制快10倍以上,正因为缝纫机器有如此的优越性,引起了制衣店裁缝们的恐惧与反对。“如果机器出现,那么手工裁缝就会失业,一旦失业就意味着饥饿和寒冷来临。”众多裁缝上门找蒂莫尼埃论理,继而发生冲突,在一次动乱中就有80余台缝纫机被捣毁;大批裁缝闯入工厂,武力和愚昧最终占了上风。无可奈何的蒂莫尼埃只好回到安普勒比城,重操旧业仍以做裁缝为生。

贾卡(JACQUARD)1752年出生于里昂,一成年便在丝绸工坊打工,并且很快成为一个有创意的、技艺娴熟的工匠。他的改革计划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多次中断,但1805年一大批改革后的半自动织机终于在这里运转了起来。新织机不但缩短了产品的成形时间,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劳动量,从而减少了工作人数,这些变化必然引起了大批工人的恐慌和随之而来的抵制及破坏。因为使用贾卡织机后,原来需要六名工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名,这就意味着大批工人面临失业。贾卡多次受到人身攻击,甚至有人对他以死相逼,更为严重的是,工坊里的新型织机不断被损坏和焚烧。尽管如此,革新的成果还是遍及全国,1812年,整个法国已装置了一万一千多台贾卡自动织机。

(源于: http://tran.httpcn.com/Html/1301/94428122124.shtml)

英国织布工人捣毁织布机的例子:

卡特莱特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终于发明了动力织布机,1791年他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座用动力织布机装备的织布工厂,纺织界的实业家以及其他资本家闻讯,纷纷进行投资。织布厂越办越红火规模也越来越大,投资织布厂的股东们,棉纺厂的老板都拍手称快,卡特莱特更是踌躇满志。孰不知,一场风暴就要降临了,新式织布机的使用使许多原来的织布工人失去工作,它们沦为失业大军。而在业工人却被迫随着动力织布机的快节拍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苦不堪言。一天夜里,愤怒的工人们砸烂了厂里所有的织布机,然后放火烧毁了织布厂。

我在上课时还举了另一个例子,现在大众普遍认为钻石很值钱,并且购买钻石的人也不少。钻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如果有人发明了一种在常温常压下把石墨变成钻石的方法,就可以廉价地生产大量的钻石,我们想象在钻石产业链上经营的人们,以及已经购买、储存钻石的人们会有什么反应?会非常喜欢这个创意吗?

迷思之三:好的想法会赢

学习理工科的同学都是比较理性的,他们认为好的想法当然会赢啦。就像解数学题一样,好的解题办法当然会得高分啦。如果我能找到好的想法,我的好主意一定会把现在不太好的主意都比下去。

但是在现实中,好的主意不一定赢。

例如我们目前普遍使用的电脑键盘,我打赌99.9%的键盘都是这样的布局(QWERTY):

但是很多研究认为下面的键盘布局(Dvorak)更有效:

并且还有数据支持:

如果使用QWERTY键盘,只有10%的英语单词能在手指不离开Home Row (ASDF的那一排)的情况下可以敲出来。但是如果使用 Dvorak 键盘布局,你可以在home row打出 60% 的单词(所有的元音都在homerow)!这样就会减轻手指和相关肌肉的负担,减少劳损,同时加快打字速度。

那么这么好的键盘为什么如此少见,为什么大家都不用好的键盘布局呢?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

注: 据说QWERTY键盘的设计是因为机械打字机的打字臂由于相邻字符的原因而互相碰撞,因此要把经常一起出现的字符分开,这样才能减少碰撞几率。但是后来出现的打字机都抛弃了机械打字臂的设计,最终演变为球形字模打字以及后来的电子打字、计算机键盘。这个时候原始布局的设计反而成为了一个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国际标准衡量制度 (米/千克) 和英制衡量制度(英尺/磅)的使用对比。后者只有美国(大概还有利比亚、缅甸)还在使用。事实上美国国会早在两百年前就通过了法案,要推广国际标准衡量制度,但却迟迟没有行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行动相关的各利益方都在考虑:我能从中得到什么?What’s In It For Me (WIIFM)?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那再多的好想法都只会停留在口头。

国内的一个例子是“火车票实名制”的实施,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技术上有困难么?对于一个可以成功发射登月飞船,可以用GFW把中国的互联网变成一个局域网的国家,火车票实名制在技术上其实不难。但是对于掌握政策的制定、实施、运行及维护的人来说,他们都在心里问:WIIFM?(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在没有好的答案之前,这个“好想法”是不会得到彻底实行的, 即使号称实施了, 普通用户也未必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好处。

不同的人想从发明创造中获得的东西也不一样,十九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一个政治家狐疑地问他,这玩意究竟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先生, 我不知道它有什么好处,但是有一件事我敢肯定,将来有一天你一定会对它收税的。

那怎么样才能让别人喜欢 (至少不痛恨) 你的创新呢?在我们提出一个创新的想法时,应该考虑这么几点:

另外,大家时间都很紧张,你能否用很简明的方式把你的创新描述出来?同学们在<现代软件工程> 课程上实验了NABC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迷思之四:创新者都是一马当先

大家听了很多创新者的故事后,有些人会想,这些创新者真了不起,第一个想出了这些美妙的想法,要是我早生几十年,也第一个实现那些想法就好了。

其实,大部分成功的创新者都不是先行者,例如搜索引擎Google是很晚才进入这个领域的。例如APPLE的音乐播放器iPod,它是2001年10月23日发布的,在它之前音乐播放器市场已经有很多产品了:

iPod 出现后的几年时间里,它甩开了对手:

另外,Gmail、GoogleCalendar都不是该领域的第一个产品,当Gmail、GoogleCalendar发布的时候,世界上大部分有email的用户都至少有两个免费的email/calendar服务,比如YahooMail、Hotmail。有了以上免费服务,谁会需要第三个免费的账户?但是后来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并超越了先行者。下面是2006 年的美国市场数据:


在讲市场竞争的时候,人们喜欢用下面这样一些词汇:

有些时候,有些一马当先的公司最后也失败的很快。例如小灵通的兴衰、VCD在中国创新和衰退的故事等。

下面是一些IT行业的一马当先者,和最近的市场领头羊:

First Mover: Altair (1975)

Market Leader: Dell (2006), HP (2010)

First Mover: WordStar (1979)

MarketLeader: Microsoft Word (2006)

FirstMover: Mosaic (1992)

MarketLeader: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2006),但是从2006年以来,出现了很多强有力的竞争者。现在很难说谁有绝对的优势。

First Mover: Excite (1993)

Market Leader: Google (2010)

First Mover: Rio

Market Leader: iPod

First Mover: Books.com (多好的域名,可惜这第一家网站没能成功)

MarketLeader: Amazon.com (2nd mover)

First Mover (unknown)

Market Leader: Intuit (the 47th mover)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Intuit这个公司,它在刚成立的时候,创始人分析了市场上所有个人财务软件,发现已经有46家公司销售类似产品,他们自嘲说他们有47thMover Advantage。结果就是这第47个竞争者最后成为该市场的

老大,打败了包括微软公司在内的诸多对手,微软在2009年宣布停止其个人财务软件Money项目,退出这个市

场。

研究员介绍

邹欣: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首席开发经理,主要负责研究成果向产品转化。他于1996年加入微软公司,前后参与了Outlook、ProductStudio、Visual Studio等产品的开发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了《移山之道——VSTS软件开发指南》(2007年)、《编程之美——微软技术面试心得》(合作,2008年)。他还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授“现代软件工程”课程。邹欣于1991年获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学士学位;于1996年获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学位。

相关阅读:

技能的反面——魔方和模仿

如何花两年时间面试一个人

暗时间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人网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0674137

微软亚洲研究院微博:http://t.sina.com.cn/msra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41263.html

更多阅读

《美国恐怖故事第二季:疯人院》看完之后的迷思

看完《美国恐怖故事第二季:疯人院》我有点点迷思 在结局的时候是不是暗示Lana幻想了一个荆棘崖的故事 但是事实上疯人院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不存在的 Lana当初根本没有被Jude关在荆棘崖后面发生的一切虐待和改造人也都是Lana自己幻想的?

销售未达标原因分析 销售队伍管理的迷思及原因分析

一、销售队伍管理的迷思:   迷思1    四类销售代表:“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利”。销售代表虽然出勤了,但可能是在公司里或在市场上的旅馆里;虽然销售代表在市场上拜访客户,但拜访效率很低,一天可能只拜访一两位

帝国的迷思 易买得的迷思

    据韩国媒体报道,根据公司的数据显示,易买得2010年在中国损失了910亿韩元(折合8400万美元)。事实上,易买得在中国市场的亏损可谓一年更胜一年。2007年,易买得中国区亏损59亿韩元,2008年为194亿韩元,2009年为551亿韩元。今年,易买得计

2015创业十大前景行业 创业者们的十大迷思(经典)

我最近成了一名风险投资人,所以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创业者在创业时常犯的错误。为了避免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我想把这些错误在这里做一个总结:迷思一:一个好想法就可以让你赚大钱事实是好想法对于商业成功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

声明:《IT行业的创新-创新的迷思(一) 大疆创新it专场》为网友坚强挺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