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Reliability)一般属于质量工程的范畴,如:FMEA是一种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方法——FMEA实际上是FMA(故障模式分析)和FEA(故障影响分析)的组合。它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消除这些风险或将这些风险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
可靠性设计保证机械及其零部件满足给定的可靠性指标的一种机械设计方法。包括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预计、分配、技术设计、评定…等工作。所谓可靠性,则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给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不但直接反映产品各组成部件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产品质量性能的优劣。
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使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
可靠性的度量指标一般有:可靠度、无故障率、失效率3种。
可靠性工程和可靠性理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它虽然提出较晚,但发展得非常迅速;它首先在美国的航空、电子等工业部门发展起来,随即前苏联、日本等国相继应用推广。
20世纪70年代,由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或系统广泛应用与各科学技术领域、工业生产部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效率、系统、设备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对可靠性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同时,人们也开始了对非电子设备(如机械设备)可靠性的研究,以解决已有的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及试验技术队非电子设备使用时收到限制和结果不理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和科索沃战争表明,未来战争是高技术的较量。现代化技术装备,由于采用了大量的高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复杂性,为了保证装备的完好性,任务的成功性以及减少维修人员和费用,可靠性工程范围将大大扩展,需要更多的可靠性技术做保证,需要更加严密的可靠性管理系统,因此,也就需要可靠性的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进入21世纪以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更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不仅如此,国外还把对产品可靠性的研究工作提高的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高度来认识。这不仅是因为高可靠性产品的使用期长,而且通过可靠性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材料,减少加工工时,获得体积小、重量轻的产品。
可靠性理论的重要性已被各行各业广泛地认同。
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涉及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和能力5个因素。其中,规定时间是可靠性定义的核心,规定时间的长短随着产品对象不同和使用目的不同而异。因此,讨论可靠性时必须事先规定任务时间。规定条件是指使用产品的环境条件、使用和保障条件(如负荷条件和工作方式等)。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条件;负荷条件包括工作电压、电流和机械应力等;工作方式包括连续工作方式和间断工作方式。规定条件对产品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可靠性也可能会不一样。因此,讨论可靠性时一定要明确规定工作条件。规定功能是对产品故障规定判断的依据,常用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来描述产品的功能。能力是各种可靠性指标,这些指标是对可靠性的定量描述,以便说明产品可靠性的程度。常用的可靠性指标有“可靠度”、“平均寿命”和“失效率”等。
可靠性基本可以认为是一个单独的学科,是融合了材料、断裂力学、疲劳理论、数理统计…等内容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比机械设计更为复杂。与可靠性相关的领域有:质量管理、可用性、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QRMS)…等。
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涉及: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和能力5个因素。可靠性基本理论是包括了可靠性数学与故障物理学、集合论与逻辑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图论与随机过程、系统工程与人体工程学、环境工程与环境应力分析、试验及分析基础理论…等知识。
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包含了可靠性指标,然而产品可靠性的研究又是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一切质量活动除了要保证产品的性能和经济性、安全性外,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稳定可靠。企业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下开展相应的可靠性活动。
可靠性理论涉及面很广,需要从科研、设计、试验、制造、运输、贮存直到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施。其基本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可靠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可靠性试验:
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产品在设计、应用过程中,不断经受自身及外界气候环境及机械环境的影响,而仍需要能够正常工作,这就需要以试验设备对其进行验证,这个验证基本分为研发试验、试产试验、量产抽检三个部分。
可靠性试验是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调查、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手段。试验结果为故障分析、研究采取的纠正措施、判断产品是否达到指标要求提供依据。
根据可靠性统计试验所采用的方法和目的,可靠性统计试验可以分为可靠性验证试验和可靠性测定试验。可靠性测定试验是为测定可靠性特性或其量值而做的试验,通常用来提供可靠性数据。可靠性验证试验是用来验证设备的可靠性特征值是否符合其规定的可靠性要求的试验,一般将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统称为可靠性验证试验。目前,可靠性试验设备/仪器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环境试验设备,主要包括:高低温试验箱,恒温恒湿箱,高低温交变箱,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高温老化箱,低温老化箱,可编程式试验箱,臭氧老化箱,盐雾试验箱,大型步入式实验室,紫外试验箱…等.。
二是力学试验设备,主要包括:振动台,电磁振动台,模拟运输台,模拟运输振动台,跌落台(其中振动台又分为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水平加垂直的(分台面和同台面的两种),还有水平垂直左右的。习惯上我们把水平加垂直的叫做四度空间振动台,而水平垂直左右的叫做六度空间振动台)。
三是电磁试验设备,主要包括:高压漏电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绝缘性能测试);电磁干扰及其敏感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设备如:频谱仪,接收机,综测仪,屏蔽室);
老化试验:
老化试验(Agingtest)属于环境试验的一种,主要是指针对橡胶、塑料产品、电器绝缘材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的热氧老化试验;或者针对电子零配件、塑化产品的换气老化试验。
老化试验设备主要有:老化箱、老化床、老化车、老化线、老化架、老化柜、老化房(室)…等。
老化试验又可细分为温度老化、阳光辐照老化、加载老化…等。
设备的可靠性分析:
为保证设备的长时间无故障运行而进行的分析处理过程,这就是设备的可靠性分析。设备的可靠性差会导致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很大。所谓可靠性,是指设备机能在时间上的稳定性程度,或者说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问题的程度(概率)。设备的可靠性由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构成。所谓固有可靠性,是指该设备由设计、制造、安装到试运转完毕,整个过程所具有的可靠性,是先天性的可靠性。
当固有可靠性低或使用可靠性低,或这两种可靠性都低时,设备就有可能发生故障。对故障采取对策,重要的是对故障原因在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上进行识别。当固有可靠性提高时,提高使用可靠性就比较容易;而当固有可靠性低时,要提高使用可靠性就十分困难。因此,从根本上讲,要防止故障的发生,最有效的对策就是注意设备固有可靠性的形成,即重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全过程。
机械产品可靠性问题
(一)机械产品可靠性综述
1、机械产品可靠性的特点
2、机械产品设计步骤
3、可靠度计算方法简介
4、随机变量的变异系数的确定方法
(二)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1、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 原理介绍
◆ 应力、强度确定方法
◆ 常见分布的可靠度计算公式
◆ 数值积分的可靠度计算
2、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 受拉应力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 受转矩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 受弯扭联合作用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 示例
3、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 变应力和变载荷的类型及疲劳强度
◆近似p-S-N曲线和3s-S-N曲线的绘制和可靠度的验算
◆ 3s-σm-σa曲线绘制和可靠度验算
◆ 等效应力和复合应力的可靠度计算
◆ 可靠度计算的应力-寿命模型
◆ 非恒幅应力的疲劳可靠度计算
◆ 疲劳寿命的可靠性预计
◆ 示例
4、可靠度计算方法
◆ 直接抽样
◆ 重要抽样
◆ FORM 一阶算法
◆ ESORM 二阶算法
5、软件工具
◆NESSUS简介
◆ARES使用及算例
(三)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与验证
1、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FMEA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FMEA的方法
◆FMEA计划
◆FMEA报告
◆FMEA案例
2、FTA
◆故障树的基本概念
◆故障树定性分析
◆故障树定量分析
◆重要度分析
◆FTA案例
3、可靠性设计准则的制定
◆设计准则建立原则
◆设计准则内容
4、有限元分析及耐久性分析
◆有限元分析方法
◆耐久性分析
5、基于失效分析的可靠性设计
6、机械产品可靠性验证
7、机械产品可靠性分析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机械可靠性分析所需的部分数据和资料
◆机械产品可靠性分析示例
(四)可靠性试验
1、环境试验
2、寿命试验与评估
◆寿命试验分类
◆加速寿命试验
◆贮存寿命试验
3、可靠性评价
◆指数分布试验的可靠性评价
◆二项分布试验的可靠性评价
(五)工程实例分析
◆某齿轮的结构可靠性分析
◆内筒结构可靠性分析
◆机械可靠性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 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
目前的机械设计方法(包括疲劳设计)是依靠“安全系数”来补偿对材料及载荷知识的不足,所得的设计可能比必需的要笨重得多。
可靠性设计是减轻重量的一种设计方法,。这种设计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中,如航天、航空和汽车等的某种结构及零件的设计。由于在疲劳设计中的很多参数,如载荷、材料强度和零件的几何尺寸,都是具有统计特性的,假设这些参数都为正态分布并彼此独立的。强度及应力两个分布曲线存在有一个重叠面积,它表征了应力超过强度或零件要破坏的情况。引入正态分布函数的代数及用统计法修正的Goodman图线,作出了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目前我们常用概率设计法(probabilisticmethod,即将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各基本变量作为随机变量处理,并采用以概率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进行机械零部件(如齿轮,杆件机构等)的可靠性设计。概率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应用有:可靠度估算、灵敏度设计、运动精度分析、机器设备评估…等等。
可靠性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实现产品可靠性指标的方法。产品的可靠性是通过设计、生产和管理而实现的,而首先是产品的设计。它决定着产品的固有可靠性。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技术包括许多内容,主要有:可靠性分配、可靠性预测、冗余技术、漂移设计、故障树分析和故障模式、效应和致命度分析、元件器件的优选和筛选、应力-强度分析、降负荷使用、热设计、潜在通路分析、电磁兼容和设计评审等。
机械可靠性一般可分为结构可靠性和机构可靠性。结构可靠性主要考虑机械结构的强度以及由于载荷的影响使之疲劳、磨损、断裂等引起的失效;机构可靠性则主要考虑的不是强度问题引起的失效,而是考虑机构在动作过程由于运动学问题而引起的故障。
机械可靠性设计可分为定性可靠性设计和定量可靠性设计。所谓定性可靠性设计就是在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应用成功的设计经验使所设计的产品达到可靠的目的。所谓定量可靠性设计就是充分掌握所设计零件的强度分布和应力分布以及各种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基础上,通过建立隐式极限状态函数或显式极限状态函数的关系设计出满足规定可靠性要求的产品。
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是目前开展机械可靠性设计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无论结构可靠性设计还是机构可靠性设计都是大量采用的常用方法。可靠性定量设计虽然可以按照可靠性指标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恰如其分的零件,但由于材料的强度分布和载荷分布的具体数据目前还很缺乏,加之其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从而限制其推广应用,一般在关键或重要的零部件的设计时采用。
机械可靠性设计由于产品的不同和构成的差异,可以采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有:
1. 预防故障设计
机械产品一般属于串联系统.要提高整机可靠性,首先应从零部件的严格选择和控制做起。例如,优先选用标准件和通用件;选用经过使用分析验证的可靠的零部件;严格按标准的选择及对外购件的控制;充分运用故障分析的成果,采用成熟的经验或经分析试验验证后的方案。
2. 简化设计
在满足预定功能的情况下,机械设计应力求简单、零部件的数量应尽可能减少,越简单越可靠是可靠性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减少故障提高可靠性的最有效方法。但不能因为减少零件而使其它零件执行超常功能或在高应力的条件下工作。否则,简化设计将达不到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3. 降额设计和安全裕度设计
降额设计是使零部件的使用应力低于其额定应力的一种设计方法。降额设计可以通过降低零件承受的应力或提高零件的强度的办法来实现。工程经验证明,大多数机械零件在低于额定承载应力条件下工作时,其故障率较低,可靠性较高。为了找到最佳降额值,需做大量的试验研究。当机械零部件的载荷应力以及承受这些应力的具体零部件的强度在某一范围内呈不确定分布时,可以采用提高平均强度(如通过大加安全系数实现)、降低平均应力,减少应力变化(如通过对使用条件的限制实现)和减少强度变化(如合理选择工艺方法,严格控制整个加工过程,或通过检验或试验剔除不合格的零件)等方法来提高可靠性。对于涉及安全的重要零部件,还可以采用极限设计方法,以保证其在最恶劣的极限状态下也不会发生故障。
4.余度设计
余度设计是对完成规定功能设置重复的结构、备件等,以备局部发生失效时,整机或系统仍不致于发生丧失规定功能的设计。当某部分可靠性要求很高,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很难满足,比如采用降额设计、简化设计等可靠性设计方沙土,还不能达到可靠性要求,或者提高零部件可靠性的改进费用比重复配置还高时,余度技术可能成为叭一或较好的一种设计方法,例如采用双泵或双发动机配置的机械系统,但应该注意,余度设计往往使整机的体积、重量、费用均相应增加。余度设计提高了机械系统的任务可靠度,但基本可靠性相应降低了,因此采用余度设计时要慎重。
5. 耐环境设计
耐环境设计是在设计时就考虑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影响,例如装配、运输时的冲击,振动影响,贮存时的温度、湿度、霉菌等影响,使用时的气候、沙尘振动等影响。因此,必须慎重选择设计方案,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减少或消除有害环境的影响。具体地讲,可以从认识环境、控制环境和适应环境三方面加以考虑。认识环境指的是:不应只注意产品的工作环境和维修环境,还应了解产品的安装、贮存、运输的环境。在设计和试验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单一环境和组合环境两种环境条件;不应只关心产品所处的自然环境,还要考虑使用过程所诱发出的环境。控制环境指的是:在条件允许时,应在小范围内为所设计的零部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或人为地改变对产品可靠性不利的环境因素。适应环境指的是:在无法对所有环境条件进行人为控制时,在设计方案、材料选择、表面处理、涂层防护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机械零部件本身耐环境的能力。
6. 人机工程设计
人机工程设计的目的是为减少使用中人的差错,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点以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当然,人为差错除了人自身的原因外,操纵台、控制及操纵环境等也与人的误操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人机工程设计是要保证系统向人传达的住处的可靠性。例如,指示系统不仅显示器靠,而且显示的方式、显示器的配置等都使人易于无误地接受;二是控制、操纵系统可靠,不仅仪器及机械有满意的精度,而且适于人的使用习惯,便于识别操作,不易出错,与安全有关的,更应有防误操作设计;三是设计的操作环境尽量适合于人的工作需要,减少引起疲劳、干扰操作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光线、色彩、噪声、振动、沙尘、空间等。
7. 健壮性设计
健壮性设计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是日本田口玄一博士创立的田口方法,即所谓的一个产品的设计应由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的三次设计来完成,这是一种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虚影响其可靠性的内外干扰而进行的一种优化设计。这种方法已被美国空军制定的RM2000年中作为一种抗变异设计以及提高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8. 概率设计法
概率设计法是以应力一强度干涉理论著基础的,应力一强度干涉理论将应力和强度作为服从一定分布的随机变量处理。
9. 权衡设计
权衡设计是指在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功能重量、体积、成本等之间进行综合权衡,以求得最佳的结果。
10. 模拟方法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拟方法日趋完善,它不但可用于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定量设计,也可用于系统级的可靠性定量设计。
当然,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方法绝不能离开传统的机械设计和其它的一些优化设计方法,如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等。
可靠性设计的原则:
(1)选择设计方案时尽量不采用还不成熟的新系统和零件,尽量采用已有经验并已标准化的零部件和成熟的技术。
(2)结构简化,零件数削减。如日本横河记录仪表10年中无件数削减30%,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3)考虑功能零件的可接近性,采用模块结构等以利于可维修性。
(4)设置故障监测和诊断装置。
(5)保证零件部设计裕度(安全系数/降额)。
(6)必要时采用功能并联、冗余技术。如日本的液压挖掘机等,采用双泵、双发动机的冗余设计。
(7)考虑零件的互换性。
(8)失效安全设计(Failure Safe),系统某一部分即使发生故障,但使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致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
(9)安全寿命设计(SafeLife),保证使用中不发生破坏而充分安全的设计。例如对一些重要的安全性零件如汽车刹车,转向机构等要保证在极限条件下不能发生变形、破坏。
(10)防误操作设计(Fool proof)
(11)加强连接部分的设计分析,例如选定合理的连接、止推方式。考虑防振,防冲击,对连接条件的确认。
(12)可靠性确认试验,在没有现成数据和可用的经验时,这是唯一的手段。尤其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预测精度还很低。主要通过试验确认。
可靠性设计的辅助方法:
为了使设计时能充分地预测和预防故障,把更多的失效经验设计到产品中,因而必须帮助设计人员掌握充分的故障情报资料和设计依据。采取以下措施:
(1)可靠性检查表,从可靠性观点出发,列出设计中应考虑的重点。设计时逐项检查。考虑预防的对策。
(2)推行FMEA,FTA方法。FMEA(失效模式影响分析)和FTA(故障树分析)是可靠性分析中的重要手段。FMEA是从零部故障模式入手分析,评定它对整机或系统发生故障的影响程度,以此确定关键的零件和故障模式。FTA则是从整机或系统故障开始,逐步分析到基本零件的失效原因。这两种方法在国外被看作是设计图纸一样重要,作为设计的技术标准资料,它收集总结了该种产品所有可能预料到的故障模式和原因。设计者可以较直观地看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故障事例集。把过去技术上的失败和改进的事例作成手册,供设计者随进参考。通常用简图表示,将故障和改进作对比。对故障的原因、情况附有简单说明。这手册是各公司积累的技术财富,视同设计规范同等重要。
(4)数据库。广泛有效地收集设计、制造中的失败和改进经验,试验和实际用的数据形成检索系统和数据库,使设计者能超越本单位充分利用别人实践过的经验。如电子产品已形成世界性可靠性信息交换网。
(5)设计、试验规范的不断充实、改善。从使用实际得来的故障教训要反馈到设计、试验方法的改进中,要将这些改进效果作为产品设计规范(包括材料选定,结构形式,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值)和试验标准的改进依据,使它们成为设计技术的一部分。随着可靠性工作开展。必须加强设计、试验规范的研究,命名如试验规范的制定要以实地使用条件分析为基础,要调查出场的回收品和试验室加速试验件作对比,计算强化系数。通过失效分析反推,验证试验条件是否合适,从而不断改进试验方法和标准。因而这些规范都是公司的财富,对外不轻易泄密。如日本小松10年中试验标准增加三倍,丰田的试验标准有1500项之多。也可见各公司对试验的重视程度。
******************************************************************************************************************************************
可靠性标准列表:
可靠性、维修性相关的国军标:- GJB 368.1-87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维修性管理大纲
GJB 368.2-87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维修性的基本要求
GJB 368.3-87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常用件应用的维修性要求
GJB 368.4-87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维修性的分配和预计
GJB 368.5-87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维修性的试验与评审
GJB 368.6-87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维修保障分系统的建立
GJB 368A-1994 装备维修性通用大纲
GJB 451-19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替代:GJB450-1988
GJB 546-1988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保证大纲
GJB 3404-98 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
GJB 645-1988 军用光学仪器维修性规范
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
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GJB 899-1990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 899-1990 修改单1-97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 1378-1992 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的制订要求与方注
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
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
GJB 1909.1-1994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 总则
GJB 1909.4-1994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 卫星
GJB 1909.5-1994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 军用飞机
GJB 1909.6-1994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 舰船
GJB 1909.7-1994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 装甲车辆和军用汽车
GJB 1909.10-1998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 电子系统
GJB 1371-92 装备保障性分析
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GJB/Z 23-1992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GJB/Z 27-1992 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手册
GJB/Z 34-1993 电子产品定量环境应力筛选指南
GJB/Z 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
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
GJB/Z 69-1994 军用标准的选用和裁减导则
GJB/Z 72-19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
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
GJB/Z 299B-98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
GJB 900-90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 841-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GJB 4355-2002 备件供应规划要求
GJB 1364-1992 装备费用效能分析
GJB 1686-93 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
GJB 1775-93 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通用要求
GJB 150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分为28个部分:
a) 第1部分:通用要求;
b) 第2部分:低气压(高度)试验;
c) 第3部分:高温试验;
d) 第4部分:低温试验;
e) 第5部分:温度冲击试验;
f) 第6部分:温度-高度试验 ;
g) 第7部分:太阳辐射试验;
h) 第8部分:淋雨试验;
i) 第9部分:湿热试验;
j) 第10部分:霉菌试验;
k) 第11部分:盐雾试验;
l) 第12部分:砂尘试验;
m) 第13部分:爆炸性大气试验;
n) 第14部分:浸渍试验;
o) 第15部分:加速度试验;
p) 第16部分:振动试验;
q) 第17部分:噪声试验;
r) 第18部分:冲击试验;
s) 第19部分:温度-湿度-高度试验
t) 第20部分:炮击振动试验.
u) 第21部分:风压试验;
v) 第22部分:积冰/冻雨试验;
w) 第23部分:倾斜和摇摆试验;
x) 第24部分:温度-湿度-振动-高度试验;
y) 第25部分:振动-噪声-温度试验;
中国可靠性国家标准: - GB/T 15174-1994 可靠性增长大纲
GB/T 7289-1987可靠性、维修性与有效性预计报告编写指南
GB/T 3187-19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B/T 7826-1987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
GB/T 7827-1987 可靠性预计程序
GB/T 7828-1987 可靠性设计评审
GB/T 7829-1987 故障树分析程序
GB/T 4888-1985 故障树名词术语和符号
GB/T 5329-1985 试验筛与筛分试验 术语
GB 4793.1-1995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689.1-1981恒定应力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总则
GB/T 2689.2-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图估计法(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2689.3-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简单线性无偏估计法(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2689.4-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最好线性无偏估计法 (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4677.14-1988印制板蒸汽-氧气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GB/T 9586-1988 荧光数码显示管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GB/T 5170.1-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总则
GB/T 5170.2-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试验设备
GB/T 5170.5-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湿热试验设备
GB/T 5170.8-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盐雾试验设备
GB/T 5170.9-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太阳辐射试验设备 GB/T 5170.10-199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高低温低气压试验设备 GB/T 5170.11-199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腐蚀气体试验设备 GB 5170.13-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振动 (正弦) 试验用机械振动台GB 5170.14-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振动 (正弦)试验用电动振动台
GB 5170.15-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振动 (正弦)试验用液压振动台
GB 5170.16-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恒加速度试验用离心式试验机
GB 5170.17-198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低温/低气压/湿热综合顺序试验设
GB 5170.18-198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
GB 5170.19-198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振动(正弦)综合试验设备
GB 5170.20-199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水试验设备
GB 2423.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A:低温试验方法
GB 2423.16-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长霉试验方法
GB 2423.18-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b: 交变盐雾试验方法(氯化钠溶液)
GB 2423.19-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c: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方法
GB 2423.20-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d:接触点和连接件的硫化氢试验方法
GB 2423.21-199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M: 低气压试验方法
GB 2423.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B:高温试验方法
GB 2423.22-198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GB 2423.27-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Z/AMD:低温/ 低气压/湿热连续综合试验方
GB 2423.28-19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T:锡焊试验方法
GB 2423.29-19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强度
GB 2423.30-19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XA:在清洗剂中浸渍
GB 2423.31-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倾斜和摇摆试验方法
GB 2423.32-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润湿称量法可焊性试验方法
GB 2423.33-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ca:高浓度二氧化硫试验方法 GB 2423.34-198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Z/AD: 温度/ 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
GB 2423.35-198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Fc:散热和非散热试验样品的低温/振动
GB 2423.36-198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BFc:散热和非散热样品的高温/振动(正弦
GB 2423.37-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L:砂尘试验方法
GB 2423.38-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R:水试验方法
GB 2423.39-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Ee:弹跳试验方法
GB 2423.9-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一般要求
GB/T 2423.12-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da: 宽频带随机振动高再现性
GB/T 2423.13-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db: 宽频带随机振动中再现性
GB/T 2423.14-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dc: 宽频带随机振动低再现性
GB/T 2423.1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Ga和导则: 稳态加速度GB/T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 2423.23-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Q:密封
GB/T 2423.2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GB/T 2423.25-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Z/AM: 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2423.26-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Z/BM: 高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 2423.3-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40-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x:未饱和高压蒸汽恒定湿热
GB/T 2423.41-199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风压试验方法
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4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低温/低气压/振动(正弦)综合试验方法
GB/T 2423.43-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元件、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冲击(Ea)
GB/T 2423.4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g: 撞击 弹簧锤 GB/T2423.45-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BDM:气候顺序 GB/T 2423.46-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f:撞击 摆锤 GB/T 2423.47-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g: 声振
GB/T 2423.48-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f: 振动—时间历程法GB/T2423.49-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e: 振动—正弦拍频法GB/T 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 冲击 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 碰撞 GB/T 2423.7-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 (主要用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d: 自由跌落 仪器卷
GB/T 2423.18-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 2423.25-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Z/AM: 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2423.51-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 开关电器、旋转电机、电线电缆卷
GB/T 2423.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A:低温试验方法
GB/T 242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 2423.2-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B: 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29-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GB/T 2423.30-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XA和导则:在清洗剂中浸渍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50-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y:恒定湿热主要用于元件的加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 冲击 GB/T 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 碰撞 GB/T 2423.7-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c和导则: 倾跌与翻倒 (主要用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d: 自由跌落
美军标: - Name
Description
Mil-Hdbk-108
Sampling Procedures and Tables for Life and Reliability Testing(Based on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 29 April1960
Mil-Hdbk-109
Statistical Procedures for Determining Validity of Suppliers'Attributes Inspection - 6 May 1960
Mil-Hdbk-189
Reliability Growth Management - 13 February 1981
Mil-Hdbk-217F(1)
Reliability Predic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 Notice 1 - 10 July1992
Mil-Hdbk-217F(2)
Reliability Predic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 Notice 2 - 28February 1995
Mil-Hdbk-217F
Reliability Predic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 Revision F - 2December 1991
Mil-Hdbk-338B
Electronic Reliability Design Handbook - Revision B - 1 October1998
Mil-Hdbk-470A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Maintainable Products and Systems -Revision A - 4 August 1997
Mil-Hdbk-781A
Handbook for Reliability Test Methods, Plans, and Environments forEngineering, Development, Qualification, and Production - RevisionA - 1 April 1996
Mil-Std-1344A(1)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Notice 1 - 10 September1980
Mil-Std-1344A(2)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Notice 2 - 14 August1981
Mil-Std-1344A(3)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Notice 3 - 4 April1983
Mil-Std-1344A(4)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Notice 4 - 14 June1985
Mil-Std-1344A(5)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Notice 5 - 15 September1993
Mil-Std-1344A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1 September1977
Mil-Std-1629A(1)
Procedures for Performing a 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Analysis - Notice 1 - 7 June 1983
Mil-Std-1629A(2)
Procedures for Performing a 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Analysis - Notice 2 - 28 November 1984
Mil-Std-1629A(3)
Procedures for Performing a 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Analysis - Notice 3 - 4 August 1998
Mil-Std-1629A
Procedures for Performing a 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Analysis
Number
Revision
Title
MIL-HDBK-5H
-
Notice 1 - Metallic Materials and Elements(The original issue is 20 MB; Notice1 is 42MB
MIL-HDBK-17
Composite Materials Handbook
Volume 1
F
Polymer Matrix/Guidelines for Characterization
Volume 2
F
Polymer Matrix/Materials Propoerties
Volume 3
F
Polymer Matrix/Materials Usage, Design andAnalysis
Volume 4
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Volume 5
-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MIL-PRF-13830
B
Optical Component Inspection
MIL-PRF-31032
-
Printed Circuit Board, General Spec.
MIL-STD-202
G
Test Method Standad, Electronic Parts
MIL-STD-461
E
Control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Draft
=
Comparison of 461E with other standards
MIL-STD-750
D
Notice 1
Notice 2
Notice 3
Notice 4
Notice 5
Test Method, Semiconductor Devices
MIL-STD-810
F
Test Method Standard/Env. Eng. Tests
MIL-STD-883
E
Notice 1
Notice 2
Notice 3
Notice 4
Notice 5
Test Method Standard/Microcircuits
MIL-STD-1246
C
Notice 1
Notice 2
Notice 3
Notice 4
Notice 5
Cleanliness Levels - ******************************************************************************************************************************************
参考网址: 中国可靠性网 中国可靠性资源网 六西格玛品质网可靠性中心中国检测认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