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建国后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全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等,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为中文系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陆游研究、梅尧臣研究、中国文学等课程,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文字的创作。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字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篆、隶、行、草无不精善。
“大跃进”时期,有一次中文系召开了“跃进大会”,目的是要大家再一次“鼓足干劲”,力求“多快好省”地搞工作。在学生、教师纷纷登台,决心要这个“提前”那个“提前”之后,大家把朱东润先生“促”上了讲台,要他表态。他本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却如箭在弦上,不“跃进”一下便下不了台。踌躇再三,他终于在敦促的口口声声中开了口。看他那神情,真像要他下地狱似的。他说,原定5年完成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陆游诗选》三部著作,已提前为4年.现在决心再提前一年,3年完成。不料,他这痛下决心的姿态依旧引起满堂哄笑。那时指出的指标,大家论月计天,一年尚嫌太长,何况3年!人们催逼着他再“鼓足劲”、再加快一点,他却再也不肯改口,只是无可奈何地叹道:“这已经非常紧张,再也不能提前了!”3年很快就过去了。“跃进”热潮消退之后,人们也早已忘却当年的豪情。但朱东润先生却如期完成并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
他的《诗经》研究,以“国风不出于民间说”最为著名。其《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一文,大抵就《国风》所言之地位、境遇、服御、仆从诸端,论证作诗者或自言,或言其关系之人,或言其所歌咏之人,而其所言皆统治阶级之事,故其诗亦为统治阶级之诗。其反驳“国风出于民间论”的理据主要有三点:1、《诗三百五篇》以前及其同时之著作,凡见于钟鼎简策者,皆王侯士大夫之作品。何以民间之作,止见于此而不见于彼?2、即以持“民歌说”者所认定的“民歌”代表作《关雎》、《葛覃》论之,《关雎》之“君子”、“淑女”,非民间之通称;“琴瑟”“钟鼓”,非民间之乐器;《葛覃》“师氏”,非民间所能有。3、后代之文化高于前代,何以三千年前之民间,能为此百六十篇之《国风》,后世之民歌远不及矣?他又以下两个证据为补充:1、“《国语》所谓列士献诗,其义要当于统治阶级而已。”2、据《毛诗序》,凡作者可考而得其主名者69篇,而其作者皆为统治阶级。又考三家诗说,亦得4篇。其论证最精彩的部分则是就《诗》之本文,由名物章句而确考其为统治阶级之诗者凡80篇,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他的“国风不出于民间”最为著名《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在当时出版是受到很多人的冷落,能回避就回避了,几乎在当时没造成巨大影响.著作书目:
《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上海 开明书店 民国36[1947]
《左传选》朱东润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典文学出版1957
《陆游研究》中华书局1961
《陆游选集》(宋)陆游著,朱东润选注,中华书局1962,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华文史论丛》朱东润、钱伯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陆游传》上海古籍1979,海南出版社 1993
《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
《梅尧臣诗选》(宋)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中国历史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
《梅尧臣集年校注》(宋)梅尧臣著,朱东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诗三百篇探故》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张居正大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81,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 1983
《陈子龙及其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通用大学语文》复旦大学 1985
《古文鉴赏辞典》吴功正主编,叶圣陶、朱东润撰稿,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7
《张居正传》海南出版社 1993
《李方舟传》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史记考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