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诗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前记:宋之问,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他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无耻文人,却写得一手好诗,尤其是五七言律诗,以属对精密、音韵协调见长,大多词采绮丽,对仗工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初唐时期的诗人,我们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是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诗来的。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是宋之问的人品却一直为后人所诟病。在我们赏析这首诗之前,一起来回顾一下宋之问的生平经历。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祖籍郡望为西河(今山西汾阳),出生地为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关于他的生卒年,也有争议,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法为准。他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出生于文学世家,他的父亲宋令文,多才多艺,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受其父影响,宋之问三兄弟各得其父一绝,在当地传为佳话。

宋之问,聪明好学,专攻诗文,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踏上了仕途之路。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后则天,仪表堂堂且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其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

这期间,宋之问做了一件“因诗杀亲”的龌蹉事。刘希夷,就是《代悲白头翁》的作者,他是宋之问的外甥,与他同时考中进士。据唐人笔记《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

通俗地讲:刘希夷的这首诗歌写的很好,当时这首诗还没有对外公布,尤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诗,宋之问非常喜欢,就想据为己有。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后来因为实在难以割舍,就反悔了,宋之问恼羞成怒,竟然用土袋将其压死,可怜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不到三十岁就一命呜呼。《全唐诗》在两人的名下都录有此诗,至于谁抄袭谁的,不清楚,但是依宋之问的人品来看,十有八九是宋之问抄袭刘希夷的。如果真是这样,因为一首诗就残忍的杀害自己的亲外甥,简直令人发指。

更为可耻的就是,他做贼心虚,将其中的两句略有改动,把“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改成“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武则天天授元年(590)称帝,因为他文章写得好,尤善于逢迎武则天的口味,对他很是待见,召入内阁为五品学士。宋之问为了往上爬,曲意逢迎,溜须拍马,谄媚讨好武则天。有一次武则天游幸洛阳龙门,命令群臣赋诗,诗先成者,赏赐锦袍。结果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就将锦袍赏赐给他。可是等到宋之问的诗写成之后,武则天就称赏其诗文理兼美,将原本赏赐给东方虬的锦袍给了宋之问,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夺袍赏宋”。我看了一下宋之问的《龙门应制》这首诗,诗风靡丽,全是歌功颂德知言,尤其是最后四句,“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称颂天下在武则天的治理下万象更新,把她塑造成为关心百姓大事的贤德君王。看到这样的诗句,武则天当然很高兴,从此宋之问的名声和地位更加显赫。

宋之问,在武后晚年先后转任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为了得到武则天的宠幸,无所不用其极,经常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歌逗武则天开心。更为出格的是,他本人相貌堂堂,身材伟岸,就起了当武则天的妃子的念头,写过一篇《明河篇》,其中最后四句是“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借咏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自己渴望委身于则天女皇。武则天看后自然知道宋之问的意图,他对身边人说,我不是不知道宋之问有奇才,可惜的是他有口臭。宋之问知道后,追悔莫及,每天刷牙,还高价买鸡舌香含在嘴里,可惜的是因为留给女皇的第一印象不好,从此入宫的路断了。

武则天统治时期,宠幸的是张易之、张宗昌两兄弟,既然给女皇当妃子的机会泡了汤,就退而求其次,依附二张,全身心的巴结逢迎,为张氏兄弟代笔作文,于长安二年(703年)迁司礼主簿。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兵变,逼迫其传位于中宗李显。唐中宗神龙元年(705),诛杀二张。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自然难逃厄运,被贬为泷州参军。可是没过多久,不堪忍受边地蛮荒生活,贪慕荣华富贵的宋之问,瞒着朝廷,偷偷逃回洛阳,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朋友好心收留他,可是他竟然卖友求荣。当时,虽然武则天驾崩,但是武三思等武姓人氏依然声势显赫。当时朝中很多大臣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这其中就有张仲之。一天,张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谋划彻底铲除武三思以安李唐皇室,由于情绪激昂,话语激动,被门外的宋之问听得清清楚楚。宋之问为了仕途通达,就让自己的侄子去密告武三思。武三思先下手为强,张仲之、王同皎死于非命,家产被没收。出卖朋友的宋之问不但没被追究擅自逃回洛阳之事,而且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宋之问这种卖友求荣的无耻行为,为时人所不齿。

在唐中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动荡,朝廷一片乌烟瘴气。宋之问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处处钻营,攀附权贵,先后依附过武三思、太平公主、韦后和安乐公主。景龙元年(707)年,武三思被杀,宋之问转而巴结太平公主,当他看到太平公主的势力弱了,就转向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俩。可是,当时太平公主还是非常有实力的,看到宋之问不把她放在眼里,就揭发他主持贡举中受贿的罪行,中宗将他贬为越州长史。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睿宗继位。宋之问因此被流放钦州,后改为桂州。先天元年(712)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干脆一纸诏书赐死宋之问。他接到诏书,吓得一命呜呼,无耻文人宋之问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宋之问,虽然人品为后人诟病,行径卑劣,但是他的诗歌还是得到了后人的肯定。《全唐诗》存诗3卷,180首左右,可以说是初唐时期创作丰富的大诗人。《新唐书》如是评价:“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他的诗歌不少是歌颂功德、粉饰太平、浮华空泛之作,但随着颠簸人生,接触社会,历练生活,他也创作了一些好的作品,比如《渡汉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这些诗歌,属对精密,格律工整,使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对律诗的成熟定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了解了宋之问的生平以及诗歌上的成就,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他的一首代表作——《渡汉江》。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逝,中宗李显继位,二张被诛杀,因依附二张的缘故,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可是没过多久,不堪忍受边地蛮荒生活,就偷偷的逃回了洛阳。在逃回洛阳的过程中,渡过汉江,想起自己岭南的苦难经历,思乡之情油然而起,就做了这首诗歌。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离开家乡,被贬到岭南这蛮荒之地,家里的消息断了,与家人的书信往来也断了,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这两句诗是写被贬岭南的生活状况,岭南,蛮荒之地,人烟稀少,生活清苦,想当初自己在家的时候享尽荣华富贵,生活优越,如今却因为远隔千山万水,已经好久没有家乡的消息,书信也无从送达。今昔对比,时空隔离,一种孤独悲凉的情绪陡然心生。诗人在岭南的生活时间其实并不长,只是经过的一个冬天而已,但是一个“复”字,给人一种时间长久的感觉。诗人用感觉上的时长来表示自己度日如年,难以忍受这种孤苦生活的精神上的折磨。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从岭南回来,渡过汉江,离家乡越来越近,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反而更加害怕和紧张,也不敢向从家乡过来的人那里打听家乡的情况。这两句运用反常规的写法,益发加重了浓厚的思乡之情。按照人之常情,离家乡越近,心里越高兴,定会想方设法向老乡打听家里亲人的消息。但是我们结合诗人的处境,我们就能体会这两句的妙处所在。宋之问,被贬谪岭南,长期没有家里的讯息,如今又是私自逃离贬所,心里肯定十分复杂和忐忑。一方面因为长期远离家乡没有家人的信息,害怕从老乡口中听到不好的消息,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私自逃离,心里十分害怕被人认出,哪里还敢向来人打听消息呢。如果从老乡口中得知亲人的不幸消息,又或者被老乡认出来而去告发他,内心饱受煎熬的同时又有生命之忧。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处境,诗人只能抑制内心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只能“情更怯”,“不敢问”。只有如此写,才能更加表露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热爱,以及因为压抑思乡之情所造成的心灵上的苦痛。这是特殊情境下的特殊感觉,也是诗人此时此刻内心真实的表白。

这首诗歌,在短短的诗句中,蕴涵了耐人寻味的思乡之情。语言通俗,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描摹特殊情境下的独特心里感受,细致入微,给人一种回味的甘甜。正是因为这种一反常态的书写,才能描绘出诗人独特处境下的心理感受。也正因此,才更加深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有家不能回而担惊受怕所造成的身心上的痛苦与折磨。

附录:宋之问另五首诗歌: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江南曲

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

宋之问诗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懒结茱萸带,愁安玳瑁簪。待君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江亭晚望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送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32958.html

更多阅读

清水芙蓉 浑然天成 浑然天成

  清水芙蓉,浑然天成,语本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作为古诗的技法之一,它与矫揉造作相对立,指不尚雕琢,出于自然,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用此技法写出来的作品,也

西藏之旅三:3月27日,林芝米林机场、八一镇

     西藏之旅三:3月27日,林芝米林机场、八一镇                方舟  早上五点钟起床,五点半集中坐车去双流机场。团友中很多人都是头一次这么早起床,但大家

巴俊宇: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巴俊宇: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我是最早提出建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战略的人 巴俊宇.文 为送小儿子去武汉上大学,我去了湖北,顺路带小儿子在楚汉一带转了转,每日亲朋好友接待,江汉美酒佳肴伴着江南人文

近乡情更怯,真的到家了--嘉绒寺朝圣之三 嘉绒寺论坛

离寺院越来越近了,能远远地看见寺院附近的八大佛塔和菩提塔了,真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随着山路越盘越上,首先看见的是嘉绒希望爱心小学,典型的藏式建筑,很是漂亮,小孩们这星期正好轮到放一个星期假,到山下草地上野

声明:《宋之问诗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为网友偽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