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脉法摘要 四圣心源



浮沉

浮沉者,阴阳之性也。

阳性浮而阴性沉,呼出为阳,心肺之气也;吸入为阴,肾肝之气也。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心肺之脉俱浮,浮而散大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之脉俱沉,沉而濡实者,肾也,沉而牢长者,肝也。脾居阴阳之中。

阳盛则寸浮,阴盛则尺沉,阴盛于里,阳盛于表。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浮沉可以观表里,不可以定阴阳。浮沉之中,有虚实焉。阳乘阴位,则清气不升,故下覆于尺;阴乘阳位,则浊气不降,故上溢于鱼。浮之损(迟极为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

迟数

迟数者,阴阳之气也。

数者,府也。迟者,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藏阴而府阳,数则阳盛而为府,迟则阴盛而为藏,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呼吸定息,脉五动,气之常也。过则为数,减则为迟。数之极,则为至,迟之极,则为损。

迟不尽寒,而数不尽热。

迟缓者,趺阳寸口之常脉,未可以为寒也。趺阳脉迟缓,胃气也。寸口脉缓迟,阴阳相抱也。阳明之阳虚,未可以为热也。脉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发汗阳微,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凡脉或迟或数,乖戾失度则死。

至之脉也。损之脉也。人之将死,脉迟者少,脉数者多。阳气绝根,浮空欲脱,故脉见疾数。大概一息七八至以上,便不可救。虚劳之家,最忌此脉。


滑涩

滑涩者,阴阳之体也。

滑则血盛而气虚,涩则血虚而气盛。气,阳也,而含阴;血,阴也,而抱阳,故滑为阳而涩为阴。

金水之性收藏,木火之性生长,收则浮涩而生则沉滑,长则浮滑而藏则沉涩。

肝藏血而肺藏气,故肝脉滑而肺脉涩。肺性收敛,肝性生发,收敛则涩,生发则滑。金自上敛,木自下发,是以肺脉浮涩而肝脉沉滑。敛则气聚,发则气散,是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

滑者,生长之意,涩者,收藏之象,而俱非平气。

脉有弦、紧、浮、滑、沉、涩,名曰残贼。以其气血之偏,涩则气盛而血病,滑则血盛而气伤也。

寸应滑而尺应涩,肺脉之涩者,尺之始基;肝脉之滑者,寸之初气。尺应涩而变滑,则精遗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尺过于涩,则肝木不升而淋痢作。是以滑涩之脉,均为病气也。


大小(洪细)

大小者,阴阳之象也。

阳盛则脉大,阴盛则脉小,大为阳而小为阴。

寸大而尺小者,气之常也。寸过于大则上热,尺过于小则下寒。

有大不可以为阳盛,而小不可以为阴盛者。

仲景脉法:脉弦而大,弦为减,大为芤,减为寒,芤为虚,寒虚相抟,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盖阳衰土湿,水火不交,火炎而金烁,则关寸浮大;水寒而木郁,则关尺浮大。肺金失其收敛,肝木行其疏泄,此亡血失精,半产漏下之原。庸工以为阴虚,投以滋润,土败则命殒。是大不可以为阳盛也。

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此为欲解也。盖邪退而正复则脉微,是小不可以为阴盛也。

凡木火泄露则脉大,金水敛藏则脉小。

阳泄则上热而下寒,阳藏则上清而下温。劳伤虚损之脉,最忌浮大。阳根下断,浮大无归,则人死矣。故大则病进,小则病退。小脉未可以扶阳,大脉未可以助阴,当因委而见源,穷其大小所由来也。

长短

长短者,阴阳之形也。

长为阳而短为阴。阳升于木火,故肝脉沉滑而长,心脉浮滑而长;阴降于金水,故肺脉浮涩而短,肾脉沉涩而短也。

人莫不病发于阴进,而病愈于阳长,阴进则脉短,阳长则脉长,故长则气治,而短则气病。

然不宜过长,过长则木旺而金衰矣。木者,中气之贼,百病之长。

以木性发达,而百病之起,多因于木气之不达,生意盘郁,而克脾胃,是以气愈郁而脉愈长。木郁则协水以贼土,合火而刑金,故但显肝脉之长,而不形肺脉之短。金虽克木,而凡人之病,则金能克木者少,而木能侮金者多也。盖木气之所以能达者,水土温而根本暖也。水寒土湿,生意不遂,则木愈郁而气愈盛,所以肝病则脉长也。

缓紧

缓紧者,阴阳之情也。

缓为阳而紧为阴。

缓者,戊土之气也。趺阳脉迟缓,胃气如经也。缓则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灵枢·五癃津液》:中热则胃中消谷,肠胃充廓,故胃缓也。

卫气和,名曰缓,营气和,名曰迟。寸口缓而迟,缓则阳气长,迟则阴气盛。以土居四象之中,具木火之气而不至于温热,含金水之体而不至于寒凉,雍容和畅,是以缓也。

然伤寒阳明之脉,必实大而兼缓也。

紧者,寒水之气也。以水为冬气,是以紧也。

仲景脉法: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此内寒之紧也。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此外寒之紧也。

紧则痛生。

营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是外寒之痛也。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风,紧为寒,浮为肠满,紧为腹痛,浮紧相抟,腹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是内寒之痛也。

然则伤寒少阴之脉,必微细而兼紧也。以阳性发泄而阴性闭藏,发而不藏,所以缓也,藏而不发,所以紧也。

石芤

石芤者,阴阳之虚也。

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芤。石则外虚而内实,芤则外实而内虚。

石者,气虚而不蛰也。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凝冱而沉结,所以石也。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

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

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盖坎中之阳,生气之原也,阳根下断,阴魄徒存,坚实结硬,生气全无,是以死也。《老子》: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此之谓也。

芤者,血虚而不守也。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芤也。

仲景脉法: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虚,芤者营气伤。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为革,芤减相合,则名曰革。后世芤外又有革脉,非是。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盖离中之阴,收气之原也,阴根上断,阳魂徒存,虚飘空洞,收气全无,是以病也。

血,阴也,而生于阳,阳升则化火,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寒,则凝瘀而亡脱,血脱则火泄而寒增,是以失精亡血而脉芤者,不可助阴而泄阳。盖芤则营阴外脱,而血中之温气亦亡也。



促结

促结者,阴阳之盛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阴阳之性,实则虚而虚则实。实而虚者,清空而无障碍,所以不结;虚而实者,壅满而生阻隔,所以脉结。阳结则蔼蔼郁动,如车盖之升沉;阴结则累累不平,如长竿之劲节。以阳性轻清而阴性重浊,故促结之象异焉。

惊悸之家,脉多促结,以其阴阳之不济也。

阳旺于木火,阴盛于金水。阳虚而生惊者,木火下虚,阴气凝涩而不化,是以结也;阴虚而生悸者,金水上虚,阳气郁迫而不通,是以促也。

脉法:其脉浮而数,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此脏腑之结也。盖孤阳独阴,燥湿偏盛,寒热不调,其气必结。脏腑经络,本为一气,藏气结则脉气必结,脉气结则藏气必结。

若夫代止之脉,并无郁阻而中断,是营卫之败竭,非促结之谓也。

弦牢

弦者,如弦之直。弦而有力曰牢。

弦牢者,阴气之旺也。《素问·玉机真藏论》:春脉如弦。四难:牢而长者,肝也。弦牢者,肝家之脉,非病也。

然弦劳之中,而有濡弱之象,则肝平,无濡弱,则肝病矣。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土温和,则木气发达而荣畅;水土寒湿,则木气枯槁而弦牢。

木,愈郁愈盛。

弦牢者,木盛而土虚也。弦为里湿,支饮阻卫阳,木气抑遏。“支饮急弦”。牢为外寒,寒邪之束营阴,则木气郁迫而为牢。“寒则牢坚”。

弦亦为寒。脉法: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金匮》:脉双弦者,寒也。偏弦者,饮也。以水寒不能生木,是以弦也。

弦亦为痛。《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汤。以风木而贼土,是以痛也。

脉以胃气为本,木得胃气则和缓,不得胃气则弦牢。

无胃气者,但得真藏脉,不得胃气也。人无胃气曰逆。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

病肝脉来,如循长竿,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弦牢之象,肝家之真藏脉也。肝死。

濡弱

濡者,如绵之软。软而无力曰弱。

濡弱者,阳气之衰也。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脉法:肝者,木也,其脉微弦,濡弱而长。肝病自得濡弱者愈。濡弱者,肝家之脉,非病也。

然软弱之中而有弦牢之意,则肝平,但有濡弱而无弦牢,则肝病矣。

玉机真藏论:春脉如弦,其气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端直以长者=弦牢。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木赖土气达之,土赖木气升之。春风鼓荡,闭蛰起而百物生,木能克土而亦能扶土。乙木之生意,即脾阳左旋而上发者也。生意濡弱,土木之气不能升达,肝脾俱病。

气化于戊土而藏于肺,血化于己土而藏于肝。

《灵枢·决气》:脾藏营,肝藏血。肝脾者,营血之原也。濡弱则营血虚衰。脉法: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血亡则热发也。伤寒脉濡而弱,不可汗下,以其血虚而阳败也。

弦牢者,木气之太过,濡弱者,木气之不及。太过侮人,不及人侮。


散伏

散伏者,阴阳之阖辟也。

气辟而不阖,则脉散,气阖而不辟,则脉伏。

阴性聚而阳性散,阳降于尺而化浊阴,则脉沉聚;阴升于寸而化清阳,则脉浮散。聚散之权,在于关。关者,阴阳之关锁。其散而不至于飞扬者,有关以阖之,故散而能聚。

散者,气泄而不藏也。散而不聚,则心病矣。

脉法: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脉散者,病家之大忌。散脉一形,则气血之脱亡在近,精神之飞走不远。

散见于寸,犹可挽也,散见于尺,无可医矣。

伏者,气郁而不发也。伏而不起,则肾病矣。

凡积聚癥瘕,停痰宿水之疾,脉必伏结。

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故脉浮结者,外有痼疾;脉伏结者,内有积聚。

《金匮》: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

凡一经将病,则一气先伏。诊一气之欲伏,则知一经之将病。脉法:伏气之病,以意候之,此之谓也。

肝病者木郁,心病者火郁,肾病者水郁,肺病者金郁,脾病者土郁,郁则脉伏。


动代

动代者,阴阳之起止也。

气欲发而不能,则为动。气中歇而不属,则为代。

动者,郁勃而不息也。

脉法:阴阳相抟,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

关上数脉,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关者,中气之变现,阴阳之枢机。阴欲升,脾土虚而不能升,阳欲降,胃土弱而不能降,则二气郁于关上,而见动形。

阳胜而动于关上,则内泄营阴而汗出;阴胜而动于关下,则外闭卫阳而发热。

动见于土位,木气盘塞,甲木不降,乃为惊;乙木不升,乃为痛。甲乙横逆,土气败矣。

代者,断续而不联也。

《灵枢·根结》: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与之短期。与之短期者,乍疏乍数也。乍疏乍数者,断续之象也。

盖呼吸者,气之所以升降也。呼吸定息,经脉五动,故十息之间,五十动内,即可以候五藏之气。一藏无气,则脉必代矣。

十一难: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藏无气者,何藏也?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由肾而肝,由肝而脾,由脾而心,由心而肺,可类推矣。代脉一见,死期在近,不可治也。

此代与脾脉代之代不同。脾脉代者,脾不主时,随四时而更代也。此为病脉。



行者老师对《四圣心源》脉法讲解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80416脉法解一

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脉法的起源、变化整体来讲一讲,这样大家在临证的时候心里有个底。

我们搭脉,根据动向分为来、去、上、下、至、止几个部分。就是脉在上面的时候浮现来是什么样子,而沉下去时是什么样子,止时是什么样,来时又是什么样。而我们今天是根据黄元御的脏腑虚实来诊断。我们搭脉,一个是脉动,一个是尺肤,脉法的位置有时候,除了脉动,部分有高有陷。

什么是独取寸口,就是以寸口之脉,侯一身五脏六腑气之虚实,这就叫寸口之脉法。为什么要取寸口呢?古人说,寸口者,气之大会要。营气是周营全身,一日一夜交汇的地方。脉气交汇,五脏六腑之气全交汇于寸口。寸口脉有几个特点,第一个脉是怎么来的,首先是要靠阳明胃气的鼓荡,脉气才能行于周身,阳明胃气,一身原气之本,是为根气,少阴肾气亏虚的话,脉象会浮散微弱,所以搭脉时讲究胃神根。

第一点讲寸口脉的部位,是根据关部来定的,腕后高骨,定关,桡骨径突,对应的是关部,高骨前,中医讲关,气机在这是阴生阳入,是关隘之口。我们古人,根据天地之气成象,来定出不同的气象,不同的脉度。

关前一寸,一寸里面取九分,寸口脉阳气出九分,关前是阳出九分,九分里面以六分定为寸,关后阴入一指,阴气伏藏,由关部到尺泽穴。一尺里面取一寸,一寸里面关后三分,是为关,余下来的七分定为尺部脉,这就是寸和尺的分部。

关于具体部位的长短来历,平常的动脉循经是手太阴肺经,但是也有很多人脉向行的不是手太阴肺经。一般是至关部以后,脉向内循,内安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是内斜脉。还有从关部外出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是两种脉向的变化。按着道家来解释,一般人的脉向出关了以后向内走,心气偏抑郁,脉象偏于往外的,偏于阳的一面,就有点浮动,浮躁,阴的一面就有点抑郁。所以内斜脉的人经常有心烦抑郁的症状,无明烦恼。斜飞脉的人,上焦阳气不降,还有一种叫反关脉,是脉行直接从指部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种人天生就是阳气不易敛降,阳明经气不容易敛降,这是生理的一种状况。会出现这种阳明经气不易敛降,就要靠后天的自己调摄,靠天时、地理几方面来佐助可以达到平和。

下面讲脉法的部位。两寸部是上焦之分,我主张是不要强分脏腑。内经里有句话就是,上附上,下附下,就是上对应着上,下对应着下,咽喉对应着寸部朝上入鱼际,尺部朝下对应着双膝足踝,所以我们根据脉象定的上中下这种三部,而强分脏腑有点不太合理,因为如果定出来强分脏腑,象后代的脉经里也写着,左寸心小肠,心膻中,又有外内的问题。

首先我的理解,脉象的靠内侧靠外侧,尺内以候腑,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内以候腹。腹中的疾患往往显示在两尺部脉,左侧候之以左,右侧候之于右,它是有左右的的隶属差别,左腿有毛病就是显示在左尺部脉,它不会映射到右尺部脉,相应的脏腑肌瘤都是以左应左以右应右。

我们现在根据黄元御的脉法来看,左上两寸部脉,候于上焦之气,关部脉候于中焦之气,尺部脉候下焦之气。然后根据两手六部脉升降现象来判断元气升降的这种大象。左手按照黄元御先生解释,是由阴出阳,主精血,从精血中阳气升达,然后是水中升木,木中生火,来从这里考虑的。左路阳升阴长,右路阳杀阴藏,在阳气敛藏上有克制的这种作用。第一种,心火要敛藏,火克于金,肺气才能降,金克于木,胆气才能够下达,木克土阳明气才能下降。所以临床上很多疾病,阳明少阳之气是要相互克制的,然后是土克水,水气才能敛藏。所以左路阳升和右路阴藏,它是走的生克不同的角度。

种种脉象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派生出来的?我们把四季脉象掌握好以后,就可以握阳升阴长的这个象。内经有六脉,就是大、小、缓、急、滑、涩,从这六脉来判断邪气的消长不同的现象。进而寒伤有十脉,就是伤寒通过十种脉象,也就是对脉气的强弱、脏腑的虚实来判断的。基础还是对四季脉的把握,进而对伤寒的十脉来判断阴阳的虚实。后代衍生出来的二十四脉、二十八脉,这些都要以四季脉为基础。难经里讲的脉象,也是根据四季脉象来的,它这里把五脉的藏象,又分别为五藏六腑,各自生克,显示出来,根据脉象判断脏腑虚实。

今天讲的仲景的脉法和黄元御先生的理解。

现在讲四时的脉体,大家要不断的用思维去揣摸它。春之脉,如若昭昭,如寻长端末稍,是怎么样为弦脉,其脉如弦。通过文字的描述,不断的去体会。春脉是阴中一点阳气,阳气于生动,由震化而生,这时阳气已经萌动,阴气尚末动。夏季,阳气慢慢形成疏缓涣散,慢慢浮散这样现象,就出来洪脉,阳气也是由内而外产生一种缓冲,这时一般脉象用离卦来解释夏季这种现象。大家记住,用卦象来现解脉象,也是一种表示的方法,但如果不熟的谈,这样理解有时会产生更多的名词,造成更多的障碍。秋季是一阳由内而生,一阴自外而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就是说秋天还是浮脉,已经有一点要收的意思了。这点要收的意思不是从里面来,是从外面来的。所以大家看兑卦,外阴爻而内阳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冬天是一坎卦,坎的卦象是一阳居于二阴,有人解释是坎中满,一阳居于二阴之中,我认为这个解释就不对。就这个坎卦的卦象来说,坎卦的内卦应该是阴,是一阴爻,最外面也是一阴爻,如果不用三爻画卦法,而用六卦画卦法,最会看的非常仔细,坎卦代表的是阴阳错杂的一种现象,他表现出来的外在暂时是阴爻,离卦也是一样,离坎两卦是一个互卦,它两是随时可以变化的。

在临床上很多症状要注意,病人出现寒水之象,一转换就变成离火之象,所以离坎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互转化的,很多少阴病,产生上焦,两卦互相流动,互相变化,互相为用,所以人的心肾之气是相互沟通,心肾相交,相互济济。由心君之气然后下敛变成肾水。黄元御先生说过:“方见上热,便知下寒之甚”,三阴病,病人平常就是虚寒的体质,方见上热,刚见到上面有火,就知道下寒之甚,坎水寒甚了,上面才会有火热。因为水火不相济济了,离越热,坎越寒。

还有张逸安、张志聪,他就提过,有一分浮热则用一分附子,临床上很多虚症病人,上焦火越大,下焦用附子量越大,如果附子量没跟上去,症状不会很快解除。有微火的话,就用一点附子,这时就用补中益气了,甘温除热了,要是大热、暴热,都是阳不敛降。

下面讲真脏脉。历来内经里对真脏脉有解释,黄元御先生也有解释,但解释的有一些不是让人一目了然的。大家想想真脏脉是什么?真脏脉现,五脏六腑之气皆因胃气而至于手太阴,就是必须靠胃气的鼓动,五脏六腑之气而至手太阴脉,就是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黄元御先生解释说,邪气盛,精气衰,真脏之气独现,按理说邪气盛,精气衰,应该显示的是邪气的脉象,邪气脉象就是一股不正之气,一股非位之气,导致的这种脉象,即然是非位之气导致的这种脉象,为什么必然是真脏脉现?而且五脏六腑之气必因于胃气而至于手太阴。真脏脉现是什么含义呢?是一脏脏气败亡所显示的脉象叫真脏脉,即然是一脏脏气亏竭,为什么会显示真脏脉,因为这一个脏气已经亏败,这个脏气必然不能随脉象到达手太阴,这个脏气郁阻住了,手太阴显示是其它四脏的脉象,就象四季之气一样,现每一季之气,并不是哪一季气旺,而是哪一部脉气亏或哪一部脉气亡这种现象,四季之气有生有长有收有合,而无藏时,就是脉气整个都浮在外了,所谓脉气不得藏,这时真脏脉现。就如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肺脉至,大而虚,这是不得敛啊,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真心脉是什么,心气是开散的,脏腑之气不能开散了以后,真脏脉现后,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接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这是脏腑之气不得升达了,已经无力升达了,全都是郁结于下,所以真脏脉讲的是一脏的脉气亏虚,相反会显示这一脉气非常盛,这是脏腑之气亏,其它四脏之气自然这一气流转了以后,隔绝与此,根据这种状况显示出来的脉象来理解真脏脉,大家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

真脏脉现者,皆死于不治。这也不是这么说的。真脏脉现对于什么病人,到什程度,这都是有讲究的。真脏脉现皆死,有几年死,这都不一定,内经和伤寒里有很多死症,现在也经常有。黄元御先生解释这个真脏脉,主要是从胃气败竭这个角度来解释的,我解释真脏脉,主要是从一气不至,有五脏六腑之气,有一气不至,一气败竭,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但是从黄元御先生的理论,五脏六腑之气皆属于中气之往来,所以一脏真脏脉现,也就等于中焦胃气的败竭,只不过败竭的方式不一样,部位不一样,会产生脉象不一样。

下面把不同等的脉象按黄元御先生的思路来理顺一下。浮沉大小,五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

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浮。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

过去古人,很多人不讲究部位,黄元御先生的脉法是非常讲究部位的,不讲究部位是怎么回事吗?不讲究部位是在浮沉之间论部位,讲究部位是在浮沉以外,在佐以六部,举个简单的例子,左寸浮大,只这一点是什么意思,左寸本来就是木火升发的位置,而浮大也是木火外达之象,所以左寸浮大,代表心火内实,心火至盛的现象,然后根据左寸浮大,再看关部,关部如果有浮大之象,就是心肝火盛,木火之象。再看左寸沉大这种脉象,临床上不常见,但是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就是叫大家按照黄元御先生这个思绪,把脉象理顺。

左寸是木火升达,现在左寸没有浮反而沉,这是木火升达不足,在六部脉象看是这样的。但是一部来说它沉而大,沉而有力,沉实,按照一部脉象心火本身脉象来说,这是心气内郁,根据这种脉象,木郁就要达之。一见脉象沉,是金木收敛有余的脉象,它敛在里面了,还要看它是化阴化阳,是有余还是不足,是沉而弱,可能就从阴化,从水化,就是说木火升达不足,是沉郁在下,显示出不足之象,都是寒象。如果是沉郁而实呢,就是以郁为主,需要以舒达为主,如果是沉实的话,就要舒解心气,以辛凉、辛散为主。苍朴这些开达郁结,而不应该是以辛热为主,六部有六部之象,黄元御先生在脉法里把六部之象解释的非常透彻。

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土弱则不能达木,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亦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气抑遏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

这是讲六部的升降方向。相反,在临床上只用这个是不够的,还要看一部之升降,比如左关这一部脉象,它来,脉搏跳动,跟呼吸一样,它一来一往,一发一收,这脉象就搏动,一来就好象木火升达,脉象一去象金水收敛,脉象来的时候有点郁滞,来的时候时间比较长一点,这时就要考虑木气有郁滞了,来的时候有力;收的时候,时间特别短,又没有什么痕迹,这时就要考虑,金水敛降不足,但脉象要查就查主要有问题的,来的时候脉形比较壅滞,脉行涩,走的时候脉象比较轻利的话,往往是升发上的问题。方有执对来去评注说:“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而上也。去者自皮肉之际,而还于骨肉之间,气之降而下也……故来去出入者,之大关键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平法)

在一部的脉象,考虑升降,是金水收敛问题后,这一部脉象来去有了,然后看它是上、下,是偏于浮还是偏于沉,考虑到脉象是升有余还是降有余,就象我们考虑脉象寸大还是尺大?来去可以判断两关的现象,还有至、止,至、止是六部脉象比较不能代替的,因为有的脉象很快的跳一下,休息一会,然后再跳一下,止的时间是很长的,就是整个脉气滞涩、郁阻的时间比较长。还有的脉,象滑脉,不停的流,往来流离不停息,脉道流利,人的六气充盛浮在外面,收不足,所以上、下、来、去、至、止,大家在搭脉时仔细体查一下。黄元御先生把脉法解释的非常透彻,讲的是真正的脉理,从古到今讲脉理的人不多,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太懂,懂的人又讲不明白。

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提一下。关于二十四脉,下来我会专门给大家讲,关于六部浮沉讲的什么意思,六部的滑涩有相对应什么机理,会门别类的给大家讲讲。

问:毛折乃死,是什么意思?

答:毛折就是说皮肤汗毛,人的内伤疾病是从内而外的,即然发展到了皮毛了,在内经上,毛折,是说皮脆,皮肤非常干燥,毛发折断,这时疾病发到了极点。古人讲,练习导引、内功,易筋断骨,讲内练,洗髓伐毛,即内在的骨髓和外在的皮肤是相对应的,真正功夫练的好会练到皮毛上,这是功夫达到很高层次上的现象。洗髓伐毛,第一步是易筋锻骨,从筋骨入手,然后是洗髓,然后才是伐毛,色不折,毛折乃死。

问:男女左右,大小不同,道理在哪里?

答: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男的是阴中一点阳气,所以要升达;所以左路升达之气就偏于旺盛一起。女的是阳中有一点真阴,所以,以降为用,右脉偏大一点,偏有力一点,这是对女子有利的。但是在临床上遇见左右不一样的,参考刚才说的就行了。

问:讲讲六阴脉。

答:六阴脉我知道的也不多。六阴的脉象是六脉沉数,这种脉象在临床上,有不少女性患者是六阴脉,六阴脉象可以不是病态,对于有六阴脉脉象的妇女来说,是一种符合生理的状况。有些妇女性情比较含藏的,脉象比较柔弱,这是先天的秉赋,按古人讲也是一种贵象。但是看六阴脉一定看六部脉,根据六部脉仔细评判,不能妄下结论,就说是六阴脉。

问:脉细代表什么含义?

答:脉细主要是针对脉形来说的。根据脉形可以得出脉形细弱,这在临床上,细脉首先是脉道不充盈,往往是血不足的表现。在临床上很多人把细脉和濡脉放在一块,因为阴份不足,容易浮起来,所以脉濡细。但是一部脉象,大家可以根据四季脉法,洪脉是扩大,玄脉是升达,毛脉是收敛,迟脉是敛藏之象。这几种脉象都可以夹杂细脉,如果参杂细脉的话,这个脉本身不足盈,这时根据细脉的不同间杂的滑涩之象,来判断是郁滞导致还是由气血不足来导致的。根据兼夹脉象,内经说的查独,察看六部脉,必须要查独,哪一部脉有独特的,与其它脉不一样,这部脉基本上就是病脉。内经里查独、查兼,查陷下,内经对于脉法的三查。兼就是兼脉,兼杂什么脉象,比如弦细,兼,就是兼并的兼。陷下是部位。

问:有个朋友找医生号脉时告诉他是心肌肥大,请问这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的?

答:这是临床经验了。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的。当然心肌肥大这是猜测出来,中医不是这样断定的。什么情况下是心肌肥大呢?心衰的病人,高血压的病人,还有扩张性心肌病的病人,但这些病人有时脉象可能不一样。所以不能说就一点判断什么样的脉象是心肌肥大。

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虚,大则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格者不及天地之气。关格者不得小便,格则土逆。这一点浮大,是有程度的。不是说一般的,一般的心火炽盛病人临床上是很多的,而且是外感病人,寸口脉浮大,外感一过,身体内的阳气浮动发热,寸口脉浮大的病人……
灵枢脉度17讲的,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容,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容,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容故曰关格。这两处关格讲的是一个意思。但这两处是阴气太盛,为什么阴气太盛?并不是阴气太盛,是一气欲升不得升被阻于下了,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容,阳气不能被容,阴气不能容润了,这是阳气不能由阴出阳了,故曰关,关在里面。阳气太盛,阴气不能容,阳不能归根,不能敛了,故曰格,阳气都被格在外面了。阴阳俱盛不能相容故曰关格,这个关格讲的是寸口脉的尺寸大到一定程度了才能是关格,但是在脉经上讲的,脉要大到几倍几倍,这不好说,当然经常搭脉的时候,手底下会有这个度,用几倍几倍有时不确切。因为手底下是意会知,不能量化,现代医学最大弊病是量化,所以脉经上认为是不可取的,它表达方式不对,但意思是对的,必须大到什么程度。


《四圣心源》脉法摘要 四圣心源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80423脉法解二

简单给大家提个问题,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好多病人,两寸脉沉弱这样人比较多。然后问大家:两寸脉沉弱,主什么?就说左寸沉与右寸沉又主什么?

大家就我提出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意见。

我给大家说切脉,不是靠临床得来的,切脉是靠领会的。得于心而应于手,如果你心中不得的话,这个时候就是你手就是换个机械手,分辨率再高也没有用,所以必须在理上领会了以后才能够下手,领会,真正有所明了,有个问题我就是说两寸脉沉弱这种病人,大概是怎么造成的?左寸沉弱与右寸沉弱,他们分别讲的什么,有什么差别?

讲的是两寸脉,大家还没有,也就是说跟着黄元御先生掌握脉法的思路来走,灵素说了一句心里之气不足,两寸脉沉弱,其实是心肺不足,是阳不足,是阴不得出阳,阳衰了阴气必盛,所以这个病人处于阳虚体质。

两寸脉沉弱,第一点就是左寸沉不开达,能升而不能开。肾阳不足呀,肾阳这个词用的不太好,现在大家就是说很多教材就是说脾阴脾阳、肝阴肝阳、心阴心阳这都搞烂了,如果再谈肾阴肾阳的话,因为这个肾吧,牵扯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它参与后天的升降,另一个它又主宰先天元气的盈缩,所以你谈肾阴肾阳的时候不够准,还容易搞混。你要说元阳不足、不能上达,这个不一定,它只能代表就是说一身元阳到了肝脉以后,然后木不能成实,就是说水能生木,木不能化火,这一点导致左寸脉这种沉弱,如何化火,我们要治这样的病人的话,应该从这点考虑,不能用滋水荣木。两者的治法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如果谈到肾阳不足的时候很可能要考虑到收敛这样的阴气,如果考虑到上焦阳阳气不足,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温健脾肺问题。

右寸脉沉弱,它多指气不足,气机开散不能收敛,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整体的脉都沉弱是以肺脉为主呢还是就心肺两部脉独沉弱,这还是关键。

铁牛讲的上星期把一条脉:左尺浮大而迟很明显,其余各部稍浮大,左尺脉浮大而实。这个刚才我都讲了这个是阳乘阴位。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往上升呀,是不是,水生木呀。木气不达这时候。右尺脉浮大而实,这时候你看看大中有没有兼散象,如果有大舒缓的话,这是化火了,这时候需要清热;如果是浮大而坚实的话,这时候邪气还没有扩散,还没有化火,这时候你就需要略加开破之药,舒达;一定要舒肝,这管道上边不疏通,都憋在底下了,这时候你想怎么办?你是不是要把上面的木气尽量的往上舒达一下,所以说呢六味地黄不可行。六味地黄丸是什么?它弱,还可以,典型的右尺肾水脉不足了,滋水涵木,收一下。木气这么实,不属于正虚而属于邪实这种状态。看脉还是这样:虚则正气虚,虚则精气夺,实则邪气盛。脉气浮大,这时候肯定邪气盛以邪实为主,现在考虑邪气是怎么实的。邪气是怎么来的。人的一身,从那来邪气的呢?就是非位则邪,该升达气的升不上去,憋在下面这就叫邪气,该降的气降不下来,顶在这就叫邪气,并没有说从那来的外受之邪,没有这个,即使有外受之邪也是天人六气相互感应而得的。

浮数而实是滑吗?

因为这个左尺脉滑,有时候牵扯到血分,是不是?这得看是男是女了。如果不滑的话,光是浮数而实,考虑看看是不是下焦有这种淋痢之象,痢疾呀或是淋证呀。有腰痛呀,这肯定是肝气淤滞导致的。可以考虑用肾着汤加减进行治疗。肯定是中焦脾肾下陷,肝脾之气下陷,这时肾着汤没有疏肝的药,可以看看血分有没有亏耗的状况,如果没有亏耗可以加桂枝,桂枝、川芎都可以用,往上升达,加辛温之品。

下面继续给大家讲,“浮沉之中,有虚实焉。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浮大昼加,沉细夜加,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诊者当于浮沉之中参以虚实也。”大家理解这个“浮大昼加,沉细夜加”这个也不一定,为什么呢,大家知道这个脉象浮大呢有个度的问题,因为浮大往往是不收。夜了则收则安,而白天则加重,但是往往有病人因为下元阴气,阴气乘于下,阴气格阳乘于阳所导致的脉象浮大,上两寸浮大,夜加越多,相反沉细昼加也多,所以我们要搞清楚阴阳升降。黄元御学说精彻的地方就是说把元阳讲的非常了彻,可以说仲景以后能解厥阴篇的只有黄元御先生,厥阴篇在黄元御先生来讲就是非常小儿科的事情,而历代黄元御以前的伤寒医家都没有搞清厥阴篇。在这地方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学习黄元御先生的厥阴篇就要理解阴阳之气是怎么升降的,元阳是怎么盈缩的这个关键,郑寿全先生呢,知道了盈缩这一点种子,真元、大象理解的好。怎么盈,怎么缩,怎么升,怎么降,关于中间的细节比较马虎,尤其在右路如何敛藏潜降上说的少,没有说清楚。导致后世火神派弊病百出。浮沉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提。

就是说呀我们分别脉的浮沉了以后,然后立法制方上,又要考虑这个病是在气分上还是在血分上,这还是有差别的,这直接考虑到用药的这种取向。所以在每一部脉,在浮沉之间偏入阴还是入阳,是血分还是气分之间不同的差别,所以我们搭脉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个间夹脉,比如浮涩,浮而弦、浮而滑、浮而弱;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现象来看出一气之升降。

问:“右关尺浮,右寸沉;左三部皆沉弱。”可以讲一下这脉象,这脉象是什么意思呢?

答: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先右寸脉沉,就是上面天气不足呀,肺金之气本不足。右关尺浮,首先讲第一点,就是右尺脉本沉,相火之气需要闭藏,浊阴之气需要敛藏。三焦相火之气需要敛藏,右尺脉浮了就是相火不宁,不能敛藏,右关脉有跟着浮的话,这是胃气不降。为什么说胃气不说胆气呢?因为胆胃之气都降,因为胆气有时候不降的话他要参和于左关,左关确实有浮于之象,沉呀,浮呀,浮大呀或者是沉弦,这时候就要考虑是胆中相火不降。关于这个人,我们立法就应该考虑根据病人平常偏胖偏瘦,简单的从阳化阴化阳的角度考虑,虽然有浮沉,但是没有给有力还是无力,是大还是小是个关键,大可为邪气盛。

这个病人经常有眼底出血的话,是阴气乘阳了,首先看左三部脉,如果是沉弱的话,不是沉细的话,这个病人我建议...

你如果用荆防加归芍丹地治的话,这就有问题了,这个病人左三部脉肯定有沉细,有阴分不足的现象。或者是左三部脉有点浮而弱,有阴分不足的现象。如果让我开的话直接用沙半理中汤加附子,而不用这些阴药。

必加桂芍?

因为简单的还是正气虚,你说扶弱,正气虚并没有所谓的邪气。如果邪气实的情况可能还需要点利水的,如果加桂芍了,这时就要考虑,因为左路主升的,左路确实要升,如果没有浮越之象的话,你单纯去升左路的话,反而导致右路不能降。

问:左三部脉几乎切不到。

答:什么叫几乎切不到?还是就切不到?如果是左三部脉真切不到的话,是不是摸错了位置?如果不是摸错位置看是不是反关脉,这些都可以排除的话,还是能摸到的,就是说左三部脉确实非常弱的话,左主阳呀,这个就是说病人的阳气衰弱应该是非常明显了,左三部脉由阴出阳,由阴化阳。阴气不能出于阳,这个时候病人你必须参合右三部脉统一来看,是不是阴气郁在里面,还乘逆在上面了,还是本身就...

问:右尺脉浮不是相火不能安藏吗?用沙半理中应该不加附子吧。

答:加的,为什么呢?因为附子这味药,就是说内经上讲的就是辛味药,辛以润之,辛怎么润之?附子就是大辛大温,具有开破封藏的效果,这时候呢如果象你讲左尺脉沉弱的话,阴中不得出阳,左边阴中不得出阳,下焦阴气肯定不化,下焦阴气不化右边阳气想收也收敛不下来,所以这时候要加附子。如果这病人尺部脉摸着浮而细,尺脉浮而细的话,这时候而且尺肤摸着有点陷下的话,证明他这个肾中精气元气不足,这时候尽量不用附子去破散,因为附子需要本钱的,身体的精气足得话可以用附子,不足的话用附子破散了,他会不得其用。

问: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答:这是我们古脉书上提出的。男子的脉象左脉偏盛,左脉盛于右脉为常。女子的脉呢,就是说左为阳右为阴,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这是常象。

问:脉阴阳是指什么?

答:脉阴阳,浮沉也可以讲阴阳;尺寸也可以讲阴阳。在伤寒论里面脉的阴阳绝对不是脉的左右,脉阳浮而阴弱,一般来讲是寸脉为浮,尺脉为弱,或者浮取的话是浮脉,沉取的话是脉非常柔弱。

问:脉细向来说是营分不足或是精气不足的,总体上说是阴分不足这个结论对吗?
答;脉细,总体上说营血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呢,怎么来理解。首先脉是分脉气和脉形,为什么呢?周学海先生曾经讲过,脉分形数位势,脉看的是势,看的是脉形,形为体,势为阳为用,他潜在的方向性。所以形为阴而势为阳,我们一般讲脉细而有力,可以浮,可以沉;可以实可以弱。所以脉细他讲究的势,是附载六气的这个, 形起码是弱,不足,这时候说是阴分。

问:现在把的脉象大多是弦而细。

答:弦脉到是很多的,春脉应弦。细脉到不见得。

问:开始是两关脉紧,吃了附子理中汤,现在是浮数。
答:如果两关脉都浮数的话,考虑是不是长期吃附子理中,阴分不足了,这就是说治疗关脉浮数,要是右关脉浮的话是不是考虑降点胃气,阳明胃气不能潜降下来,过多服用温阳药的话,精气不能够收藏,会导致越来越亏乏。本来两关脉弦,我考虑两关脉可能是弦,不会是紧的,紧脉转索,紧脉和弦脉还是有差别的。紧脉如转索,他是绷着的,有劲。这个力道是不一般的。但是两关脉弦的病人到是很多了,两关脉弦,就是中土这大虚了,弦居关位后天不足。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考虑从甘温平入手,不要太燥,因为中土呀,脾统血,藏精之所在,如果太温燥的话也不好。

弦脉首辩阴阳,是不是,弦而大,弦而滑,弦而浮,跟弦而沉,弦而滞涩,就在滞涩之间分析清楚,他到底是从阳化来还是从阴化来,来断定你药的取向。如果他没有从阳化,这个弦为木象,他既然没有从阳化,他肯定从阴化,从阴化就是寒水之象,水不能生木。所以你就要温化,他既然已经阳化,木化火了,就是火有余的话,你就要收敛,你就要苦泄,所以说两种脉象下用药是有差别的。不要随意吃附子理中汤的,如果脉弦紧的话是肝木不得升达,你吃附子理中汤有时是隔靴搔痒。如果是阴分的话,脉弦紧的话是邪气凝滞在阴分,你用附子理中还不如用点桂归芍,一下子入阴分了,就能化开。

我只给大家分析分析脉象的说法,脉象也不是简单的问题,你们搭的这脉象具体的问题,还有许多说的不够详细的,我只能讲一讲。具体呢用什么方剂,这就没有什么用。

问:左三脉细而弦,右寸细、关、尺摸不到。

答:右路主收藏呀,既然右关尺都摸不到,收藏有点过,是不是,既然收藏有点过,就是寒象,对吧。而左三脉主升达,升达了有弦细而不足,细而略弦。左边脉也不足,所以要暖下元,这个脉是典型的脾虚寒盛的脉象。因为这个不是讲方药的问题,必须把理论讲明白,一气之升降。把这个升降把握好了以后,用药是其次的。象我们很多人用药大家都有自己习惯,要是和药对应起来的话,这样以后在治疗上会受到限制,如果理论清晰,用药不会受限制。1—3点属丑时,丑时属土。在十二地支中有四个属土的。丑时是第一个,他属于人体土气,是燥湿之中气,而丑呢也就是说由阴出阳的输转,这个时候病人出现打喷嚏,然后吐痰考虑还是中焦脾胃有寒气,脾经有寒气,凝滞不化。打完喷嚏,然后吐完痰以后,寒湿开达了以后,阳气才能够入于阴中,才能够睡觉,关于这个病人我们还要考虑用药的时候还要加一些驱除痰饮的,化痰饮的时候还不能伤及阴分,因为这个病人本来就是两尺脉弦紧的话,弦紧居风位,就是弱,本来中土就弱,中土弱的话肝脉就急,这时候需要治肝的话就要荣肝,不能用太辛燥的,太辛燥的会伐肝。

问:左脉细,右脉大

答:左脉细,右脉大,我在临床上搭脉,大部分脉象就是说寸关尺三部脉象,都还是有差别的。左脉细,右脉大可以说是大象,如果统论的话也可以,本来就是说病人左三部偏于细,右三部都偏于大,也可以。左三部就是由阴出阳,既然细呢就考虑左三部经血不足。右三部脉大,就是主气分,气分易于收敛,相对于这三部脉,这个病人看来还是有点血虚气盛的现象。

问:如何学脉法?

答:学脉首先要分清主次,我们学的是寸口脉法。第一为什么独取寸口,第二寸口脉是如何产生的?这个脉是怎样至于手太阴的?然后这脉气,脉形是靠什么脏腑之气协调而产生的?然后你就明白了:这个脉象是尺部脉、寸部脉整个脉象是怎么反映的,而不必要去纠缠于内经的尺内两旁择则季肋也,就是说我们开始就象孔子说的‘多闻阙疑’,也就是我们一定要抓住主线,搞清楚主要的问题,至于‘尺内两旁则季肋也’先放在一边,我也不理解。或许那一天我们机缘巧合,突然理解当时古人说的什么意思了。如果非得纠缠,非得搞出一个尺脉哪个部位,我觉得只会有害。我们搞清楚脉有浮沉阴阳这种概念了以后,我们再来谈,因为在五脏六腑以前先是阴阳。内经也告诉我们:独守阴阳,无与众谋,先从阴阳气血处做文章,然后去理解,进而再去理解候肾候腹呀,在这个指导下去理解,大方向就不会错。不然你单独挑出来搞左内左外,尺内尺外,这都是明朝以后搞徇古的,搞考古的,他们都没有资格谈学问,所以说现在国内好多科学家他们没有资格谈学问,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搞考证不搞亲身体验,他们不搞实证。所以我们要从阴阳入手,从五行处,来形象理解。先把根本握住了以后,然后再谈其他的。

学习脉学就要从四时脉体开始入手,就是从五脏的,看看本位脏的脉象如何,理解四时五行本象,因为这脉,脉象属阴属地就是类比五行,我们从五行的角度来理解,来考虑这脉气的一升一降,从这里考虑元气的盈缩,然后由四时的脉体升降去理解诸多脉象的变化,每一脏又有太过和不及,每一气也有他的不足太过。所以我们根据正气的出入变化,然后再理解参合与邪气的留舍,就可以解释出来很多脉象而产生的症状。

问:如何学习脉法,从那里入手?

答:没有入手处,就是你想学就有入手处,你拿出比别人多十倍的精力,来研究这个,你就能入门。如果你想拿一点点精力来学习的话,怎么都入不了门,天才都入不了门。

问:四时脉象,那个是生理脉,病理脉?

答:那有这么问的?

四时脉象就是四时脉象!四时脉象就是告诉你天地日月形成的四大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这四种气象。你告诉我金木水火土是生理还是病理?不能这么理解。我们了解四时脉象,就是了解人一元真气,告诉你人身体一口阳气,他有五种存在形式,他又是一种变化规律,是一种变化方式的五种不同的位置现象,所以我们要研究这五种,并不是说有病,什么叫病?与时不和,与势不和,中间出现不能和,则出现的就是病。如果是脉气相和,有很多人的脉象出现各自的不同,因为阴阳二十五人,每个人的禀赋都是各异的。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节课主要给大家讲迟弱脉。

问:脉原于足阳明胃,起于足少阴肾,止于手少阴心是怎么回事?

答:就这么一说,心主血脉吧,是不是?胃为大海,五脏六腑之气呀,是不是,胃为大海,我们后天之气就要靠胃气的蒸腾宣发。谷不入,半日则气少,一日则气衰。是靠阳明胃气的谷道,然后才产生的脉气,所以脉源于足阳明胃,根于足少阴肾,足少阴肾是根基,是元气所指,是一个起点,肾经是闭藏之气,元气闭藏了以后,藏而后能开,是这样的。

好就是这些,原于什么...。你看过以后就是相当于看过,古人讲究看书是怎么看?我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禅宗的案例:禅宗最讲究智慧的,能够悟入禅宗,就会有十足的智慧去处理人事间还有诸多学问之中,象我们古代的书画、建筑还有各种的器械、制造,如果能有一分禅意在里面,这都是极品,是稀世之品。所以说不拘于物。象我们平常学习的时候,象有个故事讲,有一个老禅师,看见他一个徒弟,每天还在读经,上去就打了他几板。怎么读经怎么还打他?说呀:哎哟你读经呀,牛皮纸都被你看穿了。你们现在看书也是这样,看什么字抓什么字,足少阴肾没有抓住,起于足少阴肾,来了,是不是,然后是左脉主什么什么,右脉主什么什么,学一条理论,就横亘在心中,本来是一片太虚,让你们弄的这一片白纸上被你们画的七横八道。这以后还怎么装新东西呀,怎么灵活变化?宇宙变化之妙存乎一心,没有办法了。

所以说老禅师讲,我看书只是睁着眼睛,你们也应该达到,别老是怎么怎么。背内经背的,有些东西就这样,多闻厥疑,多行慎言。

就是说先作为论坛上讲一例案例,案例很多,因为论坛上就没有脉,根据病人的一身的六气的变化,这些症状的推断,这就是另外的问题了,跟脉诊不一样。

大家回去以后看看内经,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所以呢,阴阳五行是脉的根本,我们不要撂下根本,再谈二十几脉象呀,什么乱七八糟的。复呀议呀,对不对。你先什么是阴脉,什么是阳脉。什么是寸,什么是尺,高下阴阳反复的类比,脑子里唯阴阳是举,唯阴阳是看。脑子里就这点,把整个脑子里都洗干净了,洗空了,这时再来装东西,学东西那就最好了。

问:学脉从何处入手最为有利?

答:没有什么有利的,就是利学。

佛学,佛家讲究学习什么是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就是说释迦摩尼佛教你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愿,佛家的学习呀,佛法的学习是愿。我们学医的也是一样,也是学愿。你要学好医,你也要每天想着学好医,你要挖空心思,怎么样去琢磨,怎么样去思维,怎么样去全身心的体会,二六时,而且是白天晚上都在琢磨,这就行了。你要是想哪个老师适合我,哪个老师的路子最好,哪个老师的怎么怎么样,这种得失计较之心,这个是在做生意。你既然是在做生意,这学问一辈子都不会上去。学医学好了,也不会伤身了,以得失之心来判断。所以说学医也是一个难事情。学脉象,一个人你有多大的愿,肯花多大的本钱,肯花多大的力量来学医,你就会得到多少成就。这是丝毫不会欺瞒的。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80507脉法解三

上节课,我们讲得是浮沉,浮沉在脉法里面从位数形势来分,可以说主要讲得是脉位,就说位于表还是位于里,浮沉之间的脉位。

接下来我就要讲讲这个数,脉搏的迟数,脉率的问题。何为迟数,脉搏为什么会产生迟数的差别,是不是,这个脉搏为什么会迟,为什么会数,它是由哪些脏气构成,它是由何气主之,这个是关键的,只有了解这个,这个搞明白了以后,然后再谈迟数的时候,心里就不会一片茫然。

首先脉迟,《内经》和内难都这样说,迟则在脏,数则在腑,有这种说法,就说迟脉呢,是因为气机升达不足,偏于阴位,所以敛藏有余,导致这种脉动稽迟这种现象,而数脉呢,受位在腑,是偏于阳份,阳化有余,而阴化不足,这就是脉数。

但是我今天给大家讲,我们主要是测得从桡动脉来观察一身的,独取寸口,寸口之脉呢,这个脉动主血脉,这血脉搏动,光顾两点,一点是血,一点是气,这脉候脉气,候营血。

在这里呢,营血不充,他会体现脉体就会细涩,气机不能达,它就会显迟或者弱,这是两种不同的脉。

就我们一般临床上讲的,就是某个病人迟脉,就说经常会遇到在看古医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就是左寸脉数,或者是尺脉滑数,大家都知道就说按照一般的常识来说吧,就说六部脉是一数皆数,一迟皆迟,它应该是六部脉的脉率是相等是一样的,至于说六部脉的脉率不一样,这种现象非常少见,我们今天先不谈这个。

就说古人为什么会单独择取出来一部脉,说数说迟呢?这是因为,按照《内经》的观点来说,察脉的时候要察独,察独了以后,有一部脉异于其它五部脉象,病位就在这一部,然后整个脉象又是数脉,所以在这一部脉,然后滑数、弦数,然后来阐述它的变化,但这一部脉数,证明其它部脉也数,所以关于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是要清楚,是不是,六部脉迟数一般……

再给大家先从迟脉来讲起,就说脉为血脉,他是由靠营血搏发而推动产生的,这营血搏发呢,就是起于三阴,由阴出阳,脉搏稽迟呢?就是阴不能化为阳,则会产生迟脉,所以病在三阴。所以说就说迟脉多寒,因为三阴有余的话,则会显示出来迟脉,迟脉多寒,但是也有迟脉不化寒的例子。有气机郁结在下焦,阳明证的时候,大承气汤证也可以有脉迟,这是腑气郁闭,导致那个三阴之气不得开达,这个时候还得要急下。

数脉,数则在腑,你看不是说得,数脉不一定是热,反正迟脉不一定是寒,但是迟脉为寒那是占大多数,数脉不一定热,数脉为热了,并不多见,并不是非常这么肯定的,在我们临床之中,有一点三阳之气不降的这点,上焦有虚火,下焦纯寒的这种现象,这种病人有时候就是经常会见到数脉,这在中医称为虚数,虚劳的病人都表现为数脉,虚劳的病人中气不能环转,然后呢心肺之阳气,足三阳经从头就说难以化阴,这个时候呢,按我们这个黄元御的思想来讲,虚数脉就说阳不得入阴。迟脉呢,阴不得化阳,这是两者的就说关于迟数,它表现的简单的一个概念吧。

阳不能入于阴,大家想想,这就会出现就说三阳气浮在上,就会出现燥渴烦热诸多表现,少阳相火上逆的话就会导致心经的一些症状就是悸动,阳明证就是烦渴,太阳证就会有恶寒,因为太阳不降的话,表气不能合,这个卫气不能卫外而为固,所以这个恶寒、汗出等等症状,大家关于这个浮数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一下,有什么问题。没有人问的话,那我就综合上节课和这节课讲的,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向大家阐述一下。

上节课有人问,迟数脉有正常的个体差异吗?

内经讲,就是我们人分阴阳二十五人,每人人人的禀气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这五类之中又有五类,所以就分阴阳二十五人,而在这阴阳二十五之中呢,就说大家由于禀气的不同,所以呢,这个气化,就说从阳化阴化的角度就不同,从阳化阴化不同的话,脉率自然就有差别,这是内经上讲。

问:为什么弦数脉主热也主寒呢?

答:这我不知道你从哪看的。

我们中医就说弦脉,弦数之脉它首先就说看是哪一部,还是六部位都为弦数,弦为木象,木气欲达不得达,是为阴脉。数脉,数脉就是上焦了,上焦三阳气不降,然后是阳不能化阴的一种现象,所以呢在这里面,就说许多病人的话,就说上为热下为寒,按照我们中医的讲法来说,很多病人是一种水沉火浮的现象,什么叫水沉火浮呢,就说水火要既济,肾水要济于上,肾水不能济于上,水沉于下下寒,心火不能交于下,则火浮于上,水沉火浮。

所以很多病人的话,你看很多脉象总是有寒的一面还有热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论,你这是单从一种脉象来说,主什么证主什么证,主一大堆证,这点意义不是太大。

问:那迟数脉只能根据一个人的前后情况来对比,横向对比意义不大?

答:这是完全错误的,什么叫横向对比意义,每个人他虽然有那个什么各自有禀赋不同,但是都能得其常,这才是正常人,如果他的脉迟数了异于正常,超过了那个限度,就叫非常,这个时候就是有病理的现象。

所以我们诊,首先呢接触到这个人的是望诊,通过简单的望诊以后,就能根据面相,根据动作简单的把他从五行归类,他的性格就放在这,就是长相,就能用五行归类简单地归类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脉象,相对的比如他胖是不是,胖人多脉沉是不是,比如胖人的话体型大一些,阴气比较胜一些,胖人的脉一般有时候迟一些;比如瘦人,瘦人从火化比较多一些,瘦人脉多浮数一些,从阳也。所以呢,每个人在看一个人的长相,有人是圆脸尖脸是不是,然后有的是面色焦黄,有的是面色那个什么,面色恍白,这根据每个人的面象然后判断他的脉象,所以内经讲了,能合色脉,根据他自己的这个体型,再根据脉象相合,来看出他的有余不足,就古人讲的,内经讲的,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不管他是迟脉数脉你不能就说,一讲迟脉数脉,现在很多就说教课书就僵化掉了,唉吆,数脉,数则主热,其实临床上很多数脉没有热脉,不主热,在临床上心血管那么多病人心动过速,各种心率失调的病人,他都没有热,他都没有那个什么发热之象,而反而有很多人有寒化之象,这个时候呢你就根据三阳不能入阴来考虑,如果单纯少阳火悸动的话,是不是,他不一定表现为这种怕热啊、发热啊这种现象,他内在有,内在有相火上逆这种现象,但这种病人春夏往往还有寒,这个时候呢我们就根据临床具体定了,具体对待。我刚才说给大家提个问题就是,还是上节课我讲得这个老套路,我给大家简单讲一讲。

病人左关脉浮与右关脉浮,它分别代表什么?大家有人回答吗?

我给大家说一下,就说每个脉象都是一个立体的,什么叫立体的,你看,这个左关部脉是吧,它是从尺部脉升发上去的,到达寸部,这是一维吧,是吧。第二维,它既然脉浮吧,它是从沉部升发上来,它现在升发太过吧,它现在关部脉浮,不是沉,所以说呢,这是两维,大家从这两个角度,非常好说是左关浮为脾虚,这点有……(学生说:左不升右不降,)左不升右不降这是大套路,两关脉浮的话,左不升右不降,这是肯定的,就说我现在要讲的,就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大家要从元气的这个盈缩这个角度,一元真气这个盈缩这个角度,还是盈有余呢,还是收不足呢,是不是,还是收有余而盈不足呢。从这方面来考虑,是阴化还是从阳化,从这方面考虑。然后不同的方面考虑它,这样子就能够,比如肝胆脾胃慢慢就能定位,脏腑的虚实,第一点,我现在讲的是浮脉,浮脉,什么叫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并不是大脉,大家知道,大脉跟浮脉不一样,如果两关部脉大,那肯定是左不升右不降这个,现在光是一个浮脉,没有明显的大脉作为基础,光是浮。

黄元御先生也讲了,有余之间有不足,不足之间有有余。左关部有余的话,左关部其实不足,因为那是升不上去,升不上去郁在那,因为他就说不足的一面,右边降不下去,又降下一面,降不下去了,就说如果有实邪的话,邪气盛的话,我们就祛邪,如果不是邪气盛的话,(学生:右为胆胃不降,左为肝脾不升,这是以前是我的原话,)这也可以这么说,但是这么讲还是不太那个确切。我今天已经给你说得这个要从阴化阳化这个角度来理解它。

(学生:左为脾胃有寒,右为肝有寒,)这个就有问题了,还有呢?两关部脉有余这种情况,左为肝风,右为胃家实,胃家实吧,它不光是。

首先是左脉,大家知道,左是什么,左是由阴出阳,既然这个脉象已经出阳了,变成浮了,大家应该考虑考虑,反正左为由阴出阳,以阳为顺是吧,以浮为顺,这个时候肝脉能浮起来,而不夹杂其它的这种柔弱气,这就证明它有有余的一面,这时候呢,由于肝气由于各种情况,肝气郁滞等各种情况的话,肝脉已升为过这种现象,就说浮动有点过了,肝有余,肝的升发过了,这个时候,我们临床上多考虑,就说有些肝肾不足还有点血虚的病人,会出现肝浮,这种左关脉浮呢,浮而有点郁滞升不上去,这个时候呢,我们一般就说荣生肝木,既要升达肝木,又要养阴血,所以一般呢,一般临床上应用来说,桂归芍之类的,就看化火之象明显吗,如果化火之象明显……

今天我重点要讲的是右,右关部脉浮,右关部脉为由阳入阴,是不是,这由阳入阴呢,肯定以就是说以沉为顺,这个脉搏要收敛下来为顺,肺脉之浮,浮短而涩,肺脉已经有收涩之意了,脾脉是什么,脾脉要缓脉,脾为缓脉,它已经没有搏发之象了,已经有那个什么缓达收束之象了。这个时候呢,脉还没有出沉,而偏于浮了,这个时候,右关浮,就是说这是不吉之象。

在我们临床上我们知道,就说脏腑啊,就说浮则属阳,沉则为阴,是不是,它现在右关偏于浮脉一面呢,阴不足,阴则在脏,就说这个脾土亏虚,这个病人脾土亏虚而胃气不降,所以说呢,从左关脉浮,看出整个木气升发偏于有余,而得出来右关脉浮,整个土气,中土啊,中土,整个土气偏于不足,土气偏于不足,导致什么,必然是土不能制水,这个时候,就说右关脉浮,这土衰,土衰之境,下面就会发展到中土虚衰这种情形,但是这个浮脉一定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这点一定要记住,不要说到时候拿一个洪脉大脉直接都谈成浮脉,这跟浮脉还是有差别。


左关部有余的话,有余就要化火,右关部浮了话,土气不足,不足则所不胜侮之,所以就会有寒水。这个时候呢,上边可能有虚火飘在上,这时候的病人呢,会有什么现象,大家知道,阳明胃气通降不足的话,反而上焦会有热象,有时候反而是能吃,想吃吃的挺多,阳明胃气在这。也有脾土消磨不足,吃凉的吃多了马上拉,阳气往下降的时候,也分从阳化阴化:脾土不足从阴化了以后,这个时候就咳点咸痰呀,中焦就开始不能吃凉东西了;脾土不足从阳化的时候,它就是中土湿热,有时候还能吃东西,就说老想吃点凉的,很多病人出现老想吃凉的,这个右边土气已经不足了,这个阳明胃气不得潜降。从内经角度来讲就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堕,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这意思就是什么,它阳气衰于上,并不是寒化,它阳气衰于上,你看,表现的面色焦黄,黄脸婆,女的出现。就说这阳气胜了,她想吃、能吃、发脾气,然后是那个什么,有时候食欲还比较亢盛,是不是,脸上出现燥热呀、斑呀这些什么的,都是火象,其实她这是阳气不足了,阳明脉衰于上。


阳明与太阴相互滋养,大家要补阳明的时候,怎么补,我再问这一点,就是说既然阳明气衰了,阳气要补,要补这个阳明之气,怎么补,临床上是怎么入土,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从难经上讲就说,虚则补其母,土气衰了怎么办,火能生土,温中上之阳,火能生土,可以用黄芪理中之类的,不要总想的,哎哟这个阳气不收了,我们要收下来,是不是,阳气不收了,是因为元气不足了,滞于半途,就说走了一半他走不动了,是因为一元真气不足了,阳气不足了,滞在中间了,这个时候呢,你就要去大力推动它,得用生黄芪,是不是。

你像肺气,肺为水之上源,肺为华盖,肺气不能敛降怎么办,因为补气肺气才能敛降,不要说用点儿什么桔梗、半夏、杏仁、陈皮、川贝、枇杷叶之类的没用,这些小药,这些小药都是调一调,真正就说脏腑气机亏乏的时候,还要从一元真气入手。

所以说在临床上,有人说女子七七阳明脉衰于上,这时候用药,这时候还要补脾肺,但在补脾肺之气的同时,还有出现,有一个问题就说,这我们这个现代人那个七情妄动,导致脏不能藏精,这个时候呢导致这个五志相火更容易浮动,所以一般人在临床上,他用以治疗这个三十过以后的这个面黄呀,经常用知柏地丸啊、六味地黄丸啊,也取得一些效果,但这都不对,大家都知道这不对,这只是对现代人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不是滋阴降火得逞了,这是本来是相火不位,这个时候,它进行去敛心神了,它叫一身从阴化了,从阴化了以后,这上焦浮动的相火容易收敛下来,但是一身的阳气反而,就说元阳受损了。

所以我们在治疗这种病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在用温中补气药的同时,还要用些牡蛎啊、花粉啊、麦冬啊、五味,来敛降一下上焦浮动的这个相火,这时候斡旋中气,所以说这里面,就是黄芪这味药,黄芪这味药,是主降的,柴胡这味是主降的,这是内经的两个,柴胡主降,柴胡怎么降,降少阳啊,黄芪主降,黄芪是降什么的,就因为就是说升极要复降,就是黄芪,大家把这点搞清楚了以后,就说从营血入手的是不是,营血是敛凝而后发的,左路营血升达,右路呢,右路要使那个水气要敛降,阳气要敛降。这个时候呢,阳气只有充了,肺气只有足了以后开宣(才能敛降),由这点可以知道,临床上有很多就说比如说遗尿的病人,下边肾气不收,肾气不收,何以收之呢,精能收之,精收而水藏,是吧,精敛而水藏,精不得收了,看看有些人气不足了,元气不足了,这个时候还要大量用炙黄芪,从这点收,这在临床上这种案例很多,黄芪然后佐以其它的这个敛降温固补肾的药。

今天我们讲的迟数的脉象,那我就先从这点讲起,左脉弦迟,左脉或者一部脉,左脉弦迟,因为就说光能从迟数来看呢,必须兼加脉,它不可能说光是一部脉浮沉迟数,就说到哪一部浮沉迟数的时候,必然是两种,是两种以上的脉象来表述的,比如左脉弦迟,尤其左关部脉弦迟。我们搭脉搭的是什么?不是搭完脉就知道病人哪个腿上长个瘤子,或者是哪个脚趾头受过伤,不是搞这些虚玄的东西,而是通过脉象知道五脏六腑的寒热虚实,知道升降和有余不足把这些搞清楚了,这个我们切脉就算主要目的达到了。至于其他的临床各种病啊,什么外感内伤这在可以那个积累临床的经验,加以体会,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们现在讲下左脉弦迟,左脉弦迟说明什么?

脉有位数形势。迟数讲了,位没有讲,位没有讲就说没有浮也没有讲沉,没有提这个,基本上还在路子上。左脉弦迟是什么,左路是营血要升达,左脉弦迟整个表示的是一种木气郁结的现象。尺部弦迟呢,水寒木郁

什么叫弦脉呢?如按琴弦,大家摸摸那个琴弦,不管金属丝还是什么丝,它虽然有一种波动的感觉,但是那种升意还是不足呢。一般的弦脉,不管是如按琴弦,还是如循刀刃,都是升意不足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弦脉主木象,中焦土气升达,土木无侮,木气阳气才能升达。木气不足,木气郁而不升,所以在各部脉会产生这种弦脉。所以中医里面,弦脉又叫六残贼脉,在六种脉象里面这是六残贼脉之首。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胃气不足,这个木气郁遏产生风。

刚才讲到弦迟,迟是什么,就是阴不化阳。左部三脉弦迟:左尺部脉弦迟就是寒气郁结于下,关部脉弦迟是什么,如果关部脉弦迟比较明显的话,左关来主肝,就说肝藏血,这个时候,这个左关部脉弦迟的话,我们第一个考虑,阳不化阴,营血不足的话,不得以升达,这个时候呢,我们来治疗这个疾病要温化的话,还必须就说温升,左路升发不足是这样的。但是说是不是左路升发不足,你要看这个关部脉,一般左关部脉弦迟,弦而有胃气,有没有?有没有火,还是弦而少胃气,是弦涩还是弦滑,主气还是主血,以后我会讲到,内经讲了这个左关部脉,再讲右关部脉。

刚才这个同学说:迟脉是阴不化阳。这只是我讲课之中讲的,大家如果单独拿出来讲这个问题的话,沉脉是不是也是阴不化阳,迟脉也是阴不化阳,浮脉阳不入阴,数脉也是阳不入阴,但这个浮脉与迟脉的两种阴不化阳,有什么区别呢,不是你断章取义,就说我从你打这个字来看出来,需要有些解释,要不然这样,我刚才这样说出来,会容易留一些问题,大家先想一想。

我再回来谈就是说,关脉,两关啊,其实都是中土之象,由于左升右降,所以分两关,左关脉左关脉弦的话,弦涩主升意不足啊,这个时候呢,右关脉弦呢,右关脉弦呢,这个时候,胃气敛降有问题,这敛降有问题。刚才不是说,右关脉敛降不足是浮吗?是不是。这个弦脉呢,既然出现弦脉呢,这是证明脾土之虚。刚才有人打出来是脾虚木乘,就说脾土之虚,脾土虚了以后,肝木之气欲舒达不得舒达,导致了脾土就说中焦土气欲合而不能合,敛降不能敛降,土气不能镇水。中医土是干啥,土气能把水镇于下,这个时候呢,由于木气不得升发了以后,大家知道五脏之性是什么,五脏之性是,五脏有余,克其所胜,侮其所不胜,首先呢要克其所胜,就木要克土,土就不能敌水了,土气就不能敦埠了,这个时候,是怎么个现象呢,这是脉弦迟,这是略显浮象

如果是弦迟而沉呢,大家在临床上遇见过,右关部脉弦迟而沉,一个是弦迟而浮,一个是弦迟而沉,胃寒有饮,这点是水土之气入阴了化阴了,过剩,这个时候就会变成饮,单弦为饮,双弦为痛,就说脉象里面两手脉弦,一般多主痛症,单手脉弦,多主饮证,有这点就说临床上这点的看法,但是呢大家也不要执著单弦为饮,这也不一定,不见得,主要还是要看这个六部升降的大象。


右关部脉弦,就是土气有亏啊,肝木克其土,不管浮沉,不管是从阴化、从阳化后天之本已亏,这时候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就不能用过于刚燥的东西,不管他是有饮,还是胃脉浮,就是三阳有点不降,过于刚燥的东西吧,只适合叫病人,本来已亏损的这种脏精之气啊,五脏藏精啊,五脏精气要收敛,这时候你药物过于干燥了,咱们服用中药是什么,都是草木,草木之气是什么?草木之气透达芳香,金石之气也一样,这个药味入水了以后,这个水吸取的是气分多一些,知道不,气分都是主于宣达而浮动的对于已亏损脏精的收藏不利,所以很多,大家如果就说在临床上经常听见有老人说,不能吃药,药吃多了会把人吃软,这是道理的,就从这个角度走了,不管你用什么药,有时候药对证了,吃一段时间,也会病人感觉到乏力,这是元气不支的现象,这时候需要停一段时间药

对于我们这种中土已经亏虚的病人怎么办呢?中土亏虚的病人,就说脏腑虚损了,内经里有以甘味药调之,不可以有至剂。什么意思,就说药味呢不要大,药量不要大,药味呢偏于甘淡一些,然后呢,这个药煮得时间长一些,时间长,它的那种各种药的偏性就减去,会居于中土。

关部脉我讲了,下面就是迟部脉了。一般来说,我们临床上形容关尺部的时候,都有沉弦的描述,形容两寸部脉的时候,就是说浮大现象比较多一些,因为寸部属阳,它易于有阳,本位就是浮,而两尺部脉呢,关尺部脉呢居于阴位,阴气不得化阳。

给大家慢慢讲一个,这里面伤寒论里面,病人脉数,数为热,当引谷消食,而反吐者, 以其发汗, 令阳气微,膈气虚, 脉乃数也,数为客热, 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是故数也有阳明之脉虚也,胃中有热。大家可以看看,这点讲的就说,三阳之气在上,不得以下潜,有有余和不足两面,有余的话阳明气盛,不足的话,阳明气衰,阳明气衰的时候,照样是阳明气无力下达,上焦也会有燥热,但这时候燥热是因为因衰而燥热。阳明胃气本来喜燥而湿,由于本气不足,所以化湿象为重,中土既然从于湿化的话,当然胃中虚冷不能消谷,我们说这些话,大家体会一下,对于六脉法,大家都可以这么考虑。心肺部之脉象也可以有虚实之变,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就是这个病人从阴化,阳化,一定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一定要把从阴化、从阳化,把主流抓住,比如像那个什么,很多病人,平常中土寒湿,然后呢,从阴化较重,结果呢,得了糖尿病以后,是不是,消渴之证,肝郁少阳火上逆化成风火了,由于少阳与阳明已逆,,三阳溢在上,邪气有余,导致中土从于燥化,这种现象经常有,对于这种病人,就不把握住那个治病必求其本了,治病必求其本是病以反本当成标治。

所以在很多,大家看很多古人留下的方子治疗消渴的,上消都是白虎人参啊,是不是,调胃承气啊等等,但是都是权法,大家知道中下有寒湿就行了,所以说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很多糖尿病这种疾病呢,大家上焦可以清,中下要温,只有这样,这个病人呢,就说精神状态会好,而且血糖也会下降。有很多同学学了火神派以后,象我以前最开始,一看这病人,木化不足,木郁不能生火,是不是,怎么办啊,用桂枝汤法吧,这个时候往往病人吃完了以后血糖慢慢会高,桂枝理中四逆这个,为什么呢,从阴化阳,阳化有余了,阳化有余,这边阳气入阴又不足,又不能敛降,所以导致精能化气,气不能归精,周游于全身。血气浮散不能收,不能聚敛,血糖也不能够转化掉,所以脏精要化气,是不是,所以后代很多医家就说,六腑以通降为和,所以临床上我们知道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问:作为客热,不能消谷,这里面这个客热这个热是指脉数还是指阳虚发热?

答:这个脉数是脉数,阳虚发热是阳虚发热,这个客热呢,这个热并不是说明因为阳明气盛啊导致的热,它就是三阳之气,非位之热三阳之气(因中焦寒湿)不能潜降而导致的虚热,郁而在上。

讲一下什么阳虚发热。什么阳虚发热呢?阳虚发热是哪个阳虚?

我们一身之气元阳之气,有发有收,是不是。怎么发怎么收呢?三阴经,足三阴经由足走胸,这是发。足三阳经由头走足,这是收。一身的元气就是按照这个收发的规律,盈缩的这个规律来进行的。阳虚发热是什么?是气在三阳,三阳气虚,而不能敛降,这时候产生发热,叫不足之热,这叫阳虚发热。相对于阳虚发热还有一个阴虚发热。

问:我想问一下,那个伤寒论122条说的,有条文说得这个,数为客热,客在这代表假的意思,不是外来之热的意思,是不是假热的意思是吗?

答:不是假热,数为客热,讲得是有客就有主的意思,它本身不是阳明气旺,而是阳明之气,本来要潜降,不能潜降下去,导致相火上逆,什么叫相火?三阳的阳气不能潜降统称为相火。

问:那这种火吧,它除了比方脉数之外呢,还有没有像其它的比如像口干啊什么的,这些其它的一些热象,体温高啊,或者病人自我感觉发热,有没有其它的说这些脉数,还有其它的热象吗?就这个阳气不能潜降的这种发热。

答:过去我们这个古人一般说热的话,就说一般大部分都指得是这种体热,就身体感觉发热。

问:自我感觉发热是吧,自觉症状。
答:对,是自觉症状。

问:它会不会出现那种口渴啊,舌红啊这些。

答:可以。

问:就说这个刚才您不是说了,由于三阳经,是吧!不能潜降,郁于上,好像是这个意思吧,它这热是不是主要表现在上部啊?

答:是啊!火能炎上吗?

问:也会出现那种面红啊或者什么的,好像类似那种戴阳似的。

答:这点你只有自己考虑考虑。

问:好的,谢谢。

答:没关系,刚才我讲了就说,这人身就说有两股火,一名君、一名相,是不是,君火灵冥不昧啊。君火、相火其实是一股火,它只是两种现象而已,就像我们国家一样,有君王,有领导人,有六部的大臣,百官各思其职,这百官各思其职叫什么,这都就叫相火,但是呢他们得听领导人的,一旦不听领导人的,他就叫相火上逆。只要有领导人在上面坐镇的,然后呢百官各行其令,相火各思其职,这个所有功能都是相火之用,是不是,只要有那个什么,只要三阳气不降,产生出来上焦心肺这种逆气、客热,都可以称为相火,他这是一个统称。就是说脏腑藏精,精气不藏了,相火扰动。我们平常人得病的时候,他是有几点呢,一个是外感六淫。内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七情内伐,然后饮食、劳逸、房事种种,现代人最关键的是七情内伐,七情内伐动的就是相火,五欲七情,相火不安导致的,然后呢,相火不安了以后,三阳气不能够合降,然后才容易产生这种外感。

问:糖尿病的气不可化精,原因是否就是阳气不降,从哪些症状可寻呢?

答:这点你自己领会一下。我也就不多讲了,因为气不能归精应该是这样。气不能归精的话,临床上就说很多病人,需要靠配合打坐、静养啊,让排除了一种烦劳的状况下,光靠药物很难达到。腑气、三阳气、少阳火你都可以往下降,但是你要是脏精离位的话,这非常药物之所能。情动不中,精摇固内。只要七情内动的话,脏精已经失藏,脏精失藏了,你怎么叫它回去呢?脏精失藏,这已经为浊精,浊精在气,这些淤阻,只能够时间久了,还会造成其它问题。所以现在很多,我看一些大夫讲的了就说治疗前列腺炎注重通气,从这些讲,对于临床上的病人。

问:讲讲针刺入门。

答:针刺入门啊?我讲一下针灸入门,针灸怎么入门呢,这个很不好讲,还是送几个字吧持针有道,虚静为宝,持针有道,坚者为宝,这是我们内经上讲的,我们在遍学了这些针灸图谱啊、针灸穴位,临床上的这个针灸处方以后,这是怎么扎针、得气、知道怎样迎随,这是非常关键的,我大概讲的。

针刺要讲究迎随。一针下去,讲究是气至则有效,但这个有效气至了以后怎么办呢,有什么效呢?所以就要知道,针底下的虚实补泻迎随,你该补还是该泻,怎么去迎随。这个的话,持针有道,虚静为宝,只有在虚静的情况下,自己慢慢体会了,我就给大家简单的提一下,因为这个东西不是说,不是说能讲出来,你没有临床体会,没有长时间的这种静坐的入门功夫的话,很难有把握的,当然了,在这个把握这两点来说,我现在做得也不是很好,只不过是给大家说有这么回事,大家知道了以后,可以慢慢去体会,我一说了有迎随,你好好看看内经,灵枢的第一篇,可以看看九针十二原、小针解。

问:今天有个朋友问我,就说这个脉法谈一谈。

答:这个脉法要讲到入门,其实还需要有段功夫,因为什么呢,大家切脉的时候,这个脉搏是一盈一缩,恰像元气之盈缩,搏起然后是落下,这期间呢有一来一回,你能够在脉搏的这一起一落这之间,来体察这种阴升阳落的这种现象,这个时候呢,可以说脉学初步。当然这一点体会就难一些,我先给大家讲几句,讲到一定程度,大家也在临床上有所体会的时候,我跟大家可以互相来讨论讨论。

问:怎样察脉虚实上下来去至止?

答:这六个字我在第一堂课就给大家讲了,这是个大问题,能把上下来去至止,这个心中摆明的话,就证明你对脉象的这个体会已经比较细致了。周学海先生讲的位数形势,从四个方面来描述脉象的这种差别,我们古人就讲得简单一些,就说来有余而去不足,或者来急去缓,来缓去急。先从来去分,这是内经上讲的来急去缓为之病在外,来缓去急为之病在内来急去缓呢,外有余而内不足,来缓去急,外不足而内有余。为什么呢?以前讲的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为阳,三阳,然后是地为阴,三阴,天地分判了以后,然后形成天地三所。阳气归于上,由阴出阳,阴气而潜于下。本乎上者亲上,本乎下者亲下,所以有云出天气,雨出地气这种说法。天之阴为雨降于地,地之阳呢为云升于天,这就是天地之气的互相往来。对我们一部脉象来说呢,同样是这个现象,脉之来是地之云上升于天,脉之去呢天之云沉降于地。地之云气之所以能够升之天者,天阳相亲,就说是本乎上者亲上,是因为阳气在上,所以呢,阳气愈盛,然后云气愈能升于天,阴气愈盛呢,雨气则愈能降于地,这阴天潮湿,这雨气湿气降于地。至于这点,我们来理解什么叫来急去缓,就说脉势,脉搏来势急而有余的话,这个时候是病在外,因为阳有余,然后去缓的话是阴不足,所以说是外有余而内不足。

上下我就不用说了,上下是浮沉之位。至于至止呢,就在脉力之间。

问:来者至骨肉至皮肤其气升也是吧,咱们在临床上就诊脉的时候,来是由下至上。怎么分来和去啊,他说的到是挺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感觉特别难把握。

答:你就没有功底。怎么样把脉我给你说,你不要感觉似有似无那个脉在跳动,你要静下心来,就像古人纪昌学射一样,你静下心来感觉这个脉搏冲刺的全身心,就是一盈一缩,就是一张一合,你什么时候有这种体会了,你再体会这几句话,你就觉得非常简单了。你如果手底下老是那个搞不清什么东西在那跳动,就没法谈。

所以说搭脉要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这个是功夫。是需要体会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你一上来就搞明白,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样扎针也一样,扎针你要能体会针底下这个脉气,有如波涛,有如橐瀹一般,就是说来去,你有这种体会了以后,那个时候我们再谈如何迎随,如何补泻,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大家都雾里看花,是不是。

大家要切脉的话,就要下功夫。当时呢,我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学校开始讲诊法脉法,当时我是怎么学的呢?我也不知道这个脉是怎么回事呢,手底下搭不清楚,当时就每天琢磨,每天琢磨的不是脉,琢磨的手里头的感觉,就说你这个手三指头怎么能够有敏锐的感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搭脉的时候跟脉法相应。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学了理论,什么七表八里九道,然后诸多二十七脉象恒亘胸中,不知道手底下是什么意思,就说你跟脉法没有相应。你静静地体会这个致虚极守静笃,体会这个脉搏的跳动,静静地,不是你在摸他,是你在听脉古人说的一点,听脉,只有你的心来听这脉搏的跳动,变化,它是有声音的,是不是,这我不是在给你们故弄玄虚,是叫你们就说学脉法,学出来点样子,不要像现在时下里的中医大夫一样。


慢慢地以后,进行虚静了以后,然后在听脉,听得时间久了以后,这个脉象就会放大
纪昌学射,他的老师非卫(音同)教他,当然这是一个小故事,并不是真实的,但是他举了例子,你看东西,能把虱子看到象车轮那么大,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就说,可以来学射箭了。他这讲得是有道理的。不是把那个虱子看跟车轮那么大,而是把虱子看得特别清晰,把这脉象把握的特别准,大家知道你在搭脉的时候,慢慢的,你全身心投入的脉搏的跳动之中以后,你就会忘掉身体的存在,慢慢的忘掉自己身心存在,慢慢的守在这个脉象之中以后,自然现象就会扩大了,你就会忘掉周围的这个环境,变天地为此脉搏之动,这个境界是有的,这个我当初那个搭脉的时候也是有感觉的,就说你能到达这种状况,唉,你入门了,就说你这个时候搭脉,怎样体会,都会比别人体会的深刻,体会的真切,这个时候你再拿来古人的书来看,来讨论脉象,这就可以搞象了,然后至于脉象主什么。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今天就下一步讲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如果没有第一步的功夫的话,就说临床上你得摸索,你心情好的时候,你能搭出来点东西,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一点东西都搭不出来,所以持脉有道,虚静为宝,古人讲的这点还是从基本功做起吧,行,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些。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80514脉法解四

今天给大家讲脉法,滑涩。以前我们讲过,就是说脉法里有六残贼脉,弦紧浮滑沉涩。弦紧浮滑沉涩皆是气血之偏。就是人身体得了六气之偏。弦脉居于六残贼脉之首。所以呢,慢性病有七成以上的病人都为弦脉,或者兼挟有弦脉。我们今天讲滑涩之脉象。也属于六残贼脉之一。滑脉,我们平常呢,看电视或者是听一些,妇女一搭滑脉,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是孕脉。涩脉呢,其实在临床上并不太多,需要我们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以后,才能够对涩脉有一定的了解。什么涩脉如青刀刮竹如雨沾沙。这都是我们古人对涩脉进行取类比象的描述。

我们先谈滑脉。滑脉是什么?按内经上最原始的解释,血多气少为滑。气多而血少则现涩。这里呢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好象一个有弹性的橡胶管道里,它里面当它水多了以后,但推动力又不是太足,这时候它的波动是比较缓和的。并没有那么太刚强。但由于水量充沛,脉体比较稍微扩大一点,圆润一些。所以这时候的脉象呢就叫滑脉。涩脉呢?就好象橡皮管道里面水少了,但推动的力量又非常足。这个时候就会显示出来什么现象呢?它有些气泡。这个时候呢,整个脉道,收束些,脉体是小一些。由于脉气,就是里面动力足吧,所以掺杂一些气泡,它没有流利的感觉。这时候就是涩的现象。大家可以在临床上根据我说的去进行一些体会。

古人讲,涩脉如雨沾沙,就象雨滴过来以后,沾的沙子一样,这是感觉。如青刀刮竹,青刀刮竹也是感觉。就是说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象。有一个李光宇脉学,我觉得他那个不是脉学。他那个已经不搞象了。已经都搞形而下的东西。都要把它类比出来都要量化。医学的东西,入门你可以搞量化,但你一学到最后,都是形而上的东西,肯定都是象上的东西。它是一个多维的多方面的东西。你不能把它串到一条线上来对比。中医的脉学,就是气血为一,由一气分化而来的不同种的现象。这不同种的现象就归于一点,这才能达到就是说,知其道者,一言而蔽之,不知其道,流散无穷。世间万象吧,你观察是越来越繁复,各有不同。但是,智者察其同,愚者察其异,一定要掌握所有现象的共通之处,它的根本之处。持简以御繁。简易之道,我们老祖宗,易经中体会的,认识万事万物的原则。

滑脉,血盛而气虚,为阴脉。阴中有阳。所以呢,我们讲,滑脉分沉滑与浮滑。沉滑是阴中阳升,浮滑是阴中阳(长)。我把这个逐段念一下:滑涩者,阴阳之体也。滑则血盛而气虚,涩则血虚而气盛。这讲的是两方面不同的现象。血气也是不同现象的描述。就是一元真气化现的不同状态。肝藏血而肺藏气,故肝脉滑而肺脉涩。肝脉是升达为用,以滑为体,阴为体阳为用。涩脉呢,肺气是阳为体而阴为用。所以呢,肺气降而肝气要条达、升达。肺性收敛,肝性升发。收敛则涩,升发则滑。金自上敛,木自下发。是以肺脉浮涩而肝脉沉滑。敛则气聚,发则气散,是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长是什么,长是(自过其部),就是三部的话,三部(条条),它主要讲的是寸尺部有余就叫长脉。寸尺部不足就叫短脉。临床中,长短脉是时常见的。长则气滞,短则气衰。在临床上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气者,阳也,而含阴,血者,阴也,而抱阳,故滑为阳而涩为阴。脉法: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以金水之性收藏,木火之性生长,收则浮涩而生则沉滑,长则浮滑而藏则沉涩。滑者,生长之意,涩者,收藏之象,而俱非平气。脉法:脉有弦、紧、浮、滑、沉、涩,名曰残贼。以其气血之偏,涩则气盛而血病,滑则血盛而气伤也。(大家知道,滑涩是气血多少和偏盛的现象,不一定是血病也并不一定是气伤。)寸应滑而尺应涩,肺脉之涩者,尺之始基,肝脉之滑者,寸之初气。尺应涩而变滑,则精遗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尺过于涩,则肝木不升而淋痢作,是以滑涩之脉,均为病气也。

大家看最后这段,黄元御先生讲的是寸不过滑,尺不过涩。这段大家要好好的体会一下。在临床上是有验证的。黄元御先生的脉法可以说是非常精湛的。首先呢,黄元御先生明明白白的把滑涩脉讲出来了。

肝脉升发,故肝脉滑。升达所以沉滑。收敛位于上所以浮涩。现在,如果肝脉涩而肺脉滑是个什么现象呢?肝脉为什么涩呢,肝脉涩又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话头打一打。为什么会肝脉涩呢?肝脉涩其实比较常见。很多病人肝脉弦涩。经常遇见以前有过肝病的,或者长期情志抑郁的病人肝脉涩的多。还有肺脉滑的病人也多。我先讲肝脉涩。

肝脉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为什么会肝脉涩?大家知道,肝脉涩呢,涩为气多而血少。本来肝脉应该滑,木气应该荣达,应该是血多而气少。血虚不一定出现涩脉。血虚脉会细,浮细,可能会精伤,不一定会肝脉涩。涩是什么现象的,按内经的说法就是“气多而血少”。血是什么,营血,讲的是脉动。一种是升发是营气,一种收敛是卫气。荣卫交流,流动的。伤寒论中,所谓营卫皆阳也,都是脉动的这一股阳气。现在出现就是说脉涩不流利。肝主藏血,水中生木,脉道不流利,就是说肝气有阻涩,多是血虚还有淤滞,导致肝脉容易有涩脉。这时候就要分:有时候涩而有力,有时候涩而无力。涩而无力可能就是精气两亏,涩而有力有时候考虑还是血虚有淤滞。一般有淤的话,血一般都虚。旧血淤滞新血难生啊。所以我们活血化淤的话,用药不能太温燥,用药太过燥烈了以后,本身就可能耗血动风。以前对火神派了解比较多的人大家可以注意一些。

这里面黄元御先生还讲了,“尺应滑而变涩,则精遗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这讲得是左寸。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肺脉之浮,浮涩而短。再一个尺过于涩,尺过于涩这是什么,有余,涩而有力。肝木不升而淋痢作,肝木相火郁现于下。这肯定是中焦湿阻了,尺涩而精不足,查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看浮涩还是沉涩,是有余之涩还是不足之涩。尺应涩而变滑,这个应什么意思,是应该的应还是本来就应该滑。我们知道尺分两尺。两尺是不一样的,右尺脉,可以应命门的象,而左尺脉应肾水之象,是要沉,脉如盈,它是要沉而滑。有这种滑象。所以呢,左尺跟右尺不一样,左寸和右寸也不一样。临床之中就是说肝脉涩,涩而郁于下的话,则不升,就有泌尿系统感染、痢疾啊这些种种不同的变化。但是呢,这两种也变化也是不同,为什么会泌尿系感染啊,泌尿系感染多在于血份,所以我们要利水,要养血荣肝,从这个角度走。如果出现大便不畅,没有血便的话,是什么?肝气郁于下,木侮金,导致阳明经气不收,克伐的是大肠经的气。这个时候呢,如果郁热抟结血分的话,就会出现拉痢疾,淋痢。这就是一种湿热的现象。黄元御先生治疗淋痢的治法跟古代的治法不太一样。一般呢,水路,病发多以小便为主,融肝木所以利水。病在大便,要考虑有没有浓血,如果没有浓血,光是淤滞的话,肯定走气路,可以通下,可以在荣升肝木的基础上可以通腑。如果是浓血便的话,这时候要考虑,活血以及泄下疗法。所以说呢,肝脉应滑而反涩的,肝木不能荣升了,木气就必然下陷,必然下陷就会产生一些现象,比如尺脉弦涩,尤其是左尺脉弦涩,这往往是水不涵木。浮为水不涵木,沉则水寒木枯,一种是从阳化,一种是阴化。

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如果现在肺脉不浮涩,浮滑而大,这种现象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大家可以想想,肺脉为什么浮滑呢?肺脉浮滑,可以大也可以不大,这在临床上这种脉象非常多。就是说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就是说肺脉过于浮滑了以后,应现的是咽喉、五官等的病变。在临床上右寸脉浮滑而大,偏于内邪的时候,这时候合病往往是慢性咽炎,如果是过于滑大,能预见到,这时候可能是甲状腺有疾病,然后是甲状腺囊肿啊之类的。如果左寸脉偏于浮大,问题就比右寸脉浮大复杂一些。因为左寸脉浮大是什么?左主为阳升。现在左寸脉浮大呢,就表示开散的时候有淤滞,治疗的时候就不应该光用降,要注意开达,开达了以后才能降。所以说我们先疏散,先发表了以后才能够收敛。所以在脉决里讲,左手脉一浮大了,往往是有表邪,导致人身体气机受束了,太阳经气不能开。所以我们对左寸大右寸大进行这样的描述,当然在临床上,很多病人心火过盛,肝脉浮滑,寸脉浮大,心火大为先,这时候,一个是要治疗心火。寸脉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右寸脉大的话,往往是因为饮食,伤食、伤寒,寒食上犯导致的,所以右寸脉滑。右寸脉过涩呢这也是病,黄元御先生讲,寸脉应滑而变涩,本来是滑呀,气盛,稍带涩象这时候变成了气痞而不通。一定要会读原文,如果你不会解读原文的话,过去古人讲,学富深思,这是对人比较高的评价,就是说这人擅于深入思考。你象尺应涩而变滑,是什么涩啊,尺脉是沉涩,变滑,变什么滑呢?浮滑。尺应涩而变滑,则精遗而不藏,相火不收。这里面讲浮沉之间还是有隐藏之意。寸应滑而变涩,寸脉本应浮。右脉主肺气,主阳卫,阳卫不足了以后,气不足了以后,经常会遇到两寸脉弱这种病人,沉涩而弱,这是气痞而不通。但这时候你要看,弱中涩,有涩的话为气多而血少。为什么会气多,因为气痞而不通,气淤滞了才会有余。所以,我们看问题的时候,黄先生教给我们说,哪块有余,有余是因为不足而来的,哪块不足,不足是因为有余而来,有余往往是不足。这是需要我们反复体会的。在临床上很多人,搭完脉后,说是有肝炎,肺炎,胆囊炎,或者高血压冠心病之流等等,可以根据临床经验去判断,但这个不是从脉直接得来的。是根据一些临床经验慢慢推来的。这是完全可能的。在临床上仔细思索后自已也会探讨。这不奇怪。

问:在临床上平人脉多吗?

答:什么叫平人脉?我先告诉大家,平人之脉首先要应于时,应于四时以后,五脏六部之间的脉,有胃气,有根气,有神气。也可弱一些,六部之脉无反象,然后可以论五脏六腑先天禀赋的有余和不足,这就叫平人。真正的平人,临床上我基本上没见过。

问:四岁小孩长期鼻塞不通,睡觉时发出很响的呼噜、便溏,扁桃体肿大,()深,痒,舌胎白腻。

四岁小孩,应该给出两手脉,即使不给两手脉象,也要看指纹。现在小孩啊,三岁就可以看脉。不用单看指纹。小儿脉一般是滑数的,我们看小儿脉主要是看有没有滑象,小儿脉就象春天一样,春脉就是肝脉,肝脉应滑象。然后是小儿的脉率本来就快,数。小孩脉主要摸他两个手的脉,两手哪个过于浮过于沉,有没有细涩,如果没有这几点,这样先可以不用管它。然后呢,小孩三部脉不太清,不太明,只能根据大象,两部脉的大象。用一拇指然后统关部。小孩长期鼻塞不通,心肺有疾而鼻为不利、不通,因为肺不降,长期鼻塞为肺气不能潜降,肺气不能潜降又分一个虚和实,什么叫实呢,实则邪气盛,阳明小阳之气上攻,导致郁于上,相火郁于上,为实。什么为虚呢?正气虚,不足,精气夺则虚。睡觉时发出很响的呼噜,这是肺胃这一道有淤滞不通。有鼻涕,肺有积液为涕,气化不利。便溏为下泄导致的。扁桃体生理性肿大,痒的人呢,肺主皮毛,少阳相火气上泛于肺,所以发生痒。所以这个病人的现象呢,太阴肯定是寒湿的,太阴既然有寒湿,理中肯定要用。理中如果化裁一下,单用白术干姜就行了。中焦有滞的话用白术,上焦肺气臃滞有痰湿明显的话用人参。参术两味药可用可不用,但是茯苓干姜。扁桃体生理性肿大,咽部肿大一般也是少阳火象。所以这个病人,治这个小孩,鼻塞不通,首先要降少阳,降少阳,降阳明。大便溏,它就是湿,厥阴之上中见少阳,下则为厥阴,上则为少阳,厥阴一定要温升,这时候就要看,这时候化火的多少,然后是湿,如果有燥,如果燥扰的现象,荣升肝木的时候我们只用点归芍就行了,而不用归桂,然后再加上清降相火的药。肺金要清,时常不清则化燥。中医有个方子,叫霍胆丸,纯粹是从肺部清达相火,为什么叫霍胆丸呢,少阳胆气相火之气上逆,霍胆丸治疗相火上逆的鼻炎还可以,但也只是权法。寸滑阳实,胸中塞满吐逆,关滑气满食即吐。尺滑蓄血,蓄血是什么意思,代表血气有点臃滞明,是因为肝气不足,不升而郁于下,所认导致的暂时血气有余,尺滑蓄血,并不是血淤。血一旦由蓄转淤的时候,这时候就会由滑转涩了。

问:这个病人渴而多饮,多尿,擅饥多食。答:阳明病有多尿,为什么阳明病尿频多尿?在伤寒论上有这条,阳明病在临床上有尿崩症,有用白虎汤、白虎人参汤治愈的案例,是常见的。阳明之气本降,主收敛,阳明之气不能收敛了以后,导致小便也不能敛,肾水之气也不藏,所以呢多尿、尿频。金气不能收吧。胎白腻,光凭这点来看,中土从于湿化,舌胎上有芒刺,左脉沉细,右关脉寸尺沉细。右关呢,主脾土,一般呢,脾土之脉以缓为主,涩完了是缓,缓完了要收,就是说脾土之脉以收以沉为顺。现在脾土之脉是浮了,就是土气不足,胃强而脾弱。右关脉弦大,如果右关脉能搭出弦脉的话,这就是有肝木克伐之象,所以呢是右边少阳、阳明之火都不降。所以说,内经有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就是这个现象。二阳之病,少阳、阳明逆于上了以后,阳气消烁,产生了这种多饮多尿,这个病人要怎么治呢,首先要治标,治标要怎么治呢,左脉沉细,左脉应该沉滑,沉滑为升,浮滑为长,既然不能沉滑,代表血份不足,左脉沉细,脉道血份不足。这个时候,要荣升肝木,要滋水涵木,怎么样滋水涵木,就是要养阴,养肾阴。在临床上呢,养肾阴用什么?脾阴的山药,熟地、玉竹等等这类药。降上焦阳明呢,天花粉,玄参,敛降浮游之火,然后是肝脾可以疏达。舌胎白腻,苍术化中焦之湿,干姜茯苓都要用。上焦呢,石膏,多渴多饮的话,石膏一定要用。石膏花粉,多饮多渴甚至生地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一下。给大家就是说,用药的过程中,中土一定要运化,中土寒湿了,茯苓干姜就要用。下面水不涵木,有阴份不足,就要用滋阴药。上焦阳明之气不降,这个病舌胎上有芒刺,关键是少阳阳明不得敛。所以必须要清降少阳阳明,上焦黄芩都要用。清敛上焦,麦冬、五味,养肺胃之阴,清降阳明,中焦茯苓干姜还要用,要燥湿,如果不燥湿的话,这些养阴药化都化不掉。一心这个问题呢,上焦要清敛。为何左肝脉没有弦象?什么叫弦啊,弦是欲升而不得升,则会出现郁象。而这个病人,左关脉只有细脉来说,他的阳气已经虚衰了。如果阳气没有虚衰,就是说,阳气郁发,由会出现弦象,或者大象。象黄元御先生讲的就是说由左关脉浮而见肝气有余,肝气为什么有余呢?因为肝脾之阳不足,升达不上去,导致阴虚而郁。象你这个病人,他连郁的资本都没有了。而这个病主要导致的是少阳阳明之气不得敛降为主,不收为主,而不是不升。所以治这个病的时候,主要以清敛、荣、温化中下为主。而不能说是考虑升的问题。当然你把右边敛下来以后,左肝有时候可能会弦,所以敛潜的力量都没有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代表这个病人的病因没有在左关木郁塞,有的病人,他一直左关病弦涩,有力,或者无力,或者浮,或者沉,都有弦涩的现象,这代表他受病之源,起之于左边,肝部脉。你这个病人的受病之源,在于右路金水不得敛降,这个是他受病之因。夜尿四五次,一般多为后半夜,为什么呢?子时一阳生,到了丑时、寅时阳气就要升达了。现在这个阳气一萌动了以后,由于肾水不能收藏,马上盗泄于下,所以后半夜尿多,往往是下焦肾气不得以收藏。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助肾气封藏。当然对于这个病人来说呢,他是精气不足不得以收藏,所以要考虑滋养脏腑精气,需要滋阴。但对于有些病人来说,是由于阳气不足不得收藏,这是下焦虚寒,阳不能化阴而导致的不能收藏,就象黄元先生讲的,三焦不归,然后导致的下焦不归。实则癃闭,虚则遗溺,下焦阳气不足了以后,导致了晚上遗溺啊,小便控制不住或小便多啊。这种的阳气虚而不固的这种遗溺呢,多在前半夜后半夜,没有明显的规律,前半夜也多,而且经常有尿失禁的现象。

问:清肺金的药如何运用?

答:肺金就是肺气不降。肺气为什么不降?虚逆了还是实逆了,是因为胃气逆了导致的,还是少阳火胆气逆了导致的肺金不降。以致于下元水犯高原,寒水射肺也可以肺金不降,那时候可以用附子生姜,降肺。所以根据不同种的原因,不同清肺金。至于痰淤、火淤,还有各种淤滞,要通过病例具体看,不能说单纯的。一般来说,肺里面有火了,要降肺先降胃,清清胆,胃胆清了,肺气清,胃气降了肺气也容易降。有时候也要看看,肺气是不开还是不降?左寸脉你看大不大,左关脉如果有浮象,有表症,肺气不开,你还得开降,宣一宣肺,里面要用辛散的药。

问:右寸脉上鱼际?

答:有覆有溢,脉都溢上来了,阴气乘阳,已经把阳气往上逼了,肺胃不得潜降。中土左升右降。现在左不能升右不能降,右不得降呢,右路是一套腑气,腑气是浊邪,不得通降,就没有胃口了。胃若不能受纳,便秘这一套,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首先砂半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肯定是阴症,中下阴症,上面还有阳症,头疼,要看上面的阳症化现的怎么样了。化现的是燥呢?还是从阴化湿呢?平常口干口苦有没有,需不需要清阳明少阳呢,不需要的话,直接温下元就行,当然长期便秘,看看需不需要用点生白术啊,是不是肠道不能润通,是不是用点当归。还要看看左脉,左脉如果关脉大的话,是不是用点桂芍。对于便秘时间长的,六腑以通为用,主要用大黄,有积滞在那,先要推陈致新,肠道有淤,肠道为多气多血之腑,往往带点血淤气结,大黄这味药本身就是活血的,可以用点生军、酒军都行。几剂药通下去,完了以后把方子再转回来,这个案列就讲这么多。

右路三阳潜降,由天而入地,左路三阴由地而升天。右路三阳必须潜降,首先是太阳,太阳要开,然后阳明少阳,通降要敛降。知道这几点就行了,关键是中元,中焦的问题,脾升则胃降,脾不升则胃不降。所以中土枢机一定要转动,然后是下元的元阳之气能得化。人身是一元真气盈缩的体现。所以我建议学黄元御的人一定要看郑寿全先生的书,领会郑寿全的书,然后再轮廓黄元御先生的书,这两者融会贯通。如果两者不能融会贯通,对这两人的学问都不可能学好。我们只有把两者都融会贯通后,才能够理解他们两位大家,更贴切于他的原义。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80617脉法解五

弦脉是脉象中比较重要的一部脉。四时五行脉法中,弦脉为春生之脉。

它在我们临床治疗中是经常遇见的。仲景有所谓七残贼脉,七种脉象,是病脉,而弦脉为首。为什么呢?我们讲的四时五行脉法中,以五种脉象来类比五脏六腑所生。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长夏)缓,这五种脉象。这四时的五种脉象仔细体会呢,反应了一个人体的阴阳盈缩的大象。根据这五种脉象人们这种现象,然后根据这五种现象,然后就可以类比出二十五脉。这也是难经脉法。

弦属木,是春生之象,如按琴弦。初春之脉象,弦而有胃气,如揭长竿末梢。到了夏季,弦象已经比较少见了,初夏的时候还有点弦。弦在春季主肝木之象,肝木主一身生长之气,我们的脉象呢,是以一股生生不已的生气为根本的,脉要有胃气,是和缓之象,在这之上呢,阳气有生发有收藏,生发之象呢就是弦脉。我们讲脉有弦意,这个弦意呢,往往是生气受到郁遏,生气收到郁遏,脉见弦象,肝木之气欲升不得升的时候,就显示出来肝木之气过旺,肝木过旺,自然克伐脾土,乙木克土的话,胃气受到克伐,人得胃气则生,胃气少则病,胃气亡则亡。所以对于我们脉法来讲,六残贼脉之首就是弦脉。

弦多胃少为肝病,弦多无胃为真脏脉。

关于弦脉脉象的把握,弦脉脉形为什么会显示出来如按琴弦,如循刀刃,这种感觉呢?

大家知道,在我们的八卦之中,肝木之象属于东方震卦,属于一阳起震,就是说,一阳居于群阴之下,外面群阴束缚,里面一阳起震。类比一下,临床中看到,阳气意欲升达而不得升达,阴气束于外,而阳气郁于内,这种象就是说,外感病的脉可以浮弦,外感风寒,郁而化热,在表证脉中多见,表寒脉。

还有就是沉弦,沉弦往往是里寒,由于寒邪沉锢于内,束缚阳气。人体禀的就是一团生生不已的阳气,我们周身一团皮毛血肉骨,全是阴质,它需要运化,阳气滞涩在哪一点,哪一个地方阴质就不得运化,阳气郁了以后,它就会局部显示出有余,有余之象就会化热,化热之后就会显示出滑数,所以弦为初步的阳气郁之象。我们说尺部脉沉弦,就属于下寒。关部脉,在金匮要略中讲的就是,双弦为寒为痛。单弦,就是一部脉弦,由于腑气、全身水液运化、三焦讲水液运化,受到了阻遏,往往会显示出右关脉弦。有寒饮之邪停滞在内,往往是单弦,既有寒也有饮。饮为阴邪,在临床上经常遇见得事情。往往是由于中土虚弱,木气克伐。临床中,右寸部脉有浮弦为饮者多见。

黄元御先生将弦牢两脉并称,关于弦牢两脉,牢脉呢,是实大而坚,是弦脉兼有实大之象。这两脉其实有共通之处,类似之处,所以黄元御先生将两脉并称。弦而有力阳气内郁,弦脉有各种变化,有浮弦,有沉弦。

在四时五行的四五种脉象之中,体会的是一元真气盈缩。这种脉象呢,由内而外去升达,然后由外而内去敛凝。营气是营于内而发于外,卫气是卫于外而收于内。所以呢,营气为阴中之阳,(卫气为阳中之阴?),营发而卫敛,在外感病中,所以太阳主统营卫,营卫二气变化,所以(主???)。。。

肝藏血,肝血的疏达就想春生木一样,由内而外,由阴出阳,这种现象。是什么现象呢?既然是由内而外,它必然是冲脉呢,阴质必须要足。

学黄元御先生这套学问,真正要理解到这个象的概念,领会这种象,然后大家交流起来,才知道言外之象是什么东西,怎么样去沟通。所以说,过去《内经》上讲的怎么样来学习,第一,,取类比象你会类通了,第二个,再从你会的取类比象,有法有方。

但是怎么样类比出来四时五行脉法呢?根据每个人的心态这种状态啊。有的人比较沉静一些,观察事物比较细一些,女性吧,在脉法啊这些方面容易入门。但是由于心智比较浮动,不容易凝敛,虽然入门了,对于这种种形象呢有感应,有体会,但是又不容易凝定下来,仔细把这种象建立起来。把这种感觉整个凝敛,有观有止。

问:弦脉和虚脉可以兼见吗?

虚脉是什么现象?虚脉与实脉,虚实,大家就是说,对脉象理解可以对比,有时可以理解更清楚。过去古人讲,虚脉迎指霍霍然,整个脉形并不是太小。什么霍霍然?感觉脉形有点大,,一个是举按的时候脉的力量都非常弱,实脉呢,脉的力量都比较强。所以说呢,实脉与弦脉有兼夹,有实脉就隐现弦象虚脉现于弦脉的时候往往有革脉的现象,大家知道,芤革,亡精失血的现象。革脉与芤脉呢不同点是,革脉呢,好像象皮革一样,里面是中空,外面还有皮革的弦紧之象。所以说呢,芤脉为亡血,革脉呢,亡精失血以后又有外寒之象。阴气束缚在外,就是革脉。在临床上,我们谈一个病人,什么脉象,什么病,怎么治,情况是什么?一般看古书中的脉象,光是脉虚,一部脉法,这个我觉得是不可取的,首先反应了一点,就是说他们对脉法的研究并不是太仔细。历数临床上的各种病人,左右脉象不一的这种病人居绝大多数。左浮右沉,左大右小,这个经常出现。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就是男女之间脉象不同的差距。如果说混谈脉象怎么样,既不分左右,也不分尺寸的话,这在临床上意义就比较小。就我们伤寒论中来讲,寸脉怎么样,关脉怎么样,伤寒讲大象,讲一个内外尺寸的变化。对于杂病来说,又分单弦双弦,所以说杂病必须分左右。如果是大的伤寒的疾病,我们可以说统论关尺,统论寸关尺就行了。在临床上,多数为一部脉弦或者两部弦,六脉皆弦者少,寒痛之象。不是形寒肢冷,就是痛症,这种病人少见一些。

芤脉是什么?芤脉在于古人就像邹学亭?讲的就是芤脉续慈葱,象葱管一样,外在虽然有一层,里面迎指空豁,这个和虚脉还不一样,虚脉有点弱脉的意思。

有人问,弦脉与紧脉临床意义有什么不同?

先看脉形上有什么不同。这个弦脉呢,是阳气束于阴中,有弦紧之象,所以这两者,弦脉和紧脉有相似之处。

我们临床弦脉和紧脉有什么区别呢?紧脉是弦脉加上弹人手指,紧脉就是说摸着它,脉搏的张力比较大,左右如绳转索,就好象麻绳,琴弦拉紧了以后,大家知道什么感觉?一按的时候有一定的张力的。但是你把麻绳或琴弦拧紧了以后,它不但脉搏跳动上下,他整个的这个,由自身发展,弹性往周围的张力是不一样的,这种称为紧脉,左右弹人手指,古人讲的。

它这种是怎么造成的呢?紧脉它往往是因为外寒,由于外寒束缚,导致于寒痛,并不光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阳气束于阴内这种现象,而是有外寒感袭,往往导致紧象。临床上,尺部脉出现紧脉呢,往往是病人腰背受寒,在于下部,下部腰背受寒。关部脉呢?左关弦紧脉,遇有浮,这个往往是说病人外感风寒,肩背部多一些。这个寸脉出现弦紧之象,往往是头疼。就是说从这两点讲,弦脉和紧脉是非常有类似之处的,紧脉它是寒水之象,身体整体从内向外疏达的阳气郁遏住了,弦脉呢,厥阴木气它要升达,欲升达不能升达,外面有寒象束缚,有阴气束缚的话,它主要体现内在阳气的升发受遏制

弦脉的大象讲的以邪为主,以邪气为主,紧脉是寒气寒凝在外啊。

问:弦脉在各部出现有何具体临床辨证意义?

答:首先是浮弦还是沉弦,浮紧还是沉紧?这一点要搞清楚。关于弦紧之脉呢,一定要记住,一个有弹人手指,张力很大,外寒束逼的力量比较大,是紧脉。一个是弦挺于指下,是弦脉。这两者是其实是有不同的区别的。

尺部脉浮弦。对于一般人来说,尺部脉应该沉,尺部为阴,主寒藏。有的脉法书上讲,女子尺部脉应该浮,寸步脉应该沉,男子寸部脉应浮,尺部脉应沉。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首先我们人类以寸为阳,以尺为阴,寸脉就是浮,尺脉就是沉。在这个大象的基础上,阴阳有别,女子呢,她的尺脉可以充实一些,可以稍微显的不那么沉,而寸脉呢,可以显得不那么浮,浮大。

阳不得出阴了以后,左肝木不能升发了,陷于下,所以左尺部浮大,都郁在这儿了,肝木不得升,郁于下了,这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时候就会出现二便问题。左尺脉大的话,第一个考虑大便是不是有不通,按照过去景岳的解释就是,左尺脉是肾水之地,手阳明大肠经主燥气,金水相生,其气互相感应,所以呢,左尺脉浮而不收呢,它有时候会显示出大便不畅啊,下焦郁气在下,这种现象。进一步呢,由于下焦郁气在下,左路阳气升达不利的话,它又可以影响到小便的问题。所以说两尺脉浮的话,它就会引起二便的问题。左尺脉浮的话,偏于大便的问题,右尺脉浮的话,偏于小便的问题。右尺脉浮的话,前列腺的问题比较多。这是临床的经验,没有必要去深抠他。

首先讲左尺脉浮而弦,木气升达不足,郁陷于下,显示浮相,这是局部的因不足而致的有余之象,升达不足左尺有余。更兼弦象,木气不得升达而陷于水中,在水中显示出弦象了,这就显示出水不涵木了,这个下焦已经动风象了,这个时候体现出下焦水枯木燥

再来看沉弦,,沉弦的话,弦象不明显,沉弦又分两种:一种是沉为主,弦为辅,下焦水寒生木的阳气不足,木郁在下,水寒木郁。还有一种以弦为主,略带急象,略带沉象。下焦阴寒,阳气不足,木气不得润长,显示出风木之象,水寒木枯。以弦象为主是以风木为主,以沉象为主是以寒象为主,这两者不同的现象。

浮为从阳,沉为从阴,木气不得升达,一个从阳化浮象,一个从阴化沉象,两种不同的化象。从阴化吧,他就会三阴厥阴寒象比较明显,从阳化吧,它上焦胆经相火的化现就比较明显。

左关部,同样存在一个弦脉。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关部现弦象的话,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知道木能生于水而不能长于土,就要健脾,要培植中土。土气足了木气才能够升达。黄芪是生于少阳之药,也是升达木气的。干姜是辛温的也可以升达木气,象党参,甘草,炙甘草这都是入脾经的。脾经是甲己合化为土,所以说木气的生长要靠中土脾阳的升动。

有位大家的话:千古滋阴尽是误,须知中土要扶持。这个意思是什么?见肝之病,须先实脾。中土不得运化,中土化源不足导致的精血不足。一见脉象弦啊沉啊,马上入手滋阴的话,肝血不足要滋阴,水不涵木又要滋阴。一上来就滋阴的话,首先就会导致中土愈败。虽然肝木风盗之象暂时得到缓解,中土愈败的话,终导致疾病迁延日久。大家可以看吴鞠通的医案,吴鞠通的医案很多时候都是反面教材。病人治上一年,然后慢慢的加重,好呢,也是暂时的出现好转,不断的出现凶险的症状,他也好像能够预料知道,但是能够感觉到阳气逐渐在消亡,中土不断慢慢在衰败。


两寸部脉,弦象不多见,临床中右寸弦脉倒还见过几次。右寸部脉弦象呢,往往是饮邪于上焦了。往往是浮中有弦,外感上焦,有风痰。既可以当饮象,也可以是痰象。如果上焦有风痰,有饮邪,动饮邪了,它会有右寸脉的弦象。

右关部弦脉。按古人的说法,弦居关部,它本身就是一个中土衰败的现象。弦而少胃,中土气亏,这种病往往是慢性的长期的劳损慢慢导致的。病人的病至少在几年以上。长期以来脾胃消伐受损,而且与他小时候饮食不能调控,小时候由于吃肉啊,饮食不节啊,造成脾胃的损伤。

右尺脉的弦象。也分为浮弦和沉弦。右尺为命门之所,三阳之气就要敛降之所。阳气就要归敛于命门,归敛住了,就叫三焦火秘,秘于下,水清而火旺。三焦之火不秘,右尺脉浮的话,实则窿闭,虚则遗溺。虚象,脉浮虚,就会导致大小便不禁,实象呢,浮而有力呢,就会导致下焦窿闭,小便尿不出来,或者是泌尿系统感染之类的。这里再加一个弦脉,浮而弦,这是什么现象?下焦还水亏。藏阴不足,水亏,风木之象已经从左尺动到右尺脉了。这个时候浮弦之象,就是不藏。治疗要滋阴降火。古滋阴尽是误,须知中土要扶持,这句话呢,你要反复理解就是,并不是滋阴都是误了,中土要扶持的基础上,滋阴就不是误。临床上你要用六味地黄丸的时候,你要看中土是不是寒,中焦寒了,你把茯苓干姜加上了,然后,再用六味地黄丸,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中气不足了,加上人参干姜,你再用六味地黄丸,这就不一样了。下元,生地山茱萸都可以用,但是你要看中土能否运化。中土还能够运化,脾阳能升,胃阴能够潜降,胃气能降。这样的话,用养阴药,能把浮阳涵藏住,用温阳药,能把寒邪破散开。


右尺脉沉而弦,命门之地收藏太过,少阴寒水之气闭藏太过,元阳不足。四逆汤是什么方子啊,四逆汤并不是少阴方,它是太阴方。伤寒论太阴篇的时候,四逆汤是太阴病的主方,它其中有一段就是,病人腹满而痛,然后下利的病人,它并没有给宜理中辈,最后给的是,宜四逆辈。临床上,从火神派出来的病人也知道,火能生土,很多太阴病不能从阳化,往往是因为炉中之火不旺,温火所以生土,临床上我们用的时候都是附子理中汤。仲景于附子理中汤没有太多的论述,他论述往往就是四逆汤和理中汤。大家该把握的就是:该用四逆的时候就必用四逆,平常要扶持中土的时候,茯苓该加的时候一定要加。因为什么?温病学派讲究的就是,温阳在于利小便,阳气闭藏在内不得通,有寒气闭阻的时候,阳气不得流通,是因为阴气凝滞,需要靠水道的通利。但是如果是脉象沉弱的话,特别弱,阳气已经亏殆了,这个时候就不能加茯苓,加茯苓会更加助于阳气的走失

想到这点的话,就想到现代医学戕害人类的一个。现代西医各大糖尿病专家都讲,糖尿病病人喝水没关系,吃饭一定要吃得少,他就不知道糖尿病三消之后必集于肾,肾消。糖尿病发展最后都是入肾的,喝水多了以后,阳气走泄更利,肾阳亏殆的速度更快。他们掩耳盗铃,暂时的看到只要血糖不升高,荞麦面能吃,牛肉也不忌,苦瓜还能够降血糖,导致病人迅速的在三五年之内阳气就亏殆,这点就是愚昧杀人啊。从这点就告诉我们,肾气主张开化,你要利水助于阳气通行,但是阳气过于通行的话,就会导致阳气走失得更快。所以在温养肾气当中,有时要慎用利水药。利水药就是茯苓、泽泻、薏仁。

古人过去很多名家都讲,中土气机真正衰败的时候,茯苓是不要加的。茯苓、薏仁、泽泻这些利水药,一丝一毫都不能加。中土本来就陷在下面了,再加上这些要就起不来了。第一,肾柔不能过于刚燥,第二,不能奋利,第三,苦寒药,就是说以甘淡平和为主,再稍佐以甘温之药,然后渐渐把中土培和起来,渐渐培养脾肾的元气。所以说,为什么很多伤精的病人不好治呢?伤精的病人本身他这个脾肾之气就有点郁陷,就有点陷在下,这个时候呢,用药过于刚燥呢,开始见效,后来就不见效了,用药偏于阴寒的话,这病人就更起不来。伤精的话,药味应该以平和为主,药煮的时间要长一些。平常我们煮药都是半个小时,汤者荡也,涤荡五脏六腑的寒热邪气。过去古人讲,煎,我们的药要入味的话,伤精的病人本来就是五脏的精气不再收藏,每天脑子里胡思乱想,声色犬马,五脏精气离位,阴之五宫,本在五脏,阴气涵藏呢,他是靠五味的充养,所以说呢,我们熬药的时候要熬的长一些。金元四大家过去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比如什么煎,你要煮上够一个小时,入味,药气就淡了,入的是味,养五脏之阴。

弦滑呢?弦滑本为木气之象,左脉弦滑呢,代表气血升达,这就是条达之象。右脉弦滑呢,这就要考虑考虑,右关部脉,一般都不见弦象,春季可以略带弦象。右关部脉也不能见滑象,右关部脉是收敛之象。右关部脉滑象是脾土的阳气亏虚右寸关兼于滑象的话,属于寒湿左尺脉弦滑的话,可能是肝木郁在下了,木郁化热。

水不是助阳气,利水可以通阳,它可以助阳气的流通。

问,能不能讲讲小儿盗汗的病机?
小儿盗汗的病机是什么?小儿盗汗的病机,第一点,小孩是稚阳之体,他类比人身之中就好比是少阳,少阳不得升达的时候,他会逆于上,导致肺气不能敛降,就会出现盗汗。这盗汗往往是后半夜,后半夜往往也是少阳升达的时候。既然知道了这点之后,我们就知道,这个小孩的少阳升达肯定不利,往往导致盗汗。在临床上,我们玉屏风颗粒用于敛虚汗的方子,他的力道差一点,因为他没有就是说升达阳气的,我们可以适当加一些风药,桂枝啊,荆芥啊,配合上。然后再从右路,因为肺气不降嘛,肝木主升达,肺金主敛降。凡是诸般亡血、亡汗,皆是不敛啊。金水不能敛藏,敛藏金水,关键枢机在于胃气不降。先降胃气,再予敛肺。先把郁遏的木气给他一个出路,你看小孩是不是体寒?中土寒?中土寒了以后,脾土不能助木气的疏达,就往往导致盗汗。这把机理讲一下,就明白了,方药随之变化。

更年期的病人也盗汗,和小孩就不一样。更年期的病人,五脏的精血慢慢衰亏竭了,有时候盗汗啊,往往要用归啊,要用芍啊,要用熟地啊,然后再用点健脾温阳的药,因为他是精血亏虚了。小孩则不然,小孩先天生下来就一股稚阳之气,基于他这个脏腑的精气还是相对充实的,外感六淫,把木气升达郁遏住了,内伤饮食,寒滞把木气升达又郁遏住了,就这两点。你不能上来对小孩也是当归熟地的用。

问:四逆散可以用吗?

四逆散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可以用的,这就需要我们观察小孩的病机所在了。但是四逆散的使用吧,要看小孩身体的形神不是太怯弱的,素体怯弱的,四逆散一用,阳气打回去了,阳气陷在底下了,这个也会暂时出点效果,但是小孩会出现其他的变证。晚上不出汗了,但是晚上可能出现闹腾,惊厥。所以在诊室里有很多小孩,夜眠不安,晚上睡觉老倒腾,蹬被子什么的,这都是属于到了晚上木气不得和升,厥阴之气不得安藏,有一部分病人就用桂枝二陈,效果也还可以,有的病人是外感没有好透,有的病人小孩用的是理中汤,用完之后晚上也不折腾了,所以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四逆散讲的就是这个阳气郁遏在内的一个方子,与他类似的,阳气郁遏再深一步,热愈深,厥亦深,用的是承气汤。这个厥阴之气不得升达以后,化现少阳之火,少阳之火也郁遏在内,这种病人的话,一般神情会烦躁一些,阳气有余从神情和动静可以看出来。阳虚的病人,他表情比较淡漠一些,比较安宁一些,阳盛,阳气郁遏的病人比较烦躁一些,然后是说怕烦躁,怕喧闹,睡觉也是不安宁,不会向壁而睡。古人说,实证的病人他不向壁,虚证的病人喜欢面壁,缩在一块。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80625脉法解六

黄帝内经,分的是六脉,大小缓急滑涩,这六部脉怎么看昵?一个人的生理脉象呢,可以从四时五行的脉象来理解它,来观察它,来观察正气的升降,升降浮沉出入,一身元气的周流。而除过正气呢,还有邪气,什么叫邪气呢?就是不当位的正气,相火不位,没有呆在它该呆的地方,就非其位之邪。根据邪气的大小,然后是进退,缓急,也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所谓在内经里是说,(六贼脉)大则病进,一般的疾病的脉象呢,脉象越大,代表着正邪相争,正邪搏击的这个势头越大。小呢?(六贼脉)小则气亏对于一般的久病的人来说,脉形越小,代表元气虚弱,所以说,小则气弱。

缓急的脉象。缓呢,就是一般来说,我们平常搭脉的时候,大家都有表,都可以数出脉率的快与慢,但是缓急呢?它讲的是脉势,它跟那个脉率呢,有类似之处,还有稍稍的不同,就象有的人,脉率虽然比较快,比如一百次,但是呢它的脉象看不出急来,快而缓,这种是有的,大家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了。高手打太极拳就是这样,尽管打的再快,也让人有种舒缓的感觉,不急不燥。

对于缓急的分析,不能简单的从至数上来看,要体会它的脉象,体会脉势,缓有缓淡之象,就是舒缓之象。但是过于缓呢,就有一个潰散之象。缓本为脾家之脉象,过缓,就是土崩,水胜土崩之象,水啊,水是柔缓,然后是土不能制水,土气焕散。急呢,就是急束收紧的的感觉,不光是急数,而且往往带有弦紧之象。脉象急促,它一方面显示数脉,是脉流薄疾,就是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病乃狂,这是内经里的一段话。

滑涩。滑脉有舒缓之意,涩脉有收束之意。两个呢,一个血胜,血多气少,一个为气多血少。血多气少呢,阴胜而阳弱,在这点上呢,滑脉属于阴脉,但是由于滑脉呢,滑脉大多数是顺脉。象讲关尺脉滑是顺象,因为木是需要升发,来缘于阴,从阴出阳。上三焦呢,从寸关之脉,是肺卫之脉象,都代表涩脉,因为是由阳而入阴。至于说病脉之象呢?上焦本来应涩而反滑的,这是代表浊阴上逆,肺卫之浊阴上逆的,有时候,应涩反滑,所以说,在这两点上,内经的大小缓急滑涩,来评价正邪虚实进退之象。在难经,难经上的脉法应用,是四时五行脉象。伤寒伦中用的是伤寒十脉,我也大概跟大家也讲过。

问:请讲讲脉症不符的情况,是如何分析?

答:其实脉症没有不符的情况,只不过是由于标本的现象,有时候反应不一而已。我们对一个病势,不能简单的有余不足,从简单的现象来表达,有阴极似阳,阳极似阴,是不是啊,有各种不同的脉象来表现。所以在临症上,我们分析这个脉象与病症的这个不同点来说,就是按照六气升降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一元真气的盈缩渠道,这样来看的话,根本不存在脉症不符,与如何取舍的关系。如果说脉症不符,那是你心中早就有定见了,你觉得,嗯,这数脉就主热,为什么这个数脉是虚寒呢?这是你心中早定见了,这种定见是十分害人的,中医讲,只观其象,由简单朴素的象中,来体会原本的意思。你们都说迟脉主寒,数脉主热,这样就框死了,如果就这样的话,用一个简单机械的电脑来代替医生就行了,何必我们去变化之妙,存乎一心的在这辩证呢?

这不是热极,就是说脉见浮,就是说病人为什么会热极。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就是说民国名医冉雪峰,他说他学医九年达到了一个医学境界,他认为是刚刚入门,而这个医学境界呢?我们现在可以拿来大家来评判评判,我们也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才算学医了,才算入门了,在这之前,种种什么都是不可靠的。就是学医九年,知病是从何而来的,当知从何而去,就是这句话,任何一个病,你要知道它是怎么而来的。你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时候,你不会因脉象的浮沉,这个浮沉迟数,然后产生疑惑,然后就会觅根见底。热极脉见浮,其实这在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什么叫热极呢?就是说,我们人体一元真气流行吧。一般就是说气有余便是火,为什么气有余呢?是因为郁住了气才有余,并不是真正的气有余,气是越足越好,十二正经气足可以归于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气足了以后,可以自然的炼气还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它这是不断的一层层炼化,如果是,真是气有余,气满而不思饮,真正气足了而不想吃饭,神满而不思眠,就是说,气足到一定时候不想吃饭、不思淫欲,然后是没有任何睡眠这种困倦的感觉。

所以说,病人他出现了热极,他出现了热象,气有余,都是产生了郁滞,这时候郁滞之象呢?它是脉浮,脉为浮劳,浮取比较沉迟,这时候热气不得出。有的病人,脏俯内亏的话,内逼脏腑,有时见浮,古人可能这类病人稍微多一些,现在少。因为什么呢?因为古人营养,平常饮食条件也差,他的脏腑精气呢?有时候他的内腑形质是偏不足,他的火热之气容易内攻,但现在不一样,现在人一般的营养物质比较好,阴精丰盛,大多数一病的话,病一重的话,都从阴化,从阳化的第一个少,第二个是暂时现象。

一个浮脉,大家想,从六部来说,要判断寸关尺,哪个部位。从一部脉象来说,浮是什么脉,浮为心肺之象。按照景岳说法,病六脉脉浮的话,这为气不能归精,多现沉的话,精不能化气,这二点,这从内伤的角度说的。如果是从外感的角度来说,是营卫之气感应与外,淤阻于外了,营气郁闭,然后是卫不合,营不开,这会产生营卫不和,这时候呢产生浮脉。然后就是内伤之脉,气不得化精,所以六脉都可以浮而弱。

六部脉中一部脉浮,这就需要辨脏腑了。所以说我们看脉象,先统关,六部脉象整体状况,他的体质,然后再分部讲,查独,病位就在那一部脉象。

阻挡你脉学入门的关键的东西是什么?你可以提一下。脉法要入门,就必需靠自已勤思,然后是多练,多练了以后,掌握了很多很多种想法,很多种感觉以后,得不到头绪,不知道怎么疏理,这时候就有疑问,这时候来叫经常搭脉的人,来帮你解答一下,你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不然就不知道如何入手。

我当初学脉的时候,就是没人教呀,然后就是自已不断的看书,看书看多了以后,慢慢的就疏理开了个头绪,从五行脉法中开始理解,这是我从自已得出来的结论吧,当然了,最后看见了黄元御先生的书以后,极其通透。这个脉法,由象而入,一定要去理解这个六脉之脉形脉象,从象上入,然后再取类比象,把那个象归纳起来,然后用阴阳五行来类比它,怎么取类比象,就微妙在脉不可不查,查之有纪,从五行生,持之有生,从阴阳起,必需从阴阳五行来。

问:脉浮中沉取,浮取的力量是如何?

答:浮取的力量是着于肌肤,就是说皮肤的表面。

问:请问老师,身体很虚弱的人,脉反洪大有力是怎么回事?

答:这个看什么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衰年忌浮洪呀,老年人脉洪是不好的现象,这是阳气不收啊,虽然看起来很精神,很健旺,这恐怕就是说不久就会出现变故。中年人脉洪大也不好,往往显示一种劳象。常年劳心劳力,劳累过度。第一个是讲究一个脾精,就是中气内亏,脾精不足的话,这个中阳涣散,才会有这个洪大有力,这个时候呀,反而应该用补中益气汤,如果是下元肾气虚的话,可以考虑用附子理中汤。青年人脉象洪大,这有时候就看,青年人脉洪大,有时候不一定是坏事。但他的体质与脉象反而相反,这时候我跟大家说一点,凡是就是说你感觉病人的神志呀,形体动静与脉象有相反之处,你这个脉象必需,就象我们仲景说的,洞悉所虚,你必需要五十营,五十下你要搭到。有很多形体虚弱,脉象洪大的病人,刚搭起来,你觉得洪大,十动以后,马上脉象就慢慢后力不济,以至脉象慢慢就沉弱而微,这种现象是非常多的,所以搭脉,一般的搭脉,最好是要搭上三、二分钟,除非是平常对于这个疾病非常熟悉。有的病人这个脉搭起来比较沉弱,久按了以后,反而更加有力,这种病人呢,不是湿重,就是气郁。

问:请谈谈兼脉。

答:这个兼脉本来就不好谈,就是说,作为一部脉的话,他会表现出来,比如:浮脉、浮弦、浮洪、浮大各种脉象,这就是所谓的兼夹脉,他会因某一种脉象为主,某一种脉象为突出,我们称之为主脉,然后呢,兼夹其他的脉象,称为兼脉。在谈到主脉和兼夹脉的时候,这里难经里面讲到有个深刻的问题,主脉和兼夹脉象相互克伐的时候,这种疾病一般多逆,主脉和兼夹脉相生的话,就会容易好一些。这个就是说,这个主脉和兼脉必需合一事实,首先,你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合于本身的疾病,然后再合于当时得病的这个季节,然后得出来的,是有主有次,再谈生克的问题。

有个老中医吧,据说是什么四代御医之后,他讲的是搭脉必需搭出六种脉象,才算过关,当然,这纯粹是不懂脉学大法,细微之处,然后是太过执著。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脉象不可能典型的只有一部脉,就根椐他的浮沉,就根椐他的滑涩,根椐他的大小,根椐他的强弱,根椐他的软硬,根椐他的清浊,就一部脉就可以列出很多的脉象,但是,你要那么多的名目有什么用呢?你关键是要得到什么?你关键是要得到脏腑的阴阳虚实气血的有余不足!脏气之间的升敛,然后是通降,中间的顺逆,关键在于了解这个,不在于了解这么多的脉象。

问:老年人,临床上,三部脉浮而弦,好象一根竹竿浮在水面,这是怎么分析呢?

答:这老年人在临床上脉象很常见。现在很多老年人,由于平常的饮食肥腻的过多,营气内郁之象比较明显,营血要外达呀,营血里载的这些有余的阴精之气比较多,所以阳气就容易受到束遏,木郁就会生风,就会阳气不得敛降,一方不得升,一方不得敛。这个西医上讲呢,就是说老年人动脉硬化了,脉博比较硬,当然了,这跟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是有关系的,长期的,一发现冠心病高血压,一发现这种病,就使用降压药,动脉硬化会加速。人体本来就处在一个诸多气、诸多力的一个平衡状态,现在有郁气不得发的时候,就会产生血压高呀各种现象,但是,他用药物控制,内分泌激素调节呀,各种阻滞,导致这个郁气不能够从正常的渠道表现出来。

问:这个是六脉沉微弱,有卵巢囊肿怎么解?

答:这个卵巢囊肿呀,它是一个假性包块。理论上来说呢,在中医里也算个有形的东西了,但你不能说它是瘕呀,应该算是徵,也不算是聚,它应该算是徵积。但是它外表是有层皮肉包裹,内在是一些水液,按中医来说,把它归水饮啊,相对来多一些,所以他的脉象就不单单是沉微弱了,根椐它的部位,有很多卵巢囊肿呀,脉象是沉微弦的弦象。这弦象,临床上判断水饮机制,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呢,我在临床理解是卵巢囊肿是饮邪机制,下焦水液代谢饮邪机制,治疗一般来说,通阳利水,适当加一些温通、破瘀的药。因为这个水饮之邪呢,左路,它往往是血积,往往产生湿性的,肿瘤呀,湿性的这些包块。右路的话,三焦水液气化,膀胱津液气化,往往有水液代谢,水液代谢有的产生郁滞的话,往往产生水饮,这两种现象在治疗上是不一样,我们根椐他的这种不同的部位,还有脉象,外在产生的兼夹症状,来判断他是六经气化的有余不足。


老年人的这个脉象浮弦而大,这种都是有点虚阳在外的现象其实不好,很多老年人都红光满面的,其实都不是长寿之象。内经上讲,男子五八阳明气衰于上(内经云:“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校者注),这个阳明气衰于上啊,面部慢慢就会焦枯,头发斑白,这个都是阳气不降。阳气不降,上面看满面红光有精神,腰腿渐渐浮动了,上盛下虚,腰腿无力了,老人跌一跤不得了,跌一跤就不容易爬起来。老年治病一般就要讲究,如何把这虚阳敛降下来,三阳之气归根,这点比较重要,如何不使肝木生风、盗泄于上下,这很重要,首先这个脉浮弦,弦脉就有风象。我们在临床上仔细琢磨,就是说不但要温阳,还要养精血养精血怎么养呢?就是从养生入手。到了老了以后,不说恬淡虚无,也要安心静养。有些老年人出现浮澡,欲望还就比较亢盛,这种只能证明先天体质还可以,如果这样耗散下去,也就是五到十年,就会出现衰竭之象。

问:高血压怎么治疗?

答:西医的高血压是个症状,这个症状跟中医的症状还不能类比起来,高血压其实是涵盖面非常大。高压高还是低压高,高压和低压之间不正常吧,他两者治疗的方向还是不一样的,人体的元气是一盈一收,在盈满之时,它出现的过于盈满,是吧,就会出现高压高,在他收的时候,又不能完全的收藏,就会体现低压高。高压高的人,就是木火的郁气,木越郁越盛,首先得要舒郁、解郁。然后重镇,三阳要重镇,要敛治有余之象,所以在治疗之中,首先还要看中土,中土枢机得转了后,一方面解郁,一方面敛降。低压高的话,就要考虑是下寒,三阴经阴气不得开化,上焦三阳经也自然不得敛降,临床上有很多火神派的同学,单用四逆汤、白通汤治好很多低血压的病人,还有当归四逆汤,这在临床上你要辨证对了,剂量到位,立竿见影。高压很高,低压很低,这个西医叫脉压差比较大,这种病的话,我在临床上还没有总结过,当然,这主要具体看他这个脉象,我们来讨论一下。

问:椎间盘膨出,怎么治疗?

答:椎间盘膨出吧,这个按汤药来治疗的话,就是要通阳,不但要通阳,还要荣养精血,还要酸敛的收筋骨。这个病在我们古代,骨科比较多,手法复位以后,再吃中药,进行稳固,然后从脏腑调除根,如果光是用中药调节的话,有时候效果不理想,因为这个病人吧,他有时候跟他的劳作啊、坐姿、运动方式、生活劳动的方式不一样的话,他导致他受力不均匀,产生的这个椎间盘脱出,这个你在平常中,你这个动作你要是不改变的话,就会持续加重,你要是在治疗的当初的一刹那,又不能够就是叫他复位的话,光凭中药或者是外用的膏药,效果是差一些。

问:脉病人不病的的问题?

答: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好。首先我们讲的是,有病人过来了,或者有朋友亲属过来了,一伸手就说,你看我有没有病,你怎么样判断一个人有病还是没病,他是病在哪啦,他现在发没发出来,是不是呀?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这样:首先看脉,胃神根三者具足,就不是大病。把脉有胃神根,胃有股冲和之气,就是脉有胃气。神呢?这个神气呢,怎么说呢,这个神气不好给大家解释,就简单的理解方法,就是有力,有力谓之神,其实这个有力的解释比较粗糙。然后呢,再看有没有虚实逆气,首先,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这在脉法上也是有讲究的,如果说,男子的话,右手脉偏大的话,是劳象,气机有点浮劳,不得收藏。女子的话,右部脉大,她往往是脉滑,血家有郁滞。

脉病人不病这个原话,是难经里面提出来的,脉病人不病无病而终,就说这人突然暴病,突然死亡。


难经上讲的就是,脉病人不可能不病。就象一颗树一样,外表虽然很好,里面心慢慢的枯干腐烂掉了,你说会出现什么情况,突然哪天树倒塌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脉学没有什么好书,就是勤学多练,把古今所有的那个谈论脉学的书,你巴在一块,也就是那么一二十本,都拿出来瞧瞧,以黄元御脉法解为总纲来学学。你要想,就光学一门什么什么,就是学一本书马上就好的,这古今里没有,就象我们吃馒头一样,吃烧饼一样,吃到第七个吃饱了,你不能说哪本书是第七个烧饼,可能你觉得你读到第七本你突然开朗了,你说这第七本就好,以前我也有这么个看法,其实不见得,你前几本书受累挫折,你那些就是说,理路上,思维上不断的思索,不断的磨砺,那是给你打下了很好的基石。

没有什么弯路,我送大家一句就是:佛法上讲,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你们学脉,是抱着一颗什么样的出发心来学脉。孔子在相人,看人到每件事,看他的目的,看他的起源、起因、原因,就能知道,他就是说他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他的起因目的,就是说,看他这件事到达什么程度,到达什么位置,他就会停止。学习脉学也一样,出发心不对的话,就会得少为足,稍微学一点东西,然后就满足了,然后在脉学上就停止了,然后就去追求其它方面的东西。第一等的学者,学习脉法,他就什么都不为,他就为了研究脉法的道理,就为了彻底彻明这个脉学的诊断理路,把这个整个的脉学呢,与自已理解的这个天人道理归和在一块。第二等的学者呢,他会为了某个目的来学医,这是第二等的学者,我们古今的在第二等学者里以孙思邈为最的,就是说斯人苦读一切,含辛茹苦是不是呀,这得花大心思,然后才学医学脉。

古人讲,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呢,就在于个人禀赋呀,就是说,先天的对这个脉学有缘分了,缘分足的话,他就不会得少为足,就会喜欢沉浸在这种氛围之中,去研究他,去感觉他,去不断的完善它,去不断的慢慢的琢磨、熟悉。

关于脉学的讲述,这是永远没有结束的,因为为什么呢,黄元御四圣心源中,对于所有病的解释,是不是呀,都是建立在四象枢转,整个六气运行中,而六气的化现呢,我们临床之中怎么样认识他呢?问诊多有偏差,我们都是需要根据脉象来取舍,整理。

20090107行者老师通谈脉法

今天晚上有空跟大家讨论一下中医脉法。中医的脉法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尤其对于一些急症,和一些儿科、妇科的病,特殊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脉法又能从一个侧面很好地反应出来中医的取类比象这种观念。我今天只是把脉法和大家粗略地概括性地谈一下,然后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互相讨论,这样也有助于提高。


内经上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夫脉者,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所以我们要讨论脉法的次第,从哪个角度领会脉法,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认识。首先从阴阳始,从阴阳来讨论这个脉法的浮沉,然后是散敛这种状况,然后从五行角度来类比诸多的脉。我们怎么样从五行的角度来类比呢?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是升降浮沉,土运其中,用黄元御先生的思想来说就是,四象枢土,土气运于四象之中。就像我所说的,土寄四时,然后木火金水四象游于四周。这时候我们合于四季来考虑的话,每一季春夏秋冬,而长夏季又潜移默化地运于其中。所以说在于脉象中来看,察脉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胃气。所谓胃神根这几个东西是什么?胃神根它指的全部是先后天之气的这种状况,胃气偏于后天之气,就是中土的柔和之气,而神气,根气全都是指的元气的盛衰。脉象无神就是元气亏败了。只是先天元气所处的部位不同。这两种还有细微的差别,将来我会给大家一一的讲一下。

大家搭脉,病人两个手一伸,我们摸他的脉象,体会到脉搏浮沉这种现象,我们怎么去归纳这些现象,然后体会出来这个病人的病情呢?不谈纯理论,我们今天就要谈实践。从实践的角度讲,第一点,我们平常观人待物,有的人性格比较急躁,我们从他的动作,从他的言语,以至于动静之间,我们就能感觉出来他带的所谓的气象中医呢,取类比象,就类比这个象,怎么类比呢?拿什么类比呢? 拿阴阳类比。怎么取象?拿五行来类比,这样产生出来的象,就是我们需要的。脉象也一样,当然讲五行就是纯理论化了,理论化了也是一样,就是我们这种最质朴最直观的这种感受,可以用阴阳五行分成大类。而在我们摸脉的时候,对于脉象,经过长时间的体验以后,有的病人你根本就不需要取象,你一搭脉,是寒是热,是缓是急,是敛还是散,这你都要有这种体会,如果有了这种体会的的话,证明你搭脉就有感觉了,这个时候总算是入门了,如果不然,你一搭脉,脑子里都是脉书,脉经,脉学的某种条文,一条一条地对,这都属于典型的初学,很容易犯错的,因为你感觉还没有出来,这个时候,给病人看病的时候你很累,第一你很生疏啊,第二感觉容易出现偏差。所以说,黄帝内经,我们的老师、先圣们讲,持脉有道,虚静为宝。先有一颗恬淡质朴的心境,心态,然后去体会脉法的升降浮沉,这样就会很容易一些。所以说搭脉,要有一定的静坐功夫,既使没有静坐的功夫,也要平常接人待物之中,要养成一种恬淡精虚的这种心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不但观察事物会很模糊,对脉法想要有进一步的体会也不可能。我对脉法的体会,第一步首先要有这种虚静的行动,达到状态以后,才有入门的资格,不然的话,没用。古人难道不想把脉法脉经这么好的东西传下来吗,但是有的东西理解不对,没到达状态,只能理解的非常牵强,那个时候不但是对古人所写的脉要精微、脉经的扭曲,而且还会对后代学医者造成更大的障碍。大家看一看脉是怎么来的,我们讲究是独取寸口脉,寸口是什么?是太阴脉,是手太阴脉动。以手太阴脉动,候一身五脏六腑寒热虚实,十二经络太过不及之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寸口脉法。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但对于个别病人会出现反脉,脉搏从尺部外合于手阳明经,或者从关部内合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是反关和内斜两种脉象。这两种脉象各有它不同之处,也有它们的特点,天生具有的这两种脉象,禀赋就会不一样的,但是这两种脉象不是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具体情况只能讲,这两种情况即然不行中道,就有偏于阳,偏于阴两种变象,所以这两种人就有偏于阳有偏于阴的性格跟体质,在心态上也有不同。合于手厥阴心包经的,手厥阴心包之气就会郁而不行,就产生心烦、郁抑等等现象,这是因为脉气郁于内。合于手阳明经呢,这个人心态宽阔些,容易阳化,但是气不容易敛,这是从大象上来说。至于具体的病人产生具体的病症,两种脉象也是有意义的。需要大家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具体的去分析。

第二个,为什么寸口脉法三部能够候一身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这种变化呢?在《难经》上他是这么讲的,脉会太渊,一身十二经络气血,周游全身以后,一日一夜过于手太阴,所以说手太阴之气,本来就是总汇一身十二经络之气血的,所以以此来候十二经络之气,太过不及,有先至有后至,种种现象。然后又根据六部之间的肌肤的荣枯,隆起,陷下,看局部的脏腑的虚实不同的变化,这是关于尺肤脉和两手寸口观察皮肤的变化,也是附助的一个诊法。按照《难经》里说的,脉者,气之鼓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人身,气如橐龠,血似波澜,气在里面鼓动,然后引起血气奔腾,形成循环往复的现象。所以脉搏是靠一身之气而鼓荡,然后产生的这种一盈一缩的这种变化,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而这一身之气的鼓荡源于什么?肺主气,而源于胃,脉博跳动的力度,扩大的势象,源于什么呢?源于胃气。脏六腑之气,皆因于胃气而聚于手太阴,那么胃气不足了以后,五脏六腑之气厥,则现真藏脉,这时是五脏之气不能敛了,就会出现真藏脉。而我们摸着脉,一个方面气之鼓也,第二个方面营之居也,营血居于脉内,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这是内经上讲的。脉者,壅遏营气,令无所避,营血行于脉中,而营是什么?发于肝而源于脾,所以,脉形细弱,细小,脉动见涩,就说脉管里没东西,东西少,这就是血不足,这要归结于脾气,就是脾精的不足,脾气不足了,无法化生营气,直接导致肝气不藏,然后是贼风四起,这种现象。脉营周不息,五十而大会于手太阴。以太渊为关,关前呢,鱼际为寸,关后呢,经渠为尺,而这个关呢,我们现在讲的是,腕后高骨来定关,关前有太渊、鱼际两穴,关后有经渠列缺诸穴。按照“难经”里的说法,关前阳出九分,所以定为是寸;关后阴动于尺,所以叫尺脉。关前是一寸,一寸里面取的是九分,这是阳之治也,所以定为寸。关后是一尺,一尺里面取的是一寸,天一生水,名为尺。而这一寸九分呢,就是我们讲寸口脉法要候的这一段。关前取三分,关后取三分,和为六分,这个取的是关部。然后由此而定寸关尺三部的距离。定关呢,以同身寸,以每个人同身来定的,我以前在脉法中讲过腕后高骨,以腕后高骨来定关,这是古人脉法中经常讲的,然后单关,就是关前、关后,关的部位,三部即定的话,每一部又各有所司,就是每一部又有所主,我们今天所讲的脉象所主呢,这不是主要的,我们只大概讲一下“内经”里面讲的,然后结合我们所学黄元御先生的理论,把他阐释一下。

大家一搭寸部脉就要想到,寸部以上的事情,阳呀,头面,额角,首先两寸部是什么?心胸,然后心胸往上,头、五官、额角等等,两关想到什么?肝脾两脏,然后是膈中,膈以内胃腑,胆腑。两尺呢,是下部,就是脐以下部位,大家可以考虑了,就是说脐周及脐以下,肝气郁于下的时候,包括肾,再就腰腿部所主。对于两尺,我们平常讲的左尺部,他主要是候的肾水,右尺部,候的肾阳,为什么这么讲呢?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左路是由阴出阳,所以说左尺,阴中有一点真阳,左尺太过亏乏,就没阴气,阴气不足,自然生一点真阳的升意不足。右手呢,右路为阳气敛藏,阳气敛到右尺的话,如果是沉、迟,或沉弦,这时考虑阳气过于闭藏,闭藏太过,这就是由于元阳不足,而使之沉弱。如果浮呢,就显示出来三阳之气不得敛降,元阳外露,不得藏,所以左右两尺,一升一敛,这是黄元御对脉法的真正理解。这要理解错了,临床上很多疾病就治错了。把握住脉象,我们可以对病情一目了然地进行观察。对于不同种的疾病来说,用药不同,效如桴鼓的效验就出来了。

现在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穿插着问一下。给大家解释一下,然后再往下讲。

问:左手侯心肝肾右手侯肺脾命,又说脉气一气周流如何理解?

答:左手心肝肾,心属火,火曰炎上,肝属木,木曰曲直,肾属水,水曰闭藏。你看,这左路的心肝肾,是种什么现象?由闭藏而曲直,升达,再往上以成炎上之势,就好象一个苗一样,由根到茎,然后开达于外,到末梢,这种现象是不是一气周行呢?同样,右手肺脾命门,肺为一身之华盖,肺,金曰从革,什么叫从革?“革”就是开始降了,开始有收伐之气了,脾属土,土曰稼穑,生长万物,积蓄而使万物含藏。土藏万物,土是什么概念?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属土,所以我们中国人就能含藏万物,什么东西进来了,与中国文化整合以后,他们就消失了,它是能含藏万物的,也有收敛之象。肺脾命,命门是整个一身元阳收藏。元气升达上去了,又敛藏下来了,这是不是一元之气周流的现象呢?

问:寸脉沉是什么意思?

答:寸为阳,左寸是什么?夫心者,其华在面。左寸脉沉会出现什么现象?脸色就会晦暗,五脏精华之气呈现于面。右寸脉主肺,右寸肺脉沉的话,敛气不足,中气不足往往左寸脉沉的话,也会带着右寸脉。为什么?这才叫一气周流呢。一气无以开达,这就是夏气逆长,而奉收者少。心气不足以开达,到了秋天,收敛什么呀?大家看脉的时候,不要看分别,先要看浮沉,看阴阳,“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从五行阴阳的角度来入手。

问:外感时左右手三部全浮弦,分别说明什么?

答:不能这么说。外感时三部脉,全浮弦,为什么呢?因为弦脉什么样,紧脉是什么样,你要分清楚。如果略带紧的话,紧脉是多数,这是紧脉。而弦脉呢有条达之象,有扩达之象,又是阳气欲伸而不得伸,所以两者还是有不同之处。三脉,就是每一部脉,皆浮弦,这种脉少,据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左三部脉,可以出现浮紧,太阳伤寒。而右部呢,右关部脉也可以出现弦,这是因为外有风寒,内在呢,胃中有饮,他也可以出现弦。而右尺部脉和右寸部脉呢,不一定会出现弦,如果同时出现弦的话,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

问:生脉饮适于何种脉象?

答:不要问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我么们就是学怎么样搭脉,怎么样理解脉象的含意,怎么样去解读这个脉象,如何代表着五脏六腑的寒热虚实,气血是如何升降,一气是如何周流的,出现什么太过和不及。搭脉的时候必须知道他的禀赋是什么样,然后现在又会出什么问题,主要是了解这个。而不是说什什么脉象适合什么什么证,这搞出来就太令人失望了。

既然要讲六部脉法,分脉象的变化,内经有内经六脉,有伤寒十脉,以至于后来的二十四脉、二十七脉、二十八脉,这个我都不讲。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理解的脉法。我是这么理解,我是这么认识,我是这么用的。这个脉法是从五行,从阴阳五行里结合于脉法六部,产生的这种脉象。这个跟难经还是比较类似的。


首先脉分阴阳,取一部脉,有浮沉、迟数、大小等等的差别。这是从阴阳的角度来理解的,可以从阴阳出发化分成很多脉象,再参合于胃气,胃气和缓之气,可以分别很多的脉象,这是一种方法。

我是从五行的角度来讲。我们看脉象的时候,象内经里讲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而缓居其中,这是五行来论脉的,这个讲的比较细致一些。


任何一部脉,都用五行的这个关系来进行升降体会。春弦,木曰曲直,阳气欲升而未升,这里面春三月的脉象又都不一样,初春时候,弦细而缓,然后是仲春,在春季的三个月,弦脉由弱渐强,由小渐大,这是木气逐渐升长的过程。到了春季一二月以后,弦进之象,脉由沉弦慢慢进入浮沉之间,这时候的脉象弦缓而略带条达之象。而暮春这时候的脉象,弦长,已经略显夏季之象了,这是春三月的脉象。进一步呢,夏洪,脉象由弦渐于浮的位置,这时的脉象弦大,慢慢的有扩大之象。然后紧跟着有浮象,这时显示洪象。到了夏末以后,这个脉象就像波涛一样,整个泛滥于外,洪而缓大之象,这是夏三月的脉。然后是秋三月,秋三月缓大了以后,就像波涛一样,打到顶点了,开始回落,这是什么现象?无力!这时候的脉象是无力的,大家可以体验整个波涛之势,然后由底部升到峰部的时候,然后再回落的时候,在底部的时候,他的力量是最弱的。虽然有势,但力是最弱的,这时古人用一句秋毛,因为毛轻,那个时候感觉内在的力量很小,然而它有势,到了最高点开始收了,这是秋毛一种宣散,然后收藏,一种很轻柔的感觉,这是秋毛。冬石呢,到了冬三月以后,脉气闭藏于下,这时冬三月的脉象又一一各有不同。我们根据冬三月的脉象,就可以在沉取这个脉象中,不断的把精气收藏的现象分成几个部分,冬天沉石之脉,脉沉下来以后也是无力的,这个无力,和在上的毛脉的无力是有类似之处的,一个毛在上,宣散,一个是沉石于下,阴中含一点真阳。这个真阳是什么呢?大家不要以为,阴中含一点真阳,这个真阳必须有力,不是,这点真阳,就好象初生的一个嫩芽一样,虽然有很高的势,有无穷的这个势,因为已经收到极点,闭到极点了,开始发了,势非常强,但力非常弱,就像小嫩芽,非常容易受到夭折,但是生长之势,生命是非常充沛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冬石的概念。在临床上有很多人,说冬石是个牢脉,其实不是,牢脉是弦石,石、大、弦、长,沉而实大,这是牢脉。而石脉呢,就像一个石头,安安静静呆在底下。这是四时脉象。四时五行参与其中了,我为什么没讲土呢?土居中宫,我们讲,因为升降浮沉于中,土气运化,这就是不把中土单独拿出来说。升降浮沉,不离其中,已经是土蕴藏的表现,土气一衰败了以后,就会出现升降浮沉的有余不足的变化。

问:请问六气分别对应六部脉的哪部?

答:我们搞中医不能这么搞,这么搞中医有意义吗?搞出来对号入座有什么意义?想搞出个名单来,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有交待呢?关键在于自己从内心去认识脉象的跳动,达到自己真知灼见,不依外物,不依任何经典,不依任何脉学、前人的理论。从自己无心的认识,就像我们观察一个人一样,人一进来以后,就是刚强的这种感觉、这种态度,有的人心态比较紧急,我们能看出来,这不是依靠谁说的或者哪个仪器测定的,这是我们自己两个眼睛,我们自己有一双手,我们自己用这颗心去感受,我们已经具备了天地之间最高档的仪器,最好的智慧,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

问:毛脉之象是不是人体的真阴?

答:从一个角度也可以这么讲吧。午时一阴生,天一生水,这一阴是从天而降的。所以说,柔弱之象,是体会浮大弱,这个阴气收敛,这样一个体会,而不是由于柔弱。因为一阳松动的时候,一阳来复的时候,也非常柔弱,不能以强弱来断定阴阳。

问:三部同按和各部独取时,感觉有时大不一样,如何取舍?

答:这个就是我下面要讲的。我们每个人六部的脉,第一点,合于天时,这是大家第一点就要考虑到,比如现在是夏天,或者现在是冬天,根据外在天时的情况,并于脉象的生克现象,应不应天时,这点要考虑。与天时脉象如果相克的话,就证明有问题。如果现在是冬季,脉象冬三月属于闭藏,脉象就应该沉石呀,这时病人如果六脉还浮大,这就很不好的现象。为什么?阳气当藏而不得藏,奉生者少,来年春天拿什么生呢?来年春天没有生,没有东西往上升,就会产生木气四处盗泄,所以说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那个时候要有大病。第一点应天时。第二点,察地理。如我们入川了,到达南方了,南方湿气重,湿气重呢,脉应该濡弱,而有的脉不濡弱,还非常浮而强,浮而有力,这时就考虑体内柔缓之气与外在湿气不相符合,这就产生一种相克。是中土不足了,是木气克伐了,是因为木气闭郁了以后产生的那种弦长浮沉的那种现象呢,还是因为由土气内在的阻滞导致的。设有不应,知变果然。就是说我们根据外在的天时、地理,天地的这种情况,脉象应该产生什么变化,而它没有相应,这就要考虑到饮食起居或病人的五脏六腑产生问题了。


然后就是病人起居,要问病人平常干什么工作,平常是否经常上夜班,或者早上起的是否晚,晚上睡的时间,平常工作劳累还是安逸,这些对脉象都有影响。

具体到三部脉各有不同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取舍呢?这个时候,内经上讲了三条。第一,察独,六部脉,五部脉缓弱,一部脉独浮大的话,病位就在那一部脉上。察独,这是第一条。第二,察兼,也就是兼夹脉,比如脉不仅沉,沉中还带着滑,兼带着什么情况。第三个就是要察陷下,不同的脉产生陷下,病位就不同,这一部脉气不足,有虚衰的现象,就会陷下。察独、察兼、察陷下,就是内经的三种方法。对于诊病的时候,有非常好地运用。关于脉法和临床上的运用就简单地给大家讲这些,有什么问题问一下。


有人问,早醒是什么原因?1-3点醒和3-5点醒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关于早醒的原因,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大家讲一下。夜半以后,1-3点钟是阳气初于萌动的时候,这个时侯产生的早醒,往往和肝木之气郁于下有关系。很多人肝木之气郁于下,然后胆气躁动逆于上,所以在胆木之气初气上达的时候产生胆气上逆,造成阳浮于外,这是1-3点醒。还有一点,在临床上我们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1-3点,属于丑时,木气升发和土气枢转为主,3-5点寅时,属于胆木之气。所以在临床上治疗时,3-5点醒,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一下胆气。然后柔敛升达一下肝气,肝气升达上去早醒也会控制住。1-3点醒,这时候考虑土气不足,脾肺之气不足,所以这时候要适当地考虑用点健脾补气的药。不能简单地考虑寅时肺经所主,临床上确实很多病人寅时早醒通过补肺气得到治疗,但这个治法用得是什么,用的是金来制木,金克木,用金气压制木气,由于金气不足的时候,木气过于升达,产生的早醒,这个时候用黄芪、党参补气。所以早醒的病人,我们要看病人的脉象是否细弱,如果脉象细弱的话,就要考虑中土不足,是不是要补脾气,是不是水不足,是不是要养营,要滋阴。还有,既然逆于上了,你看是不是要降肺胃,降胆气。因为从后半夜一直到早晨,总体大道都是属于木气升达的过程。木气升达的时候,如果受到郁遏,则会造成右路胆胃之气当降不得降,扰动心神,所以魂不得安藏,所以这时候要降胆胃之气。除了降胆胃之气,有的人早醒是因为脾,营血不足,所以早醒。还有呢,是因为营气的阴分不足,就需要用四物加减来养血分。

从脉象上呢,不同的症有不同的脉象,你不能从脉象上简单地一概而论。我们搭脉,并不能搭出来病人什么症状,是不是失眠,是不是腿疼什么的,或者头疼呀,这个搭不出来。为什么临床上有时又能说中呢?这是我们根据病人的脉象,感应到阴阳之气的出入,气郁于上,还是气郁于下,推断出来的症状。而不是直接有这个症状的,如果你拿什么脉象对病人的什么症状,那绝对不可取。是针对具体的病人,然后才是你根据脉象推断出来具体的症状,没有具体人,这个没有什么意义。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下虚损病人的脉象。久病病人分两大类,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外感六淫的时候,首先是营气郁遏,这个时候,大家想一下,外感六淫感得是什么,这个邪气肯定克犯最表一层。表一层是什么?表一层是我们的心肝之气,是阳气要升达,要往外张,这个时候它受到郁遏了。所以脉书上讲,“左手人迎脉一动,必定风寒”,左手寸关部,往往出现浮大的现象,就是外感了。“右手寸关脉一动,必是内伤暑湿症”,右手脉动,一般是伤食或者是暑湿了。有外感,有内伤饮食,内伤饮食主要候的是右部脉,外感六淫主要候的是左部。现在我主要给大家讲内伤久病的脉象。

(插一个问题)木气升达只有郁遏,没有木气升达太过的情况,内经上讲,“不足而亡,有余随之,有余而亡,不足随之。”什么意思?木气升达不足产生郁遏,就代表木气升发太过。木气该升达没升达上去,憋在下边,既是不足之象,也是有余之象。不足之象呢,说他不足以升散开,不足以化火;有余之象呢,说他升达不出去,现了木象,无法化火,都显示出木形了,火形现不了,火不足而木有余,就是木气太过。


继续讲,我们人久病分两种,一种是损病,一种是痨病,损病的病人,往往是因为长期外感,饮食不规律,内在又有生活的失调,导致的天地之气消伐我们的阳气,不能顺天时,每天睡得太晚,因工作等原因起得早,或者睡得太晚,起得又太晚,或者由于工作等原因,紧张压力等情绪,这些都容易造成损病,什么叫损?阳气当升而不得,逐渐出现阳气郁遏的现象。阳气损则治上下,损脉象首先出现心脉沉,肝脉郁遏,然后出现尺脉不足,是由上而及下。损病盛了,这就是重病。而我们现在很多伤精的病人都属于损病的范畴。我们今天讲脉象损病是一块脉象,痨病是一块脉象。损病脉象,首先是肝木郁遏,左关部脉或浮大,或弦涩,都出现肝气郁遏的现象。关部脉象浮大,这是属于木气郁遏,脉象弦涩,这是属于营血不足,种种都是因为生气受到郁遏,这个时候生气郁遏,厥阴肝气不得升了以后,会导致少阳胆气不降,肝肾之气不得升,膀胱三焦之气就不得秘,膀胱之气不能秘,就会产生癃闭,三焦之火不能秘,就会产生淋症。具体到临床上的脉象上呢,就会出现由于左部关尺脉的郁遏,进而产生右部三部脉的浮大。由于左部脉的郁遏,往往会产生下寒,由于右边三阳脉不得敛降,又会产生全身腑气的郁热。在我们临床上,损病病人居多,久病的病人中损病居多,而痨病见到的比较少,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奔波劳累多,由于精神压力,生活不规律,用药不恰当,导致损病病人多,而升发太过的痨病比较少。损病的病人由于阳气不能出于阴,阳气郁于下,一身之气郁遏在下,三阳之气不得归,全身化为虚火,这时候只能按照黄元御的方法,火神派的方法,把郁遏的阳气升达出去,则虚火自敛,这是正治,而近代温病学派很多治疗方法都是错误的,这些病人的脉象以左部脉沉弦为多,偶尔也会出现关尺脉的浮而弦,进而导致右三部脉的浮大郁遏。

痨病脉象与损病脉象不同,痨病的病人由于长期的劳心,劳力,经常熬夜等,气机处于一种浮动的状态,首先导致心肺的阳气不得收敛,精血耗散于外,这种病人右脉都会产生浮大之象,往往是关尺脉浮大,首先是右尺部浮,然后是右关部浮,然后是右寸部浮,等到右寸脉浮大不收的时候就是重病了,痨病,古人讲的肺痨,这就很难治了。由于三阳不降,也会导致的左寸关不升,寸关木火之气不易升达。今天关于脉象就讲这么多。

问:肺金上逆,右寸应大,带有新咳的患者,右寸反沉而弦缓。

答:这说明你还是观察过脉象的。肺金上逆,如果右寸部大的话,治疗的方法是什么?就要清敛肺金了。温病学派那套你就完全直接拿过去用,但是为什么这些患者咳嗽以后温病学派的人治不了呢?就在这点,右寸部脉是沉弦的,是沉小的,为什么呢?肺胃一体,是不是?很多病人因为胃中有寒饮食不化,上逆于肺,所以呢,寸关小紧,这时候就要化寒饮了,我在临床上治那些病人咳嗽的,干姜、细辛、五味子直接用,还要用桂枝、白芍,因为左边乙木不得升达,右边甲木上逆,这时候清甲木用白芍,舒达乙木用桂枝,然后降胆胃之气,二陈,然后化胸中寒饮之气,干姜、细辛、五味子,就是针对现在的病人,现在的病人每天都是肥甘厚味,元气弱,一感冒了,多从寒化,开始还从寒化,时间长点就从热化了,为什么?是因为肺胃之气不降,上焦的气郁久了以后化热,化热了还得从寒治,因为脾胃是寒湿的,上焦虽然肺金有些燥热,但你先得治本啊,不要治病一见了黄痰,就清热,这不对。

问:为什么会咳呢?

:咳是木撞击的声音,木克伐的声音。我们在临床上,左部关部一浮大了以后,这时候乙木就不得升达了,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不得舒达了以后,少阳胆气就不容易下潜,就出现甲火上逆的现象,这时候咳呢,就可以查查你的少阳火。为什么现在很多病人一感冒,哎呀,我上火了,这时候你要注意,他的上火十有八九都是相火,什么相火?少阳相火上逆。真正出现这种手太阴肺、阳明燥金之象,口渴啊,多饮啊,口干啊,特别想喝水,上焦面赤,头疼啊,这种情况少,阳明病少,而少阳之症的多,这你要考虑到。如果从阳明化成燥热了,那中焦就别给干姜了。光是一股少阳相火顶着,就因为中焦寒湿不化,就导致乙木生发不上去,甲木也潜降不下来,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所在。所以,现在很多临床上的病人,一咳嗽,给吃几丸附子理中也治好了。甲木上逆,你不管甲木上逆,你给附子理中,脾胃寒湿一化,甲木就自己下来了,很多病人也就这样治好了,但是这个是治其本。如果甲木相火郁遏之象已经非常明显了,逆于上了,这时候明显化火了,你光中焦温化就鞭长莫及了,必须适当用一些柴桂芍做引,然后胃气不降看看是不是中焦有湿气郁遏之象,用一些芳香之品打开湿气郁遏。咳嗽的时候,桂枝是味好药啊,那就多用用吧如果那病人精血不足,病人脉象处于浮散不敛的状态,这时候病人一身元气处于浮散的状态,你就不要用桂枝,直接用一些含藏敛降的药,把他收敛回来就行了,自然就跟着降了。病重的病人加上一些生芪,降肺胃的药,这是针对气虚的病人,如果精血亏的话,你就得加一些养阴的药,丹芍归地,往下收。

问:弦细略数脉象,失眠、咳嗽、胃不舒服等症。

答:数则为虚啊,你这说的太笼统了,是不是?因为六部脉象本来就不一样,你没有具体说哪一部,弦在哪个位置。如果你说弦细而数的话,如果兼细的话肯定精血不足。细数连在一起的话,我考虑到是有精血不足这一方面,阴损及阳。如果这种病人,我建议还得要从由阴出阳的角度着手,荣升肝木,中焦健脾胃。我们看脉的时候看看是不是浮,如果浮的话就是有精亏的一面了,但是这时候又有外感,整体元气处于浮散的状态,然后又快,快就是脉细、湍急,这时候呢,也是一种不收的现象,元气动的比较快,这时候我们在用药的过程中,就试试看用点含藏的药物。但是我们要看看这个脉是不是虚损脉,是不是阳郁于下导致的浮动呢?你说了一个细脉,是左部还是右部,两部脉你得考虑清楚,两部脉绝对不一样,这是看问题的关键。如果搞不清楚这个,治病可能走入歧途,温病学派就不知道这一点,损病病人当痨病病人治,很多病人只知道去火、清火,不知道由阴出阳,不知道一点元阳陷于下,一身气血、精血全化为虚火,清得过来吗?越清火越炙。对于舌质来说,我只能告诉你一点,舌为心之苗,正常颜色是淡红的。凡是不是淡红的,都是显示君火已弱,相火已炙。舌质如果出现颜色的变化,都是阳虚,都是元阳已虚。这时候有相火上僭有余,可以显示红赤,相火不足可以显示淡红或者淡白。所以看病的时候要搞清楚有君有相,一身元火有正有邪,邪是不当位之火,不当位之火就得让它归位,使相火归位。右关脉不能浮,为什么呢?因为右关脉是三阳脉要敛降啊,往下敛啊,是不是?到右关部了,还敛不下来,这是什么现象?大家想也能想到,这是三阳之气该敛敛不下来了。火不能归土,土能暖和得了吗?脾胃里必是湿一片,阳气进不了土里头,所以关部一浮大了,就是脾胃寒了。如豆感,你这个豆感,关前偏浮如豆感的话,就属于阳气郁结在那了。阳气敛不得敛,郁结在那了。关后及尺沉弱,这个是关前有瘀滞了。左尺脉沉大,关前浮后沉,怎么左尺部脉沉大呢?阳气还郁在下面了?沉大,那是有力吧?这个你不能这么判断,关前浮后沉,这个不能那么讲,只能说脉的部位有这种现象。关部脉浮不会显得这么明显。前浮或者说后沉,不能用前浮后沉。你关部脉定准了,腕后高骨为关,一定要定准了。很多人,绝大多数中医大夫都定不准这个关部,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腕后高骨为关,摸着了腕后高骨,然后定关。高骨上的部位,就那六分,一般浮沉、大小、弦涩都是正在关上。关前关后,这个一般不好讲。这种脉象很少。人都是一样的,以高骨定关。关前浮而关后沉,只能证明阳气浮在上,就是寸浮而尺沉,是这么讲的。寸关的距离是同身寸的,个子高就远一些,个子矮呢,就近一些。

问:左尺大不是阴不敛阳?

答:明显搞错了,左尺大是阳不能出阴,是阴分为主,就是说阴中一点真阳升达不上去郁在下面了,这时候正好是要升达不是要敛。这时候你要用药敛的话,如果用药清的话,是典型的饮鸩止渴。对于急重病人来说,祸不旋踵。右尺脉大,你可以考虑他阴不敛阳。但是也得考虑元阳啊,右尺脉大往往是左尺脉大引起的,先是左尺脉大引起的。左边升不上去,然后堵住了,右边也敛不下来了。所以你要看清楚原因,左边升达,右边也收了,是不是?你要搞清楚原因,如果光是左尺部大不收的话,不光是左尺部,左关部、左寸部整个一连串上去都是浮象。

问:双关浮?

答:这很简单啊,这就是肝不升,胃不降,胆胃之气不降,肝脾之气不升。木郁土湿,木气郁遏,然后中焦脾寒湿。温中燥土疏木,可以来个桂枝白芍理中汤,黄芽汤吧,理中里头没茯苓。高骨关脉,双关浮、左尺脉滑就不一定了,滑为阴脉,应该考虑到是不是血瘀啊。阳气不升,郁在血分了,阴分瘀滞在下了,脉滑了,左尺脉滑的话,有时候可能是怀孕的脉象,然后月经来潮之前也可能会有。下焦有瘀血也会有这种脉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41045.html

更多阅读

《爱笑的天使》嫣然纪念CD之四个版本 飞利浦纪念套装 55cd

嫣然天使基金由李亚鹏、王菲因女儿创建,并每年例行的举办慈善筹款活动用于唇腭裂儿童的救治。嫣然纪念CD从第一届慈善晚宴送出,至今已推出四个版本:、。首版单CD:2007年,嫣然天使基金晚宴赠品,内收录《心经》、《金刚经》、《爱笑的天使

《极圣解脱大手印》之部分内容(一 解脱大手印baidu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第十四號公告)《極聖解脫大手印》第三世多杰羌佛自降世以來,因緣所至,分別在藏地、漢地及西方世界傳授了不同派別、不同程度的眾多佛法,但是,對於第三世多杰羌佛這一世所傳的最頂聖佛法《極聖解脫大手印》(簡稱《

《宫》《宫锁心玉》 古代结局对八阿哥太残忍了 宫锁心玉八阿哥

《宫》(《宫锁心玉》)里八阿哥(冯绍峰)和晴川(杨幂)在古代的结局太凄惨了,看完后让人心很伤痛。虽然后来八阿哥(冯绍峰)也穿越到了现在,两个人再次见面,但我还是对在古代他们两个的最后耿耿于怀。晴川(杨幂)为了救八阿哥(冯绍峰),同意了四阿哥(何晟铭

声明:《《四圣心源》脉法摘要 四圣心源》为网友糟老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