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士”的精神达到灭亡前的畸形高潮,知识分子以被皇帝当庭打板子为荣,以争相达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虽然他们往往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张居正之后,万历皇帝看明白了这一点,不再把诤谏者当做尽忠,而知道他们是出于自私自利,即所谓都“讪君卖直”。作正直态是那群人的政治资本和买官的商品,甚至不惜用诽谤皇帝的办法作本钱,然后招摇贩卖他们正直的名声。
当代知识分子比明代的“士”更为不如。当然不是说有文化的人都被称为知识分子,文化——以文教化,是个可怕的词,是指被思想改造和思想钳制了的人,并非所有具有一定学力的人都要称作知识分子。不是的,只有那些以知识分子或者专家自居并且以此生的人,才被划为此一类。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言论,往往有两类,一类是御用走狗,他们常以专家的身份出现,为朝廷的政策和言论剪辑历史、编辑资料、伪造事实,以达到辩护的目的。随着政府越来越不被信任,这群人的作用和危害越来越小了。他们被称作五毛。
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以凡是政府说的都是错的,凡是政府做的都是别有用心为导向,以反对政府为己任,以攻击为手法——这并无可厚非——只是他们从不分辨事实,而只是以攻击本身为目的。在这个思想由开放而动荡,不平等由隐藏到公开的时代,这群以知识分子良心自居的人出奇的有市场。
这样的人有个明显的特征:永远站在穷人这一边,永远在言论上刻意抵触官僚和先富阶层,无论他们本人到底属于哪个阶层。他们不管理性,不管基本的逻辑,而只在乎网络舆论情绪。这群人哗众取宠,以被禁被封杀为荣耀,甚至十几年不碰书桌的人,也毫无害羞的宣称自己莫须有的作品们都被销毁禁止了。而事实上,这种表态让很多文盲被加冕成了大师。只要扣上了被监控管制的帽子,就自然的成为为文青们所敬仰的,需要像熊猫一样被保护的大师。
是他们,使得中国仍固步自封,让中国的意识形态相当长时期内处于仇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状态,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内,先进的符合逻辑的商业伦理不能被引进,而只能用垄断的、计划的、细致调控型的经济方式。
其实分析这群人的每句话,除了简单的能让每个老百姓不思考就能读懂,粗暴的能立刻勾起网民的情绪化反映,一点益处没有,既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没有任何的可操作性,也不能解决人民自身的苦难。但对于大众来说,这些话是他们想听的,因为他们每天在街口嘀咕的,就是这些,但他们不敢出头不敢说出来,有人替他们讲出来了,他们一边感动的引为知己,一边窃喜的认为有了这样的出头鸟自己就安全了。殊不知,这群人就是专门卖这套的。
劣币驱逐良币,在这群不负责任的文盲知识分子的经营下,真正的文化良心,已经被自己所苦心保护的大众骂得失去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