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蛤蟆_石竹斋_ 豆棚闲话

闲话蛤蟆

杨文闯

蛤蟆是我较为熟悉的一种动物。

小时逮过蛤蟆,出于无知与好奇。蛤蟆有呆头呆脑的憨,也有愣头愣脑的癫,一如陕西愣娃,宁可头断,不为瓦全。所以,蛤蟆这家伙不坏,很容易捉到手,到手又觉得有些不大好玩就随手放逐。蛤蟆也惹恼过我,夏天的早上天热得早,它瞪一双惺忪的小眼,趾高气扬盘踞路中,我急着往学校走,它拦路挡道,自然就被我一脚踢进路边的渠沟里,如同对占路的一块小石头。这是我欺负过蛤蟆,也不过如此,从小到大,除捕食过稻田里的泥鳅、黄鳝,从没杀害过蛤蟆也没吃过蛤蟆肉。村里的老辈人吓唬我们小屁孩,说蛤蟆身上有毒,跟青蛙一样是不能吃的,吃了蛤蟆变蛤蟆,吃了青蛙变青蛙,谁还敢有那吃念。每遇路上蹦跶的或大或小的蛤蟆,看它尖尖的脑袋上顶着两只小眼睛,我们就唱《数蛤蟆》的儿歌,乐此不疲: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乒乓乓跳下水,蛤蟆是个倒霉鬼。

蛤蟆外表看似丑陋,但其内在的东西则需要探知,蛤蟆丑陋不龌龊。作为动物,蛤蟆不会攻击或侵犯人类。有时蛤蟆蹦蹦跳到石头上,会摔一个跟头再爬起来,那憨态里有些不服输的愣劲,就像我们被石头绊倒了,爬起来也要踢那石头几脚解气。

史上关于蛤蟆最经典的,莫过于妇孺皆知的那句俗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是人类给它的封号,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命,蛤蟆和人一样在天地间享有生存的权利,也有做梦的权利,它痴心妄想,是本性,也是生存的欲望本能,不该被人类嘲弄。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全是丑化蛤蟆的,而是借癞蛤蟆比喻某些人的。寓意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只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异想天开,白日做梦。施耐庵在《水浒传》第101回写道:“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无独有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11回里:“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蛤蟆的中文学名叫蟾蜍,蟾蜍是蛤蟆的统称,也简称“蟾”,古代称“蟾诸”。民间年画中“刘海戏金蟾”的神话故事,说的即是蛤蟆。传说金蟾是东海龙王的九太子,它天生嗜金银财宝,对金银珠宝有敏感的洞悉力及挖掘力。虽然它吃金银吃到满身珠光宝气,还是贪吃,吃得常便秘。一次玉帝召见它,金蟾因便秘延迟,惹久等的玉帝动怒在它屁股上重击一掌,竟把金蟾的屁孔打塞了,塞了屁孔的金蟾照旧到处搜刮钱财,只吃不拉,而憋成精。一天遇上了法力高强、布施济贫的吕洞宾弟子刘海,打斗中被刘海打掉一条后腿,金蟾变成三条腿,“三脚蟾”由此而来。金蟾被刘海降服后,使出绝招助刘海发散钱财,造福世人,从此金蟾成为世人眼里招财进宝的“金蟾”。刘海得一枚金光夺目的金簪,用这枚金簪戏出了井里的金蟾,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俗语说:“家有金蟾,财源绵绵”。中国人图吉利,平民百姓家里也多摆放财神、菩萨等,金蟾也进入寻常百姓家,以祈财纳福。做小买卖的,在收银台或中堂财神位摆放金蟾,祈金蟾叼进财宝而生意兴隆。做贸易买卖的,在办公桌上摆放墨玉金蟾,祈金蟾吐宝而财源广进。公司在办公楼雕塑巨型金蟾,祈金蟾招财而财源滚滚,宏运当头,大展鸿图。于是乎,金蟾得到开发利用,有陶制、铜铸、木刻、石雕及玉雕等诸多种,门类齐全,造型各异,其中的玉雕最受欢迎。广东四会享誉“中国玉器之乡”,四会雕刻的金蟾价廉物美,种类繁多。:古代还有一种蟾壶,用蟾蜍造形的漏壶,做计时器用。

由此可见,蛤蟆是有文化内涵的。“蟾”在远古与嫦娥、月宫亦有关。古神话中认为月亮中有蟾蜍,有桂树,所以称月为蟾,并以蟾宫指月中的宫殿,蟾桂指月中的蟾蜍和丹桂,蟾兔指蟾蜍与玉兔,蟾轮、蟾辉、蟾光、蟾魄,指月亮之光。至于蟾宫折桂,用来比喻科举登第,金榜题名。

蟾蜍在典籍中,也屡见不鲜。《淮南子•原道训》载:“夫释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于使蟹捕鼠,蟾诸捕蚤。”汉张衡《西京赋》:“蟾蜍与龟,水人弄蛇。”《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洧水》:“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南朝梁刘昭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诸。”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西京杂记》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书砚。”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蟾桂骊珠,连岁有弟兄之美;鱼章象简,同时联父子之荣。”清赵翼《汪水云砚歌》:“想当搦管濡墨时,蟾蜍滴泪和墨砚淋漓。”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为子延师而供膳甚菲。邨中四五月间人多食蛙者,然必从市中买之。启新以蟾诸类蛙,而堦下颇伙,即命童子取以供师。”

古体诗词中,咏“蟾”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唐常衮《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缀帘金翡翠,赐砚玉蟾蜍。”唐李贺《巫山高》:“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闲。”唐罗隐《旅梦》:“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宋龚鼎臣《东原录》:“蟾桂三春捷,鸡林一国荣。”元元好问《蟾池》:“小蟾徐行腹如鼓”。明刘基《水龙吟•夜闻铜瓶汤响作》:“玉釭开尽丹葩,画檐深宿蟾蜍影。”清金农《东冈卧病》:“蟾蜍两岁照秋林,忽忽奚堪百感侵。”清赵翼《岭南物产图》:“蛤蚧脰能鸣,蟾蜍眉有毒。”清陈维嵩《虞美人•端午闺词》:“灵符颭上香云腻。绣虎钗头睡,守宫蜥蜴粉蟾蜍,还剩玄绡半捻裹蜘蛛。”可谓有幸折蟾桂,定叫前人身后看。

在古代的纹饰中,蟾蜍也不少见,殷商青铜器上亦有蟾蜍纹。战国至魏晋,蟾蜍一直被认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许多文人亦以蟾蜍为造型做砚台,置于书房。明清竹人在选择蟾蜍题材时,或取巧地利用竹根上的瘤节作为蟾蜍的眼睛,特别刻划出其背部疙瘩,极具巧思。“蟾”就这样被赋予一种象征意义,不论是在神话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与人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传说皇母娘娘开蟠桃会,邀请了各路神仙,包括蟾蜍仙。蟾蜍仙在皇母娘娘的后宫花园恰遇鹅仙女,被其美艳所倾倒,调戏鹅仙,遭鹅仙女呵斥并状告皇母娘娘。皇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嫦娥月宫敬献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罚其下界为蟾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看来也不全是空口说白话子虚乌有。

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有一种“气蛤蟆”,鲁南山区也有。这种气蛤蟆与常见的蛤蟆不同,是两栖纲姬蛙科中的一种狭口蛙,嘴巴小,个头也很小,体呈浑圆状,肤色黝黑发亮,以陆栖为主,长年隐匿在较深的土洞和潮湿的小石块下、杂草间。“气蛤蟆”最显著的一大特点,即人不小心碰到它,它会立时把肚子鼓起来,浑圆浑圆的。四肢撑着,头低着,眼睛红红的,像害了红眼病。样子乍一看像在跟谁赌气似的。若你故意再逗它,或戏耍它,它肯定会把脚撑得更高,肚皮鼓得更大,片刻工夫,肚皮薄得像透明的塑料纸,澄明瓦亮,让人担心手指一戳就会破裂。

“气蛤蟆”看起来就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随着它“咕咕”的呼吸,浑圆身体此起彼伏,头像乌龟一样缩着,两只明亮发光的眼睛不断闪烁,瞪着人,蹲在那里一动不动。气蛤蟆多在大雨后到积水的池塘产卵,从产卵到孵化约20天左右,气蛤蟆的进化水平比普通的蛤蟆要高。

我的老家叫“碗牛坝”,取名由来没人说得清,在大山拱围的秦岭怀抱里,小得就像一只不起眼的蛤蟆。但作为地理意义上的“坝”子,碗牛坝记录在县志里,在洋县地图上有位置,算是坝中之一,但比起声名显赫的蛤蟆坝,那就不值一提了。

蛤蟆坝位于河北与内蒙古交界的乌兰布统,地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有着北方村落的原始风貌。2003年闹非典我被困在塞外赤峰三个月,其间有幸去那里一游。蛤蟆坝是个让摄影人百拍不厌、常拍常新的去处。距红山军马场20余公里,沿去往经棚(克什克腾旗住地)的柏油路经桦木沟林区向西北进乡间土路,前行大约三四公里。蛤蟆坝也不算大,却妙在“天然”,南北走向、两山夹一沟的地势,隐在沟膛里,如果未知或不停车,即使从坝外经过也难发现。坝子是由低向高隆起的平缓坡面,三边是“沟”或低地,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坝顶是一片片白桦树,坝腰是一块块不规则的梯田,坝上点缀着姿态优美的老榆树,有一条一步即可跨越的小河,清澈曲折,是当地人饮用和牛羊等牲畜的水源地。山坡下,沟膛里,依山就势,散布着几十间茅屋草舍和少许的红砖瓦房,在树木的空隙里,木栅围成圆形或矩形的羊圈、牛栏。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刻意布局,却高低错落、疏密穿插、欹正相成,很符合宜居的美学原理。坝上炊烟袅袅,人来人往,鸡鸣犬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呈现一种古朴原始的田园风貌,俨然一处世外桃源。其独特的地理结构和人文环境,使蛤蟆坝四季优美。尤以秋、冬季最为迷人。秋季,山分五色,瓜果飘香,漫山红叶,流金溢丹,簇簇红叶与明黄的白桦叶融合一起,汇成浑然天成的图画,绚丽多彩。这时节,原本朴素无华的蛤蟆坝,就像一位身着华裳的新嫁娘,在路旁、山坡上,喜迎八方来客。冬季,蛤蟆坝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洗尽铅华,俨然一位气定神闲的隐士,曾经沧海,宠辱不惊。

几经打探,蛤蟆坝的由来不得而知,是否因为盛产蛤蟆无从考证。但蛤蟆坝成全了摄影界是不争的事实,中外无数的摄影者从这里拍摄的作品,在国内外影赛中摘金夺银。摄影人和游客的蜂拥而至,也使名不见经传的蛤蟆坝名扬海内。置身蛤蟆坝,初学摄影或是不会照相的人,不用为不晓得如何构图烦恼,这里的摄影元素十分丰富,只要按下快门,就是如画美图。有人专门为蛤蟆坝出了一本画册《一个北方山村的档案》,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北国小山村在开放大潮中的生活轨迹和历史变迁。就像从辛安走向海外的学者杨懋春先生写的《山东台头——一个中国乡村》,让黄岛闻名遐迩。 

蛤蟆的故事和趣闻不少。在美食中,有一款蛤蟆菜,是蔷薇科植物,生于向阳山坡荒地,春季抽茎时采挖,除去泥沙杂质,洗净切段烹饪。其根含鞣质、蛋白质、五氧化二磷;嫩苗含维生素C。性寒,味苦,常食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对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有食疗保健作用。还有蛤蟆炖土豆,是东北的一道名菜。山东菏泽的郓城县,有一道为人津津乐道的早点叫“蛤蟆”。当然,此“蛤蟆”非彼蛤蟆,是外观像蛤蟆一样伸着四条腿的面制品,内部是一个鸡蛋,油炸而成,口感醇香,色泽金黄。

《钧瓷蛤蟆砚》,是一部电影的片名,永生为“试验小飞机”缺钱发愁,却意外得此宝,想变卖后实现自己的“腾飞”梦想,女友刘婷却想用蛤蟆砚换钱后结婚,收获爱情与家庭。永生爹把“哈蟆砚”藏起来,想依仗“宝贝”光宗耀祖。婷儿的父亲刘大嘴闻讯,发话给永生:“他给我哈蟆,我给他闺女”。一家人各怀心事,也让小偷动了心思。一个考过电影学院自觉“怀才不遇”的杀猪哥们,偷觑上该宝物,精心上演一出走私发财美梦,最终未能偷天换日,却带上冷冰冰的“手铐”:早知坐监狱,还不如在家杀猪。刘婷坐上永生制造的“大花”号小飞机,在天空与太阳共舞……一个蛤蟆砚,演绎了一幕人间悲喜剧。

从科学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蟾蜍实际上是蛙类之一种,因为两栖纲、无尾目的成员统称蛙和蟾蜍,但无尾目远不止这两个科,其成员却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称谓。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光滑、身体比较苗条而善于跳跃的称为蛙,皮肤比较粗糙、身体比较臃肿而不善跳跃的称为蟾蜍,但事实上有些成员同时具有这两类的属性。全世界蛙科有50余属650余种,蟾蜍科有30余属350余种,分布广泛,遍布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

蟾蜍是适生能力很强的动物,生活于密林、高山、草原、甚至荒漠,中国最常见的两栖动物就属蟾蜍了。蟾蜍科中超过一半的种类都属于蟾蜍属,成员个体差异很大,世界上最大的癞蛤蟆,是生活在南美热带地区的海蟾蜍,身长达到25厘米,号称蟾中之王。足迹遍及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以及其他热带地区。这种雌蟾每年产卵38000枚左右,是两栖动物中产卵最多的一种。有趣的是,其蝌蚪却很小,仅1厘米长。而一些小型的非洲蟾蜍身长不到十厘米。蟾蜍虽大小差别大,相貌和习性却很相似,行动缓慢不擅跳跃,皮肤粗糙而高度角质化。

查百科名片,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属两栖纲、蟾蜍科。蟾蜍的别名很多,癞蛤蟆最有名,也称蟾诸、蟾、癞虾蟆、石蚌、癞格宝、癞巴子、癞蛤蚆、疥蛤蟆、癞刺等。我国较常见的为中华蟾蜍、黑框蟾蜍两种,也有花背蟾蜍、红眼蟾蜍等。通常生活在低海拔地区,长期与人类相生相伴,有很强的适应环境能力。中华蟾蜍体型大,也叫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十厘米以上,身粗壮,头宽大于头长,眼间距大于鼻间距,前肢长而粗,后肢壮而短。黑眶蟾蜍,体型略小于中华大蟾蜍,其眼睛周围有一圈突起的黑色,好像带着黑眶眼镜,所以得名。它的脚趾末端呈黑色,像擦了黑色指甲油。体色变异颇大,有黄棕色、黑褐色及灰黑色,有些还有不规则的棕红斑。通常黑眶蟾蜍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比中华大蟾蜍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后肢短。常见的蟾蜍,不过拳头大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南、华中及台湾等地。

春末至秋末,蛤蟆昼伏夜出,不期然可与癞蛤蟆遭遇。它白天隐蔽在住宅附近、稻田、泥穴、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清晨、黄昏及夜晚出来活动、捕食,常出现在池塘、沟沿、河岸、田坎、菜园、路边或房屋周围,尤其雨后活跃。捕食对象为蜗牛、蛞蝓、蚂蚁、蝗虫、蟋蟀、甲虫、蛾类、蝇蛆等。冬季到来,集群穴居,潜入水底淤泥或烂草里,用发达的后肢掘穴,在洞穴冬眠。也有的种群在陆地泥土里越冬,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的肝糖来维持新陈代谢。翌年大地气温回升到10~20℃,告别冬眠,进入旺盛的生命期。蛤蟆的皮肤较厚,可预防体内水分过度被蒸发和散失,所以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面不到水里去,在水里也能长久生活,是典型的两栖动物。

五到八月份,是蛤蟆的繁殖季节。春夏的夜晚,在长有水生植物的池洼,常能听到蛤蟆“咯咯咯”的叫声,快速短促,有的个体可以连续鸣叫;尤其雄雌蛤蟆相遇,叫声变得急促,当雄蛤蟆被其它雄蛤蟆抱错的时候,叫声变为“嘎、嘎”,短促而尖锐,意在警告对方:“我也是公的,不要碰我”。黑眶蟾蜍雄性间的竞争很激烈,会出现五六只雄蟾同时与一只雌蟾抱对的现象。雌蟾每次产卵量大约在5000枚左右,呈双行排列于管状胶质带内,卵带可长达几米,缠绕在水生植物上。温度在16℃时,蛤蟆即可产卵,若遇寒流或暴雨天气,三至四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二至三天内,蝌蚪开始进食,先以卵膜为食,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

在动物家族中,蛤蟆不是幸运儿,常被人瞧不起,认为它是低能儿。单从外表看,蛤蟆容颜确实丑陋,皮肤粗糙,后肢较短,行动笨拙,不善游泳,多数时间匍匐爬行,只有临危时才会短距离小跳,一般跳不出20厘米远。蟾蜍类中,除雨蛙科、树蛙科、丛蛙科善跳而且灵活,其它的蛤蟆都不善跳。蛤蟆尽管遭人误解,却像猫头鹰一样,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对农林渔牧业有益。据科学家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蛤蟆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是青蛙的好几倍。

蛤蟆形状像蛙,可不善跳跃,也不善呜叫,不像蛙鼓蝉鸣,入诗入画。蛤蟆遇到惊吓,会装死,躺着一动不动。据说,蛤蟆在黑暗的坑沟角落里听到人们瓜棚架下说它丑,又羞又恼,气得肚子鼓鼓的,直至鼓到腮帮上,就是气散不出来。蛤蟆爱吃蚊子,与蚊子是天敌,蚊子常常群起而攻击,把它周身叮得伤痕累累,更加难看。唯其硕大的嘴,暴突的眼,满身的蟾钮,有一股喜气、神气,平添一缕情趣,若不嫌弃它,也会发现它的可爱。

蛤蟆全身是宝。皮肤除头顶外,背面均布满大大小小的碜人疙瘩,全身的疣粒上都是色泽不同的角质刺,这是皮脂腺。鼓膜大而显著,在眼后有一对位于头侧上方特别大的突起腺体,即耳后腺,是蛤蟆有名的的毒腺。这些腺体分泌物,经过采集制作即为“蟾酥”,是我国紧缺、名贵的药材。蛤蟆在入药方面,也比青蛙高出一筹,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一种经济动物,其皮、头、舌、肝、胆均入药,造福人类。“蟾酥”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我国著名的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六神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都以蟾酥为主要原料。蟾酥在国际药材市场上声望极高,价格达每千克2000元以上,且呈继续上升趋势。每年为人类创造巨额财富,并让数以万计的人群拥有健康的生活。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癞蛤蟆的性味、主治等内容。制作“干蟾”,是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在夏、秋季捕捉,先采去蟾酥,然后将它杀死,直接晒干(东北、华北);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华东、中南、华南)。这种干蟾,商品称为“蟾”,除去内脏的叫“干蟾皮”。

蟾衣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药用为蟾蜍的角质衣膜。孙思邈称:“蟾蜕(衣)除恶肿,神也”。李时珍《本草纲目》:“蟾衣乃其蓄足五脏六腑之精气,吸纳天地阴阳之华宝,如若获之一,一切恶疾,未有不愈”。传统中医认为蟾衣有解毒消肿、止痛、辟秽浊之功效,广泛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现代研究认为:蟾衣主要含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质及蟾蜍毒素,具有强心、升压、抗炎作用,蟾毒配质还有麻醉作用。蟾衣临床,可抗肿瘤、抗病毒等,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肝炎、带状疱疹、肝腹水、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疑难杂症。

关于蟾蜍蜕衣一说,传闻很多,但很难亲眼所见。经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盛夏暴雨夜,蟾蜍借雷鸣电闪蜕衣,边蜕边吃,蜕完吃尽,故极难采获,应用于临床。难怪医圣张仲景称:“蟾皆拾,衣不现,奇也”。

古代典籍中,对蛤蟆有毒亦有记载。《别录》:“有毒”。《日华子本草》:“凉,微毒”。《本草蒙筌》:“味辛,气凉,微毒。”《医林纂要》:“辛甘咸,寒”。

闲话蛤蟆_石竹斋_ 豆棚闲话

对蛤蟆的药用功效,典籍记述甚多:《四民月令》:“治恶疮疽”。《别录》:“疗阴蚀,疽疠,恶疮,猘犬伤疮”。陶弘景:“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本草拾遗》:“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脍食之,频食数顿”。《日华子本草》:“破癥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本草蒙筌》:“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罯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煨熟啖,杀疳蚀成癖”。《纲目》:“洽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本草正》:“消癖气积聚,破坚癥肿胀”。《本草备要》:“发汗退热,除湿杀虫”。《医林纂要》:“能散,能行,能渗,能软,而锐于攻毒。主治痈疽疔毒,杀小儿疳积。剖其腹合肿毒上,三易则毒可消”。《本草再新》:“治疮疽发背,小儿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动风惊厥”。《本草再新》:“入心、肝、脾、肺四经。”《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疳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纲目》:“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

典籍里对蛤蟆的名字,也有订正。《本经》:“虾蟆——名蟾蜍,误矣”。《本草拾遗》:“虾蟆、蟾蜍,二物各别,陶(弘景)将蟾蜍功状注虾蟆条中,遂使混然,采取无别。今药家所卖,亦以蟾蜍当虾蟆。且虾蟆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解作呷呷声,在陂泽间,举动极急;蟾蜍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能作声,行动迟缓,在人家湿处。”沈约《宋书》:“张收为制犬所伤,人云宜啖虾蟆脍,食之遂愈,此亦治痈疽、疗肿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古今诸方所用虾蟆,不甚分别,多是蟾蜍,读者当审用之,不可因名迷实也”。

现代医学和药典亦多概述,如华夏出版社《中华医药全典》:“蟾衣毒较轻,主要用于疮疡肿毒及小儿疳积。现代常用治肿瘤”。远方出版社《中草药大全》:“蟾衣可治癌、白血病、淋巴瘤等”。上海科技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学》:“蟾蜍,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编《癌症独特秘方》:”蟾皮性味腥、凉、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胀、主治各种肿癌。1999年经上海交大量子医学检测,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山东中草药手册》:“强心利尿,镇痛。治水肿腹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哈蟆油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

哈蟆油是明清时期医学专家推崇的,驰名中外,系雌蛤蟆输卵管的干制品,并非脂肪。宋代苏颂《本草图经》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均有记载。哈蟆油在清朝被誉为“八珍之首”的上等宫廷贡品,现今在《中国药典》载为药材。在中国南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亦习惯将哈蟆油称为雪哈。经实验鉴定,蛤蟆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蛙醇,内含的一般天然营养成份主要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无氮浸出。蛤蟆油性味甘咸微温,用于肾虚精髓不足,眩晕耳鸣,精力耗损、记忆力减退;妇产出血、产后出血、产后缺乳及神经衰弱等症。中医认为,可治疗“小儿赤血、肿疮脐伤、止痛、气不足、去劳劣、解势毒、利水消肿、虚痨咳嗽”等。同时是一种美味食品。其中大部分为蛋白质,并含糖类、脂肪、磷、维生素A、B、C等成分。可蒸食、煎汤或作丸服。

内服善攻,外敷善拔。综合看来,蛤蟆有解毒、止痛、除热、散肿、镇咳、祛痰、平喘、消炎、破瘀、活血、消积、疏滞、利尿、镇静、壮阳、抗感冒病毒等诸多功效,可治疗许多疾病,如肿毒、咽喉肿痛、龋齿痛、小儿疳疾、慢性气管炎、白喉、炭疽、恶性肿瘤、肝腹水、麻风、白血病、肝硬化、小儿疳积腹大、小儿泄痢、疔疮、恶疮、臌胀、水肿、痈肿、疽疬、恶疮、外阴溃烂、心力衰竭、恶疽疮、蝮蛇咬伤、狂犬咬伤、小儿失音不语等,对胃癌抗疲劳、增强性功能、降血脂、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滋阴养颜、美白皮肤、补血安神、平喘润肺、心神失养、烦躁焦虑、神经衰弱、夜睡不佳、失眠多梦、大手术后功能失调、肺虚久咳、先天贫血、体质虚弱者,对需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可迅速补充高蛋白,增加白细胞恢复体力;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配合化疗、放疗,不仅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对乙肝大三阳、小三阳转阴,能迅速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人本代谢自然平衡。提高机体耐力及抗应激能力,改善脑组织细胞的供氧及利用氧能力。

地球村环境污染,使野生蛤蟆资源锐减,加之药用和食用范围日益扩大,需求量有增无减,人工繁养蛤蟆、采集蛤蟆是唯一的途径。人工饲养繁殖蛤蟆,比其它蛙类容易。我国南北方先后开展人工养殖蛤蟆取得成功,养蟾取酥,养蟾取衣已变成现实,不再是神话。现代科技掌握了蟾蜍的蜕衣规律,利用特殊的蜕衣工具,可顺利获得天然蟾衣。传统的方法是将蛤蟆直接剥皮,然后加工成蟾衣。一只蟾蜍只能加工成一张干蟾衣,既浪费资源,又降低经济效益,且费事费时。采用新技术后,使蟾蜍象蛇一样,年年可脱皮,每年可脱3-4次,并且不影响养殖蟾蜍的健康生长。由于各地加工方法不同,蟾酥一般分为片蟾酥、团蟾酥两种。蟾衣作为中药宝库中一味新兴药物,通过对蟾衣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深加工,研制出了一批新型成药及注射剂,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蟾衣是一种能治恶肿等疑难杂症的天然妙药。特别能抵制癌细胞扩散,抑制癌细胞生长,对乙肝、肝硬化、肝腹水、白血病、疔、疮、乳房瘤、骨结核、骨髓炎、小儿疳积、痨热等数十种疾病都有显著治疗。

现如今蛤蟆成了市场抢手货,除药用外,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餐桌上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请爱护蛤蟆,也为蛤蟆正名。

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

多年在城市行走,远离了泥土,多年很少见着蛤蟆了。

当疯蛤蟆作为一个网友的网名从黄岛论坛冒出来,引起我的关注。时值胶南与黄岛合并胶南论坛何去何从的风雨飘摇之际,“疯蛤蟆”作为新人,似乎带有恶搞的那么一点旁门左道的邪气。也无可非议。

这只疯蛤蟆,还真有点飙,一阵横冲直撞,招摇过市,《疯蛤蟆疯旅游、疯游天下之台儿庄》、《疯蛤蟆游四川——,图说自贡》、《疯蛤蟆打嘴巴,台儿庄不去啦!》《疯蛤蟆游记——别四川》、《疯蛤蟆疯游天下之图说西安》、《疯言疯语疯蛤蟆,疯蛤蟆自驾闯天涯》《疯蛤蟆色眼看车展》、《疯蛤蟆不受拘束的日子,才是自己的生活》等,渐露头角,引得网友瞩目。

“疯蛤蟆”是他自谓的,一个疯字,一个疯子,都是需要点阿Q精神的,这不同于井蛙观天,到有点皋鸣九天。

到了现实中,疯蛤蟆依然以蛤蟆自居,憨厚朴实。他说他是“蛤蟆嘴”,嘴上有毒。第一次见蛤蟆,不是他嘴毒,而是他的高鼻子,让我印象很深。看起来,蛤蟆是粗人,却端庄正派,后来看他写怀念奶奶的一篇文章,让我难以置信,他竟然粗中有细,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这与他的“蛤蟆嘴”无关,也许与他的高鼻头有关。美国人编写的一本命理书上说:“一般有贵族气质的人,鼻子在脸上的位置都比较靠上”。

8月10日,蛤蟆组团游西安,我搭他顺风车回了一趟老家,与疯蛤蟆前后有三日相处,同室睡了一宿,大约对蛤蟆有了一些认识,生性耿直,敢说敢为,才思敏捷,风趣幽默。

“疯蛤蟆”显身黄岛论坛,兴风作浪,是他性情使然。

自然界的蛤蟆走红网络,也成为新闻。2012年4月29日,南京市江心洲洲泰村万余只蛤蟆大聚会。两年前,江宁甘泉湖也发生类似情况,数十万只小蛤蟆集体出动,占满半条路,引起居民围观。2013年4月4日上午和下午,成都十陵镇太平村和青白江城厢镇杨家店,数万只蛤蟆排成长队,“聚众游街”、“霸道”横行……作为两栖动物,蛤蟆有到陆地生活的习惯。从蝌蚪变为蛤蟆,小蛤蟆在水中无法觅到足够的空气、食物,需要爬出水面寻找新大陆。小蛤蟆出现于街市,属炎热季节蟾蜍由蝌蚪成蛙过程的正常迁移,它们像人一样,也在寻找宜居的处所,不足为怪。

由此及彼,“疯蛤蟆”的出现,让我多了个朋友,也让黄岛论坛多了一个人物。网络是虚拟的,人是真实的,人原本有两面性或者多面性,就像宇宙有白天和夜晚。原本一切都是说不清的,也不需要说清。

2013年9月9日一竹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40731.html

更多阅读

登山鞋哪个牌子好_登山鞋推荐 国产登山鞋什么牌子好

登山鞋哪个牌子好_登山鞋推荐——简介现在,登山活动越来越流行了,市场上登山鞋琳琅满目,多种多样,让新手们目不暇接的同时也非常的困扰,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登山鞋,是防水还是透气?防滑还是耐磨?……在众多的因素中,我为新手朋友们推荐选

郑板桥的题竹诗_石竹斋_ 郑板桥的竹画和竹诗

郑板桥的题竹诗杨文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去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稔熟的咏竹诗,是与汪士慎、李鲜、金农、黄慎、李方膺、罗聘、高翔并称为“扬州八怪”的清代文人郑燮所作。郑燮,字克柔,号扳桥,出身书香门

声明:《闲话蛤蟆_石竹斋_ 豆棚闲话》为网友你丑你先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