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安镇赵姓氏族源出于宋代皇族。靖康末年,金兵入侵,君臣南渡,以杭州为国都,福州为陪都。外居宗室亦随驾南迁,原在西京洛阳的西外宗正司迁入福州,原在南京商丘的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高宗不嗣,孝宗绍统,诏福州西外宗正司赵若和育于宫中,备为储君。后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退而就藩,封为闽冲郡王,又称福州郡王。他拥益王赵昰在福州登基,庙号端宗。后福州太守王积翁叛宋,献城降元,赵若和奉诏护端宗御驾南狩。崖山战败,陆秀夫负宋帝赵昺蹈海,赵若和率数万将士夺路返闽,意欲重整宋室江山,中途风暴肆虐,橹折舵毁,遂就近弃舟登岸,隐入民间,后为漳浦赵家堡开基之祖。
随侍赵若和福州就藩的朝散郎赵访夫,其后裔于明初迁入闽安镇,为闽安镇赵姓始迁之祖。明何乔远诗:“宋家南渡刺桐新,凤凰冢上卧麒麟;至今十万编户满,犹有当年龙种人。”
赵氏宗祠经过前后5年的重建,现成为仿古琉璃瓦、马鞍式风火墙的花岗岩悬山式仿宫殿型建筑。内部装修考究,群雕荟萃。影雕专程聘请泉州东艺雕刻有限公司的高级工艺师、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水木亲临主理,微粒显影,令人叹为观止。木雕则藻井斗拱,雀替纵横,色彩斑斓,巧夺天工。石雕更是轻镂精琢,毫发毕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配上显赫朱门,玉砌雕栏,仰视一对“中国称首姓,天下第一家”的门联,显得分外巍峨,傲然屹立。
重建者十分重视宗祠的文化内涵,依次构建道德厅、祖先堂和宋代帝王庙,熔祭祖敬宗、道德教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炉。宗祠既是连接同亲共祖血缘关系的桥梁,又是海内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来侨乡寻根问祖旅游观光、寄托乡思乡情的窗口,还是接受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课堂。
参观赵氏宗祠,大门口两方石碑赫然入目:“太祖箴言录”和“太宗戒石铭”。前者摘自清代史学家毕沅《续通鉴·宋纪八》,记述赵匡胤宵衣旰食不忘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故事;后者源自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太宗赵光义继承乃兄勤俭建国的传统,赐给天下文武官员反腐倡廉治贪治赃的戒石铭,要他们竖立在官署公堂南面,永为鉴戒。这是新时期宗祠文化的一个新突破。
闽安镇赵氏宗祠的建成,为开发古镇、建设古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是群众自发地融入马尾船政文化圈,为发展船政文化、繁荣船政文化做出的新的贡献。
8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