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曲婉婷发现音乐原来除了国内的流行歌曲之外竟然有那么多种,她开始听乡村音乐,还有摇滚、金属、朋克甚至古典音乐。
对曲婉婷来说,音乐让她在异乡的生活得到了充实和慰藉,她有着常人没有的独特听力,很多曲子听一遍就可以记下来。可是,父母花了那么多钱送自己出国,并不是让她来学音乐的。每次妈妈与她通电话,挂在嘴边的话都是:“你记得xx吗?人家现在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了!你知道xx吗?人家进政府机关工作了……”为了成为妈妈心目中的“优秀”和“骄傲”,曲婉婷努力地学习着自己毫无兴趣的商科课程。她说:“要知道,想在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领域取得点儿成绩,真是太不容易了!但是,既然我答应了我妈,就得信守承诺。”曲婉婷一直坚持一个原则:父母给的钱只能用在学习上,为音乐花的钱必须自己去挣。
可是,尽管她很努力地想达到父母的期盼,却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不是读商科的料儿,她的成绩越来越差,对父母的愧疚也越来越深。
她开始在Myspace(国外的社交网络,很多独立音乐人把作品放到这儿)页面上,记录下青春期少女特有的情绪。借助这个平台,她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有人说她敏感细腻、有人夸她善思考充满了灵性、有人夸她真诚而不加修饰……赞美越来越多。曲婉婷说:“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国内,我一直像是隐形的,妈妈跟我说话时,总是以‘别人家的孩子’开头。可是,到了加拿大,我突然被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鼓励我,我开始想,我是不是真的有一点与众不同?有一点才华?”
曲婉婷的骨子里一直被努力克制和压抑着的自我,第一次得到释放是因为男朋友“Markus”导致的她和妈妈之间的关系紧张。当她第一次通过视频向妈妈介绍自己的男朋友,妈妈肯定地告诉她:“这个男人不适合你,赶快分手吧。”那时,Markus对曲婉婷来说不只是男朋友,也是唯一在加拿大称得上密友的人,妈妈的话就像一盆冰冷的水,曲婉婷大声反问道:“为什么?我不能离开他!”之后,因为男朋友和糟糕的成绩,母女的关系越来越差。
2004年底到2005年初,被曲婉婷认为是人生的最低谷,男友Markus提出分手,母亲当初的断言成真。同时学校向她发出了警告,因为她的学分太低,建议她到其他学校读一些别的课程拿一些学分,否则将毕不了业。
双重打击让曲婉婷几近崩溃又觉得没脸跟妈妈说。她一个人躲在住处,不想见任何人,陪着她的只有音乐,在音乐里她一点点地找回了安静和坚强。
一天,曲婉婷到商场去为朋友买生日礼物。她发现大厅里聚拢着很多人,于是过去问是干什么的,对方告诉她这是加拿大某个音乐电视台正在举办音乐比赛,然后对她说:“你想报名吗?还有最后一个名额。”就这样,她参加了比赛。严格说来,这称不上一场比赛,全部选手只有8人,曲婉婷是最后一个,评委就是商场里的顾客,谁得到的掌声和欢呼声最高谁就赢了。当主持人问到:“大家觉得第八号选手怎么样?”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曲婉婷赢了。那时,她没想到那么多不认识她的人会为她鼓掌,她很开心也很激动,领奖时产生了一种渴望,渴望以后还能享受给大家表演然后赢得掌声的感觉。
此后5个月的时间里,曲婉婷停止了学业,除了和音乐为伴什么都不做。她伤心失望也迷惘,难道真的要这么一事无成地回国?我还能做什么?她觉得如果没有音乐自己就要疯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一间乐器行发现了一台电子琴,当指尖与琴键相触,音符流出,她觉得这台琴的声音跟真的钢琴差不多。于是,她花了两门功课的学费买下了它。
很快,她用这台电子琴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ToMarkus”。写歌比预想中容易,这种歌的歌词也无非是“你不关心我,我对你什么都不是”这样的抱怨,可是,当她把歌放到网上,没想到很多人说喜欢。
曲婉婷下定了决心做音乐。她说:“因为除了音乐,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当她在电话里把决定告诉妈妈时,妈妈的回答是:“如果你坚持这样,就不要再做我的女儿了!”
此后母女二人的关系如履薄冰,为了阻止曲婉婷,整整3年,妈妈切断了对她的经济支持,甚至没有跟她通过一次电话。可是,她坚定地选择了音乐之路,同时为了给妈妈一个交代,坚持完成了商科学业。无数个夜里,想起妈妈的话,曲婉婷都会忍不住落泪,她的第一首中文歌是写给妈妈的,歌曲的名字叫“我是我”。在歌里她大声地唱出了心声:“我不管你怎么说,我也不要再保持沉默,妈妈,我就是我,请不要想改变我,别人的孩子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