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研读与优秀答卷赏读 投身强军交出满意答卷

上海卷

【考题】

(2014·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70分)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审题现场】

这个作文题目说了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好像有点敏感。我佩服命题者的大胆。用了穿越沙漠的比喻,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这是有强制性的,也是不自由的,但穿越的道路与方式,可以自由选择,这又是自由的。这等于说,不自由中有自由,自由时也该有一些不自由。这么辩证,滴水不漏,我佩服命题者的智慧。

向往自由是人的本性,而自由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因而必须有所节制,有所约束,所以我想,就以“为了自由的束缚”为题吧。

稍稍整理思路,我决定这次作文一开篇就要将题意解说清楚,随后具体说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主体部分是:先写自己的高三生活,今后报考什么大学,是我的自由选择;但必须经过努力学习,然后参加高考,这又是不自由的。但是如果单这点内容的话,文章显得太单薄,再举一些事例作论据。

这样一来主体部分就有五六百字了,再总结一下,提出怎样解决自由与不自由这对矛盾,一篇观点鲜明、结构完整的作文就完成了。

【考题研读】

六年来,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都属于新材料作文。而那些作文材料,语言简洁朴实,意象鲜明,仔细琢磨却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哲理。可以说,上海卷作文命题有着思辨和人文两大特色,而2014年则又多了一份诗意,在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中独树一帜。

第一,诗意中蕴思辨。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材料是富有诗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材料叙述的角度为第二人称“你”,而不是“大家”,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和使人身临其境的真切。阅读材料时,很容易进入思考写作的情境,与命题者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精神的互动。②“穿越沙漠”的叙事,很容易唤起写作者对其意境的联想和想象。思考穿越沙漠的道路与方式、时间与地点、环境与伴侣等。进而可以联想到高中第二册教材里出现的《走出沙漠》、三毛与撒哈拉沙漠的种种故事。

当然,这样的诗意中氤氲着浓郁的思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材料本身具有思辨性。对于人生或社会发展困境的“这片沙漠”,人们的选择具有两重性。必须穿越,这个无法选择;而穿越的道路和方式,乃至时间、地点、对象,这些可以选择。“你是自由的”与“你又是不自由的”,在肯定与否定的判断里彰显了深刻的思辨。②材料中提出的观点具有思辨性。每个人、集体,乃至于国家、民族与世界,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究其根本,自由,源自可以选择;不自由,源于责任与担当。自由与约束是辩证统一的。这些表面或隐含的观点,都具有思辨性。

第二,海派里显人文。多元、大气的海派风格一直是上海语文追求的目标。从“板桥体”到“带着尺子去钓鱼”,从“一切都会(不会)过去”到“心灵深处的微光”,从“还有更重要的事”到“自由不自由”,多年来,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努力彰显海派的特色。而2014年的作文题,首先材料本身的立意就具有多元化。“自由”与“不自由”是相对而言的,客观的制约与主观的能动性是相对统一的;自由与约束存在一定的矛盾,而选择本身又具有两重性,等等。材料所包含的多元立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思维活动的舞台。其次,选用的材料是带有哲理性的诗意表达,而不是具体而微的现象或事例。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对于人类而言,自由与平等,无疑是天赋人权。在强调法制的大环境下,作文以“自由与不自由”作为核心论题,本身即充分显示了社会的开放与民主,体现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当然,材料的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多个思维角度,让学生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加之材料的语言简洁朴实,审题难度不大,这些也是文题具有人文性的极好明证。

综上所述,2014年上海卷作文诗意中蕴思辨,海派里显人文,命题旨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选择的双重性、自由与不自由的相对性以及自由与约束的辩证性,从而反思自我,审视社会,把个人的思考、选择与时代社会的梦想、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那么,怎样确定文章的立意呢?

首先,审题时要把握并品味其中的三个关键词。第一是“你”。这里的“你”可以特指写作者自己,可以引申为每个人,也可以扩展为集体(团队)、国家、民族,乃至于人类社会。“你”的不同内涵,不仅决定了写作的内容,而且也影响了文章立意的高低。第二个是“沙漠”。这是一个比喻,沙漠的渺茫无际、鲜有人烟、环境恶劣、不宜生存等特点,隐喻一种人生或发展的困境;而“穿越沙漠”即走过人生或发展的困境。第三是“自由”。结合材料来看,自由意即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联系语境,自由的真谛就是具有可选择性。走出困境可以选择道路和方式,还有时间与地点,工具与对象等。据此推断,“不自由”就是受拘束,受限制,不具有选择性。

其次,要分析并厘清四重关系:可选择与自由(第一分句);约束与不自由(第二分句);自由与不自由(整句);选择与约束(整句)。根据第一重关系,我们可以确定的立意有:①人生因选择而自由;②走自己的路;③我的人生我做主。根据第二重关系,我们可以确定的立意有:④人生不能承受之重;⑤且行且珍惜;⑥任重而道远。根据第三重关系,我们可以确定的立意有:⑦自由(不自由)的相对论;⑧在不自由中追求自由;⑨相对的自由与绝对的不自由。根据第四重关系,我们可以确定的立意有:⑩选择的两重性;11约束相对论;12约束与选择的博弈。比较权衡,依据材料句的逻辑关系判定,第⑦~12无疑是更全面精准的立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第①~③作为文章的立意,一定不能忘记思辨第④~⑥;反之亦然。

【图说立意】

【评分细则】

一、议论类文体

(一)一类卷(63~70分)

1.总体标准:能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2.补充细则

⑴一类上(68~70分)

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①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文采优美的。②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语言朴实无华而有一定功力的。③在立意、构思、文体应用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④思考角度独特且富有说服力的。

⑵一类中(65~67分)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①能从材料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②在立意、思考角度、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⑶一类下(63~64分)

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角度比较独特,但在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二)二类卷(52~62分)

1.总体标准: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补充细则

⑴二类上(59~62分)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有灵气、有新意,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不足的。

⑵二类中(55~58分)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①有独特的思考,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缺陷的。②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

⑶二类下(52~54分)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

(三)三类卷(40~51分)

1.总体标准: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2.补充细则

⑴三类上(48~51分):

符合总体标准。

⑵三类中(44~47分):

符合总体标准但有故意拔高(升华不自然)之感的。

⑶三类下(40~43分):

符合总体标准但罗列现象,泛泛而谈,缺乏思考或认识肤浅的。

(四)四类卷(21~39分)

1.总体标准: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2.补充细则

⑴四类上(30~39分):

虽基本符合题意,但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的。

⑵四类中(25~29分):

参照总体标准。

⑶四类下(2l~24分):

符合总体标准但无中心。

(五)五类卷(0~20分)

1.总体标准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①脱离材料。②文理不通。③全文不足400字。

2.补充细则

⑴五类上(17~20分)①脱离题意。内容单薄空洞但完整成文的。②全文不足400字的。

⑵五类中(10~16分)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有文章之形,而无文章之实的。

⑶五类下(O~9分):

①不成文的:9分以下。②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

二、记叙抒情类文体

(一)一类卷(63~70分)(总体标准参照议论文,以下省略)

1.一类上(68~70分):

⑴记叙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

⑵抒情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语言畅达,有文采。

2.一类中(65~67分):

⑴记叙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有深度,结构严谨,情节生动,描写具体,语言畅达。

⑵抒情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有深度,结构严谨,语言畅达。

3.一类下(63~64分):

⑴记叙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有意义,结构严谨,情节具体,描写较具体,语言流畅。

⑵抒情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有意义,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二)二类卷(52~62分)

1.二类上(59~62分):

⑴记叙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构完整,情节具体,叙述生动,语言通顺。

⑵抒情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构完整,抒情自然,语言通顺。

2.二类中(55~58分):

⑴记叙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构完整,情节较具体,叙述清晰,语言通顺。

⑵抒情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构完整,抒情较自然,语言通顺。

3.二类下(52—54分):

⑴记叙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清楚,结构完整,情节较具体,叙述清晰,语言通顺。偶有语病。

⑵抒情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清楚,结构完整,抒情较自然,语言通顺,偶有语病。

(三)三类卷(40—51分)

1.三类上(48~51分):

⑴记叙类: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有一定寓意,情节结构基本完整,叙述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⑵抒情类: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有一定寓意,结构基本完整,抒情较自然,语言基本通顺。

2.三类中(44~47分):

⑴记叙类:寓意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情节较简单,语言基本通顺。

⑵抒情类:寓意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有抒情色彩,语言基本通顺。

3.三类下(40~43分):

201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研读与优秀答卷赏读 投身强军交出满意答卷

⑴记叙类: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寓意肤浅,缺乏思考,结构基本完整,情节较单调,语言基本通顺。

⑵抒情类:寓意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抒情不够自然真实,语言基本通顺。

(四)四类卷(21~39分)

1.四类上(30~39分):

⑴记叙类:寓意虽然基本符合题意,但写人记事却与话题游离,情节不自然,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⑵抒情类:寓意虽然基本符合题意,但抒情不自然,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2.四类中(25~29分):

⑴记叙类:寓意偏离题意,缺乏情节,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的。

⑵抒情类:寓意偏离题意,抒情矫揉造作,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3.四类下(21~24分):

⑴记叙类:偏离题意,情节散乱,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的。

⑵抒情类:寓意偏离题意,感情虚假,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五)五类卷(0~20分)

1.五类上(17~20分):

符合下列一项者:①脱离题意,内容单薄空洞但完整成文的。②全文不足500字的。

2.五类中(10~16分):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有文童之形,而无文章之实的。

3.五类下(0~9分):

⑴不成文的:9分以下。

⑵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

三、其余文体:

参照总体标准给分。

补充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每错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佳作赏读】

为了自由的束缚

“自由是什么?”我试着去找寻可能的答案,可每一次都是无疾而终。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自由的渴求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的。

当我们处在既成规化的生活状态之下,很容易产生渴望轻松、渴望自由的想法,而且这种渴望异常强烈。可是我们同时也发现:过度自由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导致寻求束缚的愿望。当忙碌的学习工作后得到一个冗长的假期,或者结束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步入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后,我们便可能会渐渐厌烦每天的无所事事与慵懒无为。由此看来,我们总是在自由与束缚的状态中循环往复、苦苦挣扎,似乎我们追求束缚与追求自由的意愿是同等强烈的。

自由与束缚哪个更好?这绝非泾渭分明。绝对的自由于我而言如同绝对的束缚一样,都会导致自我毁灭。绝对的自由能产生个人对束缚的最大愿望,而绝对的束缚同样也能使我们无比渴望自由。这样看来,自由与束缚是相辅相成的。

古代科学一度等同于炼金或炼丹。炼金是想获得财富,扩大自己的自由空间和内容;炼丹是为了长生不老,获得时间上的自由。随着认识的提高,人们不再把科学等同于炼金和炼丹,但科学仍是人们追求自由的工具。当波义耳提出化学的目的是探索各种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后,人们才终于认识到,若要扩大自由,首先要认识规律。人可以不受人为规范的限制,但不得不受规律的限制。约束和自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

自由的本质应该是在适当束缚下的多元的精彩生活。为此我们需要主动地约束自己,适当地约束自己。制定必要的社会规范可以让我们免受由错误行为引起的惩罚。减少多余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努力发现并废除不合理的规范,这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主要目的。

作为常人,我们追求自由与追求束缚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作为一个卓越的人,他应该具备平衡自由与束缚的能力,而不是被自由与束缚控制住整个人生。自由与束缚都是相对的,他不随波逐流,不盲从众人所云,内心自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与信仰理念;同时他又不放纵自我,不无所事事,自身有着严格的行为准则。两者相互制约而并存,合二为一。

为了更高的自由,请勒住马儿的缰绳,任其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驰骋。

同步点拨

以疑问句引入,思路灵活而有波澜。随后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

具体分析“自由”与“束缚”对立统一之关系。

对上段小结:“自由”与“束缚”相辅相成,思路清楚。

由科学的发展论述到自由受规律约束,扣住中心论点。

对上段小结,思维细致。

对上述第二、三与四、五两个段群的小结,结构谨严。

用比喻总结全文,语言生动形象。

点评

作者在细读材料文本的基础上抽绎出“自由”与“束缚”两个核心词语,可谓是抓住了材料的实质。标题“为了自由的束缚”也颇具鲁迅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思辨的意味。文章的结构完全符合考试体作文的特点,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发展。首段提出“对于自由的渴求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的”看法。接下来的四段,分两个层面论述作者为什么有上述看法。随后第六段对上述两个段群作小结,指出自由与束缚“两者相互制约而并存,合二为一”。在本论部分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末段明确归纳出应当“勒住马儿的缰绳”“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驰骋”。行文中充分施展其辩证思维的才能,详尽论述“自由”与“束缚”对立而统一、相辅而相成的关系。没有过多的例子,也没有常规的引用,完全靠绵密而富有逻辑力量的阐述坚实地支撑观点。有时候这种逻辑力量或许就体现在一两个词语恰到好处的选择与运用上,如第五段第2句中的“主动”与“适当”,第六段第1句中“追求”与“平衡”,都将观点推向了深处,极富思辨的张力。

(载《作文合唱团·2014高考优秀作文阅卷组长点评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第4版)

核心亮点:论点明确,论述辩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38725.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福建卷 word解析 高考文综真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1.地理信息系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四川卷 word解析 2016四川高考文综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 地理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地理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9至11页,第Ⅱ卷12至12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大纲卷 word解析 2016高考文综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4年6月8日9:0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大纲)适用地区:广西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Ⅰ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 word解析 2016高考文综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声明:《201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研读与优秀答卷赏读 投身强军交出满意答卷》为网友树瑶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