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两个气球要放飞
其实这天在来的路上发生了一个小意外,我会在另一个捷克总篇里讲到,后来好不容易坐着郊区大巴到了VysokyUjezd这个破地方,还被司机大叔早了两站放下来,下一班大巴是半个小时以后,凭着我在城市里暴走的经验,猜想可以走过去,和一个大妈拍哑剧一样问了路,她的意思大概是沿着这条路下去没错的。走啊走啊走了10分钟,发现前面分岔了,遥远的地方有两大坨民居,根据本人在欧洲的经验,一坨已经足以构成一个村落了,当初和我邮件往来的叫苏什么什么的捷克MM,叫我去一个叫Kozolupy的小村等,是哪一个呢?走还是不走?赌错了可就完了,郊区的一站看来是不按路程计算的,好在还有20分钟等下一班车,于是俺一边回头走,一边试图找找有没有人问路,可惜这些路边的房屋村社,一个人都没有,倒是一路上有狗在狂吠,NYYD,就不能来点别的生物吗?不过时来运转,居然被我搭到一辆顺路车,捷克人民真热情! 来到指定地点等了十几分钟,气球公司的人终于来了,今天又两个气球要飞,一共6位客人,3人一个篮子,另配飞行员一名。上图中间那一位就是苏,也就是我今天的飞行员,前面那个是一号气球的篮子,后面那个带两个热气喷嘴的,是我今天的篮子。
这就是我们的“球场”
别人的002号气球先升空
乘上他们的车,又莫名其妙地行驶了快半小时,终于来到了一个我没有猜到的地方,一小片草地,而且地表并不平整,野草都特别长,一边还有暗沟,但是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我们的“航空站”,不知道能不能叫“气球场”……我的气球是001号,但是别人的002号先准备好了,让他们先升空,下面就来看看一个热气球是肿么灰起来的吧~~
篮子和摊开来的气球
吊篮内部结构
两个喷嘴
要把球囊先摊开来
后面那个是电风扇一样的是鼓风机
热气球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通过加热,使球囊里的空气膨胀,从而减小其密度,在外部空气的浮力托举下抬升。顶上两个乌漆漆的像油灯一样的东西,就是加热喷嘴,002号只有一个,我们有两个,喷嘴下面有手柄,按一下就会喷火,飞行员就是靠这个来控制气球上升下降的。所以一个热气球有三个组成部分,球囊、篮子和加热系统,篮子里有三罐液化气备用。 首先,要用很多个钩子把气球和篮子联接起来,当然是密封口的钩子啦,用螺帽固定拧好。然后搬过来一个鼓风机,我一开始对这个玩意儿非常不信任,但没想到它功率这么大。球囊从一个一立方左右的包里拿出来,摊开来好大一片,不过也很正常,这次是要吊活人上天,可不是放孔明灯。
给球囊鼓风
鼓风机和热气喷嘴一起工作
内部空气膨胀把多余空气挤出来
气球就慢慢立起来了
苏招呼我们赶紧进去
喷嘴在喷火
这个鼓风机看上去就是个大型电风扇,我没想到它功率这么强大,瞬间球囊就涨了,喷嘴和鼓风机一起工作,里面的空气膨胀,球囊一点点鼓起来,随着外部空气的托举,慢慢立起来了。还没搞清楚他们打算怎么操作,苏就招呼我快进去,踩着篮子旁边一个小开口跳进去,然后我也不知道肿么回事,气球一偏就飞了。
升空
爬升中
苏在控制喷嘴的间歇时间(旁边是一个乘客的大耳朵)
能看见远方的卡尔施戴因城堡
灰过树林
这就是我不远万里赶来的小村Kozolupy
我还能看见下面吼我的那几只狗居然还在狂吠
总感觉这山体上面有字,外星人干的?
002号气球灰在我们前面
天空在球囊的映衬下好像变红了
002号气球和一个不知道什么的工厂
据说这是一个大城市
采石场
还是那个大城市
原来湖还是很大片的
采石场近貌
表示这在欧洲真的是大城市
最远那一片白白的疑似布拉格
这个可比看卫星图爽多了
一直都能看见002号气球
这不是虫!这是牛群!我能听到它们的叫声
![[转载]牙牙的热气球灰啊灰——捷克.特别篇 热气球下的北京城](http://img.413yy.cn/images/30101030/30102532t018892c5c7cf1457c9.jpg)
每一座大城市必然有一条母亲河啊
这不是纳斯卡线条,只不过是车辆开出来的一条弯来弯去的路,像不像极品飞车地图?
大片大片都是森林
其实欧洲这种童话型的小房子到处都是
远方的小小村落
蜿蜒的河流,应该是伏尔塔瓦河分支吧?
看那座蓝色的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001号气球和002号气球难得出现在一张照片里啊!
这是农舍还是别墅?
这附近的村庄好像都挺有钱的
下面有三位捷克人民正在仰望偶们
飞行的过程,我都在图片下面说明了,就不在形容一遍了,总之飞得高了视野开阔了,自然是大饱眼福!需要说明的是,大家根本不用怕,热气球很稳的,在飞行过程中也就晃了那么几下,由于篮子的不倒翁重力因素,风速又小,所以基本不会大幅度倾斜,不用担心掉出去。不管你们信不信,我们四个人完全就是随随便便站在篮子里的,没有任何保险装置,这玩意儿比大巴平稳多了!刚开始那个大耳朵男还抱着提篮的那个柄——姑且叫柱子吧,反正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柱子,没多久就忙着拍照了,另一个女乘客更威武,直接就背靠着篮子,一边摆造型拍照,一边和苏谈笑风生。说起来有点不太舒服,他们一直在用捷克鸟语交谈,苏偶尔跟我说两句英文,也就为了交待下哪里有个大城市哪里有个采石场。
下来的时候篮子就一直这么斜着
开始收球囊
我表示热气球是有洞的
很大很大肿么收呢?
用这个玩意儿把气赶出来
我们降落的地方其实是个机场
球囊又被收成了一长条
开始像叠被子一样滚啊滚
把球囊塞回袋子里
就是这么一坨
热气球之旅总的来说还是很安全轻松的,有时候我都把半个身子伸到篮子外面去拍照,苏也没管。只在降落前,苏提醒大家,不准再伸出篮子,双膝弯曲放松,每个人抱一根“柱子”,因为气球不是一下子着陆的,要在地上蹦好几下。这个过程果然很刺激,蹦了七八下才停下来,都不知道苏怎么一直都站得这么稳。最后一下,我能感觉到篮子高度倾斜,我还在下面垫着,大概是个60度的倾角,然后终于不动了,我回头问苏:“我们是要倒呢还是不倒呢?”苏说不会倒的,她拉了几下绳子,角度稍微平缓了点,然后让我们大家依次爬出去。 曾经在电视上看见有人收球囊,几个人在地上滚,收了3个小时才搞定,原以为我们要大费周章了,结果,地面协管员拿来一个像大型回形针一样的东西,把开口塞进去,两个人推着走,就这么把球收成了原先的一条。然后协管员老爹指挥大家,一边把球囊滚成一坨一边往袋子里面塞,不多久就搞定了,果然专业的事就是要专业的人做啊! 其实我们起飞和降落并不是一个地方,最终的落点居然是一个极其简陋的机场,几架灰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都是小型的。
多么美丽的晚霞啊!
牙牙的英雄证书
收好一切行装,车行十分钟,突然停了下来,苏说每一批飞行的旅客,最后都要来到这里做一个特别仪式。当时天很黑了,只记得旁边有一个大十字架,一个大叔站在前面,用双语解释,我们大家听指令照做。一开始,全部单膝下跪,然后一个胖老爹——估计是他们的头,开始讲起了热气球漫长的发展史,缅怀先驱们大无畏的冒险精神。其实这姿势真是难受啊!今天的6个乘客里,只有我是外国人,老爹先用捷克语讲了很长很长的话,然后用英文再说一遍,两三句就完了,难道英文就如此简洁?好不容易讲完了,还不能起来,仪式才刚刚开始,就跟拜堂差不多,有程序的!这次换苏在我耳朵旁边翻译了。 第一,胖老爹在每个人头上洒了一把地面上的枯枝烂叶,表示感谢大地,赐予我们生长的美丽世界。 第二,胖老爹又在每个人的头顶吹了一口气,表示感谢风,赐予我们飞行的翅膀。 第三,胖老爹用打火机在每个人的头上烧了一点头发,真烧!我都闻到那股焦味了,幸好我是长头发,他还撩起来只烧了发梢,旁边那个基本没有头发的大耳朵男,头皮都快烫到了……这个过程用来表示感谢火,赐予我们飞行的能量。 第四,他们不知道哪里搞来一瓶酒,说是当初发明热气球的勇士们很喜欢的,大概就是一般的气泡酒,在每个人头上倒了点,真倒!我前半个脑袋一直风凉风凉的。这也算感谢水,赐予我们生命,来探寻宇宙的无穷奥秘。 最后一个步骤,胖老爹给每个人颁发英雄证书——终于能起来了……我表示你们看到的那个很Q的图就是我的英雄证书。倒剩下的气泡酒,倒是够每个人分到一小杯,干杯! 离别的时候,苏告诉我,我是他们公司接待的第一个中国人,牙心里还挺不爽,这样都不给我打个折,真过分……晚霞渐渐看不到了,002号篮子里的一对夫妇,很好心载我到最近的地铁站去,女的那一位还怕我找不到入口,一直陪我走到验票口那里,尽管我们语言不通,她连英文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