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教师就是有教师味的样子。这并不是出自我们之口,而是在听课时,南长街小学的一名学生讲的。再来说说教师自己是怎么谈论这份职业的。教师说,一支粉笔,一副嗓音,这就是教师。
教师有自己的个性,王崧舟老师的课意境深沉,在教师娓娓的情语中流淌着诗意美。而戴建荣老师的课若也给他一个词,我例举不出来,我只能将这堂课比作一朵映日荷花,而孩子们就是一片滋养的泥土,荷花因滋养而愈加美丽,于是在它们彼此的心心相印之中,这片池塘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文本解读,细致入微
不同人对文本的解读有所不同,教师的文本解读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趣味。听了戴建荣老师的课,我觉得戴老师的课有两个字值得我回味。
1、揠
《揠苗助长》在过去教师的教学中,教师也许开头就会问:“同学们,揠苗助长还可以说成什么?”孩子回答:“拔苗助长”。于是一个原本与“拔”有区别的字从此之后让学生再无咀嚼之意。而戴老师却是这样处理的,下面他这个字的课堂教学实录。
师:什么叫做“揠”?你说。
生:“揠”就是拔的意思。
师:“揠”真的就是拔的意思吗?(生短暂的沉默)
师:对,我们要区分清楚,首先来说什么叫“拔”吧?
生:就是把一个东西从一个地方拿出来。
师:拿出来,好的,他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出来”。也就是说这样东西经过你一拔之后一定要——
生:一定要出来
师:看过《水浒传》吗?(生摇头)
师:三年级了,应该可以看了,不要摇头。
生:《水浒传》是几频道的?(全场大笑)
师:真可爱,《水浒传》它是一本书,是咱们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有个英雄人物叫鲁智深,知道吗?
生:知道
师:鲁智深有一回他倒——,他把根怎么样?
生齐:拔出来
师:叫鲁智深——
生:倒拔杨柳
师:你说
生:叫鲁智深倒拔杨柳
师:也就是说他把那棵杨柳——
生:拔出来了
师:从这个“拔“字,从这个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棵杨柳被鲁智深拔出来了,离开了—
生:是的(大笑)
师:什么叫是的?
生:离开了泥土
师:对呀!这叫“拔”,明白了吗?
生点头
师:我们有时候会分成两组玩一种游戏,叫拔——
生:拔河
师:中间有一条线,你非得把对方拔过这条线才叫做——
生:才叫做拔河
师:才叫做赢(全场大笑)
师:那么“揠”呢?你明白了吗?
生:“揠”就是一样东西不从一样东西里拿出来,就是提起来一点
师:哦,这个“提”字用得好。“揠”呀,就是把一样东西轻轻地提,但是不把它——
生:但是不把它拔出来
师:对了,明白了,“揠”和“拔”的区别知道了没有?
生齐:知道了。
在这个片段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底蕴,教师的智慧。在无形之中又让孩子接触了阅读,知道了原来还有《水浒传》这本书。过去,常有人说,如果要教好孩子,孩子有一碗水,那么你就要有一桶水。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恐怕一桶水远不止吧!一样的篇目,不一样的教法便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因为教师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细微化的参透。
2、急
第二个让我耳目一新的字就是“急”。戴老师紧紧抓住“有个人”,让孩子用一个字说说这个人的性格。过去,我会认为这个人很笨,难道这个人不懂要遵照农庄物的生长规律来种植吗?不能操之过急。课上,孩子说“笨”,戴老师抓住“揠”与“拔”巧妙地引导孩子这个人不笨。而后,孩子回答出“急”,是个急性子。戴老师抓住这一线索,顺藤摸瓜,和孩子一起去搜寻文本中这个急性子的足迹,从字词的解析一直到标点符号的运用,孩子就这样在理解中渐渐学会运用。与其说新课改给我们设定了课堂的目标,还不如说,是课堂的实践使我们更好理解了新课改。
两个字,两处精彩的教学,令听课老师时而发出哈哈大笑。而这篇寓言,这两个字,从此也将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二、动情渲染,以情激情
课堂是有生命的。在教学过程中,戴老师都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由点到面,逐步带动学生。这种有着生命力的课堂,教师也将激情传染给了学生,两者高度契合,谱出一堂精彩的课。最近,孙健老师听了我的随堂课后,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激动的时候,嗓音会立马吊起来,难道教师的激动纯粹是嗓音高了吗?联系起戴老师的课堂,我深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课堂的氛围,是师生共同营造的,是师生共同舞出来的,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的摩擦碰撞,自然而然的。有时候,教师一句轻声细语就能达到这种碰撞,这是一份心与心的共鸣。戴老师的课堂,找准了孩子的起点,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征,整堂课中都荡漾着童真童趣,于是,孩子愿意和你一起舞蹈,一起陶醉。
所以说,我是沉浸在童真童趣的音乐里,漫步走在池塘中,欣赏着这一片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