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1973年出品的电影《蛇》,是当时最出色的一部间谍影片,可与当今好莱坞拥有电脑作保证的大片媲美,影片根据小说《十三个自杀者》改编,法国导演亨利·维纳尔给该片配备了强大的好莱坞明星阵容,主演亨利·方达、尤伯莱纳、德克·博嘉德,清一色当红巨星。加上饰演过著名影片《老枪》主角的法国明星菲立普·努瓦雷,台词用法、英、德、俄四国语言,故事空间跨越苏联、法、美、英、德等政治地缘大国疆界,在当年可谓货真价实的国际化大制作。
《蛇》所展示的“五花八门”间谍技术,颇让当年的国人吃了一惊,甚至有“草木皆兵”之虞。的确,虽然《蛇》属间谍悬疑类型,却有部分影像配以大量画外音,不厌其烦地讲解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测谎仪、混合录音仿声设备、金属材料分析仪、大型计算机、窃听设备、影像拼接技术,以及对世界各国媒体的监听和书报翻译,让当年观众叹为观止。
电影《蛇》故事梗慨:
巴黎奥利机场十分繁忙,前往莫斯科的302航次立即就要起飞,就在这时,苏联驻法国二等参赞弗拉索夫上校突然冲进机场警务室请求政治避难。苏联大使馆一等秘书闻讯赶来劝阻弗拉索夫;弗拉索夫太太也来劝丈夫回国,弗拉索夫断然拒绝。弗拉索夫很快被送到法国情报局,法国情报局想从弗拉索夫嘴里掏点情报,可他什么也不说,只要求赶快送他去美国大使馆。法国情报局局长贝尔东随后又接到报告,知道弗拉索夫在机场曾化了一百法郎请女售货员给美国大使馆打了电话,内容是;弗拉索夫要求在美国避难。为了争取时间,法国情报部决定用汽车把弗拉索夫送回苏联大使馆,以此来威胁他提供情况。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当汽车离苏联大使馆不远,弗拉索夫正要松口时,贝尔东突然来电话命令他们立即返回。因为美国大使馆已向法国外交部施加压力,必须马上交出弗拉索夫上校。没多久,美国驻法大使奥布赖恩亲自接回弗拉索夫,并于第二天清晨,偷偷地把他送往美国华盛顿中央情报局。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戴维斯很重视弗拉索夫的到来。但从档案室储有的弗拉索夫的详细材料来看,对于他的叛逃很难置信。弗拉索夫被放到测谎器面前反复进行心理测验,戴维斯还亲自审讯。最后,中央情报局对弗拉索夫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弗拉索夫叛逃来美国的真正原因是;正当弗拉索夫青云直上时,赫鲁晓夫倒台了,他也从青云里掉下来,只派到巴黎当个二等参赞,他的生活又很放荡,这次被召回国,等待他的前途将更不妙。这个分析很有说服力。这时,正在这里的英国情报部二号人物菲利普•贝尔又向戴维斯作了推荐,就这样弗拉索夫被送进了优待室。从此,弗拉索夫开始为中央情报局效劳,并向戴维斯提供了北约组织最高机构里他所知道的一大批投K苏联的官员名单。
几天后当戴维斯来到慕尼黑了解北约内部组织人员时,德国武装部队司令冯•施特赖里茨突然在他乡村别墅树林里"自杀"了。接着是政府高级官员霍斯特•弗尔森在湖里钓鱼时被人杀害。德国一下子死了十三名高级官员。西德刚开完追悼会,法国反间谍机构内部又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据弗拉索夫供称法国情报局局长贝尔东和法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德瓦尔也在为苏联工作。贝尔东立即被停职,德瓦尔受到审讯。德瓦尔在受审时竟然听到了贝尔东的罪证:他和苏联人进行私下交易的录音带。
欧洲所发生的一切使戴维斯有所警觉,为了试探他自己掌握的机密是否准确,当他来到英国伦敦见到贝尔时,他对贝尔说;别认为这儿干净,你这儿也臭气熏天,外交部的莱恩和伯格......。这个消息使贝尔感到意外。没过多久,英国外交部里两名高级官员就投奔苏联去了。英国有消息传来,莱恩和伯格的逃跑和法国"贝尔东"事件有牵连。
贝尔东已遭到法国情报部的监视。这天贝尔东回到住处,他习惯地打开一本书,这本书原来是架自动录音机。录音机清晰地告诉他屋子里曾有人来过,已安装了窃听器。突然这时来了一个电话。他不敢在屋内打电话,借用邻居的电话和打电话来的人约定了接头地点。他巧妙地摆脱了法国情报部的跟踪来到会见的地点,约他见面的竟是贝尔。贝尔原来是为苏联工作三十年的老牌间谍,自从戴维斯透露了莱恩和伯格的消息后,把弗拉索夫和贝尔合谋的计划彻底打乱了,贝尔给贝尔东准备了一张去莫斯科的护照,是企图把莱恩和伯格逃跑的事件归罪于贝尔东。贝尔东看透了贝尔的花招,开车离去。贝尔用一种化学液体封闭贝尔东的车窗玻璃,企图造成贝尔东翻车死亡。贝尔东翻车受了伤,这使贝尔继续潜伏的计划失败,他慌忙地溜到苏联去了。
真相终于大白。苏联克格勃分子弗拉索夫和贝尔策划了有史以来最可怕的一次规模最大的破坏活动。德国十三名高级官员全是由贝尔暗中杀害的,法国的贝尔东和德瓦尔是无辜的。戴维斯在中央情报局揭穿了弗拉索夫的一切谎言,贝尔东和苏联私下交易的录音带是伪造的,当年贝尔和弗拉索夫在土耳其合影的照片也是在苏联境内合成拍摄的。戴维斯也遭到两条化成“蛇”的克格勃所欺骗,弗拉索夫被捕了。
半年后在东西德交界处,弗拉索夫被押来,与苏方交换俘虏。业已离任的贝尔东和戴维斯也都来到现场,贝尔东问戴维斯,弗拉索夫回国后能当上克格勃头子吗?戴维斯深知克格勃的内幕,他说:弗拉索夫这条“蛇”的前景不妙,因为他已尝过西方天堂的滋味,不会得到克格勃的信任,不久就会消失掉的。
对这部影片,当年我曾写过一篇影评,现在重新发布:
克格勃——阴险而有剧毒的蛇
——谈《蛇》中对鲍依尔的刻画
法国和西德合拍的故事片《蛇》,是根据比埃尔·诺尔的小说《第十三个自杀者》改编的。它以西方世界和苏联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为依据,充分揭露了苏联霸权主义者在西方各国搞颠覆破坏活动的罪恶行径。
这部影片涉及苏、美、英、法、西德五国和各国情报机关的大人物。如何在有限的电影容量里展示这场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弄不好,往往会就事论事,为交待情况而耗费笔墨,使人物形象黯淡失色。而影片为了增加真实感,又有意用记实手法拍成像记录片风格,如穿插新闻记录片镜头,用特技剪辑的办法把弗拉索夫也穿插其中;展示中央情报局许多先进的、现代的侦测器材,配以画外音进行介绍。
但是影片并不是一部记录片,影片的着重点仍放在刻画人物上的。对贯穿始终的克格勃分子弗拉索夫的刻画是极其深刻的,本文暂不去分析,这里我们不妨以影片中的英国第二号情报头子、克格勃分子鲍依尔的形象来说明这个问题。鲍依尔的出场,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首脑戴维斯到伦敦会见他,告诉他,在英国外交部也有两个克格勃分子。他听了后心里一震,有点慌乱,掏出烟盒,只见他的烟盒上面刻有一条盘身冉升的金色的蛇。看到这里,细心的观众就会想到,这个烟盒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原来,当弗拉索夫“供”出西德有个“间谍网”,戴维斯赶到西德时,在机场大楼二层上就有一个人注视着这一切。但观众只能看见这个人的背影。只见这个人从烟盒里取出一支香烟叼上,接着就是一个烟盒的特写镜头:上面刻有一条盘身冉升的金色的蛇。随后,就发生了施特赖里茨的“自杀”。
后来,当弗尔森在西德凯尼希湖上坐船钓鱼时,只见一支游艇向他驶来。船舱中有个人又从刻有一条盘身冉升的金色的蛇的烟盒里取出一只烟叼在口中,并举起双筒望远镜对准弗尔森观察。随后,两个蛙人就把弗尔森拖下水淹死了。这个带刻有蛇烟盒的人究竟是谁?
因此,鲍依尔一出场,一亮出了他的这个烟盒,他的身份就昭然若揭了。但是,鲍依尔表面上并不是凶相毕露的,他披着一张优雅文静的画皮。明明是他配合弗拉索夫的所谓“叛逃”在西德制造了杀害十三名高级官员的流血事件,却若无其事地去参加追悼会,并在那里试探法国情报局长贝尔顿,说他们英国也有两个克格勃分子。但他又假惺惺地像是说走了嘴,实质上是想把罪责转嫁到贝尔顿身上。直到最后,当贝尔顿识破了他的阴谋,只见他又从刻有蛇的烟盒中取出一支烟来,同时另一只手就拿起枪向贝尔顿射去时,观众就清楚地看到:鲍依尔这个克格勃分子确是一条阴险而又有剧毒的蛇。
可以看出,影片在刻画鲍依尔这个克格勃分子的艺术特点是:没有脸谱化,并用刻有蛇的烟盒这个带象征性的特殊道具的几次重复贯穿其中,揭示出人物的身份,从本质上揭露和挖掘克格勃的凶残本性。只要他取出这个烟盒,就意味着要动手杀人了。
“圣经上说,最早的间谍是蛇。因为,正是蛇唆使伊甸园的夏娃去偷苹果。”看了影片《蛇》,不能不使人触目惊心,深受启示,而这与影片对人物刻画的成功也是分不开的。
(写于1981年12月8日,发表于成都《电影评论》1981年第12期,发表时署名“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