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板书设计

课题名称

最后的姿势

科目

教学对象

授课人

课时安排

语文

六年级

刘丹婷

第二课时

一、教材解读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文章编入第二单元“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单元,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他对学生的无私大爱。选文结合时代精神,体现了苏教版教材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勇于思索,对自己关注的话题特别上心,但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些欠缺,不过他们喜欢合作学习。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分析不够透彻,需要老师有效地进行引导点拨。学生思维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能够很快地把握住人物的品质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五、教学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在具有有多功能电教平台的教室;资源有《最后的姿势》PPT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入境,导入课文

谈话导入:

1、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这个悲怆的时刻,汶川地动山摇。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已逝去四年多,曾经撕心裂肺的痛苦揪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2、我们先来看几组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图片。这场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除了带来失去亲人的伤痛,还有无数热心的人们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发生在这场灾难中的感人故事------第六课:最后的姿势(深情齐读课题)。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板书设计

在此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巩固了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又很好的过渡到了这节课的教学。

二、品读课文,丰富英雄形象

过渡:日常生活中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个自然段主要表现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主要写谭老师对女儿关爱呵护,对工作踏实、认真)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谭老师是这样的一个人呢?拿笔画出来。

过渡: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

(1)默读谭文第二部分。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短短的六个字单独设为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既是当时自然景象的真实再现,也是预示灾难的降临。)

出示句子: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向同学们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a、引导学生抓住“意识到”、“来不及多想”、“就”以及他的语言来体会谭老师遇到突发情况的沉着、急中生智。

b、谭老师从哪里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一瞬间,整栋楼都摇晃起来!地震!

c、你能读出情况的危急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

d、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当时情况不妙甚至是情况危急呢?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指导学生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老师(板书舍己救人、忠于职守)出示句子: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引导学生抓住“立即”、“拉”、“撑”、“护住”等词语感受谭老师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总结写作方法:像这样正面写谭老师的语言、动作的方法,我们称为正面描写。

这段文字描写除了正面描写谭老师之外,还有环境描写(场景描写),请大家再次默读这段文字,找出场景用直线画出场景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场景描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1)“天空阴沉沉的。”我的心情也像天气一样,一场天灾即将降临。这既是当时的天气真是情况,更是一种暗示,悲剧即将发生。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情况危急,生死攸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谭老师选择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朗读,读出几个感叹号表示的紧急。这个场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情况越来越紧急了,谭老师没有离开,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保护学生。这个环境描写突显了谭老师的崇高品格。

(4)“地动山摇。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谭千秋老师遇难了。他“张开的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定格,成为永恒的瞬间。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了人生的价值。多么好的老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多么令人心痛。个别感情朗读,尊重学生的处理,只要能说出理由。

总结:这些场景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突显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3)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

让我们再回到5月12日那天下午,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5月12日那天下午2点多,他一如既往地在教室为学生们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这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谭老师用最后的姿势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那就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摘下我的翅膀,让它助你飞翔”,是爱,让他奋不顾身的用身体保护学生;是责任,让他的灵魂在危难当头折射出人类最伟大的光芒。

(4)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请同学们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中。齐读4—7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八至十自然段)。

过渡:当生命面临危险时,人的本能是保护自己,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谭老师却没有这样做,是他没有机会吗?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样说的。

(1)指名分段朗读第三部分。

(2)人们是怎样赞颂谭老师的?

例句:救援人员赞颂他,是因为谭老师宁可自己后脑被砸得凹下去,血肉模糊,也要张开双臂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是死保护学生的谭老师(从救援人员嘴里听说的)

 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谭老师(从其他老师嘴里知道的)

 一个讲课生动的谭老师,一个充满活力的谭老师。(从学生眼里知道的)

补充:谭老师是一位共产党员,特级教师,1957年8月出生,湖南省衡阳市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多好的一位老师,他永远活在学生的心中,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总结:这段不直接写谭老师的言行,而是从别人的嘴里、眼里来写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力补充,起到烘托作用。

(3)从人们的赞颂中,可以看出谭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回答板书:临危不惧,勇于牺牲)

(4)齐读第三部分。

4、学习第四部分

(1)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是否和老师一样,涌起了千言万语,请你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写你此刻的感受。

(2)交流、小结: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不仅震撼了获救的四个学生,不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你说说作者评论的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老师模拟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样子)

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镌刻在四位学生的心中,读(最后的姿势:张开……)。这最后的姿势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汶川大地震中,读(……)。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矗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读(……)

难怪人们会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这两点品读相关语句,特别精读描写谭老师护生姿势的一句,以突出重点。

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语句读一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情况,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客观原因。这部分重在让学生关注环境描写,重在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急以及谭老师的沉着镇静、大爱无私。

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前文三次出现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以他在大难之际,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实现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体现阅读与表达的紧密结合,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延伸,升华主题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瞻仰那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图片、音乐)

(拓展资料)

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

四川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20出头的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

向倩:什邡市龙居小学英语教师。向倩的遗体被发现时,她已被压断为3截。几乎碎成一团的上半身,张开的双臂下,紧紧搂着三个也已死去的学生。救援人员怎么也无法扳开她的双手,现场的武警官兵为之落泪,纷纷行起军礼。说到向倩,校长谢洪安的眼睛再次湿润:“向老师当时离逃生口最近,她在三楼给六二班上课,只需跨出教室门,再两步,冲到走廊,就能躲开轰然坍塌的楼板,从楼道逃生!”

26岁的袁文婷老师走了,离开了她深爱的讲台,离开了她留恋的世界,陪伴她的,只有几个地震时她来不及救出的学生!她走得那样的惨烈和壮烈,留给我们的是废墟中一个身躯的两截,一双巨大的双臂下还护着两个学生,这就是她最后的人生,最后的姿势!永远、永远地定格在这个世界。

小结:“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个老师,塑造和捍卫了我们所谓的师魂,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理由为这个灾难中的四川,灾难中的中华民族呐喊: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中国人民是坚强无比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挺起不屈的脊梁,在困难灾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手拉手心连心,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烙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拓展阅读,以加深感悟。

四、布置作业

搜集汶川地震中,让你感动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七、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

急中生智 临危不惧 舍己救人 忠于职守

(可歌可泣 感动天地)

八、课后反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40841.html

更多阅读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2012“千课万人”回来,我就想搬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他的组块教学法真的是常用常新、童叟皆宜,呵呵。但是,如何让这次的搬课更接地气,能给老师们更多的引领与启迪?我还真是动了一番脑筋,保留了薛特的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腾蛟一小林素君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板块一:复习词语,情境导入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故障 歉意毕竟 责任报三遍,同桌互批,及时订正【设计意图:复习是为了再次巩固,整体听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力,当场纠正是为了提高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效果】

转载 优秀教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原文地址:优秀教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作者:安乐闲人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感受藤萝的美。2、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3、学习本文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的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http://blog.cersp.com/index/1102080.jspx《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 朱则光【教学目标】1.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教学创意】1.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抓

声明:《《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板书设计》为网友自由彡分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