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虚患者的病症既综合了阴虚发病的一面,又综合了阳虚发病的一面,两种症状兼有。这种病症在治疗上既不能单独治阴,又不能单独治阳,必须同时治疗。补阴兼补阳,降火兼驱寒。阴阳同治,疗效非常满意,否则其反。
阴阳两虚的患者既出现阴虚生火的症状又兼有阳虚生寒的症状。滋阴降火药物大都寒凉,温中散寒药物大都温热。单滋阴降火则阳虚更甚,只补阳散寒则虚火更凶。滋阴降火、补肾壮阳,双管齐下,阴阳才能平衡,病人继而康复。所以,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即保持和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
阴阳两虚的治疗用药看起来有点矛盾,药物性质上看起来有冲突,因此这个问题要用中药的归经原理来解释。中医的祖先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中药都有各自的归经,即补肾药入肾经,治肝药入肝经,补脾药入脾经,治心药入心经,治肺药入肺经。药物按性质各走其道,各得其所。各种药发挥各自的作用,解决各自的矛盾。
阴阳两虚型的病人通常所表现的症状:既怕热,又怕冷;上实下虚;一天当中,早晚怕冷,中午怕热,天气晴朗怕热,天阴下雨怕冷;一年四季中冬春季怕冷,夏秋季怕热。既有内火,又有外寒;既有炎症,又有寒湿。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上焦潮热多汗,下焦虚寒怕冷;上焦炎症大,下焦湿寒重。既口苦咽干,又肢软乏力;既潮热心烦,又虚寒带下。病人常有头晕、头重、头胀、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健忘、心烦失眠、心慌气短、心悸等,病人还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脾虚胃弱、消化力差、食欲不振、胃部炎症大、胃糜烂溃疡、便溏、溃疡性肠炎等,亦会出现虚肿体质、四肢浮肿、脂肪肝、大肚病、妇科诸病等多种病症。
阴阳两虚的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养血安神,补肾壮阳,温中散寒。
处方
知柏地黄汤+桂附地黄汤+三黄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健脾丸+保和丸+平胃散+香砂养胃丸+龙胆泻肝汤+附子理中丸
![阴阳两虚的症状和处方 阴阳两虚的症状有哪些](http://img.413yy.cn/images/30101030/30102337t013f0b4fc9b47c5b52.jpg)
知母柴胡 苍术 党参
黄柏龙胆草 扁豆 黄芪
生地栀子 薏仁 木香
山药生地 砂仁 枣仁
山茱萸车前子 肉蔻 远志
丹皮木通 陈皮 茯神
泽泻黄连 山楂 龙眼肉
茯苓黄芩 神曲 当归
附子川穹 萝卜籽 白芍
肉桂丹参 麦芽 白术
杜仲赤芍 鸡内金 甘草
牛膝大黄 干姜 半夏
桂枝枳实 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