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后的221年:中国历史分裂与统一的两个临界点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可谓就是一部分裂与统一这两种国家存在状态相互交替的历史,恰如《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言的那样:“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统一的时间长了,就会走向分裂,而分裂的时间长了,就又会再次回到统一的状态,而细细数起来,在这纷繁复杂的分裂与统一的历史乱象中,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次大分裂和三次大一统,其中三次大分裂,一是指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221),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79),三是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279),而三次大一统时期,则是指秦汉、隋唐、元明清这三个历史时段。

在这里,我所要说的问题就来了。笔者在阅读中国历史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公元前的221年和公元后的221年,这两个数字相同而所代表年份相去甚远的年份,恰巧是标志着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和走向分裂的两个重要临界点: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七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500多年的国家分裂战乱局面,公元后的221年(准确地说,是220年),统一的东汉王朝正式被魏蜀吴三家政权(即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所取代,随后中国再次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分裂时期。这两个221年,前者是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后者是又大一统再次走向大分裂,一前一后,在加上以接近于公元元年的王莽新朝为中点,相互对称得如此巧妙,真是不能不让人拍案叫奇。

公元前221年:中国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临界点

并不能说中国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分裂或者统一的。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历史开端的夏商周三代,到底是可以被视作是一个统一的时代,史学界很少做出相关讨论,因此一直也没有什么说法。可能是因为这一时期还是中华国家的初创时期,今日中国的国境范围内还有众多部落并存,无法以单纯的统一或者分裂的概念进行定性的缘故。西周灭亡商王朝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大封邦国,一口气在地方建立起了大约1800多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在各自的封国内都有着相对非常独立的管理权力,但必须以服从中央的统辖为前提,并按期向西周朝廷交纳贡赋。公元前770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随后周朝的统治秩序走向了彻底地奔溃,地方上的诸侯不仅不再服从周朝中央的统治,而且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彼此争斗混战不休,大分裂时代的春秋战国时代开启了。春秋战国可以被分作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代,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这一时期,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到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来临时,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了,史称“战国七雄”。随后,七国间的战争变得越来越剧烈,合纵连横交相上演不断,终究于公元221年被崛起在西方一隅的秦国所统一。

公元前221年-公元221年间的秦汉:中国第一个大一统时代

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中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以不可抵挡之势一举吞并东方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而后他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秦朝的疆域扩大到东起辽东,西至临洮,北抵长城,南达象郡(今越南北部)的程度。秦王政认为,他的功绩可以超越古代的“三皇五帝”,因此在建立秦朝后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并幻想秦朝江山可以永固,其统治者可以二世、三世不断延绵下去。殊不知,虽然秦朝外表十分强盛,但由于秦始皇施行苛政过度劳役百姓,极大地激起了百姓对秦王朝的极度不满。秦二世继位后不久,秦朝就在陈胜吴广所催发的平民大起义面前灰灰湮灭。公元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婴于咸阳向楚将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而后反秦义军领袖西楚霸王项羽重建封国制体系,分封十八诸侯。由于刘邦、田荣等诸侯认为项羽分封不公而爆发叛乱,演变成楚汉战争。前202年刘邦击灭项羽,受诸侯拥戴为汉帝,建国西汉,开启汉朝,天下再归一统。

西汉延续了211年,共有14个皇帝。西汉末年,政治变得日益腐败,土地越来越集中,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一局势,西汉外戚王莽博得雅名,获得人民与儒者的支持,他以伪造符瑞的方式于公元9年1月10日篡位称帝,立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称帝后,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严重矛盾,施行了“王田令”、“私属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但由于其内容大多是“托古改制”,严重脱离实际,再加上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引发民怨,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再次爆发。在此混乱局面之中,各地豪强纷纷割据称雄,天下再度陷于分裂中。其中,有汉室皇族血脉的刘秀一方势力迅速崛起,并于公元25年8月5日在河北称帝,依旧定国号仍为“汉”。因刘秀所建立的汉朝首都在洛阳,刘邦所建立的汉朝首都在长安,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故后世称刘邦所建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汉朝为“东汉”。刘秀定都洛阳后,不断对四方用兵,先后消灭了盘踞关中的赤眉军、割据陇右的隗嚣与西蜀的公孙述等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从而一举终结了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十九年的纷争混战,使中国再次归于和西汉时期一样的大一统局面。

公元前后的221年:中国历史分裂与统一的两个临界点

公元221年:中国再次由大一统走向大分裂

东汉王朝历经196年,共有12帝。东汉前期的政治还算清明,但在第三代皇帝汉和帝后,新即位的皇帝都是年幼即位,使得外戚势力与宦官横行朝堂,朝政逐渐走向衰败。再加上东汉时期富商豪强势力的膨胀,地主庄园势力不断兼并农田,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荷,终于在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朝廷调集重兵才勉强将这场声势浩大的变乱镇压下去,但这使东汉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此变得疲弱不堪。公元190年,“董卓之乱”爆发,皇帝大权旁落,地方豪强趁势崛起,从而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大幕。公元220年,统一中国北方的军阀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结束。但是,此时的天下并没有实现统一,割据蜀地、同样号称自己有汉室血脉的刘备在听闻曹魏代汉之后,为了延续所谓“汉家正统”,亦于公元221年称帝,并继续立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刘备的称帝,虽说只是对当时分裂局面的进一步确认,却也使当时国家名义上的统一不复存在。以此为起点,一直到隋朝的400年间,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长时间的统一局面,一个大分裂时期再度来临。

曹魏政权在建立不久之后就再度步上了东汉王朝的老路,皇室逐渐被大权在握的司马家族架空。公元265年,司马炎正式取代曹魏,取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定都洛阳。司马家族在代魏前后,分别于公元263年和公元280年消灭了蜀汉政权以及割据东南的孙吴政权,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使天下重新统一。但是,这次统一局面的出现终归只是昙花一现,延续了仅仅37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惠帝司马衷即位。晋惠帝是个天生的白痴,其皇后贾南风乘机弄权,她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挑动手握重权的晋室宗王互相内斗。结果混乱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诸王为了争夺政权,不断进行内战,结果爆发“八王之乱”,使西晋政权元气大伤,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天下再度分崩离析,在中国北方先后出现的政权达16个之多,史称“十六国”。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即晋帝位,改元建武,东晋就此开始。

公元420年,军事贵族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从此,中国出现了长江南北两大政权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在南北两个政权区间内,政权的交替同样频繁,史称“南北朝”。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则分为宋、齐、梁、陈四代。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受禅称帝(是为隋文帝),国号“大隋”。公元589年,隋朝消灭掉南方的陈朝,终于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迎来统一,从而进入了中国第二个大一统时代,即隋唐时代。(文/李墨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36939.html

更多阅读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后宫传奇女性图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后宫传奇女性(图)慈禧太后,满族,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

声明:《公元前后的221年:中国历史分裂与统一的两个临界点》为网友玩心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