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学习参考

《书愤》学习参考

整体感知

书愤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陆游又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

爱国主题在我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每逢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这类主题便会放射出异彩。陆游继承了这个优秀传统,并把它发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在他将近万首的诗篇里,大都贯穿着那种强烈的爱国的思想感情。《书愤》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

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诗的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一是诗人39岁(隆兴元年,1163)在镇江府任通判时,主张抗金的张浚统率江淮诸路兵马,给诗人带来收复故土的希望,但张浚兵败,第二年被罢免;一是诗人48岁(乾道八年,1172)在南郑任王炎幕僚时,王炎策划进兵关中收复中原,诗人曾几次亲临前线,但王炎不久被调走,北伐又成泡影。诗的五、六句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只好徒自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鬓发先斑的感慨。“塞上长城”,是诗人毕生的抱负。陆游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战略家。“空自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最后两句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

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第三、四句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语言品味

一、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的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这两句诗是写诗人的亲身经历,如上面“整体感知”中所说。还有一种理解,是说这两句诗写了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诗人36岁时)的两次战斗,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对这两种理解,大都采用第二种,如课文注释。但第一种也不无道理,因为这种理解突出了全诗的意脉:“愤”──对大业难成、壮志未酬的“愤”。

二、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的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如上面“整体感知”中所说。还有一种理解,是说这两句“借史咏怀,寄寓无人主持北伐,徒使爱国英豪寂寥沦落之慨”。第一种理解似乎更加合理些,因为它符合诗人的思想实际、远大抱负。

三、对“塞上长城”的品味。

这个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诗人虽然没有像檀道济一样被冤杀,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这种“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关于练习

一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此诗主旨。

1.《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2.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参见“相关链接”)。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书愤》学习参考

3.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设题意图

旨在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探究这首诗的主旨。

参考答案

1.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陆游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现在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2.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急之境地。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写咏诸葛亮的诗。

3.《书愤》和《蜀相》有相似之处,要说不同,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可见,两诗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

二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设题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短诗的章法结构,尤其是起句、结句与诗的主旨、意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三近人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称赞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又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课外搜集陆游的爱国诗词,选择你喜欢的一两首推荐给大家。

设题意图

引导学生课外搜集陆游的爱国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也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参考答案

陆游的爱国诗词很多,最为著名的,如《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又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选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35335.html

更多阅读

向《泰囧》学习什么?

《跳空追击》向《泰囧》学习什么? ――为什么《泰囧》会如此成功? 我喜欢研究那些成功的现象,即便是一本小说,一部电影,或其它产品,只要他畅销了,说明他畅销背后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泰囧》为什么如此成功?1.剧本内容好,主要是作品的内容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习参考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习参考重点、难点1.讲授第1则、第2则选文。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养气学说以及大丈夫学说的基本内涵。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今日病矣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贫贱不能移

《反对本本主义》学习心得

【摘要】近日来,我学习了《反对本本主义》,思想上有了提升,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改进,。这篇文章笔墨着重于关于调查研究的问题,在毛主席深入浅出又不失深邃和深刻的讲解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调查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他那个年代还是现在或将

8.《中华少年》备课参考 仿写中华少年 8段

8.《中华少年》备课参考A.一.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全诗共8个

CCTV2《理财教室》学习巴菲特系列之一心中无股

中央电视台 CCTV2 《理财教室》 视频心中无股学习巴菲特系列之一刘建位在投资中,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也不是证券分析师。最终,我们投资者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

声明:《《书愤》学习参考》为网友傲义薄云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