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吗? 睿智的唯物主义者

N年没发过这种枯燥的理论文章了。这次金融危机,让马克思重新回到主流的视野中,觉得该写点东西纪念一下。这篇文章无非是想说:存在就是对象同人的感性的交涉,除了人的感性的、能动的现实生活,一切所谓“物质世界”、“唯物主义”都是虚幻的——如果马克思活着看到这样的话,是不会反对的。马克思的一生,是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生。现实的感性生活才是马克思最终要肯定的东西。

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生活决定意识”?

——纠正官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一个错误

一.经典唯物主义和“先在自然界”

什么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正统”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会不容置疑地回答:是物质的第一性,物质决定了意识。更有人将其归结为“物质本体论”。翻开大学《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开头便大谈物质先于人而存在,作为整个社会存在基础的本源性。

官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般认为,虽然马克思在批判违心主义的同时,也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但机械唯物主义相对于唯心主义,却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她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承认物质的本体性、基础性、第一性。不同的是,机械唯物主义者用静止、割裂的眼光看待物质,而马克思则用运动、联系的眼光看待它。所以他们喜欢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概括马克思的世界观,以区别于旧的机械唯物主义。

那么,怎样理解物质的本体性、基础性、第一性呢?官方理论家的答案是:存在一个无限复杂、广袤的物质自然界。人们虽然从诞生之日起就生活在这个自然界中,但自然界对于人却是超然独立的:她不依赖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在人类存在之前就自在了,即使人类灭亡了也将一直存在下去。现实世界的一切存在归根结底以这个物质自然界为基础,思维、人和社会归根结底是基因、激素、细胞、骨骼等物质所衍生的现象。

这种自然观在官方理论家看来,是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认可的真理。实际上,这也是从古至今大多数唯物主义者所认同的事实。为了方便起见,本文把上述独立于人的超然自然界称为“先在自然界”;把承认“先在自然界”的唯物主义称为经典唯物主义。如此一来,无论机械唯物主义者和马克思似乎都应属于经典唯物主义者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下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二.“先在自然”是形而上学的抽象物

“先在自然”是经典唯物主义者必须肯定的前提,但是这个前提却同现实无关,而仅仅是古典形而上学的逻辑预设:要肯定物质对于人和社会“第一性”的地位,就必须在逻辑上肯定自然界超人的先在性。但是,“先在自然”作为一种独立本体,和人类活动并不发生质的关系——它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经先在,也将不依赖人而一直存在下去——这样一个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经先在的本体,一个和人没有发生任何现实关系的东西,人类又怎样确证它、认识它呢?

其实,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早就指出,对史前世界、人类存在以前自然的逻辑推测本身是一种虚幻的抽象:

马克思首先假设了一个通过抽象逻辑所构建的推理:是我的父母生下了我。进一步的逻辑必然是——“谁生出了我的父亲?谁生出了他的祖父?”最后这个循环逻辑必然顺理成章地归结于“谁生出了第一个人和整个自然界?”这和经典唯物主义者想要描绘人诞生之前的“史前自然”甚至“史前宇宙”的思路别无二致。马克思的回答是非常深刻的:

“你的问题本身就是抽象的产物。……既然你提出自然界和人的创造问题,你也就把人和自然界抽象掉了。你设定它们是不存在的,你却希望我向你证明他们是存在的。那我就对你说:放弃你的抽象,你也就会放弃你的问题,或者,你想坚持自己的抽象,你就要贯彻到底,如果你设想人和自然是不存在的,那么你就要设想你自己也是不存在的,因为你自己也是自然界和人。”[1]

这些论述是惊人的,似乎和很多人眼中主张“物质本体论”的马克思相去甚远。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但是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也是在同经典唯物主义的斗争中诞生的——因为二者都是抽象理解世界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不是官方理论家眼中继承了自古希腊以来就一脉相承的唯物主义“道统”的经典唯物主义者,而恰恰是经典唯物主义的反对派。

三.马克思的世界是人的感性实践世界

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吗? 睿智的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从来没有讨论过超然于人而自在的物质世界。他认为“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的哲学,“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的真理”。[2]能够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同时包含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又超越了心物二元论的存在,只能是现实的人和人的感性实践。所以,“现实世界”是人的感性实践世界,是人在自己的感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归根结底是人的。

这里的“感性”——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肢体、感官同那个可感的、活生生的世界的现实互动。这个互动是人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确证的。人在感性活动中不仅仅是确证了世界的存在,同时也创造了这个世界——没有人的感官和感性活动,就没有感性世界本身——不但人所接触到的自然界是经人类实践改造过的“人化的自然”,人在观念中把握的一切事物也都是人能动地理解、构建自然的产物——人不可能看到、理解任何非人的纯自然物,当然也不可能把握和确证任何外在于人的独立自然。马克思说:“眼睛成为人的眼睛,正像眼睛的对象(自然界——引者)成为社会的、人的、由人并为了人创造出来的对象一样”。[3]

这里的“实践”,广义上是指人们在感性世界里的一切“感性活动”——即人的全部感性生活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含了物质生产劳动,还应包括人的感性交往等所有日常的感性生活活动。人在感性实践中把一切自然物和人本身纳入到现实世界中来,从而创造了现实的人的生活。因此,现实世界是人的感性实践世界(或感性生活世界),是人和自然在感性实践关系中的统一体。所以马克思才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感性的现实生活作为最广义的实践,是具有第一性、基础性的,是赋予一切存在物以现实性的源泉。官方理论家简单地把“生活”替换为“物质”,把“生活”的第一性、基础性替换为“物质”的第一性、基础性,就抹杀了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将之混同于旧唯物主义。

因此,同“先在自然”不同,现实的自然界作为人类实践的客体,是人在能动的社会历史生活中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属人的、感性的——脱离了人的自然和脱离了自然的人都是抽象的,不可理解的,因而也是非现实的。马克思说: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4]

“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自然界,就他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5]

“直接的感性自然界,对人来说直接是的感性(这是同一个说法),直接是另一个对他来说感性地存在着的人……”[6]

四.结论

经典唯物主义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唯心主义则畸形地发展了世界的属人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以人为核心的感性实践论,同时包含了经典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扬弃了他们:

一方面,感性的东西是具有物质性的,可以被感官感知的。另一方面,“感”是人的范畴。没有人,就没有人的“感”,也就没有感性世界本身的存在。经典唯物主义抽去了“感性”的第二个意思,把人的核心地位从马克思的世界观里取消,就失去了现实性,变成了抽象理解“物”的形而上学。马克思承认感性世界的物质性,但是,人的感性生活对于物质,是具有第一性,基础性的东西。

不是物质决定了意识,而是生活决定了意识。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1,92.

[2]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5.

[3]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6.

[4]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9.

[5]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6]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32599.html

更多阅读

塑身衣是真的有用吗? 产后穿塑身衣有用吗

塑身衣是真的有用吗?——简介 长期穿塑身衣真可以“塑身”?  穿塑身衣会不会影响健康? 塑身衣是真的有用吗?——方法/步骤塑身衣是真的有用吗? 1、1 市场上的塑身衣大多用强力弹性纤维制成,通过将身体某些部位的多余脂肪收拢到一定部

你知道水泥的标号是什么含义吗? 机油标号的含义

你知道水泥的标号是什么含义吗?水泥的标号是指水泥在空气中硬固后具有的抗压强度。通常以Kg/cm2为单位来计算和衡量。一般把先水泥和沙子以1:2.5的比例混合制成沙浆试样,再将此试样在水中养护28天后,所测得的抗压强度的数值就是水泥的

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吗? 睿智的唯物主义者

N年没发过这种枯燥的理论文章了。这次金融危机,让马克思重新回到主流的视野中,觉得该写点东西纪念一下。这篇文章无非是想说:存在就是对象同人的感性的交涉,除了人的感性的、能动的现实生活,一切所谓“物质世界”、“唯物主义”都是虚幻

钱币上的这些符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法国钱币符号

?中国冷兵器 zglengbingqi喜欢刀剑探讨刀剑、想为自己佩把刀或剑的朋友,可加师傅微信:jiangshidaojian钱是我们每个人都最熟悉的物件了吧,钱币上的奥妙我们之前讲过七七八八,小小纸币上还有一个大秘密,就是这些盲文符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声明:《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吗? 睿智的唯物主义者》为网友沉醉不以思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