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力合:从担保到金融服务
作者:张兆慧
这是一匹不断进化的黑马。
---->在《创业家》2009 年1月报道中新力合的时候,他们刚刚探索出信贷担保的“桥隧模式”,并通过投资式担保等创新手段发起了行业变革。如今,将近三年过去,中新力合又变身为一家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公司。
---->实现这种转变的根本在于,中新力合选择服务的对象,是银行甚至民间资本都鲜少问津的创业型小微企业。在引入“第四方”模式,并在帮助小企业融资上打开突破口后,中新力合的转折也由此展开。
---->9 月28日,杭州天气正在转凉。第二天是浙江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后简称科技金融公司)开业庆典。为这天,董事长陈杭生已经忙活了9个月。
---->这是全国首家科技金融服务公司,由浙江省科协、中新力合、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及各市县科技部门联合成立,中新力合占股60%。公司主要客户为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同时又面临融资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然而,当今年年初省相关部门找到他们,商谈解决上述问题时,一切似乎都是未知数。政府部门最初的想法就是成立一个简单的科技金融企业,但如何解决融资问题,规模做到多大,在什么范围内做?一系列问题促使双方不断沟通、磨合,最终的模式逐渐清晰。中新力合原先是一家担保公司,只是和厅属企业合作。如今,中新力合的目标是搭建一个服务平台,提供针对创业企业需求的综合服务,并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
---->从年初开始,中新力合引入IT 团队,进行信息化建设,预计将在年内完成。7月初,中新力合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为一家集金融、信息、网络“三位一体”的公司,并通过网络手段来解决企业融资服务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套系统从客户背景、特征汲取,到判断客户风险、偿贷能力,能快速做出放贷规模的决定,还能贷后跟踪,推介其他产品,直到最后客户还款。这一整套流程,可以看成一个大的平台化的CRM。原来可能200人服务2000 家企业,通过流程的固化,就能服务5000~10000 家企业。”中新力合投资人,恩颐投资董事总经理蒋晓东如此评价正在进行的IT 建设。
在他看来,中新力合关注的小微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公司运作模式的不同。“(小微企业)不可能有非常健全的报表,能抵押的资产也非常少,每笔贷款资金也非常少,你不可能像银行那样去调查它。但这些企业数量非常大,探索出一个合适的模式去服务它们,最后还能不亏本,这就是中新力合过去几年在干的事情。”
中新力合的一个客户让他印象深刻。“一个杭州的牙科诊所,四个医生出来做的,做得还不错,但只有一家店,一年营收有两三百万。他们只想贷50万元,也承担不了多少利息,连民间资本都不碰这种企业。”
通过担保杠杆,中新力合从银行和政府调动资金,蒋晓冬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比如这次政府虽然出了1.2亿元,但这是撬动其他资本的杠杆,能把资本投入到原来根本不会去投的领域,从而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
从去年开始,在整合各种“第四方”甚至“第五方”资源的过程中,由于意识到环境的变化,中新力合就跟银行配合服务了众多科技类、新兴产业的企业。今年上半年,中新力合服务的企业91%都是完全没有抵押的纯信用企业,但坏账率非常低,月担保收入超过1000 万元。
“这两年我们风险反倒是低了,我们也在分析客户的行业分布,越是银行工具比较少的行业,反倒是安全。”陈杭生分析。
作为行业先行者,中新力合没有其他经验可借鉴,而未来的具体操作模式也仍然需要实践和探索。陈杭生表示,科技金融公司仍会从熟知的领域起步,在为客户提供担保、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同时,利用多年积累的综合资源,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设计各自的配套服务。
2010 年9月,中新力合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服务于创业型小微企业,继承以往在担保业务中“第四方”的经验,集聚各种资源实现目标,在陈杭生和他的投资者们看来,显然是实现上市的“通衢模式”。(创业家2011年12月)
商业模式创新案例21:
中新力合——结构化解决思路云融资服务平台
1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Uni-PowerGuaranty,简称UPG)主体成立于2004年5月,于2006年8月开始正式运营,现注册资本为4.17亿元,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以融资担保为主业的中外合资融资服务企业。
UPG中方股东主要由仁泰投资(以公司管理团队为主的持股公司)、美都控股(国内上市企业),信达资本等10家机构组成。
而UPG外方股东则包括:
--NewEnterpriseAssociates(简称NEA)。系美国1978年创建的最大最活跃的创投基金,也是美国三家被收入“全球私募基金名人堂”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
--SVBFinancial Group(简称SVBFG)。SVB FinancialGroup是1999年成立的美国一家受人尊敬金融和银行控股公司,是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Bank)的母公司。
短短4年多时间,公司注册资金从最初的2000万元增至4.17亿元。尤其是在2008年初,成功引入首轮外资,联姻NEA和SVBFinancialGroup。与这两家分别在培育、挖掘成长型中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识别、处理等系列环节上具有成熟经验和国际视野的外资股东达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疑让中新力合在融资服务领域实现了真正的“硅谷经验、浙江实践”。
当前中新力合主要向小企业提供担保业务、融资业务、理财业务和咨询业务等一体化的融资服务。先后提出并创立应用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桥隧模式”、“路衢模式”及“云融资服务平台”等模式,在经营理念上颠覆传统模式,以持续的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来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中新力合在经营风险的同时经营价值,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整合配置,为客户提供最佳融资方案和最完善的配套服务,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2 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中新力合以担保起家,但异于传统担保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一家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企业。
2007年初,中新力合在全国首创架接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隧模式”,在传统的“担保、银行、中小企业”三方关系之外导入第四方,由其承诺对企业的偿债风险实施购买股权、注入现金流等积极措施,从而有效规避成长型小企业破产清偿的危机,最大限度保留企业的潜在价值。
2008年开始,中新力合又以“桥隧模式”为思想源头,再度推出升级版的“路衢模式”,并由此衍生出“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系列产品”。进而从原本的传统信贷融资“风险分担方”,转而走向融资服务市场的“前端”,成为一名资源整合者、产品设计者及市场推广者。
2010年,基于运营的“浙江省小企业多方服务平台”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趋势,倾力打造和构建“云融资服务平台”。
一次创新:引入“第四方”,“桥隧模式”诞生 。
在传统的担保模式下,一旦企业出现违约情况,通常会采用简单的破产清算。然而,多数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充足的可抵押实物资产,简单破产清算后的债务偿付率不高,而担保公司作为剩余风险的承担者,势必要面对高额的代偿金。基于这样的一种风险控制模式,仅仅依靠担保机构作为所有代偿风险的承担者,不仅不利于担保行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从根本上制约了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增信的意愿。
凡事所见,一分为二。这些很难满足信贷市场要求的轻资产中小企业,却常常因为其创造了新型商业模式,而具有相当可观的附加值和极高的未来成长性,在资本市场上深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坚持“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机构,往往在那些创业初期的企业价值尚未全部彰显之前,就敢于投资,获得先手之利。
正是因为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不同的机构偏好,让中新力合萌生了有效架接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念头——“桥隧模式”由此诞生。该模式颠覆了以往由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交易的传统担保融资模式,引入第四方机制(业界相关者:包括风险投资公司/上下游企业等),以某种形式承诺,当企业现金流发生未预期的变化而导致财务危机发生,进而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第四方将以股权收购等形式进入该企业,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用以偿付银行债务,并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规避了破产清算,从而最大可能的保留企业的潜在价值。
与其说“桥隧模式”是一个产品,不如说“桥隧”是一种思想。该模式给初创企业以股权增信、实现债权融资的机会,一方面连通了企业和银行的“桥”,也打通了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隧”,真正构建起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桥梁和隧道,使得高附加值和高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够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增信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相应举措,来满足对应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顺利地实现信贷融资,从而在真正满足成长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有效帮助了风投机构实现了目标企业的潜在储备。第四方的介入,真正意义上架起了沟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隧作用,并且为银行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构建起“第二道风控防线”。
“桥隧模式”成功破解了传统担保模式中三方不合作的“囚徒困境”:担保公司地位被动、收入渠道狭窄、风险过于集中;银行流动性贷款过剩、交易成本过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不规范。不合作的博弈使得三方均面临困境,而“桥隧模式”中积极引入的第四方,打破了之前三者僵化的合作机制,形成全新的动态平衡利益体系,银行敢放贷、担保愿增信、风投有目标、企业能融资,一举扭转“囚徒困境”,实现四方共赢的“帕累托最优”效应。
以“桥隧模式”的第一个案例共合网为例,软银和鼎晖有意向投资,但外汇进入国内需要半年到9个月,中新力合借助“桥隧模式”帮其从浙商银行获得 500万贷款。在成长初期,即获得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后,共和网快速发展,随后软银、鼎晖和集富亚洲在一年内先后两次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共计2500万美金,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共和网的飞速壮大。如今,共合网已化身为中新力合的“第四方”,共同开发广告信贷业务,将彼此之间的合作经验提炼完善,推而广之,帮助更多小企业健康成长。
在这个案例中,不仅共合网的贷款违约风险被降低,担保机构承担的代偿风险被有效化解,在一定程度上,也释放了银行的风险,使参与的各方达到风险收益匹配,实现了共赢。
而在这个投贷联动模式里,风投扮演的角色就是为企业做部分担保——他们的眼光、经验、专业能力,会比一般的担保公司更能准确判断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潜在价值,从而有助于担保机构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中新力合还引入企业的上下游作为第四方,利益相关方往往更了解这个企业的真实状况,进一步减少了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综上不难看出,“桥隧模式”有效形成了一种四方共赢的局面:
首先,对于银行而言,在全面开放的金融大环境下,挖掘中小企业贷款市场潜力是银行追求竞争力所必须面对的。第四方的导入,使得银行变现和发掘违约企业的潜在价值的业务分离出来,并打包给第四方,从而提高了企业价值潜力变现的概率,最终降低银行坏账损失率的发生。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桥隧模式”的合作框架下,只要企业预期的现金流没有出现异常,则其可以实现在不稀释股权的同时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债务融资;而当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未预期的变动,从而使企业无法偿付银行贷款面临破产清算时,第四方的介入确保了企业的持续经营,从而最大可能的保留了企业的潜在价值。
再次,对于第四方而言,寻找、投资具有高价值潜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是风投机构存在的首要目的。“桥隧模式”的实施,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进入高价值潜力和高增长企业的可能性,由于进入时机的特殊性,也使得第四方可以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目标企业的权益份额。并且,第四方可以通过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可以进一步降低寻找优质潜力企业的搜寻成本。
最后,对于担保公司而言,“桥隧模式”的利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桥隧模式”使原本无法实施的贷款担保业务得以实现;二是第四方的导入,特别在财务危机时以股权投资等形式注资违约企业,将有力地降低了担保公司代偿的风险;三是“桥隧模式”降低了担保公司所承受的或有风险水平,从而极大提升了担保机构积极助力轻资产中小企业融资的热情。
二次创新:由“桥隧模式”到“路衢模式”。
2008年9月,中新力合与杭州西湖区政府合作,推出了首支西湖区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平湖秋月”,公开发行规模为5000万元,投向西湖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20家中小企业。这就是中新力合“路衢模式”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债权基金的雏形。
所谓“路衢模式”,形象比喻就是将各类金融资源(担保、信托、投资)、各个市场主体(担保公司、信托公司、银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者等)和政府主体通过有效的融资模式链接起来,构建起条条大路、座座大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途径。其基本运作方式是:由信托公司发起信托计划,所发行的信托产品由政府财政资金(或专项引导基金)、社会资本等共同认购,所募集的信托基金将投向经过信托顾问筛选出来的、能够体现政府扶持意愿、且符合特定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优质中小企业。
“路衢模式”(即一对多的小企业抱团借债融资)是在原有“桥隧模式”(即一对一的单家企业贷款融资)基础上经过二次创新的升级版本,这个模式的运作复制性强,尤其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很有社会意义,是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由其理念而创的具体融资产品,即为如“平湖秋月”这样的“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形式灵活。不局限资产规模、抵押限制等常规融资条件,实现成批次的小企业融资。
2、资金来源多元、体现政府扶持意图。大大改善目前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困境,通过政府的引导,将社会资金合法浮出水面,名正言顺地为小企业服务。
3、资金使用期限长。成功地改变目前小企业几乎无法获得一年期以上长期融资的困境,提高企业资金统筹降低周转风险。
4、企业融资成本低。由于有政府财政资金或者专项引导基金的支持,且在信托产品设计上不要求资金回报,大大拉低了小企业接受信托贷款的融资成本。
这种模式延续了“桥隧模式”引入“第四方”的思想,同时又突破了原有模式的局限,以政府财政作为引导资金,以信托为平台,动员了政府、信托、银行、社会资金、风险投资等资源,搭建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企业间四通八达的网络。这种方式既保障了政府财政引导资金的安全,又以政府公信力为核心,为整个计划增信,有效激活了相关机构和社会资金的参与热情。
“桥隧模式”打通了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的割裂,但这种方式必须建立在风投与贷款企业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属于“一对一”的方式,无法实现大面积批量化的推广。而“路衢模式”则构建起网络状的资金融通体系。它不仅动员面更为广泛,而且将风险投资对单个企业的认可这一合作前提,改变为对一批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整体认可,演变为“一对多”的模式化产品。
2009年1月,基于“路衢模式”的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二期产品——“宝石流霞”,正式发行,为长久以来受困于融资难题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6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宝石流霞”以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和政府资金的放大作用为基础,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多种机构积极介入,同时使得社会资金合法浮出水面,凝聚多方力量,共同为杭州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此外,“宝石流霞”还联合相关银行帮助企业持续解决融资问题,同时联合专业股权投资机构,积极推动企业的股权融资。从而实现资本市场与债权市场双管齐下,合力助推企业快速升空。
和传统的担保模式相比,路衢模式体现出了独特因子的组合:一是“主动”的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形式,与桥隧模式相比,融资参与主体得到了扩大;二是政府财政资金发挥引导功能,有效吸引了社会资金的参与;三是实行结构化风险控制,预先采用的合理分层设计,从而实现不同主体对风险收益的差异化需求;四是主模式的标准化与通道发散性设计的结合,既实现了路衢模式推广的畅通无阻性,又实现了衍生产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更好地体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扩大融资主体面,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次创新:打造“云融资服务平台”,构建小企业综合化融资之路。
如果说“桥隧”、“路衢”这些模式反映的是中新力合在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端”上的创新,那么“浙江省小企业多方服务平台”及其升级版的“云融资服务平台”的出现则体现了中新力合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上的又一创新,一次跨越式的创新。
云融资服务平台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被标准规范化的金融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开放的云金融服务池向中小企业客户按需提供金融服务。云融资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各种金融服务资源都可以按接入标准自愿接入,每个中小企业都可以定制化地将自己的状况和需求按标准向云融资服务平台展示,金融服务资源与中小企业之间是以一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在云融资服务平台以IT化的手段快速匹配对接。
图3-1云融资服务概念图
当云融资服务平台逐步打造完善之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将变得异常简单,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深层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极大程度的解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新力合正在打造的云融资服务平台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整合一些金融机构,单纯的将一些金融产品的特征加以梳理和提炼,其神韵在于研究一种能够准确表达中小企业状态的标准语言,这种语言能让匹配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机构能够快速读懂中小企业的价值所在。
目前中新力合正借鉴AlexanderOsterwalder博士提出的商业模式九要素模型,结合多年来中新力合积累的中小企业数据和中新力合评判企业信用风险的专家能力研究基于商业模式九要素的中小企业表达式。
图3-2商业模式九要素框架模型
另一方面,中新力合正在打造的云融资服务平台所接入的金融服务范围极广,这也是云平台、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所在,即开放性,自发性。从当前情况看,所接入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三类:(1)传统资金解决渠道,如银行、投行、创投机构等;(2)民间资金解决渠道,小额贷款公司、天使投资人、民间资本等;(3)信用评价增信服务,如第三方调查机构、担保公司等。随着平台建设与运营的加深,由于平台开放性、自发性的特点,未来接入平台的服务机构将会越来越多,其中甚至会存在目前无法想象到的机构,而这才是平台真正的魔力所在,开放性所支撑的自增长模式。
更深一层次,云融资服务平台除了支持金融服务的自发性接入之外,还会对接入平台的各种性质的服务提炼其真正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产品。即,中新力合正在研究各项金融服务的偏好,通过这样的研究,未来的云融资服务平台可以将接入云的各项服务有效分类与定位,最终达到云内的快速准确匹配。
中新力合正在打造的云融资服务平台简化逻辑图如下所示:
图3-3云融资服务平台逻辑图
如上图所示,中新力合正在打造的云融资服务平台不仅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更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这里的学术价值在于用商业模式九要素模型来表达中小企业,一旦成功,将对200多年来单纯用财务报表的形式来表达企业形成一次革命性的进步。这里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商业模式九要素模型将使各类金融机构快速读懂中小企业的核心价值,这将极大地降低整个金融行业在针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时产生的交易成本与沟通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福利。二、在打造云融资服务平台的过程中,中新力合将牵头设计大量云平台的标准接入协议簇,这些协议簇的开发将促进整个金融行业通过IT系统的相互协作,这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效率提高将是一次良好的促进。
相信,伴随云融资服务平台的打造,我们将整合中小企业成长中融资链上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对于企业整个供应链及上下游,能够用资金连通起来,实现资金的互联网。相信,以承载金融的信息技术实现的云融资服务平台必定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各项融资需求,从而促进中小企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相信,通过在服务平台中引入增信系统、交易系统、竞价系统,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信用体系,积累小企业评估模型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基础,必定能为解决困扰金融业已久的小企业评估难问题有效助力,从而最终助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商业模式小结
融资问题历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民营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浙江省,中小企业对融资需求显得更为突出。中新力合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围绕“服务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在成立的几年多时间里先后做出了国内融资领域的多项突破性创新。结构化设计的“桥隧模式”、“路衢模式”及“云融资服务平台”等模式的推出,为我国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题提供了实质性的有效解决之路,并成功地为大批具有高成长性、高增长潜力的企业及符合政府产业导向的新兴产业开辟了全新的融资渠道。这是一种产品创新,更是理念创新、机制创新。
当下,金融服务产业处于一个快速而广阔的发展阶段,中新力合重视管理创新与服务创新,以创新性来获得外部客户及提高内部经营水平,使得自身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保持和创造竞争优势。中新力合将持续围绕“云融资服务平台”打造核心商业模式,直面需求并促进配套服务模式的持续变革与提升,优化集聚的金融服务资源群内的专业分工与合作。以金融服务的产业链为基础,以价值链为依托,达到资源的各司其职,实现分工与合作互动,进而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实现金融服务产业的集群式价值网络的服务模式,堪称浙江为小企业创新金融服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