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又在为PM2.5掐架。这已不是第一次了。PM2.5已成为流行语是2010年的事情,PM2.5的出现,是因为美国大使馆发布后,一群对美国大使馆的行为心理神会的人炒作起来的,PM2.5算是美驻华华人大使的第一件嫁妆吧?从那时起,不知道PM2.5、不支持PM2.5,就会成为缺乏国际眼光、落伍的代名词。
从道理上说,每个人都有享受优良空气的权利,每个人也都有了解空气质量的权利,信奉PM2.5的不一定就是洋奴,不喜欢美国人也不一定就不喜欢PM2.5。但我们应该知道美国人为什么要公布中国的PM2.5?
美国国务院给的理由是:为在华美国人提供帮助。这个理由很搞笑,因为美国政府机构对美国人发布明显可能出错的数据,在美国本土是不可想象的,是要吃官司的;而且,如果为在华美国人提供帮助,那应该用英文发布就可以了,为何大肆渲染呢,看来美国人不是想糊弄人,而是比较会作秀,因为作秀可以不用说实话。
很多网民给了一个理由:中国政府不关心国民的健康,还不让美国人来关心吗?这个理由很奇怪,因为如果美国人真的关心中国人的健康,大可以通过出口先进环保技术来真正地关心,而不是只是由裸大使带几个测量仪来偷偷地关心。而且只有美国大使馆在公布中国的PM2.5,欧洲国家并没做这件事,难道他们就不关心中国人的健康吗?(欧洲人有个好传统,就是他想让你接受什么,他会带头做,如飞机碳排放税,而且他会按规矩做,如正式的外交谈判,欧洲人不会用强迫的方式推行他们的理念,他们的逻辑是,民主如果用强制的方式推销,不会得到好的民主,因为强制不是好的民主的榜样,当然布莱尔主义已经在悄然改变这一逻辑;同时欧洲人比较讲规矩、讲法律(现行的国际法大多来源于欧洲),他们大多不会违背外交准则,不像美国和澳洲这些欧洲犯人的后裔那样不讲外交礼仪;美国国务院表态欢迎中国大使馆在美国监测PM2.5,中国外交部只会弱弱地说,我们不感兴趣,如果是欧洲国家就会说:我们不会做违背外交准则的事)。
那美国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美国人在世界各地都有战略利益,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更有意识形态的,对中国而言,目前处于战略僵持阶段,各种战略意图只会通过作秀来实现,短时间内还不会赤膊上阵(近期有这种迹象,但那只是政客的投机或者不懂外交、不专业,如果这样做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他们就不会这么粗鲁莽撞了),所以明显的政治目的上不了台面,比如说激化中国的官民矛盾,促进演变等。美国大使馆在此时公布PM2.5,其经济目的是,通过环境政策逼迫你经济转型,以平衡巨额贸易赤字,以贸易均衡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其政治目的,就路人皆知了,无非就是通过“让你们的人民知道真相”,让他们来反对你。
但真相是什么呢?这里仅从经济上进行分析,让你知道PM2.5到底对国人来说,到底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实际上,气候变暖与环保政策息息相关,美国以及欧洲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无可厚非,中国人也渴望拥有新鲜的空气。但为什么中国不能接受欧美的要求,改变京都议定书中的态度呢。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目前气候变暖的结果不是中国和其他工业集中地区(不是发展中国家和金砖四国这种概念)造成的,而是历史累积的结果。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工业集中发展的阶段,欧美、日本在工业发展阶段曾出现了我们国家现今出现的所有环境问题(实际上也包括食品安全等),他们也是经过漫长过程,才逐步改善气候环境条件,达到中国人普遍羡慕的程度,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我们现今使用的相似,无非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集中整治,逐步完善法规,最主要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全球化战略,调整国际分工,用经济学术语说这些词挺干净,用市井语言就很龌龊,那就是转嫁“污染”。英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实行“非工业化”战略,就是将普通制造业转移出英国,用历史上抢夺来的财富和工业革命以来累积的财富,重点发展金融等三产业,欧美、日本也逐步去工业化,除高新尖端制造业外,传统工业以全球化之名(当然也有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全部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这里要提醒大家,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后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步完成了非工业化的进程,也就是说他们累积了百年的污染历史,而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只有40多年的时间,要40年的污染为100年的污染埋单,哪个冤大头愿意干这样的事,除非是处心积虑的人。
其二: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每个国家都可以发展自己优势、领先的产业,低端、污染的产业自己可以不沾边,近期到英国,同行的国人不理解英伦大片土地只种草不种庄稼,英国人吃什么呢?看来国人以农业国家的思维来理解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忧的是国际贸易不平衡,所谓不平衡也是相对的,中国有人口红利,有制造业基础、门户开放时间长,基于资本逐利原则,大量的出口引导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中于中国,导致中国出口的集中、创汇的集中,也把贸易不平衡的责任揽在了自己的身上,为了解决不平衡的问题(也要理解人家的不高兴,因为欧美国家的首脑只有任期,所以只顾解决眼前的问题,不会问问题的由来),首先是经济手段,大量使用贸易壁垒,包括技术标准、绿色标准、劳工标准,欧盟甚至派劳工专员到浙江的出口企业,数厕所蹲位的数量,少于一定的数量就以劳工标准制裁。最近比较流行的壁垒就是环保标准,非欧盟的飞机进入欧洲将收取碳排放税了。
当然有人可以问,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不能提高技术标准、劳工标准、甚至环保标准呢,首先我们的企业不都是我们的,大部分都是外国或港澳台投资的,如果我们提高标准,他们唯一的选择不是按标准行事,而是马上转移到标准不高的国家去,我们修改了劳动法和最低工资标准,大家的工资没有涨上去、劳动条件没有改善,为什么,因为人家不在你这儿办厂了,人家拍屁股走人了,这就是07、08年以来,韩国老板跑路、广东玩具厂倒闭的主要原因,谁都想过幸福生活,但首先得有饭碗才行。如果我们现在按照欧美要求实行“腾笼换G8”政策,提高环保标准,就会出现前两年广东发生的大面积的农民工返乡的情形,这些人返乡后有什么可干、将要干什么,想起来都可怕(这是富人出现移民潮的真正的原因,因为怕国内会失去安定的环境)。
其三:如果我们治理环境污染,怎么治?刚才说了一个方法,产业转型,但人的理想永远超越不了经济规律,大量人口决定了我们必须在一段时间内保留劳动密集型产业,否则就会引发就业问题和稳定问题。另一个方法就是技术,环保技术集中在发达国家手里,需要钱购买,发达国家能免费给我们吗?能低价给我们吗?不知道,只知道免费给了我们一个PM2.5。解决环境问题最大的矛盾就是钱,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吃饭是硬道理,有多少钱可以去治理污染。所以中国提出在京都议定书的重要原则是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就是找欧美国家要钱,他们会给吗?我只知道京都议定书已经岌岌可危了。
再回到PM2.5的问题,刚才说了环境问题的大背景,PM2.5的提出是有原因的,美国人让我们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当然他们不会埋单),国人追求环境改善、延年益寿的要求也不过分,但我们目前能马上改善吗?公布了PM2.5有什么意义,我们的技术和实力能治理到这个水平吗,如果治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答案可想而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很多成果,但其中一个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长期手拿不发达国家的饭碗,发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火,追求的是发达国家的幸福生活,这种人实际上应该直接到发达国家去生活,何必象文革期间天天等毛主席语录一样,静候美国大使馆的PM2.5消息呢)
当然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的意图是什么,答案也可想而知。我唯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抢先转发美国大使馆微薄的人都是几个拿了美国绿卡的人,为什么PM2.5问题由一个环保问题变成了一个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是否关心群众感受的政治问题,我不知道答案,我也不想知道答案,因为这些答案挺恶心人的,马上要吃晚饭了,我不想坏了自己的胃口。