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字是《stolen》,引进后翻印为《劫案迷云》(大陆版)和《盗数计时》(台湾版),这里说到电影名称翻译的学问,翻印的不同,有时会电影的观看起到不同的作用。单从这部电影来看,我会觉得台湾版的翻印更加贴切电影主题,也体现出来电影中的紧迫气氛;大陆版的翻印会让人关注于“劫”和“迷”这两个关键词。
“迷”的效果做足了,简单上说可以吊起观众胃口,上升一个层次可以贴上悬疑类的标签。我认为,电影中所谓的“迷”,不仅要做足氛围,让观众跟着导演的思路走,然后能有恍然大悟的快感;最精明的导演或者最会运用这个技巧的是不仅能让观众恍然大悟,还能留下余韵回味,经得起反复推敲,这才是电影中成功的迷。很不幸,《劫案迷云》在这方面只能作为一部不合格的作品,有几处能感觉到导演想要营造迷的范围,但考虑到电影全局或者剧情原因,只是隔靴搔痒,浪费了这个环节。不过要不是这个电影名字,估计也不会有下面我这段影评分析了。
呼应电影中的两次劫案,电影中最大的一个迷应该是“1000万美金”的去向。按照以往的电影思路,抢劫银行的应该是虽不至于全是亡命之徒,但应该是为钱而来,抢劫银行成功后,那帮劫匪有时间把受伤的伙伴搬上车,却把老大和“1000万美金”丢下来,这怎么想感觉都不合理,让人不禁想问“你们是干嘛来的,职业道德呢?”,为利益不顾老大应该把钱顺上;为同伴情谊,把受伤的感情不是很深的同伙儿带走,却把手脚健全的老大留下,只能说这帮亡命之徒受不了老大的优柔寡断顺理成章把老大丢在了现场,顺便让老大进监狱历练一番。再说那“1000万美金”的事,按照以往观影思路,一般都是把这些钱藏起来或者藏起一部分来,待出狱后作为创业资金;以至于当外面警笛呼啸着由远及近而来,凯奇大哥盯着“1000万美金”眼神飘忽到瞬间坚定,我一直认为他一定做了什么小动作;出狱后FBI和文森特盯着凯奇找回当年的钱,但凯奇大哥一句轻飘飘的我把钱烧了就打发了观众,你哄哄文森特也就罢了,但我们观众是和FBI一样的存在,如果烧了现场不会把留下一丁点证据的,何必会等你8年一出狱就盯上你(原谅我CSI看多了)。即使引出凯奇第二场黄金大劫案,我都坚信1000万美金的存在。但……最后,导演用一个镜头打发了我,“看,我真的烧了”,我深深的有种被愚弄的感觉。抱歉我对这1000万美金怨念太深了~
第二个迷是“黄金”。这是什么银行,这是什么安保系统,让我对美国银行的安全问题深深担忧。一般说起来,金库里的钱被打劫,银行应该加强安全系统;结果8年过去了,金库里钱真的没有了(被威尔抢走了),金条一如8年前还在,连堆放的位置都未曾改变,也许安保系统还不如8年前——这是凯奇或者导演自己的小金库吧。最后两个FBI以剩余的黄金做赌,赌赢了凯奇大哥如黄金一般高尚的人格——威尔是为了女儿才迫不得已打劫银行。除去带出来的金疙瘩,融了的黄金也得是不小的一笔财富吧。我真想知道,这两个FBI的报告要如何写,才能圆满的给上级交差,或者都归罪于文森特?
顺便提下,文森特的腿到底是被谁打伤的?因为辛辛苦苦陪威尔打劫却没分到一分钱还把伤了腿,受尽歧视与折磨心理扭曲变态,以至于文森特由一个闷骚抢劫青年直接升级为有心计心狠手辣的杀人魔头。文森特坚持说是威尔打伤的,但我们凯奇大哥以一虽饱经沧桑但眼神坚定的告诉我们不是他打伤的。好吧,这又是个迷,为了维护威尔的光辉形象,我们只能认为是文森特和威尔拉扯时,不小心枪走火打伤的。文森特在那时已经有心理扭曲的迹象,痛恨老大为了个清洁工和自己拉扯不完等着警察来,害得大家没分到钱。
总体上说,通过美国版的海报上的几个关键词“12小时、1000万美金、绑架、女儿”,基本可以罗列出整个故事脉络,如果说电影作品是个命题作文的话,那么《劫案迷云》通篇扣题,前呼后应,情节紧凑,高潮迭起,结局圆满,算是一篇合格作品。但是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就不够合格,仅能称得上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