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这里主要讲一下艾滋病在口腔里产生的病变。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组以严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特征,并由此导致各种条件性感染或肿瘤。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一般生活接触和蚊虫叮咬不造成传染,但口腔黏膜炎症、出血、破溃状态下的接吻是不安全的行为。加热煮沸、0.2%戊二醛、50%乙醇均可在10分钟内灭活HIV。
HIV主要侵犯、破坏CD4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而导致死亡。AIDS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及死亡率高等特点。
HIV感染者在发展为AIDS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可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大多数感染都在早期就可能出现各种口腔损害,对此,AIDS的防治就成为口腔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少AIDS的初诊是口腔科而不是在传染病科,口腔医生的早发现、早诊断有利于对AIDS进行早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提高治疗效果。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是诊断艾滋病的重要指征之一,多数HIV感染者都有口腔表现,其中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损有:
一、真菌感染
1、口腔念珠菌病 这种病在HIV感染者的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而且在疾病早期就表现出来,是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其特点为发生于无任何诱因的健康年青人或成人(指无放疗、化疗史,无长期用激素、抗生素史以及无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史)。
2、组织胞浆菌病 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为确诊AIDS的指征之一,其特点为发生于舌、腭、颊部的慢性肉芽肿或较大的溃疡、坏死等病变。
二、毛状白斑 是HIV感染者的一种特殊口腔损害,发生率仅次于口腔念珠菌病,对艾滋病有高度提示,其特点是双侧舌缘的白色或灰白斑块,有的可蔓延至舌背和舌腹,呈垂直皱褶,有的因过度增生而呈毛茸状,不能被擦去,女性少见。
三、Kaposi肉瘤 本病在HIV感染人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白色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是AIDS最常见的口腔肿瘤,女性少见。其特点为:最好发于腭部和牙龈,呈单个或多个褪色、红色、蓝色或紫色的斑块或结节,初期病变平伏,逐渐发展高出黏膜,可有分叶、溃烂或出血。
四、口腔疱疹
1、单纯疱疹 为HIV感染者常见的疱疹病毒损害,往往病情重,病程长,反复发作,若病损持续一个月以上,应作AIDS的相关检查。
2、带状疱疹 其特点为疱疹沿三叉神经分布,发生年龄多在40岁以内,病情严重持续时间长,甚至为播散型,预后不良。
3、巨细胞病毒感染 口腔黏膜出现慢性溃疡,通过检测病毒DNA进行确诊。
五、AIDS相关牙周病变
1、牙龈线形红斑,又称AIDS相关龈炎
2、AIDS相关牙周炎
3、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
4、坏死性牙周炎
六、坏死性口炎 表现为广泛的组织坏死,骨外露和坏死。
七、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患者缺乏明确的致病因素,以重型和疱疹样损害为主。
八、非霍奇金淋巴瘤 为确诊AIDS的指征之一,常以无痛性颈、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要表现,病情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口内好发于软腭、牙龈、舌根等部位,表现为固定而有弹性的红色或紫色肿块、伴有或不伴有溃疡。
九、涎腺疾病 多累及腮腺,其次为颌下腺。单侧或双侧大涎腺的弥漫性肿胀,质地柔软,常伴有口干症状。
十、乳头状瘤/局灶性上皮增生 属口腔疣状损害。
十一、儿童患者的口腔表现 以口腔念珠菌病、腮腺肿大、单纯疱疹多见,口腔Kaposi肉瘤、舌毛状白斑罕见。
题图:红丝带
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向会场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红丝带从此成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