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行动研究要研究什么?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本次培训主题是:基于行动研究的学校改进,提升校长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关键词是:行动研究、学校改进、领导力。

一、关于行动研究介绍如下:行动研究

张正东先生(2001:52)在《外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文中非常简要和精辟地总结了行动研究的四个特点:一是研究的对象限于自己的学生或自己的活动,一般不挑选被试;二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者在教学中或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问题;三是研究者一般就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估者;四是研究方法主要属于内省反思和准实验法。

DavidKember等(2000:24)对行动研究的特点归纳得更为具体和详细,我想可能更有益于我们对行动研究的理解。他们认为,行动研究共有七个特点,现将这七个特点总结如下:

1.行动研究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其研究主题来自于社会实践,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是有情感、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的人,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教育研究必须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的需要。当前,实验性研究仍然被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它是一种基于科学实验的研究,并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研究的特点和需要。教育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具有很多不可预测性,学生的态度、学校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教学的环境和条件都会带来很大的差别,都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因素。

2.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实践。这也正是行动研究区别于其他类型研究的关键。行动研究支持变革,通过研究直接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对教学过程和效果带来变化。

3.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等步骤。但是其发展过程往往不像图表所显示的那么简单,实际的研究过程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反复、暂时的间断或偏离主题的情况,但始终是为了改进实践而做出努力,因而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4.行动研究通过系统的方式开展研究。行动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研究步骤和方法比较简便,立足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不依赖于专家或研究人员的参与,它的方法和步骤是每个教师够掌握和运用的。

5.行动研究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行动研究采用的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方法提出不断的质和反思,在反思中得到启示、形成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变化,反思问题。行动研究不仅对社会实践的改进有所贡献,对教育理论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6.行动研究注重参与。传统的教育研究都是由研究人员把研究的成果传达给实践者,由实践者去负责运用到实践之中。行动研究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由教师直接参与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实施计划中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分析数据中开展评价,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并推荐给其他的教师。行动研究不是采用自上而下的、由专家或领导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的方式而进行的,在自上而下的方式中,教师处于被动地接受评价的位置上。

7.研究的主题由教师确定。研究的主题是教师所关心的和急于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有兴趣和动机去开展研究。研究的主题也可以是对一个新的方法或技巧的应用,也可以是一个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个教师希望解决的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行动研究的特点以外,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的方式或路子还有四个重要特征需要我们了解,这也是行动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和作为核心的四个特征(McNiff,1988):

参与性特征:教学行动的方式与传统的教育科学研究有较大区别。传统的研究一般是由科研人员提出课题并主持研究,他们很少考虑教师所直接关注的问题和需要;在教学行动研究中,课题要由教师本人提出,教师可就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自始至终是课题的主人并直接参与研究的全过程。

合作性特征:教学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之间,教师与科研人员之间,教师与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合作。合作进行研究可以争得教师之间的互相理解和相互支持,避免孤立感,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同时,共同研究的课题也将更具有普遍性,研究的结果也将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系统性特征:Stenhouse(1979b)指出,教学行动研究就是把系统的研究过程公开化。这一过程包括:发现和确定研究课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计划,观察、反思、评估结果,继续发现新的问题。

实验性特征:教学行动研究主要以自己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为实验对象,以观察和调查数据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者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地观察、系统地记录、全面地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再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计划、评价效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总之,行动研究预示着对于新的理念、方法、经历和过程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本着教育研究中的行动和过程具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本着对教师具有自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来进行。教师通过不断地和有意识地参与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使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与个人的品格和性格的发展达到统一,因为行动研究就是力求把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转化为教学的实践过程它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将不是一个缺乏情感的冷冰冰的说教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关爱的、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过程。McNiff(1988:1)指出,行动研究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把教育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实践过程,不是仅仅从社会学的角度、或心理学的角度、或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而是把课程、教材、教法、学习过程、学生需求和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认得需求和发展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学生的发展。

三、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

行动研究

传统的量化或实验性研究

问题的提出

由教师本人提出,是教师直接关心的问题

一般为研究员所选的课题,与教师和学生没有直接的关系

研究的对象

研究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研究与本人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的对象为某些学校或某些教师或某些班级的学生,与研究者本人无直接的关系。

研究者角色

设计者,实施者、参与者、评价者

设计者、指导者、评价者

研究的过程

自下而上,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

自上前下,重视结果是否验证假设

研究的方法

观察、反思、日志、座谈、调查问卷等

实验、对比、测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

研究的本质

强调过程和可持续发展(长期行为)

强调结果(短期行为)

数据的分析

重视客观的数据、主观的感受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重视客观数据,排除干扰,严密控制变量,量化分析

结论的意义

结论可直接应用于改进实践

一般得出普遍性的结论,用于提供宏观指导和参考

研究的目的

教师职业发展,改进教学实践

验证理论,发现规律,提供宏观指导和决策

四、行动研究的步骤

行动研究的第一步是要找到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日志、采访和其他方式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使问题进一步明确。在此基础上设计行动方案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方案,并不断地明确问题和分析现状,在研究中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价结果、作出结论。将结果写成研究报告,在同行中交流。在教学中继续发现新的问题,启动新一轮的行动研究。

张正东先生(2001:52)把研究的步骤总结为六步:

第一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观察、鉴别、反思去发现问题。

第二步,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假说)。

第四步,制定行动(实验)计划。

第五步,行动并观察其结果。行动中强调师生合作,也可建立教师与专家之间的联系。

第六步,思考、描述行动结果。可采用研讨、分析、鉴定等形式,吸收全体教师参加分析讨论,并可邀请专家参加。如果发现所试办法还存在问题,则再次拟定行动计划再次行动,直到满意为止。

(一)开放型研究过程

1.发现问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为什么?

2.提出假设:1.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所以不爱学习;2.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太少,所以气氛显得沉闷。

3.调查研究:我仔细观察教学过程,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或实施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学好英语有良好的动机和兴趣,问题出在我的教学方法上。因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我多采用讲解语法和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参与的机会只占课堂教学的百分之二十。学生表示他们很愿意学好英语只是不知道如何学。

4.重新确认问题: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原因是我的教学讲解过多,学生练习太少,这与语言的实践性的特点相矛盾,而且学生多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积极性很难发挥。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

5.制定行动计划或措施:通过学习和与其他教师探讨,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a)在学习课文前,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出部分关键词语进行讲

b)学习课文时,我设计一项学习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详细的活动要求与步骤,活动的设计要尽量使小组的成员都能积极动脑、动嘴和动手。

6. 实施计划:我在正常的教学计划中推行这两项措施。

7.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在推行措施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

8.观察收集数据:仔细观察,请同行观摩,用录音机录下部分课堂活动,请学生写学生日记,记下他们的真实感受。利用问卷调查学生的意见。

9.分析、反思与评价效果:我把观察的结果和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研究。与实施这两项措施前对比,我发现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进行语言实践的平均机会和人次明显增强,课堂气氛大大活跃。我反思这一过程,认识到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交际的过程。教师设计出有意义、有兴趣、爱参与、能提高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调动起来。在总结这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设计出更新、更好、更多的教学活动来。这时,我又发现各组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不平均,这应该是我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10.撰写研究报告:我把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写成研究报告与同行交流,在有关的教学期刊杂志上发表。

(二)定向型研究过程

发现一个新的观点或方法 ------ 知道一个实施方案 ------ 在教学中实施这一方案---- 实施中调整方案------ 观察和收集数据 -----分析和评价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与开放型研究相比,这一研究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课题的确定来自于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或通过阅读理论书籍和教学方法的书籍、浏览专业论文、通过参加研讨会、工作坊、专业培训等渠道了解各种教学研究信息,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并把这些想法或方法实施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在实施的过程中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和评估效果,最后撰写研究报告。例如: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种促进学生提问的好方法,教师设计了一个情景,自己扮演工厂的经理,准备在一个村庄的附近建一个工厂,让同学们扮演村民,向经理提问,询问这个工厂的建设将对这个村庄的村民、土地、就业、教育以及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根据这一思路,我也可以设计类似的活动,把这一方法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结合,促进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提出问题。在实施中我注意观察和记录实施的情况,观察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和语言使用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估效果,讨论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以及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五、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需注意的问题

一、开展行动研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首先,参加这一科研活动的教师要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要有改进教学和不断实现新出教学目标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愿望,他就会善于思考,勤于质疑,不断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勇于探索改革方案。第二,要解放思想,具有开阔的思路,主动学习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既不应对当今流行的各种教学理论、流派或方法不加思考地完全接受,也不应简单地全盘否定,而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生需要和长、短期的教学目标对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和取舍,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第三,教师教研者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本着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进行教学研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任何情况下,研究都不应该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应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第四,教师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并掌握分析方法,在反思中进步和发展。

二、在教学行动研究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关键问题就是研究课题的确定。

Nunan(1990)和Elliott(1991)分别指出,研究的课题不宜过大,要从小人手。比如学生的语言智能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等都不宜作为行动研究的课题。课题要选择教师本人最关心、最希望解决,而且通过教师的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如,教师如何改进课堂纠正学生错误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如何改进批改作业的方式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等。

2.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研究的设计和计划的实施都应以此为目的,不应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

3.行动研究要使用科学的步骤和方法,数据应可靠真实,我们的研究目的和结果直接影响教学的决策,因此,任何决策的作出都应基于可靠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收集数据的工作应该实际和实用,不应给教师带来过多的时间和精神压力。教师需要了解每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所提供硷信息和所需要投入的时间,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择收集数据的方法。

5.所选择的问题应该是教师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要避免那些有意义但教师本人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

6.要考虑个人的时间投入问题。只顾大量地收集数据而没有时间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能投入的时间来收集数据的方式。

7.要使自己的教学研究成为真正的教学研究,就必须完成撰写研究报告的工作。

六、行动研究的选题

1.如何进行选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行动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行动研究的研究课题不是来自于他人,而是来自于教师本人。通常研究课题可以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发现一种新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或对给学生留作业的不同方式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感兴趣,或者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式感兴趣等,都可能成为行动研究的课题。

教学中遇到一个难题。我们在教学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些难题,例如: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英语课上的纪律问题,学生对教材有意见的问题,部分学生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学生课堂不积极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的问题等等。解决现有的难题是我们进入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角度。

一个自己还说不清楚的问题。有些教师可能感觉到教学中是有一些问题,但是好像还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暂时还很难将问题描述清楚。

Altrichter,Posch&Somekh(1993:35)指出,研究的课题还可以来自于我们发现的一些矛盾的地方或者所期望和所想像的与现实不一致问题。例如:

计划与现实情况不一致的问题。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都留作业和检查作业,而学生作业是做了,但是质量很差,都在敷衍了事。教师原想的计划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很好的实现。

现状与目标不一致的问题。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考试时取得好的成绩,便大量地给学生留作业,但很多作业学生都完不成,或者相互抄袭答案,应付教师。现实与教师的目标不符。

学生与教师的看法不一致的问题。为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特意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而学生却不愿意参加补课活动,认为这是教师对他们的惩罚和羞辱。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样。

教师的意图与课堂实施效果不一致的问题。教师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说英语,课上组织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可是学生怎么也讨论不起来。教师的意图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

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矛盾和问题都是行动研究潜在的课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加以解决。因此,行动研究课题的选择可以是任何一种发生在教学中的、教师最希望了解和最希望改变的现实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我们希望达到改进实践,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行动研究的选题动因举例:

1.一名教师希望通过行动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现状。

2.一名教师感到学生不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于是对学生课堂参与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是教师课堂活动设计没有给学生很多空间去提问和参与讨论。于是教师从改变活动的设计入手,力求改变学生的参与状况。

3.一名教师尝试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观察和研究这种新的评价方式带来了哪些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

4.一名教师希望调查了解她与家长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之后,家长的看法和参与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5.一名教师希望通过两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但是发现学生在两人和小组活动中经常使用汉语,于是教师釆取行动措施,设法让学生都尽量讲英语。继续观察学生的语言输出的质和量的变化。

6.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小组活动非常积极和热烈,有的小组却活动不起来,于是教师通过调查了解课堂教学活动寸不同的分组形式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影响。例如:学习好的与学习好的同学一组,中等与较差的学生一组,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组,学习差的与学习差的一组,发现适合不同活动类型的最佳分组方式,于是教师根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变换分组的方式使学生的参与情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7.一名教师采用了很多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学生对于这些方法是个什么态度和想法不是很清楚,于是她希望设计一些简单的方式在每周选定一个固定时间收集学生的反馈。一方面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提供反馈,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进步和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

在校本教研中开展行动研究课题指南

1.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方面

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如何组织探究性成果呈现活动的研究

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语言学习与应用的研究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方面

创设学生语言学习情景的有效性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语言输入量的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研究

3.变革教学方式的研究方面

如何建立和应用学习档案在课堂上开展体验学习的研究

合作学习中学生语言运用有效性的研究合作学习中确保每位成员有效参与的研究

提高pair work 和group work 活动实效性研究

4. 在常规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方面

如何有效设计教学情景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使用

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拓展性学习课文处理的不同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

生词学习的不同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语音教学的不同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

5. 在常规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方面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探讨课堂上学生评价的研究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于提高作业效果的研究

关于值日生报告效果的研究将文化渗透于教学之中的研究

6.针对教学中的其他问题开展的行动研究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也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解决的。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行动方案,实施行动计划来改进教学实践。当然,有些课题可能会涉及除教师本人以外的人员参与,例如,有关多媒体教学的研究课题,可能会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技术人员的参与。实施起来会需要合作,有时还会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自己长期就想解决的问题,行动研究就可以开始了。对于那些觉得有问题,但不知从何开始或者还没有能够发现什么问题的教师来说,可以参考以下的做法:

第一,研究可以从几个角度同时人手,先进行调查,在调查出基础上决定首先想解决的问题。例如,你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学生座谈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学生对你的教学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要向学生说明你的意图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学生不会因为你是教师而不敢对你说真话,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肯定会发现—些问题。

第二,在一段时间里,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和思考,记录所有可能成为研究课题的问题。

第三,开始可以在比较广泛的范围里思考研究的课题,采用头脑风暴式的思维方式,记下所有想到的问题,然后逐步缩小选题的范围,最后确定出一个选题。

第四,在教学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随笔记下你的想法和感觉,看一看你所希望的和你的实际教学有什么不同或差距,也许你就会找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了。

第五,知果你已经开始记教学日志,可以从头通读一遍,看一看你的日志给你提供了哪些线索。

最后,你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录音、录像,请同行观摩你的教学,请学生记学习日志,请家长提供反馈等方式,发现问题。

在确定研究的选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问题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Altrichter,Posch&Somekh,1993:38-39)。

l你有没有一个一直就希望解决的问题?

l你希望发挥你的哪些优势?

l你的教学有没有出现过使你烦躁不安或不解的时候?

l你在教学中是否遇到过一些你希望能够加以解决的困难或问题?

l我们也可以利用完成句子的方式来扩展和理清思路:

——我希望改进……

——学生对……不满意,我怎么才能改进呢?

——我对……感到不解。

——我常常会因为一些什么事情而生气或发脾气?

——我有个想法想在教学中试一试,看看给学生、教学带来什么变化?.

四)描述问题

问题确定之后,我们需要对所确定的问题进行清楚的描述。

例如: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总是讲汉语,为什么?我怎么能改变种状况?

·学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什么?我怎么才能使学都能积极地完成作业呢?

·学生提出他们总是记不住英语词汇,为什么?我怎么才帮助学生比较轻松地记住所学的英语词汇呢?

·现行的评价方式对教学的制约太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为了考试,这与我们的语言教学的目的是相悖的,我怎样才能改变我的评价方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呢?

七、提出假设:

在研究问题确定之后,第二步就是提出假设。假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问题的原因提出假设,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分析和推测问题出现的原因,因为我们的猜想,还没有得到证实,所以在现阶段它们只是一些假设。第二种假设是设想性或预测性的假设,在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阶段提出,我们对行动研究方案可能带来的变化或结果提出假设,为制定行动方案做准备。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第一种情况下的假设,即分析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原因:

·从学生方面分析原因;

·从教师方面分析原因;

·从教材、环境等其它方面分析原因。

例1:教师发现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沉闷。到底是学生的原因,还是与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关系?或者还有什么其它原因?然后我们对原因提出假设,也就是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从学生方面分析,可能是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也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讲的英语,无法参与回答问题。其次,学生可能怕出错而不愿当众说英语。从教师方面来看,也许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太难,而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无法回答出来。此外,可能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单调;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没有参与的机会。从教材或环境方面分析,会不会是因为教材内容陈旧或单调,远离学生现实生活,所以学生没有兴趣;或者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没有一个轻松的环境,因此学生都不大敢发言。

八、 行动研究方法论

对于任何研究来说,收集数据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环节,行动研究也不例外。不论是为了验证假设,确定研究的问题,还是为了改进和调整行动计划,或是评价行动计划的结果,都需要收集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有依据的决策和正确的评价。数据的收集有日志、录像、录音、观察记录、教学观摩、同学交往关系分析、问卷、文件档案、话语分析、照片等方式。

一)行动研究中的日志

首先,什么是行动研究中的日志呢?它显然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熟悉的个人日记。行动研究中的日志是关于我们教学情况的日记录,它可以包括观察、情感、态度、认识、反思、假设、分析和评等很多的有关教学的内容,虽然叫作日志,但不一定每天记。在行动研究中我们可能会用到的日志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教学日志、学生日志和对话式日志。

二)行动研究中日志的三种形式

1.教学日志

1)定义

教学日志是我们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以一种最自然和最熟悉的方式把我们带入研究领域。因为记日志本身是很多人日常的普通经历,它是一种个人行为,不需要涉及其他人员,例如采访必须有两人以上才能完成。从这个角度看,记教学日志是一种比较简单和熟悉的收集数据的方式。McKeman(1991:84)是这样描述行动研究中的教学日志的,她说,对于行动研究来说,日志是一种教师个人的记录文件。它主要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件、想法和感受。它可以真实、自然地记录下教学的情景、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观点和看法的发展和变化,情感的变化以及理念的变化。通过日志的方式,这些情景、观点和看法将不会因为记忆的有限而被遗忘。教师可以把日志作为自己教学案例的一个发展史的记录,它可以包括对教学的评价,预期的结果,未预见到的事件,教学的成功之处与还不满意或有不足的地方。通过记日志,教师必然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而使反思成为经常性的行为,为行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内容:

教学日志可以包括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个人的感受、对事件的反思等等,具体来说可以记录自己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习的问题、个人的困惑、个人的认识、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例如,日志可以记录下来我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事情发展的趋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和教师受到的某种启示等。日志使我们可以经常地回顾已经走过的路程,分析其中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实践、事件和观点。日志也可以记录用其它研究方法采集的数据,如:记录一节课堂教学的观摩简况和自己的感受与反思,记录在观摩过程中对某个事情的看法,印象和评论等。日志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型的。

·教学方面:你教了什么,如何教的,教学计划是否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符,为什么有些内容或方法能够按计划完成,而有些却不能?

·学生方面:他们学了什么,不同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习的场景,行为描述。出乎意料的事件等。

·师生互动情况: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际活动进行的情况如何?

·讨论与反思。

3)记教学日志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行动研究中一种数据收集方式,我们在记日志时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教学日志要保持即时性和经常性。凡是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事件、感想、认识和反思都应该及时地记录下来,而且要坚持经常记,否则很多当时的感受和认识,以及情景很快就会被遗忘。如,你在第一次尝试使用工种新的教学方法之后写了日志,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实施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和个人的感受等。第二次使用和第三次尝试使用时也都应该有类似的记录。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三次使用有什么不同,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什么问题等。往往是在我们开始记日志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不习惯记日志的教师来说,可能觉得有点麻烦,或者感到不宜坚持。因此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使自己养成一个记教学日志的习惯,不管有多忙和多累,你都要留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每次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可根据需要进行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你将从自己的教学日志中获得你从没有想到过的收获和满足。

(2)日志是个人的隐私,教师本人有权决定自己的日志是否可以与同事或其他研究人员分享。当然,作为教学日志,主要的目的还是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教师之间能够展开更多的交流。

(3)因为日志是个人的行为,因此,写日志的方式、用词、标点以及风格都不重要,关键是内容。

(4)建议使用一个比较厚的、易于保存的正规笔记本记日志。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整理和归档愿意用单页纸,这也是可以的。例如,有的教师用单页纸记教学日志,然后把日志夹在自己的备课教案的后面,使之成为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教案本中既有教案,也有教案执行情况的记录和个人对教学的反思。

(5)记日志时,要自己固定一个记录的格式或体例。在每篇日志前都要清楚地记下日期、地点以及相关的信息,还可以有主题或小标题。同时,在日志的左侧或右侧应留有比较宽的边距或足够的空间,以备日后需做批注和分析整理的时候用。为了便于以后的分析和整理,建议教师采用一些固定的标注符号。例如,对于场景的描述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D(description)表示,对于自己的评论可以用大写字母C(comments)表示,对于反思性分析可以用大写字母R(Reflection)等标注。事先确定标注既有利于我们在记日志时的思组织,也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归类和整理,分析时也容易发现一些规律和发展的轨迹。每个教师都可以自己选择和发展一套便于自己使用的标注方式。

(6)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日志进行经常性的回顾和反思。在一段时间之后,建议教师们把日志按照顺序做出一个目录,如果日志有标题就更好整理了。如果没有标题,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关键词代替题目。这样对于今后查找、引用和分析都会非常方便了。此外,在日志中,我们还可以穿插一些补充的信息,如照片、学生的作业案例、同事的观摩记录表、教师的教案等。也可以通过标注的方式注明可参见的其它资料。

2.学生日志

除了教师写教学日志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写学习日志。学生可记录学习中的感想,提出问题和困难。从学生日志中教师可以了解到自己观察不到或意识不到的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日志主要是用于了解教与学的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学习日志的指导。如请学生回顾本课书所学的内容,说说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问题,如果有,困难和问题是什么,需要老师提供什么帮助等等。以下列出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供老师们参考:

上课的进度能否跟得上?·描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活动。·你觉得在课上学的最有用和有趣的内容或方法是什么?.最难或最容易的是什么?·本节课在哪方面收获最大?

·你对老师教学的看法如何?·你对其他同学学习的看法如何?·对某一节课或一件事的看法如何?

请学生记日志不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教育意义。首先,学生通过记日志增加了练习写作的机会,写作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养成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对所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效果经常进行反思和评价的习惯。采用学生日志的方式还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通过学生日志,可增强其对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敏感性,了解学生的需求、感受、想法和困难,为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同时也为反思自己的教学和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了最有效的信息。一位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通过学生日志学到了很多东西,获得了很多信息。她说学生在日志中解释了他们为什么没有完成教师所留的作业;表达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学生日志,她与学生的关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师生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的关系(Hopkins,1985:123—124)。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日志中对学生提出建议和希望,对促进学生的进步会取得明显效果。

3.对话式日志

对话式日志是一种互动式的个人日志方式。在对话式日志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日志给予定期的反馈,教师可以在反馈中与学生讨论问题,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等,也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对话式日志可以大大改善教师与学生间的个别交流的渠道,提供师生间有效的交流机会,因为它不仅可以使教师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通常,教师每天工作很忙,不可能有机会与每个学生交谈,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到办公室找老师谈,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渐渐拉大,学生更不愿意与教师交流真实的思想了。对话式日志有很多的优点,例如,它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写作和与教师交流的机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想法、意见的机会;为师生间密切关系和增进理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及时为教学提供反馈;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个性特征和发展潜力提供了信息。

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应该在学期的一开始向学生解释对话式日志的目的和意义。向学生说明可能在开始时会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例如,不知从哪里下笔,没有什么内容好写,不敢写真实的想法,担心写得不好会影响学习成绩等等。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参与交流,积极锻炼写作的能力,并应提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向学生说清楚,虽然对话式日志叫日志,但不一定每天都写,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可以写下来,但是每周至少写三至四句话,多写不限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学校、课程、朋友、个人兴趣、计划等等。对话式日志的局限性在于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反馈是很费时间的。但是教师在反馈中不必对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批改,只需要对内容提出看法,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再者,如果我们把对话式日志很好地加以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还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非常宝贵的数据。

对于语言能力有限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使用双语,甚至可以通过插画和图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录像(Video)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录像设备已经越来越普及。运用录像的方式来收集科研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普遍。通过录像,我们可以记录到大量真实而生动的信息,捕捉到很多的细节,如表情、对话、动作以及现场的环境等。对于录像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一些问题人手:

·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哪些特点?·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明确吗?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支持与促进者?评价者?统治者?

·学生有兴趣吗?·课堂上谁占的时间多?教师?学生?

·学生的发言都有哪些方面的内容?背书?背对话?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提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展示自己的项目?讲故事?讨论?·教师提问的频度、范围与类型?

·教室的布置和座位的摆放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非语言的信息传递?

·课堂有什么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和消极因素?·课堂的语言使用情况怎么样?母语为主?目的语为主?母语的作用?

录像方式常常可以和观摩记录分析、话语分析等相结合,有利于我们发现更多和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请参见观摩记录和话语分析部分的内容。

三)录音(Audio)

录音是教师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收集数据的方式。使用小型录音机对课堂进行录音,可使教师从中获得大量宝贵、真实、客观的信息。与录像相比,录音机比较容易操作,不需要外界人员的帮助。从录音资料中,教师经常可以发现很多自己在教学中无法发现的问题。对于录音的资料,教师需要认真反复地听,并节选关键部分整理成文字材料,为开展分析做准备,为研究提供数据。例如:有的教师通过分析课堂录音,发现自己课堂上使用母语过多,学生接触目的语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不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接收一定量的目的语的输人。有的教师发现自己在阅读课上的讲解所占的时间过多,几乎占到70%,仅有20%为学生回答问题时间,10%为学生朗读时间,学生参与得少,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的教师发现自己的课堂用语过长、过难,学生跟不上;课堂提问的问题的梯度不够,造成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畏难情绪,等等。但是,录音材料的整理比较费时间,因为录音的信息需要转成文字材料才能进行分析,而有时花很多时间整理出来的文字材料也不一定都有用。一般半个小时的录音材料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能整理成文字,所需时间比例一般为录音时间的5倍,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实际需要以及可投入的时间来决定是否采用录音的方式收集信息。

四)观察笔记

观察笔记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而进行的一种数据收集活动。它通过对现场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观察的场景、事件和过程,也可以记录自己在观察中和观察后的感想和反思。这种观察笔记可以使我们比较系统地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物等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观察和搜集资料的活动。它可以是对课堂的场景、气氛、活动过程、以及有意义的事件等的记录,也可以是对个别学生的跟踪观察记录。观察的内容要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课题来选择,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记录一般是在观察后立即进行,以防止被遗忘。在事件进行中,观察者也可以做一些重点的记录,但主要还要等观察后仔细地回忆再详细地记录下来。观察笔记要求按时间的顺序进行,事件与事件之间要有连续性,不是总结性的,而应该是事实性的。可以以主题为中心展开,也可以从某个角度出发,选择从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学生的发展与变化而进行。记录方式主要以客观描述为主,记录的语言要真实、具体和细致。记录中也可以有个人的感想、推理和反思,但是应该在观察笔记中区分开哪些是自己的感想和评论,哪些是观察到的事实,自己的推理或评论不应与观察到的事实相混淆。观察笔记对于个案的研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五) 访谈(Interview)

1.什么是访谈?

访谈是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访谈是指访谈者向被访谈者作面对面的直接调查,是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获取有关资料的方法。采用访谈的方式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很多在观察和问卷调查中得不到的信息,因为访谈可以使我们了解受访者的内心活动,真实的想法和观点。访谈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一个小组的。在教学行动研究中,我们所访谈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同行教师,对于学生的访谈可以一组一组地进行,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能够使学生不会感到过于拘束和担心,而且有利于收集到不用角度的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一个学生的发言有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或者不同的意见。但是也要注意,有些学生会因为是集体访谈而不愿意在其他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有条件和可能,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一起参加访谈。“访谈者只有在与被访谈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与被访谈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并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才能使被访谈者积极配合,坦率地说出他们的真实思想、观点、态度、情感、喜好等有关情况”(董奇,1992:234-5)。选择好访谈对象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研究的课题来决定访谈的对象,首先所参与访谈的学生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人数要在能控制的范围内,不易过多;其次男生女生的比例,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的比例等都要考虑到。访谈单最好准备录音机,但应经过被访谈者的同意。对访谈进行录音有利于我们保留完整的信息,可供需要时查阅,在录音的同时也应做好笔记。

2. 访谈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成功地组织好访谈,教师还应注意以下的事项:

要做一个好的聆听者。访谈时应表示出对访谈内容的注意力集中,不应在被访谈者发言时打断或插话。应表现出对被访谈者的充分尊重。作为访谈者要充分地放松,如果你紧张,被访谈者也会紧张,你放松,被访谈者也会放松。要事先向学生说明访谈的目的,特别不要让学生感到他们不能提出不同的意见。学生一般都会担心他们的意见如果与你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利的结果,所以学生可能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要向学生反复说明访谈中没有正确答案。学生的任何想法和意见,只要是真实的都会受到欢迎。

在访谈中,有时有必要重复自己问题,有时还需要对一些问题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所提问题应尽量简单易懂。

访谈前应准备好访谈提纲,将需要问的一些问题都写下来,以保证所需要的信息都能采集到。

访谈时间不宜太长,应尽量按照事先的时间安排,简短而有针对性。

3. 访谈的类型

访谈的类型主要有三种:①有结构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②无结构访谈(unstructuredinterview);③半结构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有结构访谈。有结构访谈是指按照有完整结构的问卷形式而进行的正式访谈,既有问题也有答案供被访谈者选择。有结构访谈对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被访谈者回答的方式、以及记录访谈的方式都有明确的要求。它的好处是访谈结果便于统计分析,易于比较不同的答案。但是这种访谈缺乏弹性,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均不能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改变问题或答案。

无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是指访谈者按照一个粗线条的提纲进行访谈,对于提问的方式、所提的问题、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等没有统一的要求,访谈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同时也允许被访谈者提出问题。

半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是比较常用的访谈形式。其访谈的问题是有结构的,教师要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好一些问题,问题一般采用开放性的,同时备有一些提示,必要时可以启发被访谈者。在半结构的访谈中,访谈者可在访谈中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灵活地改变和增加问题,对于访谈者的回答方式没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允许被访谈的人提出问题。

4. 访谈的技巧问题

无论是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还是无结构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都需要作记录,记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笔录,二是用录音机录音。如果使用录音机应首先争得被访者的同意,录音后需将所录内容用文字整理出来才能进行分析和讨论。

访谈是需要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果问题准备得不充分,很可能无法获得你所需要的信息。请比较下面第一和第二个访谈,它们因不同的提问方式带来了不同的访谈结果(参见Maykut&Morehouse,1994:90-91)。

访谈一:

T:你认为英语课怎么样?S:挺好的。可以。

T:你觉得有兴趣吗?S:当然。

T:教材怎么样?还有趣吗?S:还行。

T:你觉得作业量大吗?S:肯定是不小。

T:其他同学也跟你的想法一样吗?S:我想是吧。

访谈二:

T: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我的这门课的教学、教材及作业等都是怎么想的。你想—想你会怎样对别人描述这门课程?

S:我觉得这门课还是挺有意思的,能吸引我。在有的课上我没有事情可做,就干坐在那儿,也不知是为什么。我在您的课上参与很多,可能是因为您让我们做很多小组活动吧。

T:我是很希望你们都能参与,我觉得参与能使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我想问问你关于教材的问题,你是怎样预习和准备课堂讨论的?

S:(停顿)我原来是像阅读其他教材一样,从头读到尾,用重点笔标出一些重点来。但我发现这样做并不能使我回答您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我上一次的测验成绩也很不理想。所以我改变了阅读的方式,向您说的那样,想想如果作者就坐在我的身边,我会问她什么问题。我把问题写在书的空白处。这样做还挺有帮助的,但是有时自己也觉得挺好笑的。

T:我觉得你的作业做得不错,你一般是怎样完成作业的?

S:我发现完成好作业挺难的,因为各种作业都很多。我目前还能完成得了,不过想想将来,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

T:其他同学怎么样?你觉得他们对作业跟你的看法一样吗?

S:我只能代表跟我比较要好的同学的看法,我们都担心作业太多了做不完。

从以上的两个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访谈的问题和提问的技巧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信息和信息量。比如第一个访谈几乎就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而第二个访谈由于教师改变了提问的方式,同一个主题却得到了很有价值的信息。

5. 访谈中的提问类型

我们在访谈中可以问的问题很多,一般来说,提问的问题类型可以有以下几种:

“为什么”一类的问题:Why do you stop coming to the meetings?

了解有关情感的问题:Did it bother you? How did you feel about it?

引导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t?

回顾性问题:What did you remember about the text?

比较性问题:Which type of homework do you prefer?

体验性问题:Have you tried to use the dictionary?

表述性问题:Describe your first experience of speaking in front of thewhole class.

6.设计访谈提纲

设计访谈提纲是访谈前的必要步骤,下面是一个访谈提纲的举例(根据Wallace,1998:150修改):

被访谈者:

计划持续时间:

我们的行动研究要研究什么?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日期:

访谈开始时间:

地点:

访谈结束时间:

访谈主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1.你学习英语多长时间了?How long have you been studying English?

2.你为什么要学习英语?Why did you choose to study English?

3.如何描述你的学习动机?或者说学习的愿望是高还是一般还是低?How would you describe your motivation(i.e.desire to studyEnglish)at this time:HIGH/AVERAGE/LOW?

4.你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学习的动机有过变化吗?

六) 问卷调查

1.什么是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使用统一的、经严密设计的问卷来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法。与访谈相比,问卷可以比较快地、一次性大批地收集关于某个研究主题的信息。但是问卷的设计要求高,设计一份好的问卷比想像的要难得多。首先,设计者要明确自己要通过问卷获得什么样的信息,需要问一些什么问题,需要设计多少种可能的答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统计等。通常,在设计问卷前,研究者需要先以访谈的方式在小范围内了解有关研究主题的信息和可能得到的答案,为设计问卷打基础。在设计问卷时,要注意选择问题的类型,仔细斟酌所设计的问题和所提供的答案。在问卷正式使用前需要对问卷进行小范围实测,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改,然后再印制和发放。对于小学生的问卷,Hopkins(1985:74)建议应采用更加简单的方式,使孩子们喜欢做、愿意做、也能够做。如小笑脸的图形可以表示高兴和喜欢,哭脸的图形表示不高兴或不喜欢。例如:

请作出你的选择:

1)你喜欢听讲故事吗?2)你喜欢唱英语歌曲吗?

3)你喜欢说英语歌谣吗?4)你喜欢写英语吗?

5)你喜欢拼写英语单词吗? 6)你喜欢跟录音朗读课文吗?

2.问卷的题目类型

问卷题目的类型总体分两种。1)封闭式问题:给出问题并提供选择项;2)开放性问题:只提出问题,答案由答卷人自由回答。

封闭式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

1。提供一系列选项(A List)。如:

你最喜欢的球类体育运动是(请选择一项):

口篮球 口足球口排球 口羽毛球口乒乓球 口其他(请注明) 口网球

2.从两个或多个分类中作出一个选择(Category)。如:

1)你的父母的年龄:口35-40 口41-45口46-50 口51-55

2)你每天平均做作业的时间是:口1-2小时 口2-3小时口3-4小时 口4小时以上

3.将一些选项按要求排出顺序,例如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 (Ranking)。

1)你认为以下各项技能对你来说哪项最难?请按难易程度将字母写在所给的横线上:——

A.ListeningB.SpeakingC.ReadingD.Writing

2)把下列课堂活动按你喜欢的程度排列顺序,排出前3位。最喜欢的排1,其次是2,再次是3。请将字母按照你的排序写在所给的横线上:------------

a.全班齐声回答问题b.个别同学回答问题 c.小组讨论问题 看图说话e.猜词竞赛

角色表演 g.看图写文 h.(可补充)

4.将题目作出量化等级,答卷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或意见选择其中的一个等级(Scaling)。如:

1)以下哪种情形最能描述出你的表现意见,请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圈。完全正确完全不正确

①我总是积极参加小组活动②通过小组活动,我与同学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③我愿意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④小组活动不如个人学习有效果

⑤我希望老师多组织小组活动

(2)当教师提问学生时,应适当延长等候时间。

以上的例子都是封闭式的题目,除此以外,问卷还可以采用开放性题目,答案由答卷人自己写出。如:

你认为学习英语最难的地方是什么?你对改进英语课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开放性的题目有利于研究者比较深入地了解答卷人对某些问题看法,对研究会有很多的启发,因为研究者往往可能会得到一些没有考虑到的结果或反馈。但因为答案的不可预测性,在分析时难以进行定量或对比分析。因此,一份问卷中开放性题目不易过多,一至两个即可。

3.问卷的结构:

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a)题目;b)前言;c)指导语;d)问题及选择性答案;e)结束语。

题目即问卷的标题,是对问卷的目的和内容的最简洁的反映。前言是对问卷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的简要说明。争得答卷人的合作。指导语是用来说明对答卷的要求,注意事项等。指导语是问卷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答卷的质量。指导语中要说明对于答题的要求,例如:是只能选一个答案,还是可以多选?如果指导语不清楚,答卷人就不可能按照要求作出选择,整个答卷都有可能作废。此外,一般我们在问卷的第一部分还应设计一些背景信息的问题,例如:我们可能需要了解答卷人的教育背景、年龄、性别等。问卷的核心部分是问题和选项。这部分的问题是与研究目的和内容密切相关的。一般由封闭式的问题(给出答案供选择)和开放式问题(提出问题有答卷人自由回答)两个部分构成。教师可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出各种问题,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学习困难和对教学的看法。结束语一般用于表示对答卷人的谢意。有时也可以省略。

4.设计问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卷不宜过长,问题要直截了当。

避免诱导性问题、概念模糊的问题、模棱两可的问题、对记忆有特殊要求的问题、敏感性问题、假设问题和双重问题等。分别举例如下:

1)How do you like my new way of teaching vocabulary?(诱导性问题)

2)How much help do you think your teacher has given you?

A.A greatdeal。 B.Justenough。C. Not enough. D.Not at all。(概念模糊问题)

3) If you do not have to take the finalexam, how would you plan yourtime for the review?(假设性问题,实事上不可能发生)

4)Which is the best movie you BSW betweenl995-19997(对记忆有特殊要求的问题)

5)Which teacher do you like better,your Chinese teacher or yourEnglish teacher?(敏感性问题)

6)Do you find English class useful andenjoyable? (双重问题,英语课可能有用但没有意思。)

要事先考虑好问卷是否采用匿名的方式,还是要求答卷者写出姓名。在教育研究中匿名的问卷使用得比较多,当我们需要运用问卷信息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时,也可以采用编号的方式,保证答卷者的编号与其它所获得的信息的编号一致。除相关分析以外,一般多采用匿名的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5.调查问卷举例

以下是两个调查问卷的举例,第一个问卷是关于课程评价的问卷,第二个问卷是关于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供老师们参考。

1).学生课程评价问卷(参见McKernan,1991:203)

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学校及班级——日期——

请根据你对本课程的感受对课程进行评价。采用1—7的数字方式(1=不及格;2-3=及格;4-5=中;6=良;7=优),1表示最低,7表示最高,请仔细阅读下列题目并在你选择的数字上划圈。

1.课程目标明确、适当。1 2 34 5 6 7

2.课程结构清楚、明白。1 2 34 5 6 7

3.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1 2 34 5 6 7

4.教师努力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

5.课程使你在知识与技能上都有所提高。

6。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

7.课程促进了你的思维发展。

谢谢合作

九、 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和计划(Planning for your actionresearch)

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发现问题,并通过提出假设和进行初步调查确定问题。问题确定之后,就要设计行动方案,设法解决问题。行动方案确定之后,我们还需要制定行动研究工作计划,包括实施计划的内容和方式,实施中的数据收集方式和时间,评价的方式等,最后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评价效果,发现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准备。

一) 制定总计划(Making all overall plan)

以下是我们在制定总的行动计划时可参照的步骤和需要考虑的问题:

1.给自己的行动计划起一个名称。

2.对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理论论证。也就是说,为什么要釆用这种行动计划,而不是另一种行动计划?

3.描述计划的内容和所准备使用的教材材料等。

4.说明如何使用这些材料。

5.制定一个行动研究工作计划或执行方案的时间表。

6.明确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时间。

7.说明和描述评价工具,论证其有效性以及是否符合研究的目标。

8.描述所需资源和技术支持。

二)制定行动方案(Working out your action—plans)

行动方案是针对所发现和确定的问题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改进现状。因此,行动方案应该是在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行动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设计行动方案时,我们需要具有开放的思路,首先从研究的问题出发,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了解到的各种相关信息思考解决方案,也可以从相关的杂志和教学理论书籍中获取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参加各种研讨班学习各种观点和方法,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和需求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出行动方案的选择。Altrichter,P06chandSomekh(1993:161)指出,行动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富有建构性和创造性的行为,它与研究者个人的个性,具体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需求都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1。行动方案的设计不要满足于一种方式或方法。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互相补充,这样也不至于因为只有一个方案而方案又不成功而放弃研究。

2.开始时不用过于担心哪些方案可行或哪些方案不可行,可以先提出很多想法,这样可以打开很多的思路,可以提供新的角度,至少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有想法是建构的起点。初期方案的实施应更注重其潜在的机会,而不用过多地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任何方案都肯定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开始时不要轻易地放弃任何可能性和机会。

3.不要忘记你自己的优势和学生的优势。方案的选择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些已有的优势。

4.对于有的研究课题,可能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其解决的方案就已经比较清楚和明确了。而有的课题则需要我们去搜集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案。遇到后一种情况,其解决办法就是与同行开展交流,通过参加研讨会等,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大家还可以展开讨论,提供多种经验,也会增强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5.如果没有人可以讨论和商量的话,我们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式的方法,一古脑儿地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再回过头去分析一下哪些想法可能实用。具体做法是:找一个安静的环境,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先思考你所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然后问自己:我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然后随笔写下脑子里出现的任何想法,不需考虑任何其它的因素,只管先都写下来,写下来之后再来整理和分析,做出自己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修改。

三)行动方案选择的依据 (Making decisions about youraction plans)

选择行动方案主要是依据对问题的分析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的优势和个性等。不过,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供参考(Altrichter,PoschandSomekh,1993:162):

1.有用性原则。这个方案对于问题的解决能有多大的用处?需要多少时间?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有什么可预见的问题?对问题的预见有助于我们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思想准备,从而能积极有效地应付问题。

2.可行性原则。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下是否可操作?是否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是否需要他人的支持与帮助?是否需要资金的投入?可能有的方案很有用,但是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不允许,也就失去了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也有的方案可能在某位老师的班上非常成功,但是不适合另一位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因而不具有可行性。

3.可接受性原则。这个方案是否可被学生接受?被同行接受?被校领导接受?有用并可行的方案不一定都能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或被领导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逐步地推进,使学生有机会体验新的方式,取得初步进步时,再进一步扩展实施。

在行动研究方案的选择中,同事、同行、专家等都可以提供建议和想法,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教师自己。因为只有你最了解你学生的需要,最了解你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也最了解你自己的优势,别人不能为你做出选择,也不可能去承担实施的后果,你应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经验做出最佳选择。当然,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和实施的效果对方案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补充。

四)制定行动研究实施计划(Working out your implementation plan)

教师的工作都十分的繁忙,如果我们设计了行动方案,但没有一个实施计划或时间表,完成研究工作也会是十分困难的。往往有的方案仅仅有开始,却很难有结果,因为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失去了收集数据的机会,也就不可能再找回来了。因此,实施计划也是行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保障机制,有助于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所谓实施计划也就是设计一个执行行动方案的时间表,将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时间以及数据分析的方式等做出一个大致时间安排,以保证自己的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有了计划,也就可以不断地提醒自己,应该做什么了,或者该收集什么数据了,及时做好准备工作。

应当注意的是,计划只是计划,计划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有计划和没有计划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允许改变计划,因为可能会由于不同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例如,有的行动方案按计划实施四周,可是行动计划实施的一开始就遇到组织方式不理想的问题,因此,前两周用于组织方式的调整,如果要观察效果或进行评价,还需要再实施两周的时间,因此,研究的计划就需要延长。也有的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支持,需要增加数据收集的方式,因此也就需要修改执行的方案了。

行动研究的实施计划可根据个人的需要自行设计,只要个人觉得简单易懂和实用即可。这里展示一些行动研究实施方案的设计,供初次开展行动研究的老师参考。

例一:

执行步骤

时 间

数据收集

备 注

设计总体计划

4.24——5.1

准备数据收集的工具以及录音机。

行动计划1

5.4--5.15

录像30分钟,每周一次,记教学日志,采访6—8名学生。

周五用两个小时观看录像,回顾教学日志和采访信息。

评价

5.16——5. 21

对采访学生的数据和教师日志进行比较和分析。

修改行动方案

5.22--5.31

与同事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行动计划2

6.2--6.26

邀请同行观摩两次,采访6—8名学生,教学日志。

将学生意见、同行观摩数据和自己的反思进行比较和分析,作出初步的评价。

十、 数据分析 (Dataanalysis )

收集数据不是行动研究的目的,仅仅有数据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有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数据才可能实现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也才能通过数据的分析,做出评价,为行动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数据分析工作是研究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 数据分析的过程(Theprocess of data analysis)

数据分析的关键是从数据中发现其意义。数据分析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过程如下:

仔细阅读数据:在阅读数据时,要抱着仔细和认真的态度,对日志、观察笔记以及观摩记录等数据进行回顾性阅读,阅读中设法回忆当时的情形和自己的体验。想一想当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选择相关数据:通过阅读,将重要的与不重要的数据分开,对相关的、有联系的事件及观点进行整理和分类,简化一些繁琐和不必要的细节。

呈现数据:将选择出来的数据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列,按照分类加注小标题,选择比较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列表、制图或列出提纲等。

解释数据、做出结论:围绕研究课题,解释相关数据的意义和其之间的联系,建立模式、分析规律、得出结论、讨论其理论意义。

二)数据分析的方法(Ways of data analysis)

(一)、及时回顾和整理,撰写数据小结

在研究过程中,最好不要等到积存了很多数据之后才开始进行整理和分析。一般来说,我们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就应及时地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写出分析小结,记录下当时的反应、想法、印象,标注出特别有意义和有趣的地方,记下一些关键词,以备在最后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时使用。数据的小结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数据是在什么情况下收集的?收集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用这种收集的方式?2。数据中提供了哪些最重要的信息和事实?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3.数据对哪个问题的研究最有用?4.数据中是否发现新的、没有估计到的问题?引发了什么新的想法和建议?5.根据已有数据,对问题的解释是否还需要补充其它的数据?

数据分析的小结不宜过长,尽量简洁而一目了然,使我们能一下子抓住重点和要点,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奠定基础。如果我们能及时对所收集的数据不断地进行回顾和小结,就会为我们后来的数据分析创造很多便利的条件。首先它可以减轻大量数据集中分析时的负担。第二,在研究的过程中使我们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敏感,数据分析也会越来越有条理,有利于发现规律,并易于在事件和观点之间建立联系。

(二)建立分类方式,整理归档

面对大量的不同来源的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析十分重要。分析的第一步是要根据自己研究的课题,建立一套分类的方式,也就是说你需要决定从哪些方面人手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将这些无序的数据整理出一个理论/概念框架,使它们都有可归类/归档的地方,从无序和无意义变得有序和有意义起来。例如:你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和培养。在你收集的数据中有学生日记和课堂教学观摩记录等。你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策略的分类方式。如:记忆策略(M)、计划策略(P)、联想策略(A)、预习策略(Pre)、合作策略(Co)等,然后,在分析学生日志时,对日志中出现的策略进行标注,注意发现一些规律及发展与变化。如果你的研究是关于教师提问策略和学生回答情况的,首先你要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分类,教师一节课一共提问多少问题?其中有什么类型(展示型、参阅型、评价型等)?各种类型的问题有多少个?所占比例如何?学生对不同问题的反馈有几种类型?如果课题是关于小组活动的,小组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内容,学生的参与都可作为分析的框架。

(三)对分类项目做文字的说明

建立分类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分类项目做文字的说明,也就是对每种分类写一个定义性的描述。例如:什么是参阅型问题?这样我们在对数据进行分类时也会比较清楚和容易地把握标准。建立分类的概念是关键的一环,需要时间和认真思考,分类的方式也可以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例如,在数据分析中发现一个数据不属于任何已有的分类范围,有必要的话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分类概念。

三)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 (Basic procedures in data analysis)

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采用的数据收集方式可能会包括多种,分析数据时,我们首先要对已有的数据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Bell(1993:188)建议了以下的分析步骤:

1.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可以制作一个总结性的记录表格。

数据收集方式

调查问卷1

调查问卷2

采访

课堂观摩

教学日志

文件

收集日期

总数量

有效量

基本分类

初步分析要点

行动计划要点

每当我们完成收集一种数据时,就可以把基本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然后把原始数据进行归档编码保存,以备今后查找方便。及时做好这项工作可以减轻以后数据分析工作的困难和工作量,否则时间长了会遗忘或丢失。

2.对数据的初步分析,找出不同形式数据中的共同点和相同的组合,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开始进一步深入地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不同来源的数据中的相同编码的内容进行归类,记录具有特殊意义和发现的事件。

3.在此基础上,准备好各种统计数据的表格,运用初步分类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统计。

4.试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数据:表格、饼状图、柱形图、线性图等。选择最能清楚地层现数据的方式呈现你的数据。

5.对数据仅仅做出描述还不够,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

6.除非有必要,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数据统计方式,要知道学会使用复杂的数据统计工具和分析方法需要专门的培训和实践,而在行动研究中即使你对数据统计没有深入的了解、也不大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你也一样能完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四) 数据分析的具体步骤(Specific steps in data analysis )

我们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按照四个阶段来进行。

·整理、分类、编码阶段·统计、发现、呈现阶段

·解释、讨论、推理阶段·总结、评价、报告阶段

(一)整理、分类、编码阶段

1.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仔细检查你是否保存好了所有的数据,是否都已登记并进行了分类编号保存,是否已检查过所有数据均为有效数据。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无效的数据,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把这些无效数据排除出去。例如,一些只完成了一半的问卷,或者要求选择一项答案的题目,结果答卷人却选了两项以上等,这些均属于无效问卷。如果答卷人只是对有开放性题目没有回答,问卷还是有效的,因为开放性题目是允许答卷者自己做出是否答题的选择的。

2.对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在对比较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时,采用编码的方式可以提高数据整理的效率,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繁琐。分类编码的目的就是把同类的数据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进行归类整理。这种方法既适合于量化的数据,也可用于整理非量化的数据,如访谈的数据。在进行编码之后,不论我们使用计算机程序,如SPSS,Excel,还是进行人工统计,都会使统计工作相对简单一些。编码采用什么符号,没有固定的要求,主要以研究的内容和个人的习惯而决定。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用一些符号代表某种信息的方式(NT=理论笔记;PN=计划性笔记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编码之后,要从头至尾地按照统一的编码进行抄写,并对编码做好文字的记录。否则,虽然你当时记得很清楚,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遗忘,所以要养成习惯,对任何分类和编码都要做好记录。例如,对于问卷中年龄信息的统计进行编码时,可以采用一种编码方式在统计表中予以登录:

年龄段 编码

5%60A50-54B40-49C30-39D30以下 E

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首先浏览所有的回答,大致归为几个大类,如:多讲解课文(Ex);多提问题(Qs);多做两人及小组活动(P&G);多做听力练习(Lis);多做阅读练习(Re);多做语法练习(Gr);少留作业(—Hw),等等。然后给它们进行编码,以便统计时登录数据。

(二)统计、发现、呈现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要在统计时发现反复出现的信息。如:多份学生日志中都多次出现“难”这个词或者“没有意思”,我们就需要给予重视,单独进行标注,统计出现的频率。在这里需要提出注意的问题是,在涉及到数字的统计时,有不同的统计和分析的方法,有时,虽然都是对同一组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因为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所得出的数值的统计结果也会不同,而且每种方式都代表不同意义。例如对于学生成绩的统计,我们可以计算出全班的平均成绩,将所有学生的成绩分数相加除以学生的总数,我们就可以得到全班学生平均分数。但是有时候平均数并不能说明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当一个班的学生中有个别学生成绩特别好或特别差的时候,就会大大地影响平均值的意义。所以我们还可以使用中间值的方式进行比较,将全班人数除以2,找出中间的数。还可以分析分数的分布状态以及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差距值等。

(三)解释、讨论、推理阶段

根据所呈现的数据信息,我们首先需要对数据的重点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和解释。对数据进行解释,就是一个上升为概念的过程,一个理论分析的过程。

(四)总结、评价、报告阶段

在完成以上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归纳通过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撰写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我们需要归纳通过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撰写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我们需要回顾研究的问题,行动方案设计,实施的过程,数据收集方式,分析及结果等,应说明研究发现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五) 其它数据的分析方法 (Other types ofdata analysis)

(一)对于日志资料的分析

记教学日志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教学研究,因此,我们不能只顾记日志,而不对日志进行分析。我们需要经常地对自己的教学日志进行回顾与反思,使日志成为我们进行研究的一个“记忆数据库”(Altrichter,Posch&Somekh,1993:24),经常的回顾与反思可以随时提醒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完成计划、保持清醒的头脑、意识到研究的目的。

在记了一段日志之后,比如说一个月之后,我们有必要对日志进行整理和分析,看一看我们最初的研究课题是否有些已经有了答案,我们还需要哪些补充数据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确定问题和原因。Altrichter,Posch&Somekh(1993:21)建议我们在分析日志时要区别客观描述和主观分析以及反思等内容,并提供了一套对日志分析的标注方式。介绍如下:

·用D=Descriptions表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描述。 用C = Comments表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用R=Reflections表示个人的反思。·用MN = MethodologicalNotes表示对研究方法的反思和建议。MN能够体现教师对于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日志中提到需要补充的数据和其它的研究工具等。·用PN = PlanningNotes表示计划。也就是说,在记日志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想法和计划可能会出现而被记录下来。说明教师已经有了计划的意识和改进的意识。·用TN=TheoreticalNotes表示理论思考。所谓理论思考也就是指对所提出的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解释、理论分析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理论笔记也可以在整理数据时补充和完成,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一些概念或观点,在各种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系,找出特殊的或令人不解的问题,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使自己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层次,有利于提出新的假设。在对日志进行分析时,最重要的是TN,即理论笔记。因此,任何时候,你有任何想法都应该立即记录下来,因为这些闪光的火花都将可能成为你对于问题研究的关键。

Altrichter,Posch&Somekh(1993:22-24)对于如何记录TN,MN,PN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对于TN建议:开展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收集数据。我们在整理和分析数据时还需要在数据与研究的课题之间建立起联系,要理解和揭示问题,我们在整理和阅读数据的时候,很多想法都可能出现,TN就是帮助我们把这些想法都及时地记录下来,如对概念的澄清,对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异同的分析,对特殊事件的认识与反应等。

对于MN的建议:MN是关于研究方法的思考和建议,凡是遇到有关研究方法的评论就标注为MN。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收集数据,我是在什么状况下收集数据的,我是什么角色?我对这种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什么看法?还存在什么问题?我需要如何解决?

对于PN的建议:表示出一定的计划性时则记录为PN。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有:在实施计划中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案?下次如何改进?下次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哪些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有哪些信息和数据对我的下一步研究很重要?哪些信息需要进—步有计划的收集?在计划笔记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应不切实际地制定计划,当我们制定计划时,可以用*表示,完成计划使用√表示。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和了解我们什么时候制定了什么计划,一共制定了多少个计划,完成了多少计划,哪些没有完成,为什么没有完成。

对日志进行标注,既可以成为记日志时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在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中完成。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与同事或同行讨论和交流也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通过交谈我们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应该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提倡和积极维护的一种新的教学文化。

(二)三维数据分析

教学研究中的任何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事实和分析问题,教师通常需要采用几种方式收集数据,这种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式就称为三维数据分析。它使信息来自不同的角度,有利于帮助我们克服片面性。

下图所示:

教师角度

观摩者角度学生角度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三维数据分析的目的就是鼓励研究者通过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渠道,将多角度的数据组织在一个研究框架中进行分析和比较。三维数据即从三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收集关于同一个教学情形的信息:教师角度;学生角度、观摩者角度。每个角度都从自己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出发,描述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教师最清楚自己教学的意图和目标,学生则最清楚教师教学行为是如何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产生作用的,而观摩者最能客观地反映教学情形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特征。因此,站在自己的角度,与另外两个角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就可以证实我们的感受和理解是否准确,三者之间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如果发现有不一致,我们就需要反思和进一步开展深入的调查,以了解事情的真相。也就是说,为了研究某一个课题,教师可通过学生日志、访谈及问卷了解学生一方的意见,通过访谈观摩教师了解同行的感受和看法,再加上自己的体验、日志和反思,从多方面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可以避免对问题观察的片面性,为我们设计行动方案提供依据。特别是当三个角度的意见不一致时,它会给研究者带来新的启示,导致更深人的研究。

三维数据分析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数据之间互相支持,增加可信度。有矛盾时或不一致时可以及时发现,也使学生的见解和看法得到充分的重视,排除了研究中某一方人的权威性问题。但是,在收集数据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事先进行安排,以保证三方数据都能得到。教师在三维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的过程中,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我们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见解和看法,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只要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也就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学生常常会提供非常直接和坦率的意见,我们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课堂话语分析。

我们在收集收据时采用录音和录像的方式都可以使我们获得大量的课堂语言交际的信息,我们在课堂教学观摩一节介绍了观察课堂教学交际情况的记录表,但一般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式更多关注的是可量化的内容和教学的外在行为,如教师问了多少问题?有多少学生回答了问题?是自愿的,还是被点名的?关于交际的具体内容和质量的分析就比较少。而课堂话语的分析就给我们提供一个分析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方法。课堂话语包括两人以上的语段,也包括一段时间的独白。我们分析时把每个语段称为一个单元,即有开始,有引发话题:如陈述、提出问题等;有持续,即话题发展;有结束,即明确的结题提示。下一个单元是另一个话题的开始。我们来看下面两个语段单元的例子:

语段1 T:Whowa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States?(引题)

S:Was itJefferson?(持续)

T:No,thatis notcorrect.(结束).

语段2T:Doesanyone know the answer?(引题)

(Silence.)

T: I can't believe no one in this class knows thecorrect answer.

It's veryeasy. It iS Washington.(独白)

在语段1中,由于教师的断然评价,使交际中断。在第二个语段中,教师在第一个语段中的态度显然影响了后面的交际,先是沉默,后是教师自己完成自己的问题。没有实现课堂的交际。

真实的课堂语段可能会比上面的例子复杂得多。因为分类会比较多。我们这里介绍一套分类的方式(Simon andBoyer,1975),供老师们在分析课堂话语时参考。

1.定义(Defining)——要求给出某一名词事件的定义。What does this word meanhere7

2.描述(Describing)——用话语或图表等对事件等进行描述。The situationis like this ...

3.询问(Questioning)——提出问题或质疑。

4.确认(Designating)——给某人煤事命名。What do you call a word that modifies anoun?

5.表态(Stating)——做出判断,发表意见。I believe he did

6.报告(Reporting)——对某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做出报告。

7.替换(Substituting)一用其它的词替换已有的词。

8.评价(Evaluating)——做出评价。Well done.

9.征求意见(Opinion)——引发个人意见。Was he right?

10.分类(Classibi)——将人、物等进行分类。What type Of tea isthis, green tea Or black tea?

11.比较树比(Comparing/Contrasting)——对相同或不同的人、事物进行比较和对比分析。

12.根据……作出推断(Conditional inferring)——根据某个前提,作出推断。When itsnows, the streets becomeslippery.Therefore, it iS dangerous to drive.

13.解释(Explaining)——对某一现象做出解释或给出原因。

14.管理(Managing)——用于组织课堂教学。

(四)撰写分析性备案录。

教师对于所收集的素材和数据进行阶段性的分析和思考,并进行备案。Elliott(1991)指出,分析性备案录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对某一情景或教学过程的概念性认识;②所得出的假设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③需要进一步收集的数据;④新出现的问题或新的观点。在撰写时要注明例证数据的出处,如取自某人某月某日的日志或某段课堂实录材料,以备后期分析数据时参考。

十一、撰写研究报告

一)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撰写研究报告需要相对集中的时间,也需要自己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和要求。教师每天忙于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有家庭、朋友需要照顾和联络。如果我们不给自己提出目标和要求,可能我们什么时候也完成不了。因此,要给自己或者一个小组的成员,定出目标和计划分工,计划是可以调整的,但是要有充分的理由。

2.撰写报告要重视积累,厚积薄发。行动研究很重视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些都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记录。因此,我们并不是到了写报告的时候才完全地从头开始,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记录和整理工作。到了写报告的时候,我们无非是要把这些材料、数据、发现等进行汇集、分析和总结,作进一步的反思。如果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按照我们前面提到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了的话,撰写报告就不会感觉没有的写了,而是要决定写什么,如何组织材料的问题。

3.行动研究报告应充分反映研究过程的系统性。报告的撰写虽然可以采用不同风格的写作方式,但是:要反映的还是一个需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方法以及过程,研究的结论以及对于研究龄认识等。因此,与其它的研究报告在框架内容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行动研究的报告应该反映出我们的研究过程是系统的和严谨的,而且要反映出对于改进实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行动研究报告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撰写。行动研究是教师的研究,它的读者主要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因此它与其它离研究报告不同的是,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和反思,重视教师作为第一研究者开展设计和研究、进行分析和思考的价值。

研究报告通常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教师作为教育者、教学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同时出现在研究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研究的是自己、是自己的课堂、是自己的学生、是自己的教学方法,谁能比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更具有发言权呢?

二) 行动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行动研究报告与其它的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有很多共同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题目:选择好一个题目,题目应能反映研究的本质和主题,应尽量简洁并能说明问题。有必要的话可以用一个副标题进一步对主标题进行补充。

2.鸣谢:我们行动研究通常会得到很多教师、学生以及有关人员无偿的支持和帮助,应该对他们表示感谢。

3.前言:描述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以及研究的意义。

4.正文部分:正文是报告的主要部分,进行写作的时候,可以采用先列出一些小标题的方式,然后按小标题起草报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清楚的描述和论证。

·提出假设: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初步调查:调查的工具或方式。分析结果,重新确认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有的研究课题如果采用封闭式的研究过程,即研究不是从发现问题人手的,而是根据他人的经验,实验某种新的方法或技巧,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行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其中应包括对行动方案的理论论证,执行方案的设计,调整和改进等。

.收集数据的方式及分析的方法:首先,研究者应对所采用的数据收集方式进行论证。也就是要说明你收集数据的方式选择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你为什么没有选择其它的方式。此外,对于数据的分析可按照本书中建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选择不同的数据呈现方式对数据进行讨论。

·研究的结果:报告研究的结果并进行讨论

5.结论部分:说明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本人对参与研究和对研究过程的反思,有什么特别的收获,有什么特别的问题等。(前言和结论可以在完成报告的主体部分后再写。)

6.参考书目:行动研究应采用与其它研究一样的方式呈现参考书目。

三) 行动研究报告参考提纲

①课题的提出

·对教学现状的描述.对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的主要问题

·初步调查分析·确定研究课题

②研究步骤和过程

·课题设计:确定研究方案和研究步骤·收集数据的方法及方法论证 ·叙述主要过程·

③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

.研究的过程与方案的效果。对所采取的措施的评估·新的认识与启示

④数据分析

.回顾研究的全过程并进行提炼和引证.研究的结论及现实意义.新的问题与下一步计划

⑤反思与启示

.回顾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意义和用处.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十二、行动研究案例二

研究背景:北京市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一个教学班共48名学生,使用人教社初中英语教材第二册。执教者为两位实习教师。

项目时间:1999年10月至2000年6月

发现问题:学生课堂表现比较被动,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积极性不高。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差很远。

提出假设:1.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差,用英语授课,学生听不懂。2.学生不会用英语回答问题。

3。学生担心答错了丢面子。4.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不积极参与。

初步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

调查结果:1.大多数学生表示对英语授课感觉不难(93%)。2.在自我评价中,仅有5位同学认为自己能比较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与我们所观察和感觉到的比较一致,占全班人数的10.4%。根据调查,只有5位学生表示他们不主动回答问题是因为怕说错。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他们不主动回答问题是因为其他同学都没有举手,担心自己与众不同,出风头,被别人冷落。

重新确认问题:大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因为来自同伴

行动方案设计:1

设计专门的课堂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更好地互相了解;活动中积极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设计小组活动,开展竞赛,增进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行动计划:见第四章行动计划例四。

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得不对原计划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调整。首先,我们对计划中的一些活动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因为我们感到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教材的内容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和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本中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的学习内容。第二,由于期中复习和考试的原因,再加上“五·一”放假,我们的研究计划不得不减少两周的时间,因此有些活动只能取消。第七周的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我们采用“推测相似处”的活动方式,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了如下的活动:由学生提名选定三对班级内的好朋友,每对好友先确定好自己的相似之处,其他同学两人一组,分别描述和推测这三对好友的相似之处,运用所学语言点"Theyboth...”和"They mayboth...”。在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钓语言表达自己,推测和发现推测的结果,个个表现都非常活跃,教室里不断传来善意和会心的笑声。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小组复述故事竞赛,将课本的故事改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复述,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可以有一定的创造,但要基本符合原意。只要复述的基本连贯,每人都可以为自己的小组挣得一分。活动进行中,学生表现的争先恐后,积极异常,气氛热烈。还有续写故事的活动等,都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评价效果:1.课堂教学观摩:从观摩记录可以看出,学生从过去每节课仅有5—6名学生发言,到后来十几个,二十几个。把全班的气氛都带起来了。语言水平稍差的学生也开始主动要求朗读课文,而语言水平较好的学生在竞赛中则大显身手。

问卷调查:调查表明79%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气氛比以前更加轻松和活跃。80%的学生认为课堂活动起到了加深同学间相互了解的作用。85%的学生认为这些活动缓解了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

教师日志:在我们的日志中,记录了很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事例,特别是我们注意到班级里几个特别腼腆的同学在后来也开始主动争取发言的机会了。

教学反思:通过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行动研究方案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课堂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谐,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但是,我们的计划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发现由于大多数活动都采用的是口头汇报的形式,无法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能够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的把自己的“创作”做成墙报或小册子等书面形式,效果一定会更好。我们的体会和大多数教师是一样的,我们恐怕都有类似的经历,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查找各种资料也找不到实际可行的、有效的解决办法,总觉得人家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不怎么相关。与其抱怨,不如自己积极着手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师来说,行动研究是最切合实际、也是最实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仅能改进教学,还能促进教师的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行动研究过程。问题来自教师在自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学习被动,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与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所期待学生做到的相距葚远。教师在初步调查中发现她们提出的假设几乎都被否决,这也说明我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时候有很多我们的成见和固有的认识,有很多“想当然”(takeforantd)。如果不进行调查,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将会很不一样,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问题找到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参考了相关的资料,设计了实施的计划,在实施中对计划又进行了修改以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收集数据对行动研究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教学效果明显改观,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发现了新的问题。本项目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两位研究者对两人的合作研究的有益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没有给与关注和讨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32786.html

更多阅读

孕妇吃可以吃樱桃吗?要注意什么? 孕妇能吃樱桃

?? ?孕妇吃可以吃樱桃吗?要注意什么??  1、樱桃虽好,也要适量食用,否则会增加胃 肠的额外负担。  2、樱桃为温性食物,大量食用易上火,因此上火者、溃 疡者、妊 娠糖 尿 病者最好不要食用。  3、樱桃经雨淋,内生小虫,用内眼难看见,

隐形眼镜购买要注意什么? 买隐形眼镜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喜欢在网上购买隐形眼镜,网购确实是一种非常便利的购物方式,但是网购也有一定的风险,作为消费者,在选择网购隐形眼镜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隐形眼镜购买要注意什么?——步骤/方法隐形眼镜购买要注意什么? 1、1.购买隐形眼镜时必须

vps试用要注意什么? 国内vps试用

vps试用要注意什么?怎么才能有效进行相关的vps试用,进行vps试用要注意哪些相关的品质测试,在价钱合理的条件下,要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充分进行相关的使用vps服务器。vps试用要注意什么?——步骤/方法vps试用要注意什么? 1、速度测试 vps试

买笔记本电脑要注意什么? 买笔记本电脑注意事项

买笔记本电脑要注意什么?对于刚入校的学生估计是一大难题,笔记本电脑市场也是鱼龙混杂,既想淘到便宜的笔记本,又怕买到了山寨机。由此,笔者特搜罗了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九大注意事项,希望对各位学弟学妹有所帮助!买笔记本电脑要注意什么?——买

声明:《我们的行动研究要研究什么?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为网友月落乌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