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三月二十三日,下午。汽车在非洲的大沙漠里慢慢的爬行,人们在汽车里懒懒的打盹。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单调的黄色终于使我也产生了视觉疲劳:我放下了座椅的靠背,向后躺了下去。
我闭着眼睛斜躺在座椅上,怎么也无法入睡。思绪就像这大漠漫无边际的弥散开来。我突发奇想:万里迢迢来到了这非洲大漠,我为什么不留下点儿什么,给这大漠也做点儿贡献呢?
我请司机停了车,便向离开汽车二、三十米远的一个沙丘后走去,身后,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脚印。
我在沙丘后办完了我想做的事以后,心里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正在得意之时,猛然间看到脚下的黄沙中似乎有件什么东西埋在那里。我弯下腰把它捡起来,心中不由得一惊:原来是块浑身布满了大大小小孔穴的奇石!
我喜欢石头,喜欢那些天然形成而又充满了奇趣的石头;我相信缘分,相信偶然的相遇之中随意的那惊鸿一瞥。今天,在这沙丘的背后,我更相信,这偶然的背后所暗含的必然:它在这没有人迹的漠漠沙海之中静静的躺了千百万年,难道就是为了等我么?我从遥远的中国万里迢迢来到了这非洲的大漠,又鬼使神差的来到了这沙丘的背后,难道不就是为了与它这一面之缘吗?世间的事情很多都是说不清的,我们只能用“缘分”二字来解释。我今天与它在这里奇遇,岂不正是冥冥之中的一段奇缘!
我抖掉了它身上的沙粒,双手把它捧起来:我决定把它带回去,把它从这金字塔的故乡一直带回到另一个古老的国度、带回到北京、带进我的书斋。
我回到了汽车旁。同车的几位女同胞在汽车窄窄的阴影里站成一排,冲着我嘻嘻地傻笑。当大家看我拿着一块石头上了车,都好奇的围了过来。我向他们讲述了我发现它的经过,大家都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从那以后,就经常会有人捡回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来让我看,问值不值得带回去。每一次,大家又都失望的把捡回来的石头丢回了荒野。
偶然的相遇是一种缘分,经常会成就一段佳话。而刻意的追寻近乎一种强求,却往往没有结果。
这块石头只有拳头大小,三个面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孔洞。它立可鉴、卧可赏,不管你从哪个角度来欣赏,它都能给你一种美的享受!即使拿米芾的“瘦、漏、透、皱”奇石四标准来衡量,它也毫不逊色。更难得的是,它体态嶙峋,玲珑剔透,就像具有生命的一般,浑身充满了一种灵气。说实话,你若特意想到哪儿淘换这么一块石头,还未必淘换得到呢!我把它刷洗干净,不上油、不打腊、不做一点儿加工,只给它配置了一个木制的底座,就让它素面朝天,保持在茫茫大漠中那种自然条件下的初始状态。
现在,它每天就在我的书桌上,陪着我读书、看报、敲键盘。再无需去忍受那荒野的孤寂与风沙的磨砺了,算是有了自己最终的归宿;每当看到它时,我也便会想起茫茫大漠、尼罗河、金字塔。。。
您说,这是不是我俩的一段奇缘?
这块石头的石质是埃及人所谓的石灰岩,也就是他们用来制作金字塔、方尖碑的那种石材。它玲珑剔透,大小如拳。卧看,可把它当成埃及的“帝王谷”(古埃及人在那里凿山开洞,安葬他们死去的法老。据说目前已发现一百多座墓葬)又有点儿像北京延庆的“古崖居”。其背面,平坦无洞,正可题词刻字。一直想给它取个名字刻上去,可心有余而力不逮。有心的朋友们,还请您帮我的忙给它取个名字,好吗?
奇石之缘超万里,心有灵犀一点通,海默大漠得奇石,
海默书斋添灵气。海默奇石喜相逢。空灵剔透上乘品。
风雨磨砺几千年,书斋伴读文泉涌,人生其实就是石,
端详稳坐不孤寂。资源共享博海惊!有棱有角还需心。
——劳拉、米西尔附诗——惠风和畅附诗并命名“海漠石趣”——我心宿已闲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