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的形成机制
根据瘢痕的组织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表浅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瘢痕癌、挛缩性瘢痕等,发生在特定解剖部位如面部、颈前、肢体屈侧等部位的增生性瘢痕,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创面的向心性收缩,将导致程度不等的挛缩畸形如蹼状瘢痕、桥状瘢痕等。而瘢痕形成的具体机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一. 年龄(Age)
瘢痕增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一般多见于青年人,文献报道多在10-30岁之间,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老年人很少发病。一般认为,瘢痕是青年人的疾病,这是由于青年人正处于发育期,组织生长旺盛,创伤后胶原纤维反应性强。同时年轻人皮肤张力大,易发生增生性瘢痕。
二. 感染(Infection)
长期暴露与反复感染,没有上皮的覆盖与约束,创面肉芽可过分地生长,还可使肉芽组织中出现过多的纤维组织,形成增生性瘢痕。已经愈合的部位,尤其是深II度烧伤愈合后,部分正常毛囊遗留于瘢痕组织中,可感染形成毛囊炎、小脓肿,加上引流不畅,常反复发作。这种轻微的感染如果长期不愈合可刺激局部瘢痕组织增生。
三. 异物反应(Foreign bodyreaction)
烧伤后皮肤缺损,上皮岛之间的真皮部分在愈合时有一定程度的瘢痕挛缩,部分损伤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被遗留或包围在瘢痕组织中,这些上皮组织可以增生或角化,形成囊肿,被角化组织吸收或囊肿破裂,成为一种刺激因素,引起异物反应,使瘢痕组织增生。胡须、线头、灰尘或滑石粉等异物遗留于愈合组织中亦可引起瘢痕增生。
四. 皮肤色素(Skin pigment)
有色人种皮肤色素细胞较多,皮肤激素最易激起反应,瘢痕疙瘩的发生率在有色人种中最高,所有种族(包括黑色人种)的白化病患者未见有瘢痕疙瘩的报道;瘢痕疙瘩主要好发部位是人体黑色素细胞最密集的部位;瘢痕疙瘩发生较少的手掌、足底等部位,黑色素细胞分布最为稀少;黑肤色人种的黑色素细胞对黑细胞刺激激素具有明显的高反应性,因此认为可能与黑素细胞激素的异常代谢有关。
五. 张力(Tension)
瘢痕易发生于张力较高的部位。瘢痕的方向与皮肤张力不一致时,常增加瘢痕牵扯的力量,慢性的牵引张力刺激,也是瘢痕增生的因素。在关节屈侧等部位,已经愈合的上皮,经常受到运动的张力影响,局部的纤维组织反复受到损伤而破溃,新的纤维组织又不断增加,这些部位的瘢痕往往有增生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