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神话
2011-02-1417:42:13|分类: 生态僧伽 |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堂概述:
他一路西行,经陕西到四川,进入藏区到达拉萨,并在冬季穿越喜马拉雅山,到尼泊尔、印度,然后经缅甸回国,再经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安徽到达江苏。前后共11年,徒步行程数万里,靠着一衲,一铲,一背架,一蒲团徒步爬雪山、过草地,创造了震古烁今的徒步神话。
虚云和尚(1840年?-1959年),中国近代著名禅宗高僧。中国禅宗第十七代祖师,曹洞四十七代,临济四十三代,云门第十二代,法眼第八代,沩仰第八代。其禅功和苦行倍受称赞,以一身而兼禅宗五宗法脉,整顿佛教丛林,兴建名刹,为现代中国禅宗杰出代表。
虚云大师
——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虚云大师法相
http://blog.huanqiu.com/index.php?action/viewspace/itemid/20990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和尚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他出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代,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直至新中国的“大炼钢铁”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见识过威声赫赫的“大字报”,足足活了120岁,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脉,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上世纪50年代初,德高望重的虚云老和尚赴京参与了全国性佛教机构的筹组工作,被公推为首席发起人,并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佛教界的第一人,与太虚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并称为中国近代四大高僧,名倾海内外。
虚云和尚的一生,漫长而丰沛。他在咸丰年间抛家别妻、落发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光绪年间三步一叩跪拜朝礼五台山,历时三年,风雨恒持。又远赴四川、西藏、印度、孟加拉、缅甸、南洋、日本,跋涉万里,历经无数磨难,重效玄奘,遍礼圣迹。此后在数十年的宗教实践活动中,又重振禅门,先后中兴了福建鼓山涌泉寺、云南鸡足山祝圣寺、钵孟峰迎禅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曲江南华寺、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等六大古刹,成为名震中外、人所共仰的禅宗泰斗。对于这样一位现代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以往人们了解的并不很多,一般大众,更乏识闻。因为整个时代的大环境使然,释门淡泊,佛教已退居到次边缘的位置,很难进入到社会公众的视野当中。
幼年好佛
虚云(1840-1959),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别号幻游。60岁自号虚云。俗姓名萧富民,祖籍湖南湘乡横铺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岁的七月二十九日生于福建泉州。父肖玉堂,佐泉州府幕、知府。母颜氏,年逾四十生虚云。母亲产后壅气而死。由庶母王氏抚育。其父望子成龙,要他学八股文,以求仕进。但虚云自幼性情恬淡,爱读儒籍佛典,其志不在功名。父亲利用种种办法都未能逼他就范。虚云幼时跟其它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当他十三岁那年,祖母逝世,他随父送祖母及生母灵柩返湘乡安葬。家中作佛事,他见三宝法物,心生欢喜。家中藏有佛经,初看香山传,观音菩萨成道等书,熏染根深,好像有夙缘一样。
清咸丰六年(17岁)老和尚在家读道书三年,深感道家的学说,不是究竟,终日如坐针毡;于是假装安心助理家务,以博叔父的欢心,而松懈叔父的防范。一日乘叔父外出,乃打包向南岳逃去,歧路多,行至半途,又被家人追回来。父母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强迫将他从湖南老家送至泉州,与田、谭二氏结婚。但大师夙根深厚,婚后与二女同居而无染。处浊而犹清,出尘之志益坚,且天天向二位新娘说佛法,二氏也能领悟,不觉竟成了闺中净侣。十九岁再度离家出走,在咸丰八年(1858年)抛家别妻,到了福州鼓山的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师,达到了他剃度出家的愿望。清咸丰九年(20岁)老和尚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法名演彻。
大师受戒以后,先在鼓山涌泉寺修头陀苦行4年。先后做过水头,园头、行堂、典座等苦行差使。大师的劳动,完全是义务性的,寺庙给他的工钱,他从不领取。而且每天只吃一钵盂稀粥充饥,但体力十分强健。4年后,则辞去工作,仅留一衲,一裤,一履、一簑衣蒲团,跑到鼓山后面的岩洞中隐修去了。在岩洞中,大师一住就是3年,专心坐禅,礼万佛忏,连剃须修发的时间都没有。饥时,则以松毛草叶果腹;困时,则依荒墓古冢而卧。日与虎狼相伴而行,夜与飞禽走兽为伍,但心中毫无畏惧之感,彼此相安无事。于是大师刻苦用功,在静坐时,常有胜境出现。是年老和尚才三十岁(清同治八年)。
虚老24岁时,其父亲玉堂公在湖南湘乡病逝,庶母王氏遂领田、谭二氏于湘乡观音山削发为尼。庶母王氏法名妙净,田氏法名真洁,谭氏法名清节。虚老知此消息,悲喜交集。悲者父亡而未尽孝,喜者一家归佛,共结菩提胜因,可免后顾之忧。宣统元年(1909)虚老庶母王氏(出家后法名妙净)在湖南观音山留偈西逝,享年60余岁,出家16年,民国壬戌(1922)陈荣昌撰《妙净尼留偈记》志其事,虚老为之树碑于云南昆明华亭寺,至今犹存。
同治九年(1870年),大师结束其隐修生活,开始了朝山礼祖,参禅访道的云游生涯。先后在浙江天台山、普陀山、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三天竺,江苏常州天宁寺,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等名山古刹,从融镜、敏曦、天朗、观心、大定朗辉诸尊宿长老研习经教,参究禅要,并受临济衣钵于妙莲和尚,为临济宗43世;受曹洞衣钵于耀成和尚,与曹洞宗47世。
拜山报恩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十多年了。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大师便决定拜山报恩,于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初一开始,历时两年十天,由扬州东朝普陀山法华庵三步一拜观音菩萨,再从普陀山北礼五台山,三步一扣头,穿越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西五省,途中历尽风霜雨雪,过黄河时遇大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贤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九死一生后,终于完成大愿。1884年从五台下山后,又参拜了陕西终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三大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大师从日喀则越喜马拉雅山经不丹到印度朝圣。在不丹参访吉器寺、虎穴寺后,前往印度朝拜佛的诞生地——兰毗尼花园、佛苦修成佛地——尼莲河畔,又沿恒河朝拜两岸佛教胜地,再到孟加拉、锡兰、缅甸,朝拜仰光大金塔朝礼佛迹,后启程回国,到云南大理朝拜云南鸡足山。大理立国316年,22位国王有10位国王放弃王位出家。
顿悟
其后大师又从云南到湖南,湖北武昌宝通禅寺,学《大悲忏》,到江西庐山海会寺、安徽九华山学《华严经》、《楞严经》,到江苏句容县律宗道场宝华山隆昌律寺。至此,从五台山开始,虚云四年半游历中国11省南亚六国十余万里。大师在由九华到扬州的路途中,曾不慎失足落水,顺水漂流,沉浮一昼夜后,被一渔夫网得。送到附近的宝积寺时,已诸孔流血。但他仍坚持前往高旻寺坐禅。1895年,56岁的虚云大师赶到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要连打十二个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六支香时,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到手上,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悟,万念顿息,夜晚见大光明如白昼。从出家到开悟,虚云花了三十七年。从此以后,虚云大师的禅功日进,慧力日深。每次坐禅入定,少则数日,多则半月。
1900年,江浙住十年后,再朝拜山西五台山,隐修陕西终南山。绕道京城,挂单龙泉禅寺,得大名,结识庆亲王,光绪慈禧也知道了虚云。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与皇帝皇后逃离北京。到长安住卧龙禅寺。西安难民饿死无数,瘟疫爆发。虚云做七昼夜祈雪法会,又在十一月到终南山隐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岁暮,他与同参好友戒尘禅师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一天,煮了一锅芋头在火上,自己则盘腿坐在旁边待熟。不知不觉中,即入定去也。直到第二年春节以后,住在附近的复成禅师等见他久不露面,便到他的住处来贺年。走到他的棚外一看,只见雪地上虎迹斑斑,虚老还在定中。敲了一下引磬,他才出定。问他吃了饭没有,他说:“还没有,锅里煮着芋头,可能熟了。”他们揭开锅盖一看,里面的芋头已坚硬如冰,长出一寸多高的霉来了。复成禅师看后,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认为他至少入定半个多月了。他的名声,一时大振,远近僧俗争相归仰,无不以能一睹大师的风采为荣。
振兴佛教
清末民初,佛教如时运衰落。太虚和尚致力佛教改革,倡导人生佛教,办僧伽教育。而虚云不同太虚,他的救弊是内向的,循序渐进的。虚云以身作则,扎根丛林化导一方,与太虚相辅相称,为日后佛教振兴建立若干阵地,培养了一批弟子。
1902年,虚云离开终南山,进入四川,礼拜峨眉山后前往云南鸡足山,力图振兴鸡足山佛教。三上鸡足山,感化恶人。1904年,归化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言五戒就是儒家仁义礼信智,仁以戒杀为始,义以戒盗为始,礼以戒淫邪为始,信以戒妄语为始,智以戒饮酒为始。又到昆明筇竹寺讲《楞严经》,在该寺刊刻《楞严经》、《寒山诗》。
1905年,大师前往南洋宏法,缅甸太平寺,讲《佛说阿弥佗经》,到仰光龙华寺。往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时,船上有人瘟疫而死,船上的人都到远处岛屿接受检疫,十天后人都走光了,只剩下虚云。下药做活解剖,幸有泉州老乡相助。虚云未死,而托泉州老乡行贿,送24元钱放行。在极乐寺开讲《法华经》,到青云亭开讲《药师经》,又到吉隆坡灵山寺讲《楞伽经》。1906年,回国,经台湾参访台北灵泉禅寺,到日本考察日本佛教。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上书朝廷,移佛教寺产兴学。康有为也在同年奏请朝廷,改寺庙为学堂。以庙产兴学。1905年,朝廷再次征用庙产兴学。在近代中国造成逐僧毁寺的狂潮,恶果远超三武一宗灭佛法难。
1906年三月,虚云回到上海,与寄禅法师一起进京,请求皇上保护寺产。并请求朝廷为云南颁赐《龙版大藏经》。经肃亲王善耆等发起奏请,于同年七月降旨将迎祥寺赐名“护国祝圣禅寺”、赐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又赐“紫衣钵具”、“玉印”、“锡杖如意”、銮驾全幅“。1907年,虚云经上海到厦门,又赶往福州鼓山操办妙莲老和尚火化后建塔冥戒等事。妙莲和尚灵骨一半留鼓山,一半由虚云老和尚带到槟榔屿。在观音亭讲《心经》。到曼谷龙泉寺讲《地藏经》、《观音菩萨普门品》、《大乘起信论》,泰国国王礼拜为师。回极乐寺过年,开讲《大乘起信论》、《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1909年,极乐寺闭关一年后,护送《龙版大藏经》及无数钱物回国,上鸡足山。
民国动荡中,佛教受歧视压制,湖南、云南、安徽等地不断发生逐僧毁寺事件。佛教有识人士认识到,佛教要真正进入近代形态,必须结束向来匍匐于皇权和儒教下的苟安局面,在思想和体系上应自律、自强、自主。对佛教的性质、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以及政教关系、寺院经济等深层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
宗教具有信仰素质、组织规模和文化品位三大指标,而中国佛教在组织规模上向来是弱项。中国佛教要进入近代形态,首先就必须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佛教组织,使历史上一盘散沙的寺僧有维护自己利益和自律的组织形式,舍此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力,也无法和伴随着侵略战争传入中国的基督教等西方宗教抗衡。
1911年(宣统三年),为团结佛教徒,保护寺院,斡旋沪佛教会与宁大同会的对峙。1912年4月,虚云出滇至沪,与寄禅法师赴南京晋见孙中山,议定修改佛教会会章,取消各地自立之名目诸事宜。同年四月,因政府更迭,在见过孙中山之后,又前往北京去见袁世凯。在上海改组中国佛教会,成立中华佛教总会。但得不到政府批准。11月,与寄禅法师上北京,与内务部交涉。但是袁世凯赞成没收寺产,供各级政府开支。会后,虚云回到云南,晤蔡锷,组织滇黔、滇、藏的佛教支部,并亲襄其务。在新的“大护法”保护下,祝圣寺的香火依然十分兴旺。1912年,民国成立,出现逐僧毁寺风潮。滇军师长李根源亲自督军上山,准备逐僧毁寺,指名捉拿虚云。虚云只身往见李根源。李问:“佛教何用?”虚云答:“自古立国皆议国教并化,政能治身而不能治心,惟教能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何心之不治?”他非常明白宗教对于统治者的功用,几经辩论,终于折服了李根源。
1913年1月8日,寄禅法师在法源寺悲愤而死。虚云继续通过杨度、熊希龄向袁世凯传达佛教作为精神文明应得尊重保护,佛教徒为维护教团权益将以死抗争。袁世凯同意成立中华佛教总会。1913年,中华佛教总会暨寄禅法师追悼大会在上海静安寺成立。
1918年,虚云应云南督军唐继尧之请,在昆明启建水路法会,在圆通禅寺开讲《金刚经》,中兴昆明华亭禅寺。解开云南顾品珍和唐继尧兵戎之争,唐继尧退出云南。后顾品珍手下反抗,迎回唐继尧任云南都督。1920到1930退院任华亭禅寺方丈十年。1929年回鼓山,福建主席杨树庄居士率众官绅留虚云住下任鼓山涌泉寺方丈,重振禅风。1932年,接法眼宗法脉,为八世祖,1933年,接沩仰宗法脉为八世祖。整理《鼓山涌泉禅寺经板目录》。刊印《三坛传戒正范》、《佛祖道影》、《鼓山联芳集》、《星灯集》。
振兴古刹
虚云和尚一生中兴六大名刹(福建鼓山涌泉寺、云南鸡足山祝圣寺、钵孟峰迎禅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曲江南华寺、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
1906年,虚老在云南昆明的江南会馆闭关3年后,朝礼鸡足山。因见山上的寺庙戒律废弛,严重打击和排挤外籍僧侣,遂发愿在山上建一十方丛林,接引诸方学人。由于大师德高望重,仅用了3年时间,便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庵上,修建起一座庄严雄伟,金碧辉煌的大庙。完工后,又从北京请来《龙版大藏经》一部回寺供养。小庵也被皇帝敕封为“护国祝圣寺”。至今香火鼎盛,为滇地最著名的十方丛林之一。除此之外,由虚云大师亲手重修和扩建的名山古刹还有云南昆明的云栖寺,福建鼓山的涌泉寺,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云门寺,江西云居山的真如寺等,都是当今国内外知名的禅宗寺院。虚云大师虽然亲手修复了这么多规模宏大的寺院,但他决没有把它们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意思。他每到一处,都是随手修复,随手付托。而自己,则总是一笠、一拂、一铲、一衲、一背架随身而已。1953年虚云老和尚初到云居山,真如寺无处安身,已是113岁高龄的老人便在原寺西北角垒墙盖茅草,先后搭起七间茅篷住下,次年十一月,不慎失火,茅篷被焚,僧众劝他搬入新建楼房,老人说“我爱其古雅也”仍用竹、草重新结茅以居,直到120岁高龄,在云居山真如禅寺圆寂时,仍住在破旧不堪的茅篷中。唯真道心,可以摄众。
虚云大师,不仅是一位大德高僧,而且是一位赤诚的爱国人士。1934年,应广东李汉魂将军之请,大师移锡曹溪,主持重兴六祖道场南华禅寺。1936年,林森、蒋介石、居正等巡礼南华,并各捐俸助修殿堂。当时日军侵华,国难当头,全国处于抗战救亡的紧急关头。虚老即以宗教家的身份、提议全寺僧侣每天都礼忏两小时,为我前线官兵祈福消灾。同时,全体大众减省晚食,节约余粮,献给国家赈济灾民。1940年,广州沦陷。1941年,广东曲江县严重缺粮,饥民甚众。虚老乃将信徒送给他的果资20多万元悉数交与粤省政府,以解当时的燃眉之急。1942年冬天,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请,前往陪都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法会期间,名公巨卿送给他不少珍贵的古玩和字画,共有5大箱,都于归途中转赠给各地寺庙,自己不留一物。1943年冬,南华寺修建事毕,因知粤北乳源县云门山大觉寺为云门宗之源地,遂辞别曹溪,开法云门。1945年,广州六榕寺开坛建水陆道场,兼任潮州开元镇国禅寺方丈。1946年秋,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寺院诵经追荐我阵亡将士,虚老应请前往广州主持水陆法会,设坛于六榕寺内,随喜参加者,前后达10万余人,极一时之盛。
1949年,新中国成立。虚老婉拒海外宗教界的邀请,留居大陆,在云门寺领导大家垦荒种地,积极响应政府增产节约的号召,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
云门事件
1951年3月,云门拟于春期传戒,各地闻讯前来求戒者颇众。其时适全国“镇反”运动开始,有湖南某县不良分子某等混入其中,湖南公安部门追至云门,将其捉拿归案。由是之故,遂引起乳源地方当局对云门寺新老僧众产生怀凝,甚至误传云门藏有军械、电台。地方当局乃于夏历二月二十四日派出百余人,于午斋时抵寺,将寺团团包围,气氛极为紧张。当时全寺僧人百余人正在斋堂用斋,均不许离座。为搜寻军械电台,所有殿堂房舍均经详细搜查,一无所获,对于诸执事僧稍有可疑的人员,均次第叫出问话。至掌灯时分始离去。此即海内外一时甚传的“辛卯云门事变“的开始。直至夏历五月二十三日,京穗调查组至寺,一场镇反扩大化事件始告平息。这场历时三个月的“云门事变”,前后被拘禁僧人二十六人。
在“事变”中,由于地方当局对云门寺作出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因而认为虚老及全寺绝大多数僧人都是他们眼中的“反革命”,以至对在当时最受崇敬的虚云老和尚也施以无礼的手段,四月间。云门事变渐渐传至韶州。先由曲江大鉴寺僧人,通知在北京之师门弟子及海外同门联同救援。于是北京方面。电令地方政府严查。围困始续渐松懈。五月上旬。北京政府派专员数人至粤。会同广东省政府人员。于五月二十二日。到达乳源县署。二十三日(即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抵云门寺。实地调查。携有技术人员。及录音机。摄影机等等。先慰问 师法体轻安否。是时师病卧榻上。耳聋目瞆。并不知是京粤所派之大员。及见地方官警。更不欲有所说。及后各员表明身分。师只言请诸君切实调查。回京报告。各员再三安慰。并饬地方有司。查明将先所拘之僧人释放。计云门寺自夏历二月廿四日起。至五月廿三日止。始脱苦境。附近百十乡村。闻云门解围。咸来看和尚。而师之弟子在京内外者。多方设法。欲师离开云门。且时有函电致地方有司。殷勤劝慰。云门事变,至此告一段落。
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虚老应周恩来总理之请赴京,七月抵京,李济深、陈铭枢、叶遐庵、赵朴初等迎虚云大师于火车站,驻锡于广化寺。亲自主持历时7天的和平法会。并代表全国僧徒向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赠送了礼品,同时接受了斯里兰卡送给我国佛教界的佛舍利、贝叶经、菩提树等礼物。11月4日至5日,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召开,虚云被推举为第一发起人。1953年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大师被礼请为名誉会长,圆瑛法师为会长。
1955年8月16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虚老因年事已高(116岁),且云居山法务繁忙没有参加,但他仍给大会写去《云居管见》一文,“以极其愉快的心情,期待这次会议通过成立中国佛学院的决议。”他说:“佛学院一成立,就可根据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精研教理,努力修持,以造就弘法人材。”大师对未来佛教殷切期望和美好憧憬,溢于言表。
1959年10月13日,声振宇内,望重宗门的虚云大师在江西省永修县云居茅棚示寂。享年120岁,戒腊100夏。消息传出公布后,海内外佛教界同声震悼,扼腕哀惜。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专程赴云居山吊唁。首都佛教界于10月7日在广济寺举行追悼会。台湾、香港等地佛教组织均隆重举行了涅盘法会。
这张照片比较少见,这是虚云大师圆寂前3个月所摄,时年120岁
圣僧圆寂
1959年,虚云大师一百二十岁。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大师劝阻了。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着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塔才建到一半。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饭。大师告诉信众,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四月,大师在曾经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十月,病渐渐重了,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十二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
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世。大家辛苦了,早早去休息吧!」
1959年10月13日,虚云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离开了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10月21日奉安骨灰于云居山海会塔中。中国佛协副会长巨赞法师等专程赴云居山吊唁,首都佛教界于10月17日在广济寺举行追悼会。
虚云大师1959年120岁圆寂前留下的《辞世诗》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彼岸,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虚老圆寂的消息公开后,海内外佛教界同声震悼。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佛教徒均隆重举行虚云老和尚涅槃法会。新加坡、美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华人佛教界均举行法会,以寄哀思。各地佛教知名人士多撰文表彰虚老一生之道德建树。
虚云大师作为现代禅宗的泰山北斗,主张平实自然的禅风。他在《参禅偈十二首》的头一首中,就这样说: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哪云天外天。坚决反对那种装神弄鬼,不求实际的迷信和邪法。他认为,参禅的目的和任务是去掉我们心中的分别与思求。在他所作的《牧牛图》总颂偈中,非常明显地表露了这一观点。他说:本无一事可思求,平地风波信笔收,从地倒还从地起,十方世界任优游。这与禅宗三祖僧粲在《信心铭》中所说的“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思想是一致的。
虚云大师的另一禅学特点是,一反宋朝以来逐渐形成的禅净双修风气,对那种调和折衷的庸俗作法不尽赞成。他认为,“参禅须开宗眼,阅教须明教义”。不要两者混淆在一起,徒增聚讼。至于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到底是参禅好还是学教好,或者是两者结合起来,则要看各人的根基夙慧而定,不必强求一致。对于以念佛为主的净土法门,大师以一个非常幽默诙谐的偈颂做了评价:念佛佛念我,念他作什么,唯心原净土,自性即弥陀。
虚云大师的禅风直秉六祖慧能大师所创的南宗顿悟法脉。有着非常深厚的真修实证功夫,不是一般的口头禅所能比拟的。虚云大师的一生,不仅在禅定功夫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为复兴古刹,培养僧才,整理法藏,重振教规,做出了杰出贡献。
虚云大师舍利塔
虚云大师在云居山所摄
禅宗
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又包括大乘佛教八大宗派,小乘佛教二大宗派。八大宗派指大乘佛教的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净土宗,再加上小乘佛教的俱舍宗,成实宗,此即是一般说的佛教十大宗派。
禅宗为佛教十大宗派之一。以菩提达摩为始祖,故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心宗。以禅定作为佛教全部修习而得名。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禅宗佛学特点在于其高度的理性化,几乎完全没有神学气息。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后世禅宗流入禅语机锋、呈口舌之辩,违反了禅宗的本意。禅宗强调心性的运用,以明心见性为宗旨,于中华气功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巨大贡献。
慧能弟子中最负盛名的是南岳怀让(677~744)与青原行思( ?~740)。另有神会居洛阳菏泽寺,创荷泽宗,被尊为七祖。门下有磁州智如、益州南印等。怀让住南岳衡山,创南岳系。青原住江西吉安,创青原系。怀让弟子道一(709~788)尊称马祖。其门下怀海影响最大,称洪州禅。怀海弟子有黄檗希运,沩山灵佑。希运门人义玄(?~867)在河北镇州创临济宗。灵佑与其弟子仰山慧寂(814~890)创沩仰宗。行思门下石头希迁(700~790)一系数传至洞山良价,再传至曹山本寂,师徒共创曹洞宗。希迁另一弟子天皇道悟数传至义存(822~908),其门下师备之再传文益(885~958)创法眼宗,住金陵清凉寺;师备同门文偃(?~949)住韶州云门山,创云门宗。晚唐至五代,禅宗发展极盛。两宋之后,儒道释三教合流,禅宗风格略变。大量“公案”、“诵古”文字著述问世。宋代 ,临济宗中又分出方会( 992~1049)所创之杨岐宗和慧南(1002~1069)所创之黄龙宗。元明之后,禅净合流形势大成,禅宗衰微。
禅宗流入朝鲜始于神秀门下之新罗僧信行(704~779),所传为北宗禅。马祖门下之道义则将南宗禅带到朝鲜( 820)。越南禅宗最早为天喜禅派,为从僧璨受禅法之毗尼多流支( ?~594)所创。南宋时,日僧荣西在天台山受法,禅宗临济黄龙派随传入日本;南宋末中国僧人东渡日本又传去杨岐禅法。13世纪初日僧道元又将曹洞禅法带至日本。稍晚从百丈怀海受禅法之无言通创无言通禅派;后更有黄龙系(一说云门系)的草堂禅派(11世纪)和临济系的竹林禅派(13世纪末)等。17世纪,福建黄檗山万福寺隐元隆琦应邀赴日弘法,设坛传授禅戒,成为日本与曹洞、临济并列的黄檗宗,至今不衰。
禅宗发展主要分成“五家七派”:
沩仰宗——沩山灵佑及其弟子仰山慧寂(814~890)创立于湖南宁乡沩山密印寺。沩仰宗强调机和用,信位和人位,及文字和精神之间的差别。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是和庄子完全相同的。
临济宗——由黄檗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今江西境内)初露端倪,义玄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建临济院创立。因义玄住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临济宗传至楚圆门下,又分出黄龙派、杨岐派。临济宗认为无位真人就是真实的自我。
曹洞宗——由洞山良价与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良价禅师治所在今江西宜丰县洞山,良价的弟子本寂在豫章洞山(今江西境内)普利院学法数年,后到曹山(今江西宜黄境内)统扬师法。由于良价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禅林中把师徒两人创立、弘扬的新禅宗称为“曹洞宗”。曹洞宗以自忘来完成自我的实现。
云门宗——文偃(?~949)创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云门宗一面逍遥于无极,一面又回返人间。
法眼宗——文益(885~958)创立。南唐中主李璟赐谥其为“**眼禅师”而得名。法眼宗完全奠基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黄龙派——慧南(1002~1069)创立。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
杨岐派——方会( 992~1049)创立。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县北)而得名。
沩仰宗自从仰山禅师开始,只传到第四代。到了宋朝初期这个宗派,就已经不大闻名了。法眼宗,自从永明延寿大师以后,也只再传了二代,无人问津了。最兴盛的可算临济宗。自从临济义玄禅师的最初法脉长沙楚圆大师以后,又分传出二个法系,一是传与南昌黄龙山的慧南大师。一是传与宜春杨岐山的方会大师。这二位大师都是禅门的宗匠,大弘法化,力阐宗风,盛极一时。因此黄龙和杨岐二家又成为二个小宗派。这样连原来的五家宗派,曾有五家七派的说法。特别是临济宗法系的杨岐一派,最为兴盛。所以库房里有‘杨岐灯盏明千古’的佳话,流传至今;而临济一宗,真是灯灯续焰,源远流长。到现在中国有许多名山古刹,多属于这个法派。再说云门宗。在宋代初期净慈寺出了一个宗本禅师,此派也是非常旺盛。这个法统高僧大德人才很多,特别在中国北方更加得势。就是传承方面也比较长。到了南宋时期,这个宗才开始逐步地趋于衰微。最后就烟消云散了。曹洞宗这个法系本来是由洞山良介禅师与曹山本寂禅师,他们师徒两位联合创立,所以叫做曹洞宗。可是在南宋时代。才开始兴旺起来,道风远播,盛极一时。它对于法脉传承,是仅次于临济宗。
虚云大师身兼禅门五宗法脉:
中国禅宗第十七代祖师
曹洞宗四十七代
临济宗四十三代
云门宗第十二代
法眼宗第 八 代
沩仰宗第 八 代
论坛模式 推荐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管理
现代禅门第一巨匠虚云
2006-11-8 13:50
http://bbs.foyuan.net/thread-26081-1-1.html
1948年11月2日,正在广州穗垣为佛教志德医院开幕说法的我国现代高僧虚云大师,突然接到政府当局的通知:美国著名宗教人士,研究佛教理论20余年,并在印度闭关习禅4载的詹宁士夫人,在中美两国外交部门的安排下,将专机来华,拜他为师。嘱大师妥为接待。通知刚到,詹宁士夫人便在香港颜世亮居士的陪同下,来到广州。五体投地拜倒在虚云大师的法座下面,乞受三皈五戒。109岁高龄的虚老,悯其远道而来,万里寻师,当即软语慰之:“善哉、善哉!大心佛子。”给她授了皈依和五戒,赐法名宽弘。然后,又在她的要求下,携她前往曹溪祖庭,举行禅七法会。十方缁素,云集一堂,极一时之盛。开七之日,老人振臂一喝(hè),而说偈曰: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弟归。詹宁士夫人的来华习禅,开中美佛教文化交流之先河。是我国佛教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虚云大师对禅宗流布所做的杰出贡献之一。由此亦可看出,虚云大师在我国现代佛教界的崇高地位。
与其他伟人的降生一样,虚云大师的出世,也有一些不平凡的瑞相显现。据他自述,岑学吕居士编纂的《虚云老和尚年谱》记载,大师祖籍湖南。1840年7月29日诞生于福建泉州。其父萧玉堂,时为泉州知府的寮佐,40无后。其母颜氏于城外观音寺建桥祈子,便与丈夫同梦观音跨虎至床而有孕。大师初降时,始为一肉团,母大骇,气壅(yōng)而亡。第二天由一卖药翁剖之而得男,由庶母王氏抚育。大师自幼不喜荤腥,好读佛书。13岁时,随父回到湖南湘乡。17岁时,即萌出家之念,乃与堂弟一起出走南岳,行至半途,被家人截回。父母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强迫他离湘至闽,与田、谭二氏结婚。但大师夙根深厚,虽同居而无染,处浊而犹清,出尘之志益坚。19岁那一年,又潜至福州鼓山涌泉寺从常开法师披剃出家。取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晚年自号虚云,幻游。20岁时,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
大师受戒以后,先在鼓山涌泉寺修头陀苦行4年。先后做过水头,园头、行堂、典座等苦行差使。大师的劳动,完全是义务性的,寺庙给他的工钱,他从不领取。而且每天只吃一钵盂稀粥充饥,但体力十分强健。4年后,则尽散身边衣物,辞去工作,仅留一衲,一裤,一履、一簑衣蒲团,跑到鼓山后面的岩洞中隐修去了。在岩洞中,大师一住就是3年,专心坐禅,连剃须修发的时间都没有。饥时,则以松毛草叶果腹;困时,则依荒墓古冢而卧。日与虎狼相伴而行,夜与飞禽走兽为伍,但心中毫无畏惧之感,彼此相安无事。于是大师刻苦用功,在静坐时,常有胜境出现。
同治九年(1870年),大师结束其隐修生活,开始了朝山礼祖,参禅访道的云游生涯。先后在浙江天台山、普陀山、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三天竺,江苏常州天宁寺,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等名山古刹,从融镜、敏曦、天朗、观心、大定朗辉诸尊宿长老研习经教,参究禅要,并受临济衣钵于妙莲和尚,为临济宗43世;受曹洞衣钵于耀成和尚,与曹洞宗47世。
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大师于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初一开始,历时3年,由普陀山法华庵三步一拜,朝礼五台。途中历尽风霜雨雪和疾病饥寒的严峻考验,九死一生,终于完成大愿。从五台下山后,又参拜了陕西终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萨三大寺。并由西藏至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礼佛迹。然后再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礼安徽九华山。最后,赶到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
大师在由九华到扬州的路途中,曾不慎失足落水,顺水漂流,沉浮一昼夜后,被一渔夫网得。送到附近的宝积寺时,已诸孔流血。但他仍坚持前往高旻寺坐禅。到寺后,又因有病而推辞就任寺职而挨打。可是大师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在禅堂中默默用功,勇猛精进,以悟为期。坐到20余天后,功夫落堂,定境现前,妄念顿息,昼夜如一,行动如飞。某日夜晚坐养息香时,睁眼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日一般。能够透过障碍看见河中行船,上下远近皆悉了然。自知是参禅功夫纯熟的境界,置之不理。至第八七的第三晚六支香时,护七师傅倒开水倒到他的手上,茶杯落地,一声脆响,疑根顿断,如梦初醒,透彻禅关。因述二偈以记悟境:其一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其二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从此以后,虚云大师的禅功日进,慧力日深。每次坐禅入定,少则数日,多则半月。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岁暮,他与同参好友戒尘禅师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一天,煮了一锅芋头在火上,自己则盘腿坐在旁边待熟。不知不觉中,即入定去也。直到第二年春节以后,住在附近的复成禅师等见他久不露面,便到他的住处来贺年。走到他的棚外一看,只见雪地上虎迹斑斑,虚老还在定中。敲了一下引磬,他才出定。问他吃了饭没有,他说:“还没有,锅里煮着芋头,可能熟了。”他们揭开锅盖一看,里面的芋头已坚硬如冰,长出一寸多高的霉来了。复成禅师看后,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认为他至少入定半个多月了。他的名声,一时大振,远近僧俗争相归仰,无不以能一睹大师的风采为荣。
虚云大师作为现代禅宗的泰山北斗,主张平实自然的禅风。他在《参禅偈十二首》的头一首中,就这样说: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哪云天外天。坚决反对那种装神弄鬼,不求实际的迷信和邪法。他认为,参禅的目的和任务是去掉我们心中的分别与思求。在他所作的《牧牛图》总颂偈中,非常明显地表露了这一观点。他说:本无一事可思求,平地风波信笔收,从地倒还从地起,十方世界任优游。这与禅宗三祖僧粲在《信心铭》中所说的“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思想是一致的。
虚云大师的另一禅学特点是,一反宋朝以来逐渐形成的禅净双修风气,对那种调和折衷的庸俗作法不尽赞成。他认为,“参禅须开宗眼,阅教须明教义”。不要两者混淆在一起,徒增聚讼。至于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到底是参禅好还是学教好,或者是两者结合起来,则要看各人的根基夙慧而定,不必强求一致。对于以念佛为主的净土法门,大师以一个非常幽默诙谐的偈颂做了评价:念佛佛念我,念他作什么,唯心原净土,自性即弥陀。
总的来说,虚老的禅风直秉六祖慧能大师所创的南宗顿悟法脉。有着非常深厚的真修实证功夫,不是一般的口头禅所能比拟的。虚云大师的一生,不仅在禅定功夫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为复兴古刹,培养僧才,整理法藏,重振教规,做出了杰出贡献。
1906年,虚老在云南昆明的江南会馆闭关3年后,朝礼鸡足山。因见山上的寺庙戒律废弛,严重打击和排挤外籍僧侣,遂发愿在山上建一十方丛林,接引诸方学人。由于大师德高望重,仅用了3年时间,便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庵上,修建起一座庄严雄伟,金碧辉煌的大庙。完工后,又从北京请来《龙版大藏经》一部回寺供养。小庵也被皇帝敕封为“护国祝圣寺”。至今香火鼎盛,为滇地最著名的十方丛林之一。除此之外,由虚云大师亲手重修和扩建的名山古刹还有云南昆明的云栖寺,福建鼓山的涌泉寺,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云门寺,江西云居山的真如寺等,都是当今国内外知名的禅宗寺院。虚云大师虽然亲手修复了这么多规模宏大的寺院,但他决没有把它们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意思。他每到一处,都是随手修复,随手付托。而自己,则总是一笠、一拂、一铲、一衲、一背架随身而已。直到120岁高龄,在云居山真如禅寺圆寂时,仍住在破旧不堪的茅篷中。虚云大师的伟大人格,用当今佛学泰斗印順法师的话来说,是“在禅风扫地的现代,使我们还多少想到一点,也许就是幸有云公长老一人。”这种评价,是恰如其分的。虚云大师的一生,是护国护教的一生,是清苦淡泊的一生,是在平凡中显示出极不平凡的一生。为了佛教的复兴与未来,他含辛茹苦,奔走呼号,身历五帝四朝,住世120年之久,呕心沥血,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佛教事业。
虚云大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宗教家,而且是一位赤诚的爱国人士。
1934年,应广东李汉魂将军之请,虚老移锡曹溪,主持重兴六祖道场南华寺。当时日军侵华,国难当头,全国处于抗战救亡的紧急关头。虚老即以宗教家的身份、提议全寺僧侣每天都礼忏两小时,为我前线官兵祈福消灾。同时,全体大众减省晚食,节约余粮,献给国家赈济灾民。1940年,广州沦陷。1941年,广东曲江县严重缺粮,饥民甚众。虚老乃将信徒送给他的果资20多万元悉数交与粤省政府,以解当时的燃眉之急。1942年冬天,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请,前往陪都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法会期间,名公巨卿送给他不少珍贵的古玩和字画,共有5大箱,都于归途中转赠给各地寺庙,自己不留一物。1946年秋,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寺院诵经追荐我阵亡将士,虚老应请前往广州主持水陆法会,设坛于六榕寺内,随喜参加者,前后达10万余人,极一时之盛。
1949年,新的政府成立。虚老婉拒海外宗教界的邀请,留居大陆,在云门寺领导大家垦荒种地,积极响应政府增产节约的号召,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虚老应邀赴京,主持历时7天的和平法会。并代表全国僧徒向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赠送了礼品,同时接受了斯里兰卡送给我国佛教界的佛舍利、贝叶经、菩提树等礼物。1953年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大师被礼请为名誉会长。同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8月16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虚老因年事已高(116岁),且云居山法务繁忙没有参加,但他仍给大会写去《云居管见》一文,“以极其愉快的心情,期待这次会议通过成立中国佛学院的决议。”他说:“佛学院一成立,就可根据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精研教理,努力修持,以造就弘法人材。”大师对未来佛教殷切期望和美好憧憬,溢于言表。
1959年10月13日,声振宇内,望重宗门的虚云大师在江西省永修县云居茅棚示寂。享年120岁,戒腊100夏。消息传出公布后,海内外佛教界同声震悼,扼腕哀惜。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专程赴云居山吊唁。首都佛教界于10月7日在广济寺举行追悼会。台湾、香港等地佛教组织均隆重举行了涅盘法会。
云公大师一生讲经说法,随缘开示,讲述和著作都很丰富。现已出版发行的主要有《虚云和尚法汇》。计有法语四卷,书问一卷,杂文(包括文、序、记、传、铭、跋、疏等内容)一卷,诗偈一卷,亲手写成的年谱二卷,重刊佛道影传赞一卷。1990年又出版了《法汇续编》两卷。没有付梓的著作还有《圆觉经注解》、《遗教经注解》等。但在他的著述中最珍贵的,是由他亲笔用蝇头小楷书写的《楞严经注解》,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散佚。如果有朝一日能够把它找到,重新面世,无疑会成为举世公认的瑰宝。
鹊桥仙梵音使者
http://zyzhshzzz.blog.sohu.com/148125932.html
虚云大师(1840年—1959年)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俗姓萧,名富民。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后裔,生于福建泉州,祖籍湖南湘乡,为中国近代四大高僧(虚云大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太虚大师)之一,以一衲,一铲,一背架,一蒲团,云游尼泊尔,印度朝礼佛迹。太虚大师更是称许虚云为“近千年来罕见之禅门泰斗”。
潇湘书僮/词
足量天竺,钵托云贵。万里宏扬法器。
一腔热血荐菩提。早许愿,痴心已寄。
禅门泰斗,虚云人瑞。千载高僧谁比?
六朝风雨洗芒鞋,便阅尽,凡间兴废。
附:鹊桥仙词谱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韵)。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韵)。
虚云禅师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虚云禅师,俗姓萧,祖籍湖南湘乡县。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
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虚云禅师幼时,从师读儒书,17岁离湘至闽,19岁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开为师。
次年依妙莲(1844-1907)受戒。
清光绪十八年(1892)受临济宗衣钵于妙莲和尚,受曹洞宗衣钵于耀成和尚。出家后勤修苦行。
27岁离鼓山,先后在江浙名山大刹参访耆宿,研习经教,参究禅宗。
此后又参访陕西终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萨三大寺,并由西藏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礼佛迹。
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礼安徽九华山,再至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在赤山法忍和尚处获悟。
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两年。后至鸡足山主持钵孟庵,自往南洋等地募缘建寺,至宣统元年(1909)自北京请得《龙藏》全部回鸡足山,敕改钵孟庵为护国祝圣寺。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出现逐僧毁寺风潮。滇军师长亲自督军上山捉拿虚云,虚云只身与其讲理,被折服而一改初衷支持虚云。
民国七年(1918),虚云自南洋请玉佛回祝圣寺,并重建庙宇。此后,应滇、粤、闽军政大员之请,曾移锡昆明华亭寺,住持鼓山,重兴曹溪六祖道场南华寺。
民国三十一年冬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历时3个多月。
民国三十二年冬,规划重兴粤北云门山大觉寺。
1952年4月虚云离云门北上,11月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并被推为首席发起人。
1953年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虚云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是年,虚云被聘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世寿120岁。
生平简历
虚云禅师
虚云法师(西元1840~1959年)
提起虚云老和尚的大名,佛门缁素四众莫不如雷贯耳,油然生起崇敬之心。老和尚一生充满传奇,高龄一百二十岁始圆寂。他在世之日,就是一部活的中国佛教近代史。我们要了解他生平事迹,就先自他幼年说起。
老和尚俗姓萧,出家后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虚云二字是后来改的。他是湖南湘乡人,父亲玉堂公宦游福建,在永春州衙任幕僚,后来受聘入泉州府幕。虚云和尚是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庚子岁的七月二十九日,诞生在泉州府署中。
原来玉堂公年逾四十无子,他的夫人颜氏在永春州的观音寺祈子,夫妇二人夜间同梦一长须著青袍者,头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二人惊起互告,颜氏遂有娠。第二年在泉州生下了虚云和尚。据老和尚的《自述年谱》上说,他初生下来时是一个肉团,颜氏夫人骇恸,气壅而死。第二天有卖药翁来,剖开肉团,德一男婴,这就是后来的虚云和尚。所以虚云自幼是由庶母王氏抚育成人的。
他幼时在泉州府衙,从师读儒书。十三岁的时候,祖母逝世,他随父送祖母及生母灵柩返湘乡安葬。家中作佛事,他见佛像经书、三宝法物,心生欢喜。十七岁时潜离家乡,想到南岳出家,道路不熟,途中又被家人追回来。玉堂公怕他再出家,为他娶了两房妻子-他兼祧他的叔父,所以早几年就为他订下田氏和谭氏二妻。他婚后与二女同居而无染。十九岁再度离家出走,到了福州鼓山的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师,达到了他剃度出家的愿望。
出家的翌年,依鼓山的妙莲和尚受具足戒。这时玉堂公仍在泉州,曾派人四处寻访。虚云和尚怕被家人找到,便隐居在山后的岩洞中不敢露面。他在洞中礼万佛忏,修行不辍。这样在后山一住三年,后来听说玉堂公已告老返回湘乡,他才回到寺内,担任职事。
他在鼓山寺任过水头、园头、行堂、典座一类职事,过了四年之久,然后辞去职事,又回到后山岩洞中修苦行。在后山,居则岩穴,食则松果,渴饮涧水,(髟+几)发覆肩,衣不蔽体,如此又过了数年。后来受到一位行脚禅人的指点,便到天台山的华顶龙泉庵,参谒融镜老法师。融镜见他蓬首垢面、衣不蔽体,问其所以,他略述在岩洞中修行的经过。八十多岁的老法师责之曰:
你的这种作为,近于外道,而非正路,枉费了十年功夫,就算你修行有成,证到初果,亦不过是个自了汉。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才是修行的正途。
这时老法师赠他衫裤衣履,令他剃发沐浴,留他在庵中住下来。他从老法师学天台教观,过了两年,老法师又命他到国清寺参学“禅制”,到方广寺习《法华》,他也常回茅庵与老法师作伴。这样到了光绪元年,是年他已三十六岁。他到高明寺听敏曦法师讲《法华经》完毕,辞别融镜老法师下山,行脚天涯,参访学道。
他初渡海到普陀山,遍参各寺刹;继到宁波阿育王寺拜佛舍利,到杭州礼天朗和尚,到天宁寺礼清光和尚,到焦山礼大水和尚,到金山亲近观心、新林、大定等和尚,到扬州高旻寺礼朗辉和尚,他到焦山时,清廷名将彭玉麟督水师驻焦山,曾数度约他谈论佛法及修行途径,对他深生敬信。
到了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他二度朝礼普陀,为报亲恩,再礼五台。是年七月一日,自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一直拜到五台山。初开始时,有偏真、秋凝等四僧附香,渡海由宁波登陆,向北前进,过了苏州、常州,天候渐冷,四位附香者先后退出。他一个人礼拜前进,经南京渡江到浦口,在狮子山寺挂单过年。过了春节,再由狮子山寺起香,经苏北入河南,经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到了腊月,拜到黄河边的铁谢渡。渡过黄河,错过宿店,在路边一个茅棚中度夜。后半夜大雪纷飞,黎明后积雪盈尺,过往无人,他在茅棚中枯坐念佛,饥寒交迫,日复一日,到了第六日终至陷入昏迷状态。后来得一姓“文”名“吉”之丐者相救,得继续前进,拜到豫北怀庆府,在洪福寺挂单过年。正月初二再起香前进,拜到五月底终于拜到五台山的显通寺。自光绪八年七月由南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显通寺,途中足足跪拜了二十三个月,这种毅力,实不是常人所能及!
这年下半年,他礼拜北岳恒山、西岳华山。翌年春抵西安,礼慈恩寺大雁塔、华严寺杜顺和尚塔、清凉国师塔,及兴国寺玄奘法师塔。然后入终南山,在南五台结茅修行。这时在南五台结茅的,还有觉朗、冶开、法忍、体安、法性诸师,虚云与诸师同参究,他自觉甚有饶益。
在终南结茅两年余,他下山后,在西安附近,礼道宣祖师塔,礼鸠摩罗什道场,然后越秦岭,入子午谷,经汉中,入剑门到了四川。第二年到成都,上峨眉山金顶进香。然后渡泸水,经打箭炉入西藏。到了拉萨,礼布达拉宫(达赖活佛坐床之所);也到了札什伦布,礼札什伦布寺(班禅活佛坐床之所),他这一年登山涉水,遍游川藏,岁暮在拉萨过年。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这一年他年已五十岁。因不愿在西藏久留,开春南行,经不丹国,翻越重山峻岭(事实上就是喜马拉雅山),到了印度。朝礼圣迹后,又渡海到锡兰,然后又到了缅甸。这样兜了个大圈子,是年七月启程回国,由腊戌过汉龙关。入云南境,到了大理。他回国的初愿是朝鸡足山,礼迦叶尊者道场。七月底,他到了鸡足山,进香礼拜。又登山顶天柱峰,礼楞严塔。鸡足山全盛时,有三百六十庵、七十二大寺。而虚云和尚到时,全山不足十寺,都是子孙庙,不许外地僧侣挂单。他叹息不已,下山而去。
以后两年,他仍在各地参访。到衡阳岐山寺礼恒志和尚,到武昌宝通寺礼志摩和尚,学“大悲忏”法,到庐山海会寺礼志善和尚,到九华山礼宝悟和尚,到宝华山礼体性和尚;以及到宜兴礼仁智和尚,到句容礼法忍和尚。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在南京净成寺,与杨仁山居士往来,讨论《因明论》、《般若灯论》。以后又到九华山结茅修行。这样到了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约他到扬州做法事,他渡江时失足堕水,甘自一昼夜,为渔者所救,把他送到宝积寺,醒过来时,七孔流血不止。后来到了高旻寺,月郎分派他职事,他不接受,只求在堂中打七,月朗以为他“慢众”,当堂打香板,他顺受不语。后来宝积寺僧到了高旻,说出他堕水获救那一段事,才免去禅堂职事,他得便专心修行。
他在高旻寺禅堂修行那段时间,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夕,夜间放香时,他开目一看,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彻,隔墙见香灯师小解,远及河中行船,岸上树色,悉皆了见。到腊月的第八个禅七中,第三天夜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照例冲开水,热水溅手,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如从梦醒-他开悟了。他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这年在镇江金山寺过戒期,在扬州重宁寺助理道明和尚。智通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请他讲偏座;翌年他又重到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亲。宁波七塔寺请默庵法师讲《法华经》,请他去任附讲。讲经毕,又到丹阳,助结森、宝林二师重修仙台观,以后又到赤山与法忍和尚结茅共修。到了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年),他年已六十一岁,在江浙一带参访也时近十年,他又动远游之念,想再朝五台山,然后到终南山潜修。他辞别法忍和尚,先到扬州朝云台山,继到山东朝东岳泰山,再到牢山礼憨山老人的海印寺,以后又到曲阜礼孔庙、孔陵,再西行北上到五台山。在五台行香毕,原想到终南山,这时义和团之乱日炽,行旅不便,就近回到北京,驻锡城南龙泉寺。这时他已颇著声誉,肃亲王善耆的太福晋对他执弟子礼,一些王公大臣也来参叩。
到了五、六月间,京中团乱愈烈,杀德国公使,围攻使馆区,清廷且下诏与各国宣战。六月天津失守,七月北京沦陷。西太后挟光绪帝匆匆西逃。这时朝中有参谒过虚云和尚的王公大臣,关心他的安危,劝他同众人随驾出京,他就在兵荒马乱中随扈跸西行,到了西安。这时护驾大臣岑春(火+宣)请他在卧龙寺建息灾法会。佛事毕,他以西安嚣烦,十月间潜离西安,到终南山结茅修行。山中同修道侣不少,翌年赤山法忍老人也到了山中。
这一年岁暮,大雪封山,严寒彻骨,他独居茅棚,身心清净。一日他在釜中煮上芋头,结跏趺坐待熟,不觉入定。到了新岁,邻棚的复成师等去给他贺岁,见棚外虎迹偏满,入棚见他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他吃饭否?他答:“尚未,釜中的芋头大约已熟了。”开釜一看,釜中坚冰如石,原来他入定不觉已半月之久。他自此改名“虚云”。在此以前,人都称他为德清师。
是年下半年,他再礼四川峨眉、云南鸡足,年终前到了昆明,在福兴寺闭关,年余后出关,在归化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皈依者三千多人。秋季在筇竹寺传戒。继之大理的提督张松林,亲率官绅,迎他到大理府,住三塔崇圣寺,讲《法华经》。皈依者亦数千人。这时张提督和一位李军门欲留他住持崇圣寺,他希望在鸡足山能够有一个地方,开单接众,以恢复迦叶道场。众人称善,乃命宾川县知县办理。知县在山中觅得一破院,名叫钵盂庵,交给虚云和尚居住,至此他终偿宿愿,在鸡足山有了立足之所。
他在钵盂庵开单接众,四众闻风而至者颇伙,这时他急于重修寺宇,必须募化,但这不是边郡民力之所及,所以他留下一位戒尘师料理内务,他自己只身往南洋。途中在南甸太平寺讲《阿弥陀经》,在仰光、槟榔屿各有停留,在麻六甲青云亭讲《药师经》,在吉隆坡灵山寺讲《楞伽经》。各地均有弟子皈依,前后万余人。这时接到云南全体僧众来电,谓政府要征提寺产,宁波天童寺的寄禅和尚有电来约,促他及早回国。他在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春季回到了上海。
在上海与佛教会代表寄禅等会合,同进京请愿,抵京住在贤良寺,朝中的僧录司法安、龙泉寺住持道兴、观音寺住持觉光等接待他们。肃亲王善耆也请他到府中为太福晋说法。庚子年在京中相识的一些王公大臣也都来探视,研究如何给皇帝上奏章。由于诸护法的相助,光绪帝下了一道上谕,谕知地方官不得勒捐寺产,著征提寺产风波始告一段落。
虚云以清朝开国以来,对云南一地没有颁发过《大藏经》,商请诸位护法奏请朝廷,给云南颁发一部《龙藏》。此事由肃亲王发起上奏,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七月奉到上谕,把鸡足山的钵盂寺改名护国祝圣禅寺,钦赐《龙藏》一部,銮驾全副护送《龙藏》到山,赐虚云和尚紫衣、玉印,并赐封号为“佛慈洪法大师”。这在当时是一份难得的殊荣。
光绪末年那一段时间,虚云到南洋弘化,并为祝圣寺募款。他在暹罗龙泉寺讲经时,一日趺坐入定,一定九日,这一来哄动了暹京,自国王大臣至善男信女咸来罗拜,国王请他到宫中讲经,百般供养,官民皈依者数千人。这一次南洋弘化两年余,直到宣统元年(一九○九年)始由仰光回云南。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虚云和尚在鸡足山祝圣寺传戒,继之又结禅七七四十九日。九月武汉革命的消息传到滇中,地方大乱。统兵官李根源排斥佛教,率兵入鸡足山,欲拆寺逐僧,经他出面解释,李根源皈依三宝,引兵而去。以后李氏维护佛教甚力。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虚云和尚已七十三岁,老和尚是年在云南成立了佛教分会,该会初创,许多事情要和官厅接头,而民政长罗容轩对佛教有成见,事多阻碍难行。滇督蔡松坡时为调解,亦不得圆满。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老和尚到北京请内阁总理熊希龄帮忙,熊把罗容轩调到北京,以任可澄为云南巡按使,老和尚亦回到云南,推动佛教会事务。翌年他把会务委人办理,回到鸡足山。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滇督唐继尧派员迎他到昆明,年底到达,住圆通寺。适欧阳竟无带著弟子吕秋逸,为筹募支那内学院经费之事亦到昆明,同住圆通寺,老和尚请竟无为他讲《摄大乘论》。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春,老和尚在昆明忠烈祠建水陆道场四十九日。是岁留在昆明。民国九年(一九二○年)春又建水陆道场,法会结束继之讲经。这时唐督请他复兴昆明西山已荒废了的华亭寺-就是后来的云栖寺。他接受了唐督的聘帖,担下了重建云栖的重任。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顾品珍督滇,二月以后,天雨不止,城内可以行舟;七月以后,干旱不雨,到了冬天,河内可以扬尘。秋天时疫流行,死人数千。在这种情形下,重建云栖的事就搁置下来,直到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才开始动工。老和尚逐日亲督工作,惨澹经营,为时三年,规模粗具,以后即每年在寺中开单接众,传戒讲经。
到了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他为筹募云栖圣像款,与王九龄居士同到香港。这时陈铭枢主粤政,接老和尚到广州,想请他住持曹溪南华寺,他谢绝,经厦门转福州,回到他七十年前出家的鼓山寺探视,并在寺中讲经。讲毕,再到宁波阿育王寺拜舍利,朝普陀山,回上海度岁。翌年回到福州鼓山寺,闽省主席杨树庄,及前主席方声涛,率官绅恳切劝请,留他主持鼓山寺。他以鼓山是他剃染初地,缅怀祖德,义不可辞,遂就任。以后数年,在鼓山讲经传戒,修缮寺院,并整顿鼓山佛学院,请慈舟法师主持院务。这样到了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鼓山寺方理出头绪来。而此时驻兵粤北的绥靖王任李汉魂坚请他到粤住持南华寺。他以六祖道场有重修的必要,这样又到了南华。
南华寺是唐代大鉴禅师六祖惠能的道场,寺中有六祖的真身在。但已荒圮多年,无人过问。老和尚初到南华时,殿宇已倾,房屋破坏。只得搭盖葵蓬竹屋,暂以住众。然后筹募款项,购材募工,开始了南华重建的工作。经他惨澹经营,历时十年,直到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始竣工。他写了一篇〈重兴曹溪南华寺记〉以记其事。在这十年之中,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年开始八年抗战,二十六年广州沦陷,各地僧人都投奔南华寺。南华容纳不下,他重修了韶州曲江的大鉴寺和月华寺作为南华下院,以容纳各地来投的僧侣。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他应国府主席林子超的邀请,到重庆启建了一场息灾法会。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南华重建告一段落,他又担起了中兴云门的重任。
云门寺是云门宗始创者文偃禅师的道场。数年前老和尚途经该地,见荆棘丛中残存破寺及祖师肉身一尊,老和尚见祖庭沦落至此,凄然泪下。便中言之于广东绥靖王任李济深、省主席李汉魂。到南华工程结束,二李又请老和尚重兴祖庭,并亲送老和尚至云门驻锡,老和尚又开始了筚路蓝褛、重建云门的生涯,而是年他已高龄一百零五岁。
由民国三十三(一九四四年)年到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云门的殿宇堂寮完成了十之八九,殿中圣像八十余尊,也铺金设座告竣。接著「国民政府”自大陆“撤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年余之后,即一九五一年的春戒期中,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云门事变”。
一九五一年三月,寺中在开戒期间,一日,地方干部及民兵百余人包围了云门寺,将老和尚拘禁于方丈室,将百余僧侣分别囚于禅堂及法堂,干部大事搜索,上自瓦盖,下及地砖,搜了两日,未搜到金银财物,乃殴打众僧,亦无所获,最后数大汉以木棒铁棍殴打老和尚,逼其交出金银财物,打得老和尚五窍流血,肋骨断折。老和尚深入禅定,苦乐俱捐,多次殴打始终不死,干部们不敢再打。直到五月间“云门事变”传到韶州,大鉴寺僧人通知海内外同门,联合营救。后来北京方面电令地方政府严查,云门之围始解。
一九五二年春,北京政府电粤,派员护送老和尚入京。七月抵京,李济深、陈铭枢、叶遐庵、赵朴初等迎老和尚于火车站,驻锡于广化寺。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要推举老和尚任会长,老和尚坚辞,挂了个名誉会长的名义。十月到上海主持了一场祝愿世界和平法会,一九五三年回到云门。
在云门最后几年,他仍开堂传戒,日有开示。到了一九五九年,老和尚以化缘已尽,住世无益,于是年十月十三日(农历已亥年九月十二日)示寂。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年。他一生中有许多神奇的感应,如猛虎皈依、双鹅听经、龙王求戒、枯梅开花等等,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俱述。
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的代表人物,他一身兼祧禅宗五家法脉-他于鼓山接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扶持法眼宗,延续沩仰宗。他解行相应,宗说兼通,定慧圆通。参禅之余,也著书立说;曾著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及《心经解》等,俱已散佚无存。他平常教导弟子,多以诗偈代禅机,著有诗偈数百首,教导弟子们注重行持,勿尚空谈。后来为人辑为《虚云和尚法汇》,及《虚云和尚禅七开示录》行世。
云门事变的次年,老和尚赴北京之前,曾自书一联,记述其生平,联曰: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虚云禅师舍利
水晶舍利
虚云禅师舍利以宝石舍利和水晶舍利最出名。宝石舍利成方形多为绿色、蓝色。水晶舍利成圆形多为无色透明和浅黄色。虚云禅师的宝石舍利现在被竹影法师供养。而水晶舍利现在藏于福建沙县显密吉祥寺。
编辑本段弃举学佛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零年)七月三十日,虚云降生于福建泉州府幕僚官邸。他自幼即厌荤食,性喜恬淡。十二岁那年,跟随父亲奉生母祖母灵柩回老家安葬。葬礼之中,初见三宝法物,就有喜欢之心,从此渐弃举子叶而嗜佛典。随之,萌发弃世出俗之愿。十六岁,曾只身欲往南岳出家,行至半道被截回。后来又被父亲强徙至福州,并为之娶回田、谭二氏,强禁锢同居于一室。虚云却居内而无染。久之,出尘之志益坚。到清咸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偕从弟潜至鼓山涌泉寺,投常渊开坐下出家,取法名古严,又名演澈,法号德清,即虔心奉佛,诵读经书,习学仪规。次年,依妙莲受具足戒。其后,为避父亲追寻,隐居于山后岩洞,长达三年。
编辑本段宗承法脉
虚云禅师法像
同治元年(公元一八六二),闻父已告老还乡,始奉师命回鼓山充职事,历任水头、园头、行堂等,时逾四年。而后,又入岩洞再习苦行,一衲一裤,长坐不卧,木食涧饮。三年之后,外出朝山。到天台华顶龙泉庵,即尊融镜之教研习经教。初学天台教观,再学禅宗仪制于国清寺,继则参学至岳林、天童、普陀等刹。为报父母恩,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历时千日,行程数省。一路上,饥寒雪掩,痢疾腹泻口流鲜血,三次大病,几奄奄待死,备尝艰辛,恒心如一,道业日隆。而后,出晋,穿陕,入川、抵藏,复进滇、越境至不丹与缅甸。回国后,承妙莲衣钵为临济第四十三世。又接耀成法脉,列曹洞第四十七世。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冬,在高旻寺禅七中精进勇猛,以悟为期。至八七时,开水溅手,茶杯落地,一声破碎,疑根顿断,悟透禅开,即述偈明志:[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汤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该难开。春到茶得处处秀,山沥大地是如来。]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为报母恩,在宁波阿育王寺燃指供佛。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九零零年)师北上再朝五台,行抵北京,遇战事随邑跸路西行至西安后,折回上终南山,结茅蓬于狮子岩,独修禅行。一日,静中入定,时逾半月,锅中煮芋,早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近远僧俗,多来探视,为避俗扰,自号[虚云],改字[幻游]。二年后,再进川,上峨眉,入云南,登鸡足山,转达昆明,闭关于福兴寺,潜心读经,刻苦修行。三年出关后,即在归化、节竹诸寺讲经。稍后,发心重兴鸡足山,受请主持钵孟盂,即革除陋习,并将其改为十方丛林。为募资鼎崖寺宇,只身前往南洋。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零五年)应寄禅电召回国晋京,申诉保护庙产。得肃亲王助,谕批获准,并得赐《龙藏》一部,[护国祝圣禅寺]额一块,紫衣、钵孟、玉印、锡杖、如意、全副銮驾,以及[佛慈弘法大师]封号。
次年出京,又奉嘱护送妙莲骨灰往南洋。归途经众皈依,多达万余。归国之后,仍住鸡足山。清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为护寺产,息军人逐僧毁寺之举,冒顽强只身进见省军统李根源,以言相辩,用理折之,使其皈依佛门,鼎力助法。
编辑本段筹建佛教总会
一九一二年,应僧众电请,抵沪联络僧界,并为代表赴宁谒孙中山先生。次年,参加筹组中华佛教总会并出席成立大会。返回滇省,主持省分会会务。一九一八年主持昆明云栖寺修复,同时参与或主持兴福寺、节竹寺、胜因寺、松隐寺、太华寺、普贤寺等的修复。为此艰辛操劳,长达十余年之。到一九三四年,应闽省主席扬幼京等之请出任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从此,又积十八年心血,全心护持祖庭。兴规矩,肃寺风,颁规约,创办佛学院,培育僧才。同时,应结外缘,多方募化,修葺寺宇,重建楼阁,添买田亩,兴办林场,弘扬农禅。数年之后,寺貌一新,名闻遐迩。期间,亲自主持整理佛籍,重秘本修纂山志。
编辑本段律师学院
虚云禅师坐像
同年,数梦六祖相召回去曹溪,又得粤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多番电邀,师乃移锡曹溪南华寺。初至,目睹寺宇破败,僧人星散,很为痛心,当即发愿重兴之。进而联络檀越,搭茅蓬安僧众。继则培修祖殿,再建殿堂,新塑佛像,历时数载,寺宇复原,气象更新。同时,重订寺规约,创办律师学院。每年传戒,如法如仪,四海闻之,积众而至。时值抗日战争,国难当头,师率先倡议减锡晚食,以济难民。又主持修复韵关大监寺,安置难民。
一九四四年,师来到广东云门山大觉寺,眼见满目残墙断壁,荆棘丛生,就连云门祖师——文偃大师的肉身也兀坐于危殿之中,不禁凄然泪下,即立愿以重兴为己志。于是,率僧清污除秽,挖基砌墙,在不到七年的时间内,新建一百八十余楹殿堂,新塑百余尊佛像装金饰彩,格外庄严。同时,兴办[大觉林场],实践[农禅并重]。而且,延衍云门法脉,遥承并嗣法弟子十余人。一九四九年夏,应邀赴香港讲经。其时不少人劝其留港,师断然拒绝,法会圆满即返回云门。
一九五二年四月,应京汉弟子邀请,师经武汉晋京。同年九月二十六日,主坛于北京广济寺,启建为拥护亚太和平会议的召开而举行的祝愿世界和平法会,隆重工业和仪,随喜者甚众。十月一日,代表中国佛教界,接受锡兰(今斯里兰卡)出席亚太和平会议代表团达马拉塔纳法师所献佛舍利、贝叶经和菩提树等法物。十月十五日,作为首席发起人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同年冬,应邀南下抵沪,在玉佛寺主坛祝愿世界和平法会,启建水陆道场。场面壮观,随喜皈依者达四万余众。
一九五三年五月,师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并被礼请为名誉会长。期间,撰文发表感想,盛赞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会议结束后,师专程赴山西云岗石窟礼拜后取道武汉,于六月来到江西庐山,养病于大林寺。此时,师有意在江西往下,却感到大林寺人来人往难于清静,于十月二率侍者冒雨登上云居山,住进茅蓬。当夜与僧众商议,礼请职事。数日之后,即率从开垦荒地。不久,四方衲子近百人闻讯而至。次年,为弘扬百丈家风,主持成立[真如禅寺僧伽农场],将僧众分为农林与建筑两队。农林队开春即事开垦,癖出水田数十亩,旱地十余亩,当即下种,秋天收引稻谷数百担,旱地所种红薯也获丰收。建筑队挖土烧砖,具炉铸铁瓦,年内二层楼铁瓦砖木结构的藏经楼千竣。在此悬挂沩仰宗钟板,每日昌晚上殿,坐香习禅。此后,仍率僧众如法修持,农禅并重,种地栽禾,修建寺宇,年复一年,日继一日,到一九五七年,主持真如禅寺重建修复工程大体完成。寺宇规划悉仿当年南华寺格局,前有重建的赵州关,而后山门、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一字直排,左右两侧相对而建的虚怀楼、云海楼、客堂、功德堂、祖师殿、伽蓝殿等。东、西禅堂、斋堂、方丈室、库房等也一应俱全。各殿堂佛像塑建如法循制,尊尊装金饰彩,端庄严肃。同时,师主持整顿寺规,严肃道风,每年夏讲经,冬禅七,创办[佛学研究苑],培育僧才。一九五五年,应众戒子之请,开自誓受戒方便法门,为数百戒子授受三坛大戒。与此同时,以百余岁高龄,亲率僧众实践[农禅并重],经营数千亩山林,水旱田地百余亩。到一九五七年,寺内实现粮食自给有余,每年产竹木和茶叶也获可观收入。
编辑本段圆寂
虚云禅师舍利
一九五九年初,自感身体日渐衰弱,应继安排有关事务,主持岑学吕宽贤重新编辑的《云居山志》刊印流通,亲自为之撰序。师分别对真如禅寺诸职事作了交待。最后,谆谆告诫自己的侍者,今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持呢,只有一字曰[戒]]。并留下将自己身后的骨灰撒入水中,与水族结缘的遗嘱后,于农历九月十三日在云居茅蓬内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年。荼毗之后,得五色舍利子数百粒。
编辑本段突出贡献
虚云禅师传法像
虚云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演教,建树卓著。除述及的传承曹洞、临济法脉外,还应湖南宝生等之请,续沩山法第,进承兴阳禅师之法,为沩仰宗第八世祖。应福建八宝山青持之请,衍法眼源流,继良广之后为法眼第八世祖。中兴云门时,遥承已庵深净禅师之法,为云门宗第十二世祖。这样,师以一身而参五宗法脉慧日重光,禅风再振。现代旅居美国的宣化,即是虚云授予的沩仰宗第九代传人,他秉承门师虚云教诲,弘扬佛法于天下,创建美国万佛圣城,业绩辉煌。虚云在整理、保护经典文献方面,也多有建成树。曾完成《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译》等十余种著述。一生之中,讲经说法次数无法计数。仅由岑学吕宽贤与净慧先后编辑的《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法汇续编》就多达百余万字。正如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所赞颂的,[遍立道场而无所住,广演法要而无所述。人我寿者无所得,故慧灯再燃亦无所续]。师圆寂之后,四众弟子万分悲痛,先后在江西云居山、香港芙蓉山、云南昆明市等处为其建立舍利塔。一九九一年,又在云居山建立[虚云和尚纪念堂],以供人们缅怀这位现代禅宗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