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每天一片拜阿斯匹林,已经好几年了,看来胃、肝等已被副作用了,我准备停用,行吗?
阿司匹林片副作用
满意回答
2012-11-29 18:23
1 过敏反应
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这种现象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这些人对阿司匹林具有特异的药理反应。
2 胃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笔者曾遇1例患者因高热口服阿司匹林0.6g/次,每日2次,3日后呕血500ml。除药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损伤外,注射用药亦可发生。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近来发现前列腺素对于维护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已证明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为此,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3 肝损害
阿司匹林所致的肝损害,在国内报道较少,有资料表明: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
4 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
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能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为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或者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在早产儿中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等,因此,孕妇在分娩前2~3个月应停用本品。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笔者曾见1例服用本品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服用本品4h后全身发痒,7h后鼻衄、牙龈出血不止,伴全身紫癜,骨髓象示红细胞系明显受抑,经对症治疗,10天后骨髓象恢复正常。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
5 肾损害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本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6 神经精神症状
用抗风湿剂量时,在治疗开始的3~4天,有时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
总之,随着阿司匹林老药新用的日益深化,对它的副作用应有足够的认识,在临床使用中要提高警惕,不可滥用。
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副作用或大过潜在好处
2010-03-01 12:04:19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跟贴25 条手机看新闻
如果你为了心脏的健康着想而每天服用阿司匹林,那么你该重新考虑一下了。
网易探索3月1日报道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 如果你为了心脏的健康着想而每天服用阿司匹林,那么你该重新考虑一下了。
长期以来,很多中年人常年服用阿司匹林,希望藉此降低突发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据研究公司IMSHealth的数据,在截至9月份的一年中,美国人购买了4,400多万包据称可以保护心脏的小剂量阿司匹林,较2005年增加了约12%。
如今,医学专家们说,一些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应该考虑停药了。公共卫生官员们开始把阿司匹林的官方建议服用人群缩小到那些有突发心脏病或中风危险的小部分人。他们担心的是,很多健康人或老年人服用止痛药阿司匹林时,副作用可能大过潜在的好处。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包括出血性溃疡。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史密斯(Sidney Smith)说,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他目前负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 ofHealth)的一项新计划,汇编有关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治疗建议。他说,医生们开始把阿司匹林的建议服用对象定为服药益处非常确定的人群。
医生们普遍认同,大部分已经有过一次突发心脏病或缺血性中风经历的患者应该定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缺血性中风是由血块或其他阻塞物阻塞通往大脑的动脉而造成的。不过,对于没有心脏病的人来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小组(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发布的最新指南则比以往更明确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这份去年出炉的指南建议,对某些45至79岁、心脏病风险因胆固醇水平或吸烟而升高的男性来说,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对女性来说,指南没有把重点放在心脏的风险上。相反,工作小组建议,某些年龄在55至79岁之间、有发生缺血性中风危险(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女性应该定期服用阿司匹林。
工作小组敦促医生们把阿司匹林可能增加患者出血风险的情况考虑进来。而出血风险随年龄的增长会升高。工作小组没有指定一个剂量,而是建议合适的剂量可能为每日75毫克,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所含的81毫克剂量接近。工作小组没有对80岁及以上人群提出阿司匹林的服用建议,原因是缺乏这个年龄段的数据。
阿司匹林是一种血液稀释剂,据信它具有预防突发心脏病和中风的功效原因主要在此。不过正因为如此,再加上阿司匹林容易损耗胃部的保护性粘膜,它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可能还会造成脑出血。
工作小组是在评估了有关阿司匹林益处和风险的多项研究得出的证据之后发布的最新指南。指南是工作小组2002年指南的更新,当时的指南写得更为泛泛,建议任何年龄段心脏病风险升高的人都要服用阿司匹林。
工作小组主席、科罗拉多州公共卫生官员卡隆奇(NedCalonge)说,我们希望医生们重新检查一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当弊大于利时要考虑建议停药。不过他说,在对服用阿司匹林的健康人的研究中,出血和成功防止的突发心脏病的的实际比例都非常低。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拜阿斯匹林的副作用
1.最常见的反应是:
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隐性出血,加重溃疡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等。若在饭后与适量碳酸钙同服,可减少反应的发生,但不宜与碳酸氢钠同服,因后者可加速本品的排泄而降低疗效。
2。较少见的反应有:
(1)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大剂量长期服用,可抑制凝血酶的合成,增加出血倾向。由于本品不可逆性的抑制血小板凝聚,延长出血时间,故正在使用肝素及香豆素类抗凝剂的患者,以及有严重肝病或出血性病变(如血友病)患者不可使用本品。
(2)变态反应:少数物异体质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粘膜充血,哮喘等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哮喘较多见,表现为服药后数分钟即产生呼吸困难,喘息,严重者可威胁生命。故有哮喘病史的患者禁用本品。
(3)中毒反应: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嗜睡,出汗等反应,这是慢性水杨酸盐中毒的表现,多见于风湿病的治疗,严重者有精神紊乱,酸碱失衡和出血,此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各种对症治疗措施。
(4)对肝,肾的损害:长期应用本品治疗的幼年性关节炎患儿和系统性狼疮的成年患者,肝功能检验常有改变,但停药后仍可恢复。
3。慎用或禁用:
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本品。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本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本品。
4。儿童患者:
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尤其是患者感染了如水痘,流感后,应特别予以密切观察。
拜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心脏病杂谈之十一
得了心脏病、脑血管病或高血压等病之后,医生多建议服用拜阿司匹林,服用时要求每天一片,且长期服用。
这个药的作用主要是抗血凝和稀释血液,而心脑血管病由于本身血液粘稠,血液中垃圾很多,容易造成血栓,而服用此药正是有助于抗血栓的形成。按此道理讲这样用药是非常好的,解决了心脑血管病人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把一个很大的难题通过一片药解决了,应该说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高兴的好事,如果能长期有效服用的话,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可以免去后顾之忧了。
可实际上在该药的长期服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无法克服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在所有长期服用的人中是普遍的、无一例外的,这就是胃肠道出血的问题。胃肠道出血是拜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后一个不可克服的副作用,严重的造成血流难止,形成了一种新的疾病,个别的还出现了血小板降低的问题,给病人的身体造成了一次新的危险。到此时,病人必须停用此药,恢复被此药干预了的非正常血液,重新再建立血凝系统,但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也就是恢复血凝后血液粘稠再怎么解决的问题。于是医生建议再次服用,而患者再次出血难止,这样周而复始。
在服用拜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出血周期是越来越短,第一次一般是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而第二次就不到一年的时间了,之后是周期越来越短,这就造成了新的问题,就是还能不能继续服用拜阿司匹林的问题,且该药对肝脏也有一些影响,长期服用肯定是不行了,那么用什麽药来替代它呢?
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就要有一个安全的、长期的办法才行:这个办法就是彻底调整饮食,从根本上用绿色的办法解决问题,使血液真正的回归本源,达到长期的、不影响肝脏的真正的改变血质。
阿司匹林和拜阿司匹林区别比较
来源:大众医药网阿司匹林和拜阿司匹林成分相同,其化学成份都是对乙酰氨基水杨酸。普通阿司匹林与拜阿司匹林剂型不同。但如果长期服用必须选用肠溶剂型,普通阿司匹林胃肠道副作用高,阿司匹林泡腾片同样胃肠道副作用大,主要用于解热镇痛的短期使用。
拜阿司匹林是德国产的阿司匹林,是肠溶片剂,每片100毫克,对胃肠道副作用小。但是拜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胃酸分泌增多会对胃黏膜有损害,因此推荐在晚饭后1小时服用。而普通阿司匹林可以和饭一起吃。
拜阿斯匹灵用于抗血小板的是低剂量规格100mg/片是处方药,用于解热镇痛的是大剂量325mg/片是非处方药,不同规格用于不同的适应症,是双跨品种。
拜阿司匹林在所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剂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拜阿司匹林最大的优势就是精确肠溶,很多国产肠溶片因为在肠道会快速崩解释放,反而对胃肠粘膜产生刺激损伤。国内有对照文章显示:多种肠溶阿司匹林中拜阿司匹灵在模拟胃酸中2小时溶解率为0,而许多国产阿司匹林溶解度高达6%,尽管其符和国家肠溶片剂标准(模拟胃酸中2小时溶解率<10%),但可以想象其胃肠道副作用会比较多。当然有些国产的阿司匹林质量也是不错的。
拜阿司匹灵(通用名: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良反应
功能主治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
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敏4小时1次。②抗风湿,一日3~6g,分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则应用小剂量,如每日80g~300mg,一日1次。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2.小儿常用口服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用于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3~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服。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 g/L后出现。
(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5)逾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注意事项
1. 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 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3. 必须整片吞服,不得碾碎或溶解后服用。
4. 年老体弱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 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6. 痛风、肝肾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鼻出血、月经过多以及有溶血性贫血史的患者慎用。
7. 发热伴脱水的患儿慎用。
8.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9.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3.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
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哮喘、鼻息肉综合征、对阿司匹林和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禁用。
3.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溃疡病活动期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