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是一种秋,“秋风萧萧愁煞人”又是一种秋。秋景无限好,表现在诗中,秋色、秋意、秋声、秋景,余味无穷,意蕴绵延。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说秋风不停地吹,但吹不掉我心中的愁苦。我的一片相思情,总记挂着远在玉门关的夫君。诚然,这还不是写秋色,而是写秋思。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你细看风、猿、鸟、树、江、病、鬓、酒共扯一情,同关一愁。好一个“愁”字,上面是个“秋”,下面一颗“心”。诗人从心底发出秋愁,化为传神之佳作。通过描写秋色暗含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也有秋色烘托的深刻意境。
王维的《秋夜独坐》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倒也是秋色另一景,有声有色。另一首《山居秋瞑》诗是写初秋夜晚的情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诗将夜、松、石、月……写入诗中,写得盎然生趣,闲静幽美,恬美宜人。王维大都是赞美初秋的景色,诗风是继承了陶渊明以来自然淡远的传统。
杜牧的《山行》也是耳熟能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眼中的秋天,又是一派清新明艳、生机勃勃的景色,把秋色写成了春光,真是神来之笔。《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写出了南方秋景。全诗读来,感到南方的秋天,没有秋气萧杀的感觉,倒是给人以宁静。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高气爽,江天辽阔,一只白鹤凌空御风,翱翔在万里晴空。这景象是多么的雄浑壮美,格调是何等的昂扬激越。
沈佺期的《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戊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抒发了少妇凄凉独处、临秋思夫、感时伤怀的心情,此等痴心透骨,令人落泪,感怀称颂。
李商隐的秋景诗,写得简约而形象。在《宿骆民亭寄怀崔雍兖》中有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读来使人感到是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池塘边,听着雨点打在残谢荷叶上的声音,别有一种清冷寒瑟的情景。
唐人写秋色,也十分注意到秋色的程度有不同,韩偓的诗中有“已凉天气未寒时”和“恻恻清寒翦翦风”句,都是写的初秋的轻寒,很有意境。
唐代诗人有时能用秋色来形容其它事物的情境。李贺《李凭箜篌引》,是诗人听箜篌之后,用“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器声的昂然激越,使人始料不及。
吕岩的《梧桐影》中的“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也是这样,用秋夜的环境来衬托苦候情侣约会的心情。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有名的诗。秋景与旅人的凄苦,描写得十分动人。全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愁夜凄冷,而在凄冷中,别有一番秋夜的清丽、雅致和萧瑟之美。南方诗人,写南方秋色给人带来的愁思。而北方诗人也写北方秋色也带来秋思。
苏颋的《汾上惊秋》中有“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说的是,离家万里,心绪愁苦悲凉;正要渡过汾河,正逢满山飘落叶的萧瑟之声,实在令人不忍去闻。秋叶飘落,本是自然现象,而把这现象与人的心绪相溶,就产生了无限哀愁、伤感和怆然。这就是“境由心造”之说。唐·李颀的“鸿雁不堪愁里听”。
张籍的《秋思》中“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写信的人看到洛阳城里的秋色,似乎在写好的信中有许多事没写上,只得将交给送信人的信又要了回来,打开再看一番。这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马戴的《灞上秋居》中的“落叶他乡时,寒灯独夜人。”很能勾起秋日身在异乡人的共鸣。
唐诗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山水;“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的秋月;更有那一派稻菽翻浪、金果压枝的丰收景象和四溢飘香的桂花,傲立秋风中的菊花与山野间的红枫组成的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让我们徜徉于咏秋的经典诗章,感受秋天意境,品味秋天的情怀,澄澈心灵尘埃,体悟人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